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

在華夏曆史上可以比肩岳家軍的存在!

自誕生以來,無論是在東南對付倭寇,還是在邊疆抵禦蒙古人,都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雖然建虜自詡八旗精銳天下無敵,連關寧軍都瞧不上眼。但是一提起戚家軍,無不心驚膽寒。

天啟元年,渾河之戰。

這是一場令建虜至今想起來都有些後怕的戰鬥。當時建虜調集了數萬大軍,其中大部分還是精銳的騎兵。

而他們的對手,只有白桿兵和戚家軍,加起來也不過數千人。

看起來建虜人數佔優,然而數輪激戰下來,居然沒有從戚家軍和白桿兵手中佔到便宜。雙方一直戰鬥到天黑, 互不相讓。

戰鬥到後期,甚至讓號稱野戰無敵的建虜,產生了撤退的想法。

有不少建虜將領受不了了,帶頭逃跑。努爾哈赤不得不連續斬殺了數人,才逼的其他人重新回到了戰場上。

雖然白桿兵和戚家軍作戰勇猛,然而人數畢竟有限,漸漸的人數越來越少,逐漸被建虜重重包圍。

即便如此,也沒有人選擇投降,憑藉著僅剩的氣力,依舊和建虜血戰到底。

最終白桿兵和戚家軍全軍覆沒。

可笑的是,戚家軍和白桿兵在拼死作戰,而其他的明軍卻選擇作壁上觀,任由建虜將其全部消滅。至於理由?文雅點說是門戶之見,而說白了,就是看白桿兵和戚家軍這些川軍和浙兵不順眼。所以寧可友軍被圍,也不願意出手相助。

只能說此時的大明,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亡得不冤。只是可惜了那些仁人志士,讓他們的血白流了。

多爾袞沒有參加過渾河之戰,對於戚家軍也只是有所耳聞,並沒有親眼目睹過戚家軍的作戰,因此在最初的驚訝之後,心裡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而跟著出來的濟爾哈朗,卻又被刺激到了。渾河之戰他可是全程參與的,一見戚家軍,當日殺聲震天血流成河的場面,又清晰的浮現在他的腦海裡,本來經過輪番刺激,有些神經衰弱的濟爾哈朗,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多爾袞,本王經過連番惡戰,有些乏了。這夥明軍看著不強,就交給你以及兩白旗來解決吧。”

說著便急忙讓人攙扶著進了大營。

多爾袞在心裡狠狠地罵了一句“卑鄙”,便立刻召集兩白旗的將士。

雖然戚家軍被老一輩的建虜傳的神乎其神,但多爾袞全然沒有害怕,甚至有些躍躍欲試。畢竟如果戰勝了戚家軍,豈不是更能說明他多爾袞才是最有能力當皇帝的?

正好還有濟爾哈朗這個老傢伙當見證人,多爾袞此時要做的,就只有勝利。

他當著兩白旗將士的面,說道:“據本王所知,戚家軍早在渾河之戰,就被我八旗精銳打的全軍覆沒。眼前這支明軍,很有可能是明國皇帝重新組建,戰鬥力遠遠比不上當年的戚家軍。所以我八旗的勇士們,不用害怕眼前的敵人,你們要做的就只有將眼前的敵人趕盡殺絕,徹底打破戚家軍的神話!”

兩白旗的將士,在薊州之戰打得那叫一個憋屈,雖然最後撤退了,但總認為自己輸給的是那個小小的手榴彈,而不是明軍。

所以一個個都憋著一口氣,一定要好好消滅一支明軍,方能解心頭之恨。

於是乎,騎兵一馬當先,兩白旗的將士緊隨其後嗷嗷叫著衝向了對面的戚家軍。雖然戚家軍的武器五花八門,但無一例外都是近戰武器,面對兩白旗的騎兵,肯定毫無辦法。

然而就在騎兵將要接近戚家軍時,突然從戚家軍的陣地上,佛朗機炮和火銃密集發射,多爾袞第一波騎兵攻勢被成功打退,死傷不小。

多爾袞利用戚家軍換彈藥的空檔,緊接著發動第二波騎兵攻勢,結果和之前一樣,接近戚家軍時,火炮和火銃就很默契地發射了出去,彷彿戚家軍的火器開了不用換彈的外掛一樣。

多爾袞不信邪,立馬又派出了第三輪騎兵,結果可想而知,還是被戚家軍的火器狠狠教訓了一通。

“難道戚家軍的火器不用換彈嗎?”

多爾袞表示十分地不理解,這就是他見識太小了。

戚家軍所用的是三段射擊,早在明朝初年,就由沐英創造了出來。

運用得當的話,就可以像現在這樣,無間斷地連續射擊。只不過這要求士兵對於火器有著非常高的熟練度,沒有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而在明末,無論是邊軍還是京營,一天連個像樣的訓練都沒有。由於長時間沒有發餉,士兵們都是混過一天是一天,而那些將領也只會喝兵血吃空餉,哪還想著日常操練?

所以在與八旗交戰的時候,明軍的火銃壓根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多爾袞沒有見過也是情有可原的。

連續三次突擊失敗,讓兩白旗計程車氣受到打擊,剛才一股腦的衝勁兒煙消雲散,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畏畏縮縮,不敢上前。

多爾袞氣的連踢帶踹,下了死命令,士兵們也只敢前進幾步,生怕對面突然再來一輪火器射擊。

看著如此怯懦的八旗,戚家軍裡有一人不滿的搖著頭。

此人文質彬彬但又渾身散發著威嚴,指著建虜說道:“當初在渾河就是被這樣的傢伙打敗的?沒想到我戚繼光創立的軍隊,一代不如一代,連這種貨色都對付不了!”

一旁的將領面帶慚愧之色,他名為戚金,是戚繼光的侄子,在渾河之戰時擔任副將。

“叔父教訓的是,我大明原本是不輸於建虜的,只不過內鬥太厲害。地方上有門戶之見,朝廷裡又黨爭不斷,以至於不能齊心協力。否則的話,小小建虜又怎麼能做大呢?”

戚繼光聞言,沉默不語。他心裡清楚,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延續。一場戰鬥的失敗,那是將領的能力不行;而整個戰略的失敗,那隻能是朝堂上諸公的責任。

許久之後,戚繼光才開口道:“我大明的禍端,不在於建虜,也不是流寇,而在於廟堂。如果不能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亡國也是早晚的事。”

戚金聽了,趕緊做了一個收聲的手勢。

戚繼光不禁笑道:“都是已死之人,害怕什麼?難不成害怕皇帝知道了給你挫骨揚灰嗎?”

戚金尷尬一笑,“侄兒的屍骨還在遼東,要是陛下真有能力將侄兒挫骨揚灰,那也說明,朝廷已經成功收服了遼東,果真如此,縱被挫骨揚灰,那又何妨!”

戚繼光讚許地拍了拍戚金的肩膀,“總會有那麼一天的,只不過在那天來臨之前,咱們戚家軍最後一次,幫皇帝陛下,幫大明江山,幫天下萬民,除一次禍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服神鼎

生活很安靜

開局自請戍邊,賈政高興壞了

爽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