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洲聯盟大社群,到處是高聳雲端的限高建築。

待得久了,人是會感覺壓抑的。

好在地星總署的美化宣傳、視覺防範、心理疏導等措施比較成熟,完全採用了帝國全套手冊模式。

從人的感官渲染、心理暗示、精神引導等各個方面進行普及,預先降低了意識形態的負值,基本防止了普遍性的負面情緒蔓延。

在新奇、新鮮、新期待的預期干預下,人們沉浸於幸福與喜悅之中,克服了心理壓力,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

針對極少數恐高症、壓抑綜合症、空間憂鬱症等嚴重患者,地星總署除了上述措施外,還專門開闢了一處海中島嶼,對這批人進行定期輪流開導。

配合藥物治療同步實施,效果不說很好,但也基本能夠消除大部分的過度症狀。

所有的服務都是有限度的,地星總署不是保姆,不可能照顧到盡頭。

這個世界,沒有徹底免費的午餐。

這個世界,仍舊奉行適者生存的法則,做出的後備計劃,不可能滿足全部需求。‏‎‏‎‏​‎‏‎​‏‏‎‎‏‏

想要過上舒適的生活,終究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

瑪加分界線以北,中部地區,地星總署大型工業基地。

1月21日星期四,上午9點。

梭蒙·斯特勞爾與梅蘭因兄妹駕駛各自的金色豹紋飛碟,先後抵達專用裝卸機場,緩緩駛入裝貨區。

9點半,兩臺大型能源車裝載滿滿兩車裝置,準時抵達裝貨區。

車上裝載的,正是斯特勞爾家族花掉100億M幣資金訂購的2套採礦一體機。

因其太過高大,只能拆分成數十個單件裝運。

經過測算,裝置拆分後,剛好裝滿一艘飛碟的全部貨艙。

不一會兒,兩臺升降機開了過來。

兩名駕駛員叉起車上的大件裝置,往梅蘭因駕駛的飛碟艙門裡面伸展,擱置在厚實甲板上。

已經登上飛碟的兩部機器人,推送帶有滾輪底板的裝置,進入飛碟主人指定的貨艙,進行臨時焊接固定。

斯特勞爾家族願意上火星開採礦石的第1代生命進化者子弟,卡綞·斯特勞爾、卡金·斯特勞爾、卡伯·斯特勞爾三兄弟,並未去檢視裝置安裝方面的說明書。

這些東西已經在地星總署組織的專項培訓上進行了講授,況且附送的1臺維修機器人儲存了整套裝置的結構圖,在機器人的協助下,很容易就能安裝完成。

他們主要的目的,是研究這臺維修機器人的遙控使用手冊,想要儘快熟悉它的操作流程,方便在火星上進行遙控指揮。

因為在火星上氣候特別寒冷,加上缺乏氧氣供應,語音下達指令受阻,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遙控指揮,出發在即,所以要求提前掌握組合命令程式。

卸下第一套一體機,兩臺大型能源車再次返回工廠裝運第二套裝置。

此時,附送的2臺太空運輸車駛進了裝貨區。

在升降機起吊前,經過培訓的兩名駕駛員上車進行了驗收,折騰了半個小時才算完成任務,確認沒有問題可以正常使用。

2臺太空運輸車完全依照金色豹紋飛碟的艙門大小設計,堪堪放入進去無需拆卸重灌,省去了很多麻煩。

等到太空運輸車安放停當,第二套裝置也運過來了。

整整忙碌了一個上午,全部裝置安裝停當,就待出發前往火星執行探礦挖掘任務。

此前,所有出發人員已經接受了地星總署為期3個月的培訓,已經完成考核合格測試,可以進入實地操作階段。所有生活物資裝運等前期工作準備妥當,裝上這批裝置便可以就地啟程。

此次行動的正式組團成員,包括高薪招聘的13名身強力壯、技術精湛的駕駛員、操作員、基建員、醫護員等,加上卡綞·斯特勞爾、卡金·斯特勞爾、卡伯·斯特勞爾三兄弟,還有一同裝運裝置前往的梅蘭因,共計17人。

任務團隊成員全部乘坐斯特勞爾家族的金色豹紋飛碟,卡綞·斯特勞爾擔任隊長,負責全域性工作,重點操控1臺維修機器人、指揮裝置組裝與挖掘任務。卡金·斯特勞爾與卡伯·斯特勞爾擔任副隊長,卡伯·斯特勞爾負責駕駛飛碟與所有生活物資發放,卡金·斯特勞爾負責探礦與運輸任務,分工合作各負其責。

全體成員在機場‏‎‏‎‏​‎‏‎​‏‏‎‎‏‏就地吃完中餐,留下梭蒙·斯特勞爾一人,迅速登上了飛碟。

1月21日星期四,下午2點。

2艘金色豹紋飛碟,組成一個最基本的任務團隊,很快升空離去,穿越雲層之上,衝向火星公轉的最接近角度。

按照預先編排好的航行程式,飛碟在進入太空階段後,自動切換到自動巡航模式。

初級夸克聚變力源粒子發動機停轉,中級夸克聚變力源粒子發動機啟動,持續加快速度。

仿暗能量裝置釋放能量不斷擴大,直到90%釋放程度,帶動周圍冰凍暗能對抗星球引力。

金色豹紋飛碟控制室顯示屏,根據光速掃描器傳回的星空障礙物分佈圖,不斷微調前進角度,以避開可能造成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

只要保持在萬公里每秒速度以下,飛碟就有相對反應的時間,能夠依靠自身先進的多重掃描識別儀器,做出雙重以上確認,提前選擇最佳角度避險,並保持速度大致不變,隨後重新回到原有航線。

在速度達到一定數值後,人的神經反應速率,註定了人工操作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只有依賴飛碟強大的計算能力,在毫秒甚至微秒的時間領域進行適應變化。

一前一後2艘金色豹紋飛碟,持續掙脫地星引力的牽扯,速度已經越來越快,終於達到最高巡航速度1000KM/S。

梅蘭因乘坐的飛碟在前,迎頭趨向火星公轉而來的方向,用近乎跳躍式的速度勇往直前。

梅蘭因站在控制檯前,第一次以飛碟的極限速度航行,心裡的緊張毋庸置疑,心臟呯呯直跳快到嗓子眼了。

盯著螢幕上一閃而過的影象,猶如置身於極速賽車的跑道上,那種身心似乎都不屬於自己的飄忽不定感覺,驚險而又刺激,令人熱血沸騰。

伸手按下一個碟尾監視按鈕,梅蘭因發現身後的另一艘飛碟,雖然只間隔了5秒時間,但肉眼已經無法辨清它的大小。

點選放大鍵才能看到一隻金色蒼蠅般的小點,同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緊隨在後。

地星在飛速拉長距離,放大後的影象也變成了一顆藍色小豆子,還在以秒為單位縮小,直到10分鐘後消失在視野中。

外界星空溫度越來越低,金色豹紋飛碟透過自動感應控制,適時地啟動了“相磁發射”裝置。

透過外殼突出部,在飛碟四周形成厚達5M的磁力場域,阻滯一切太空冰凍微塵衝擊,延緩低溫侵襲。

飛碟同時依靠自身粒子發動機的餘熱,擴散至飛碟外殼,避免超低溫冰凍連鎖反應。

根據預計時間,大約30小時後可以抵近火星軌道。

並軌之後再進入大氣層,降落在指定的位置。

地星曆,1月22日星期五,下午7點。

金色豹紋飛碟順利靠近火星公轉軌道,關閉暗能裝置讓其引力捕捉,然後減速逐步並軌執行,根據情況穿入稀薄的大氣層。

透過反自轉方向飛行一段時間,對火星全貌與經緯度進行掃描繪圖。

分析整理,很快得出各項初步資料,比地星僅僅依賴探測器得到的結果,全面而真實。

表面資料與地星總署提供的資料基本一致,更深入的探測‏‎‏‎‏​‎‏‎​‏‏‎‎‏‏分佈圖根本沒有。

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與裝置效能,去完成探礦任務。

斯特勞爾家族此次太空探險行動,尚屬地星本土勢力首次獨立執行。

人員培訓、裝置製造、儀器採購等,幾乎全部依賴地星總署支援。

天生就有許多不足與缺陷,根本無法與地星總署專業人士、高階裝置、精密儀器相比。

與地星總署比較,斯特勞爾家族當然全面處於劣勢,沒有一點優勢。

不過,與本土其他勢力對比,優勢就很是明顯了。

首先是2艘金色豹紋飛碟,價值不菲效能突出,機動靈活往返便捷,效率很高優勢明顯。

這是斯特勞爾家族,遺留的鉅額財富之一,給子孫後代帶來了現時的好處,省去了難以承受的前期投入,有著先天強橫的優勢。

其二是飛碟自帶的掃描裝置,雖然並不專業,應用於礦產勘探,技術上也落後了200年,卻比採購的探測儀器要強不少,至少在精度與準確性上要領先。

這畢竟是外星原裝技術,對於不很複雜的地表檢測與元素成份分析,當然有著可靠保證。

地星總署面向全星出售的勘探儀器,估計也是百年前的老技術。

連挖掘裝置深度,都控制在100米內,會賣高階的技術裝備嗎?非要去想的話就是白日做夢。

裝置零件全部都本土生產,除了少數技術指導是駐守人員外,裝置製造、生產操作、工藝檢測都是本土工人完成。

好壞難以判斷,只能自行校準了。

其三是後備手段,是本土勢力無可比擬的。

那就是護衛機甲“小離子”,這臺已經完成希金帝國最新尖端機器人軟體更新的尋寶利器,可以在斯特勞爾家族遭遇巨大難題時,發揮難以置信的作用。

確保家族整個太空挖掘任務,不會虧損而歸。

做這件事需要絕對保密,梅蘭因也不想過早暴露它的存在。

不到萬不得已是堅決不出手的,這個是底線原則。

有了這三大保證,在火星探險過程中,斯特勞爾家族將註定不會落後於別人。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天命

浪人行

熊出沒之三寶守嶺

並肩看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