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招納人才,是必須要慎重做決定,也要認真選拔人才。

這就相當於,一個區政機關,只有名氣,也要有個能主持工作的人。

總不能讓自已當光桿司令吧,必須要找合適的人,協助規劃開府後的事情。

職工科長,這都是要挑選的。

想到這裡,李愔不由得腦海中出現一人,那就是魏徵的兒子。

雖然不站隊,但是魏徵的兒子,也直接接觸試一試,如果他要合適,就留下,當然,也需要看魏徵願不願意讓他兒子入自已隊伍。

還有一人,那就是房玄齡的大兒子,李泰那邊是房玄齡的二兒子,那自已就找他大兒子。

房玄齡一直都是中立派,這樣的話,即便真的兩邊打起來,他就是不幫忙,也不會隨意出主意搗亂。

還有政要的第三人,那自然就是杜如晦的兒子,他現在處於沒主的人,太子跟李泰那邊,都的不曾對他丟擲橄欖枝,自已可以試一試,把他招攬到自已這邊。

他們可以幫自已管理政要事務,現階段就這三人,足以頂起政要的擔子。

拉攏他們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自已在朝中,必須要有老臣相助。

只有老臣的家人們選擇了自已,他們也會幫助一些自已,雖然不多,但是總比別人強。

至於軍事,可以選擇侯君集的兒子,還有李績的兒子。

這些人,都是李靖帶領過的人,他們可以管理軍事。

李靖好歹是自已未來岳丈,前幾日還派人來問詢,自已跟長孫無忌賭約的事情,還是比較關心的,有了親戚這層關係,到底是比外人要強。

能不能讓李靖下臺扶持自已,那就是要看自已本事了,光靠娶他女兒,肯定是不行的。

有了李世民的器重,在尋找個老臣幫忙,加上李靖的鼎力相助,這樣的戰隊,直接自已當太子,在當皇帝,一路綠燈!

自已能想到的這些人,都是李世民手下的功臣,長孫無忌那邊,自已肯定不會去選,因為他們之間,已經開戰了。

這場戰鬥,開槍就沒有回頭彈了,這時候,長孫無忌那邊的勢力,就是對自已萬箭齊發,也要拿著盾牌上去幹他。

至於那些人才方面,李愔目前就只招納山東河北的,那邊的子弟,雖然是窮書生出身,但他們都是經歷過戰爭的人。

這樣的人用起來,比關隴的那幫貴族要好太多。

只有吃苦耐勞的讀書人當一方官員時,他們的眼中才能看到百姓的疾苦。

即便有銀錢的收入,他們也是為老百姓辦事的,不是那種只拿錢不辦事,也不是那種,只想著瘋狂的收錢。

關隴的都是貴族,管理他們,這背後有太多的是非要牽扯其中。

想到動他們,現階段對於李愔來說,是不可能得,並且李愔現在的這點子實力,關隴那邊也瞧不起他。

想到這裡,李愔心裡還是決定,先從拉攏官二代開始,有了老臣的相助,這一切都順利太多了。

其次在招納人才,這些事情,一件都不能落下,要抓緊時間了。

李愔把黃金盤點了一下,現在這些黃金,加上之前贏得的,還有平時賞賜的,也有黃金十萬兩了。

這些錢都是李愔的小金庫,只有自已知道,這些錢等開府後,也可以使用。

【請宿主抽獎】

【帝王之怒,5萬點】

【開始抽獎】

【改良後的棉花種子】

【恭喜宿主,獲得改良後的棉花種子】

【棉花種子,經過改良後,長的個頭低,產量高】

【棉花喜光照充足,對水的溼度控制比較嚴格】

【本品棉花經過改良,北方種植都可以,包括一些鹽鹼低也可種植】

【抽獎完成】

【商城開啟中..】

抽獎萬棉花後,李愔開啟了商城。

看看裡邊是不是有合適東西,可以給李幼薇購買一些女生喜歡的東西。

三日後。

李愔從開府後,就準時上朝,畢竟想要拉攏老臣前來,得多接觸他們。

早朝上,沒等開始正題,就聽見門外一人跑進來喊話:

“報!”

“皇帝陛下,邊關急報,高句麗戍邊出現戰亂波動,打家劫舍,邊關的百姓商人遭到搶劫掠殺,搶走很多百姓,火燒搶掠...”

聽著急報的訊息,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來急切驚恐的神情。

對於這場急報,瞬間打翻了整個朝廷的正常順序,所有的內務事情,全部都放在一邊,先處理當下要緊的事情。

彙報計程車兵剛出殿,人們都沒有說話,在等待李世民開口。

李世民聽到這樣的訊息,第一想法就是,這高句麗必須打。

這已經是第四次擾亂邊疆了,如果再不打他,他都快得意忘形了!

李世民看著滿朝的百官,壓制憤怒的說道:

“各位,打高句麗的時機已到,朕要御駕親征!”

對於這個高句麗,一直都是李世民惦記的心頭事情。

它一而再次的挑釁,這已經是今年的第四次了,之前攻打,是因為糧食不夠,加上蝗災,軍糧不夠吃!

現在糧食緩和過來了,入庫的糧食夠軍糧。

即便運走,不等數月,就有新的糧食續上,現在就籌備,等糧食豐收後開戰,是最適合,那時候就步入冬天了。

李世民剛說完,侯君集上前說道:

“回皇帝陛下,您所說的時機,可是入秋豐收之後的時機?”

“沒錯!”

“皇帝陛下,臣以為不妥,不是打高句麗不妥,是時機不妥!”

“入秋之後,大軍進軍,路途就已經佔領月餘,即便到了高句麗,那也是寒冬,高句麗那地方寒冷無比,冬天更是。”

“我們士兵穿的是麻布衣衫,不足以抵禦高句麗的寒冷!”

侯君集說到這裡,李靖若有所思,想著什麼。

思考片刻後,李靖點頭說道:

“皇帝陛下,高句麗寒冷無比,他們的人寒冬穿的都是皮毛衣服,可以抵禦寒冷,但我們不一樣,士兵的麻布衫,是根本無法抵禦寒冷的。”

“當年隋朝三徵高句麗,也是滅國的原因,三次征途,沒有一次勝利,都是兵敗的原因。”

“我們計程車兵到了那裡,很多受不了高寒的氣候,光是凍死的人就有一半。”

“這其中,也不缺傷寒的,加上大學覆蓋,幾乎是寸步難行,我們鞋履不足以支撐戰力三個時辰,雖然士兵們硬扛,但是回來後,基本人人都落下舊疾!”

李靖說這著關於高句麗的地勢分析,對於戰場上的事情,除了李靖等人之外,幾乎沒人比他更瞭解情況了。

面對戰場的事情,李靖的經驗,要比文臣懂得太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我在古代成為圖騰

又紅又辣

穿成惡毒老漢,逃荒路上一路開掛

冬天的大衣

皇后請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夜行書生

穿越之我成了秦始皇的女婿

歡飲達旦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大秦:逆襲天之驕子,皇子無雙

程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