第166章 加錢居士張獻忠,定國複姓

後世關於張獻忠品性的記載很混亂,經常互相矛盾。

張獻忠年輕時性情剛烈,桀驁不馴,好打抱不平,還因此差點丟了性命。

等到成為流寇首領“八大王”,明清官方對其稍微客觀點的評價,則是:狡譎剽敢,多疑易怒,剛猛殘暴,張弛無度。

民間則又有些張獻忠替百姓主持公道,處置貪官汙吏、劣紳惡霸的傳說。

等到張獻忠成為大西王,統治卻遭遇各種挫折,發現無法實現割據四川的願望時,他就變得嗜殺無度了。

劉升看過的明末小說中雖都有張獻忠,卻也摸不準這人性格品性。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人聰明狡譎,不好對付。

不過劉升本就有意讓張獻忠在襄陽城外駐紮一段時間——在崋部將襄陽城抄繳的錢糧轉移走之前,若大量明軍來攻襄陽,有張獻忠為側翼,即便其不出手,明軍也會產生顧忌,分兵應對,大大減輕崋部壓力。

因此,聽了張獻忠的話,劉升便笑著點頭,“八大王既願在城外駐紮,我當然要有所表示。

不過我崋部在城中繳獲的糧食也不多,還要供城中十幾萬軍民嚼用,只能先勻出一萬石糧食給貴部。”

才給一萬石糧食?

張獻忠聽了就想發火。

他雖然欺騙了劉升,把將近四萬人說成五六萬人,但想和劉升合作一起擊敗明軍卻是真的。

一萬石糧食只夠他現有這些兵馬吃半個月,最多二十天。

他還想在襄陽繼續招兵買馬,打造兵器裝備部隊呢。

這點糧食哪兒夠用?

他正待變臉,便聽劉升接著道:“不過,我倒是有一份與糧食有關的禮物送給八大王。”

“什麼禮物?”

“八大王當知道,襄王府在城外有許多王莊,大都囤積了不少錢糧。

我從襄王府抄獲了相關賬目,八大王可以拿去,按圖索驥的攻打、抄繳。

即便只抄繳襄陽城附近的王莊,想來也能弄個幾萬石糧食、十幾萬兩銀子以及眾多其他物資。”

之前張定國在城頭說的那番話,主要目的雖然是勸劉升別開炮集火張獻忠,可說得確實不錯。

張獻忠、羅汝才在四川開縣雖然透過一場大勝突破明軍封鎖,跳出四川,進入湖廣。

但之前負責圍剿張、羅等流寇的明軍損失並不多,估計仍有十餘萬。

就算楊嗣昌等人因襄陽失陷,被崇禎皇帝問罪,卻也不是即刻就被人捉去北京了——從崇禎皇帝得到訊息,再到發聖旨派人過來,起碼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中間,就算楊嗣昌放棄治療,也不可能所有大明文官、武將都放棄治療不作為。

肯定會有明軍來收復襄陽,以圖戴罪立功,或者說藉機上位。

這一點從歷史上張獻忠攻陷襄陽後,與羅汝才一匯合後就棄了襄陽北上,便能知道。

劉升來襄陽只帶了四五千人,想要將襄陽城中抄繳的錢糧等物資運走,都需要招募大量民勇、民夫才行。

至於城外乃至更遠地方的襄王府王莊,根本沒兵力沒時間去一一攻打、抄繳。

與其留下來便宜那些王莊管事,或是大明地方官府,倒不如讓張獻忠去抄繳。

歷史上張獻忠是在襄陽肥了一波,才又迅速蹦躂起來。

即便如此,當張獻忠蹦躂著想攻佔南陽府時,還是受了挫。

後來他又想攻佔汝寧府,結果先在信陽被左良玉擊敗,又在商城被左良玉部將王允成擊敗,本人都受了傷,被迫投靠李自成。

結果差點被李自成吞併,受羅汝才相助,才走出河南,經後世安徽東下。

跟大別山中縮著的革左五部會合後,聲勢略振,這才攻入廬州府,訓練水師,威脅南京。

南京方面著急忙慌地調黃得功、劉良佐來攻打張獻忠及革左五部,卻被擊敗。

不過當張獻忠真正想搞一搞南京,乃至下江南時,卻又被劉良佐部擊敗。

從這些戰績看,張獻忠等農民軍及左良玉、黃得功、劉良佐等官軍的戰鬥力都很迷,忽高忽低的。

但真實的戰爭就是這樣,結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厲害的將領可能會飄,還可能被豬隊友坑,被朝廷掣肘;不厲害的將領也有碰到好機會獲勝的時候。

絕不是像某些戰爭遊戲,各個部隊戰力都是一個恆值,總是戰鬥力高的贏。

劉升是後世特種部隊出身,自然也明白這點。

所以,即便張獻忠不討要錢糧,劉升也會把王莊這塊吃起來需要時間和兵力的肉分給他。

唯有如此,接下來張獻忠才能起到吸引明軍注意力、分散崋部壓力的作用。

張獻忠聽了劉升的話頗感意外。

當流寇這些年,他自然知道藩王的王莊多麼富裕。

問題是,王莊都是一個個的村莊,你得一個個的找到才能攻下來。

若是有相關賬目,必然註明了各王莊地址,如此按圖索驥地攻打,確實要容易不少。

他於是一笑道:“那咱老張就不客氣了!”

劉升道:“八大王別忙著謝,王莊賬目我可不是白送你的——我也想請八大王幫個小忙。”

“不知是什麼忙?”張獻忠微眯著眼問。

劉升道:“我起兵不足一年,手下著實缺少得力的將領。那日見了定國老弟,只覺與他一見如故。

希望八大王割愛,讓定國老弟轉投崋部,給我打個下手。”

張獻忠聽完冷起了臉,“他可是咱老張的養子,四大養子中最看好的一個!”

這句式劉升聽著莫名熟悉,忍不住試探道:“得加錢?”

張獻忠皺眉,道:“當然得加錢!至少三十萬兩銀子,外加三千把兵器!”

“八大王獅子大開口,這就沒意思了。要知道,張定國已經在我手裡。我至多給你十萬兩銀子,一千把兵器。”

“二十萬兩銀子、兩千把兵器!”張獻忠道,“我把定國的妻兒和親隨也都給伱!”

劉升笑了,“我既要張定國,肯定也要他的妻兒、親隨。

另外,八大王若不提我都忘了,這襄陽城監獄中還關押著八大王的妻兒和幾位軍師吧?”

聽到這話,張獻忠弄不清楚真是他提醒了劉升,還是劉升本就知道這事,一時氣得直想殺人。

妻兒且不說,那幾個軍師(秀才),尤其是老潘(潘獨鰲),於他而言還是挺有用的。

想到這裡,張獻忠只好再退讓一步,咬牙道:“十萬兩銀子,兩千把兵器,不能再少了。”

由此,劉升猜測張獻忠部人雖多,但應該大多新募,缺少兵器。

於是笑道:“好,便依八大王。不過八大王得給張定國寫一封信說明白,讓他改回李姓。”

聽到這話,張獻忠疑心病發作,忍不住問:“是定國告訴你他原姓李的?”

劉升笑而不語。

這便讓張獻忠更起疑了。

他想起李定國本是讀書人的孩子,十歲被他收養時已經識得很多字。

後來雖然隨他轉戰數省,可只要有閒餘時間,就會把蒐集的書拿來讀,在谷城時甚至也請了個先生教授儒學經典。

另外,還動不動就勸他少殺戮,善待百姓。

善待百姓也就算了。

這狗日的世道多少人都變成了妖魔,全部該殺!

他老張不賣力多殺點,怎麼能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

隨著李定國年歲越長,在殺人的問題上與他矛盾便越深。

想到這裡,張獻忠又忍不住想:這劉升是怎麼知道我妻兒、軍師都在襄陽城監獄中的?

難不成也是定國所講?

疑心一起,再難撲滅。

張獻忠反倒覺得,將李定國送給興許是一件好事。

一則,李定國如今在軍中隱隱有與孫可望爭鋒的意思。

李定國是優點頗多,但孫可望年長好幾歲,早成為張獻忠臂助,在軍中人脈比李定國廣,威望也比李定國高,不是李定國能與之爭鋒的。

二則,李定國既對他重殺伐之事有意見,一直留在身邊,矛盾早晚會爆發,說不定會鬧得父子反目。

三則,李定國若心裡還有他這個養父,留在這劉升軍中,興許日後還能用得到。

想到這裡,張獻忠眼中剛浮現的陰寒和殺機又斂去,道:“回營後咱老張就會將書信和定國的妻兒、親隨都送去。

也希望劉大帥能守信,將一萬石糧食、十萬兩銀子、兩千把兵器都儘快送到我營中!”

劉升一笑道,“八大王放心,我劉升向來守信!”

說完,兩人各自抱拳離開。

劉升對與張獻忠的這次會晤頗為滿意,對最後的交易就更滿意了。

他若只是強留下李定國,想要收李定國的心,怕是很難。

可如今張獻忠將李定國賣了,還讓其改回李姓,等於脫離養父子關係,想來李定國的心都不用他收,自然就歸了崋部,歸了他劉升。

這可比強人鎖男,用起來放心得多。

回到襄陽城中,劉升將準備交易物資的事吩咐下去,便上了西城門樓,把交易的事如實跟李定國說了。

李定國聽完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道:“不可能!絕不可能!父帥怎會賣···”

“賣”字剛說出口,李定國便淚水直流,說不下去了。

雖然理性上他能理解張獻忠的選擇,可感情上,張獻忠此舉卻深深傷了他的心!

他十歲便跟著張獻忠,陪著張獻忠從初舉事走到今日,已十年有餘!

張獻忠是否真把他當兒子看,他不知道;可他之前卻是真把張獻忠當父親看的!

如今卻被父親賣給別人,他如何不心痛?!

劉升拍了拍李定國的肩膀,道:“八大王也有他的難處···我這裡也確實需要定國老弟幫手。

另外,此番並非生離死別,定國老弟今後說不定還有與八大王相見的機會,不必太過介懷。”

劉升這番勸慰並沒有明顯的效果,李定國依舊傷心難制。

直到張獻忠派人送來他的妻兒和百餘名親隨,以及一封親筆信,他這才稍稍振作。

也不知張獻忠是什麼目的,這封信是沒信封的。

信中內容也簡單。

下面人轉呈過來時,劉升也不避諱李定國,當面看了——這封信名義上是給李定國的,可實際卻是張獻忠寫給劉升的保證書,他沒理由不看。

他一眼掃完,便沉默地交給李定國。

第二更。

歷史上,崇禎十四年,甚至可以說在朱仙鎮大戰之前,明軍都是佔據相當優勢的。

另外,左良玉部戰鬥力真不算低,,,,很多時候都是故意儲存實力,坑隊友。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各種民間故事

使用者名稱3212537

藍星上的蘇西

刺手

如見春天

霧盡沉山

瑾佑淮意

南湘初

柯蘭:復仇後,我開始報復社會

橙子海洋星

一本普通的末世文

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