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張角病逝,黃巾軍內部也出現了分裂,

其中幾支大勢力,被皇甫嵩和朱儁擊敗,剩餘的一些也受到了圍剿。

殘餘的黃巾軍,也只能向山區躲避,其中數支黃巾軍,躲到了幷州與冀州交界處的太行山中。

那支黃巾軍,在山中迅速發展被稱為黑山軍。

而還有一部分,則向南逃到了汝南,汝南地處秦嶺東麓,亦有高山深林。

這部分黃巾軍便在汝南生存下來。

而經過數年整合吞併,這支黃巾軍分為了兩大勢力,分別為劉闢部和龔都部。

這二部既是相互鬥爭,又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這一次,袁術下達的,奪取寶物的指令,便是由這二部,共同完成。

所謂人各有志,志各不同。

經歷了黃巾之亂,又成為一方大賊的統帥,劉闢偶然間瞥見了,這個世道的權力邏輯。

竹簡和知識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大族的權力,不但可以透過血液傳播,更可以用封閉的知識,保證權力只在大族的階層流傳。

正是明白這一點的劉闢,渴望躋身其中。可惜,他畢竟是個賊人,沒有大族願意接納他,直到他遇到了袁術。

想要躋身其中的劉闢自然不願招惹大族,他想要放掉的諸葛琪幾人,甚至有了要送這幾人前去襄陽的打算。

然而,龔都得理想卻完全和他不同。

龔都出身青州,其父本是個自由民,從邊關移民而來,

當地的縣令給這些移民劃分了些貧瘠的土地,讓移民開墾。

在歷經數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下,貧瘠的土地終於被這些樸素的農民供養出了一絲肥力。

然而,這些農民的境遇剛好一些,當地的富豪地主便盯上了它們的土地。

作為普通的農民,哪裡能抵抗這複雜的關係網。

龔都的父親失去了土地,為了活命也只能成為佃農為當地主打工。

而這也只是大漢土地兼併的一角,

曾在百年前書寫《漢書》的班固,曾出關東遊,見到了無數這般景象,

於是便再史書中書寫下了那一句著名的話: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而這一句話,也成了這片土地上,王朝興衰的本質邏輯之一。

隨著時間來到漢末,氣候出現異常,土地絕收,但地主的剝削卻越盛。

無數百姓被壓迫的沒了活路,在張角一聲聲“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呼喊中,無數農民拿起武器加入到了黃巾軍中。

而龔都便是其中一個普通的農夫之子。

當時,他的父親已經餓死,母親兄弟,皆為地主所害。

沒了牽掛的他,在起義中,毫不畏死,他第一個衝上了地主的塢壘,也得到了獨特的賞賜。

劉闢清楚的記得,那時龔都告訴他,那是他最痛快的一天。

他吃到了從未吃過的精美食物,甚至的享受到了,平時不可抬頭仰望的女子。

龔都得瘋狂劉闢能理解,但無法接受。

他的出身要比龔都要好上許多。

他姓劉,在漢朝姓劉的或多或少都與漢室有些關係,

畢竟漢室已經存續了四百年多年。

劉氏的子孫,在這數百年裡瘋狂生育,光是劉備出生的涿郡,整個郡半數都是中山王的血脈。

光是一郡便如此,更何況天下,

劉闢的祖上也許與漢室有關係,但君子之輩,不過五代,他身上血液已經稀薄到難以形容。

他的童年也過得十分悽慘,偶然間他遇到了太平道傳教,被太平道人張角的理論所吸引,於是便加入了其中。

等發現太平道組織黃巾軍,想要發動叛亂,劉闢想要退出,卻已經來不及了。

因此,劉闢想要褪去黃巾的身份,躋入大族。

而龔都,卻在第一次衝入塢堡後,像是開啟了某種開關,在之後黃巾肆虐日子裡,龔都對於那些大族向來殘忍。

……

而當劉闢將龔都得情況告訴張寧後。作為張角之女的張寧臉色也是一變:

“不好,如今劉闢恐怕已經知曉了這幾人的訊息。”

“我先想辦法把她們放了!”

見張寧匆匆離去,劉闢也未加阻攔,

張寧身份獨特,即使龔都知曉了張寧的行為,也不會出現什麼過激的反應。

“不過,這張寧來的也不是時候!”

“她難道不清楚袁紹與袁術的關係嗎?”

想到張寧來見的他緣由,劉闢皺了一下眉頭。

當初黃巾軍四散的時候,張寧跟隨著張燕躲到了幷州,

張燕在幷州組織殘部,成立黑山軍。

隨著黑山軍壯大,漸漸被袁紹所注意到。

而張燕也是聰明,立刻交好袁紹。

而此次張寧是來當袁紹的說客,來說服汝南黃巾,歸順袁紹。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零九風雲

不會寫的小奧

鬥羅之光

璇也

讀心術:這皇位懸,坐上面死得快

南南如

掌門師姐穩定發瘋

姜微未末

將軍嫡女初長成

簡韻之

江欲隨風

萱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