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殺一批 罰一批,焦頭爛額的巡撫

傅汝為過去幾天並沒遭受特別的虐待,可還是明顯瘦了一圈,頂著兩個大眼袋,好像老了十歲。

被義軍壓著上了木臺,雖然只是戴著鐐銬,並未讓他們跪下,可傅汝為仍覺羞辱。

比羞辱感更重的卻是害怕——雖然他最初尋死,可過去幾日,反倒是不想死了。

可聽到周圍百姓的議論聲,想想就任汝寧知府以來的作為,他又心知必死無疑。

再看到坐在審判席位的白太微,想起幾日前他便是在此審判對方,還曾想過,將來抓了劉升,也是在這菜市口一刀了賬的事。

不曾想,僅過了幾日,在這菜市口挨刀的竟成了他。

心裡便先捱了幾刀。

不禁淚流不止。

旁邊的文師頤同樣感到有些羞辱,卻只是冷著臉,並不懼怕。

除了府、縣兩位主官,其他被俘的汝寧城官員尚有九個。

汝寧城內的官員並不止這些,還有兩個在義軍破城後就自盡了,剩下的藏入民間,一時無法查詢。

在西菜市口成千上萬百姓的圍觀下,成誦一一宣讀了義軍對這些官員的調查和審判。

傅汝為因就任知府兩年多來,因巧立名目,增收各種苛捐雜稅,逼得許多百姓家破人亡,自身卻貪汙受賄七八萬兩之巨。

再加上並未有什麼利於百姓的善政,反而包養名妓、宴請成風,累加稅賦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被義軍判處絞刑,當場執行。

剩餘官員中,被判處絞刑的還有兩個,被判處斬首的則有三個。

文師頤等五人,則因並非鉅貪,也不曾迫害百姓,又或是行過善政,屬於百姓心中的好官。

只因對抗義軍,又不願歸順,被判了個勞動改造···

次日,義軍又在西菜市口判處府衙、縣衙中大奸大惡的吏員、差役。

這些是直接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人。

貪汙受賄個個都有,更害死了不少無辜良善,極少數在汝陽城中甚至惡名昭著!

雖然這些人大都是累世傳家的吏目,對義軍管理汝陽城幫助不小。

但劉升了解了他們的累累罪行後,還是讓主持這次審判的段雷,將他們當街處決。

當這些人惡吏以及他們的幫兇或被斬首,或被腰斬之後,圍觀百姓皆拍手稱快,高聲歡呼,氣氛比之昨日處置官員時明顯熱烈許多。

第三日,義軍沒有再搞審判,但劉升卻讓訊風營暗中查探汝陽城中大戶產業、口碑及陰私。

對士紳、豪商、大地主等大戶,殺一批、罰一批、“褒獎”一批,可是義軍對新占城池用熟了的策略,在這汝陽城中自然也要施展一遍的···

開封府。

府城原名汴梁。

但有明兩百多年,百姓已改習慣稱之為開封。

河南省布政使司、河南巡撫、巡按、按察使司等一省之重要衙門,大都在此城中。

又有周王之藩開封。

因此開封可以說此時河南數一數二的大城,唯有洛陽勉強可與之相比,南陽、汝陽、商丘、安陽等府城比之都要遜色不少。

這一日,巡撫李仙風帶著三千多撫標營兵從城外歸來,風塵僕僕。

他是西安高陵人,出生自鄉紳之家,乃崇禎元年進士。

他兄長李仙品,比他大了近兩輪,為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父母早亡,他算是在兄長教養下長大的。

他兄長為官時,以酷烈手段懲治貪官汙吏、革除弊端、緝拿賊匪迅速升官。

後來又在平奢崇明之亂中任監軍,身先士卒,搗毀敵穴,因功擢升為湖廣偏沅巡撫,可惜不久因疾歸鄉退養。

李仙風自知資質不如兄長,但仍事事向兄長學習。

歷任以來,也多懲治貪官汙吏,且尤善剿除匪寇,也因此升至巡撫之位。

按理說,傅汝為那樣的知府日子都過得很舒坦,他這個巡撫應該過得不錯。

可事實上,自從去年繼任以來,他便一直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

尤其是今年。

前幾年流寇肆虐河南的兵災才過,今年旱災、蝗災卻遠比之前幾年要大!

河南各地有上報災情的,或言顆粒無收,或言減產嚴重。

他曾想過上報朝廷,減免稅賦、請求賑濟。

可考慮到上任巡撫便是因為稅賦徵繳不利、肆虐而罷官,他便忍住了,只說河南災情一如去年,請求減免部分稅賦。

這事朝廷倒是準了。

可事實上,自崇禎十年加征剿餉(全國計收280兩)、崇禎十二年加徵練餉(全國計收730多萬兩)。

再加上從每畝九厘增至一分二厘的遼響(全國計收650萬兩),百姓在原本稅賦上,三餉負擔已高達一千六百多萬兩!

有三餉在,即便只徵收部分稅賦,對河南百姓而言仍是一個極沉重的負擔。

因為大部分百姓都是災民,本是需要朝廷救濟的。

何況一些地方官吏仍接著徵繳稅賦之機,增加名目,大肆撈錢,勒索百姓,中飽私囊。

李仙風縱然知道其中情況,卻也毫無辦法。

知道是一回事,找到證據在抓捕審判又是一回事。

況且,真這麼幹了,誰還願意給朝廷徵稅?

而且河南八府一州(省轄州,下面還有府轄州),不知多少州縣,他便是真的去管,又如何管得過來?

因各地本就有眾多匪寇未曾剿滅乾淨,故夏收一過,各地匪寇便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勢洶者,旬月之間擁眾數萬;勢疾者,數日之內,衝州過縣,破寨拔村。

至於賊眾數百上千、未成氣候的,更是多如牛毛,剿而復生!

即便知道絕大多數匪寇都是被逼出來的,可李仙風卻不得不剿。

若不剿的話,匪寇破壞地方,會讓官府稅收更少。

而那些士紳地主因匪寇損失錢財或家破人亡後,也會恨到他頭上,讓朝廷向他施壓,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被罷官問罪。

因此自夏收時,他便一直忙著剿匪。

然而,半年過去,他與鎮守開封的副總兵陳永福四處出兵,卻連開封府的匪寇都沒能平定多少,只是讓開封沒養出巨寇而已。

河南八府一州,以開封、河南、南陽、汝寧四府最大。

如今除開封外,河南府因剿寇不利,已經養出巨寇李際遇等人。

南陽也有巨匪蕭應訓。

便是之前還算平靜的汝寧,也出了個什麼劉升、紅娘子,攻佔了確山縣城,同樣成為了盤踞一地的巨寇。

若是將八府一州出名的匪寇都算上,足有數十股!

叫他這個巡撫如何不焦頭爛額?

回到巡撫衙門。

李仙風先到後院沐浴更衣,準備吃個飯便睡上一覺,補足這幾日出去剿匪所缺少的睡眠,畢竟他也四五十歲了,這麼四處剿匪真有些扛不住。

誰知正在吃完時,手下負責訊息通傳的幕僚葛文優便一臉惶急地找了過來。

“撫臺,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李仙風放下筷子,心懸起來。

葛文優在他幕中數年,可是很少露出如此惶急的一面。

“汝寧府推官官篆急報,十一月十九日,天目山賊劉升破汝陽城!

通判朱國寶、遊擊崔振戰死城牆,知府傅汝為、知縣文師頤等被擒,遊擊沈萬登叛變投賊!”

葛文優迅速地將急報內容說了,這才將信件放到桌上。

李仙風貌似平靜,但葛文優卻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顫抖。

若只是普通縣城失陷,李仙風堂堂巡撫並不會失態,甚至情緒都未必會有多大波動。

問題是,汝陽不僅是府城,更是崇王府所在!

親藩落於賊首,他便是巡撫也扛不住!

微微顫抖地開啟急報信件看了,李仙風又驚又怒。

“劉賊十八日至,十九日便破了汝陽?傅汝為等人是如何守城的?!”

葛文優猜測道:“官篆在心中說沈萬登投賊,會不會是那沈萬登與劉賊裡應外合,這才一日破城?”

李仙風拍桌道:“不論城是怎麼破的,傅汝為都難辭其咎!”

李仙風必須把主要責任釘在傅汝為身上,不然親藩陷於賊首可能不僅會讓他丟官,還會丟命!

須知,雖然流賊肆虐十幾年,可此前還沒哪個親藩曾陷於賊首。

崇王府如今開了這個頭。

以當今那位的性格,得知此時後恐怕會暴怒如雷,非殺幾個官員不可。

葛文優也知道最重要就是親藩陷於賊首,想了想道:“撫臺也不必太過悲觀,崇王或許已陷於賊首,可只要沒丟了性命,咱們還是有挽回餘地的。”

聽到這話,李仙風心情才沒那麼沉重。

他思慮著道:“你說的不無道理,可即便崇王還活著,我們又如何救得了他?

別說救崇王,便是出兵汝寧都難。如今天氣越發寒冷,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降雪。

河南府李自成也越發勢大,極可能與李際遇等當地巨寇合流,開封府內也有不少匪寇在,需兵馬鎮守城池、要津。

本院便是想出兵汝寧,也沒有足夠的兵力。為之奈何?”

一陣沉默後,葛文優道:“如今之計,只有先派探子去汝寧打聽崇王訊息以及那劉賊的虛實了。”

李仙風聽了點頭,“也好,若是探知崇王還活著,本院再向朝廷稟報此事,也能稍減陛下之震怒。”

葛文優在李仙風幕中負責訊息通傳,情報探查、蒐集自然也歸他管。

從府衙後院出來,他便招來了手下幾個負責探查情報的骨幹。

第一更。

來晚了。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憶夢迴淪

隋黎願雪

重生擁有帝騎

貔貅貂

客此

絺澤

天淨

修國

後餘生

蛙蛙em

我曾見了花滿城

九歲絮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