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隨國邀約了江東的一些小國家上書周天子,要求封楚國王號。反正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周天子沒有同意。

封王的要求被拒絕後,你想熊通那是要多鬱悶有多鬱悶。他在那裡就給臣下發牢騷說:“我們楚國的先王楚窩,有輔佐周天子的功勞。所封的土地雖然不好,但是地方上都服從我們的管理。不加封我們王位是天子沒有按功行賞。現在鄭國的大將可以以下犯上,箭射天子卻得不到懲罰,是天子沒有能力去處罰他。楚國的王號,我們的祖先熊渠就已經稱過了,我只是重新把這個王號拾起來罷了。哪裡需要你來封賜,我給你面子你卻不要。”

熊通發了一頓牢騷,自己就封自己為楚王了,這就是後來的楚武王。那些江東的小國家只得上表表示祝賀,周天子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是也拿他沒有辦法。

這裡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周朝已經是越來越衰弱了。越說不起話,楚國就越來越驕橫,熊通死後,傳位給他的兒子熊貨,遷都到了現在的武漢。楚國經過歷年的經營,勢力越來越大,江東各國都成了楚國的附庸。

我們接下來再說鄭國,自從打敗了周朝之後,鄭莊公對公子元給了很高賞賜。其他的大夫都有賞賜。惟獨對祝耽的功勞一句話都不說。祝耽心裡那個不舒服啊,就跑去問鄭莊公,莊公說,你呢因為射中周天子,我怎麼可以以這理由來賞賜你呢?

祝耽聽了,心裡是懊惱萬分啊,加上自己又有病,回到家後,背瘡膿毒擴散沒有幾天就死了。莊公呢心裡還是很悲傷的,拿了點錢,叫家屬好好地把祝耽給埋葬了。

周桓王十九年的這一年夏天,鄭莊公得了場大病,他呢知道自己的命不長了,就把祭足喊到了床前,說,我呢有十一個娃娃,除開第二個兒子忽,其他的子突、子檀、子儀都有當大王的相貌。子突呢好象比他們幾個看起來又要有貴相一點,我呢想傳位給子突,你認為怎麼樣呢?

祭足說:“我聽說過國家傳位一般是以長為先,現在子忽是長子,而且一直是太子的位置,並且功勞也不小,老百姓都很信服他。現在要廢掉他,在道理上行不通吧。”

鄭莊公就說了,我的娃娃我還是知道的,如果立了忽,但是子突是個厲害的腳色,我怕以後他對忽不利啊。

聽莊公這麼一說,祭足也不好說什麼,就說:“知曉孩子的不過他的父親,我呢,不管大王選誰我都誓死效忠。”鄭莊公聽了,嘆了口氣道:“唉,從此鄭國沒有安寧的日子了。”

鄭莊公確實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敏銳的感覺到了鄭國的危機,但是作為他個人卻是沒有辦法可以阻止的。他為了防備子突,就派子突到宋國居住,類似現在的駐紮某國大使館的味道。

這年的五月,一代梟雄鄭莊公死掉了,繼位的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子忽,就是後來的鄭昭公,昭公當了大王,派遣大臣到各國去出使,祭足被派到了宋國,以觀察子突之變。

子突的母親是宋國雍氏之女,她們家族呢在宋國很得宋莊公的寵信。

公子突被“發配”到宋國,十分想念他的母親,就和雍氏商量怎麼樣可以回到宋國,雍氏呢就去給宋莊公說。宋莊公呢也想幫這個忙,他也知道,要子突回鄭國的希望都在祭足的身上。宋莊公等祭足前來拜見的時候,命令武士將祭足拿下,祭足這下被嚇得不清,他叫著說:“大王啊,我有什麼罪過啊?”宋莊公一隻眼睛望著天,說:“什麼事?等下再說。”武士們把祭足囚禁到軍府中,祭足那個害怕啊、擔心啊。到了晚上,宋國太宰華督到了軍府中,他呢準備了好酒好肉,提著就進來了。祭足心有疑慮,我都快沒命了,咱們是再好的朋友也得先把話說清楚了吧。華督呢還是開門見山,我們主公是可憐你們的公子突,你們現在的君王子忽有什麼德行,哪裡有管理國家的本事,我呢就代我們大王的意思給你說了,就是要你把子忽給廢了,讓公子突當你們鄭國的君王。祭足就說,誰當大王是我們先王定下的規矩,我們當臣下的怎麼可以廢君啊。華督說,其實給你說白了,子突的母親是雍氏,和我們宋是相當不錯的關係,你是立也得立子突,不立也得立。祭足也算個忠臣,聽華督這樣一說,心裡的傲氣也發作了,我就是要按照先王的意思辦事,於是昂起個腦袋在那裡不說話了。華督見他這個模樣,就說:“你如果不同意的話,我們宋國就將以南宮長萬為將,出兵討伐鄭國,出兵這天你就沒命了,今天就是我們見的最後一面。”要說人生在世上,誰不怕死啊,祭足聽這麼一說,仰天長嘆,只得答應。華督又要祭足發誓,祭足說:“我不立公子突為王,蒼天不容。”第二天,子突見了宋莊公,宋莊公要支援子突稱王,自然要了很多條件,比如三座城池、白碧百雙、黃金萬兩、穀子若干等等。子突想當鄭王,這些條件當然全部答應了下來。宋莊公要子突今後把國政都交給祭足,子突也不敢不答應。祭足悄悄帶著子突回了鄭國,他呢一連幾天都說生病了不上朝。鄭國那些大臣些都以為祭足有什麼不好,就都跑來看他。等到進了府邸,卻看見祭足衣冠齊整,大家都十分驚奇,就說大夫不是病了麼?祭足哈哈大笑,我呢沒有什麼病,是國家病了。先君愛子突,宋國卻是支援子突的,現在子忽當了王上,宋國已經以南宮長萬為將前來討伐我們,外面那什麼來抵擋呢?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二個都拿不出主意來。祭足道:“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子突當我們的大王,廢掉子忽。”大家一時之間都不知道怎麼是好了。高渠彌站出來說:“祭大夫說的話,甚合我心。”說完,拔出劍來,東晃西晃。大臣們以為他早已經和祭足約好了,加上看見營帳內人影晃動,大家都不好說什麼呢。大局定下來了,祭足就擬了一份文書,大致的意思就是要子忽讓位,然後大臣們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子忽看了文書,知道大勢已經去,眼淚水是止不住的落。他帶上自己的妃子,就往衛國去了。子突呢當上了鄭國的大王,就是鄭厲公。厲公繼位,朝政按照約定都交給了祭足來管理。國內因為風調雨順、政治清明,老百姓也順服了厲公的統治。只有公子曹、公子儀二人心裡不平,更多的是害怕厲公加害他們,於是公子曹去了蔡國,公子儀去了陳國。宋莊公聽說大局已定,就派人來朝賀。且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宰春秋一世

貞觀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