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的諸侯很多,所謂的國家也很多,在南邊有個叫“楚”的國家,統治“楚”這個地方是是一個叫做熊通的人,他呢不象其他國家都叫什麼什麼王的,他的祖先在周厲王時代廢了王的稱號,到了熊通這一代,他就想把自己的名號稱為大王了。

當然,想稱王還是需要周天子的冊封的。他見諸侯對周還是非常客氣,十分擁戴周的地位,所以他呢也不敢自己稱王。等到周桓王被鄭國打敗之後,他認為機會到了,就不想透過周天子,想自己封自己為王。他的一個大臣官名令尹,名字叫鬥伯的說:“以前呢我們是稱了王的,不過稱王的名號已經去了很久遠了,現在想恢復王號,一定要先樹立我們楚國的威風,這樣才不會顯得那麼突兀。”

熊通就問:“有什麼好主意啊?”

另外一個大臣說:“在東邊的小國之中,有個隨國最大。君上派兵去那裡,要他歸順我們,做我們的附屬國,如果他歸順了,其他的那些更小的國家如漢、淮這邊的國家都會歸順的。這樣我們的威信就建立起來了。”

熊通聽了,是有道理啊,我現在是兵強馬壯,就是要對外打出自己的名號的時候了。他於是調集大軍,自己親自出來,一路就屯兵到了瑕這個地方。

隨國呢見楚國來犯,隨侯招集大臣商議。這個隨國有個大臣叫季梁的,是個大大的忠臣,又有個叫少師的,卻稱得上是個弄臣。這天這兩個人都在。

季梁就說,楚國強大,隨國弱小,現在他來要求我們聯盟,也不知道他安的什麼心,我們呢表面上同意他,在暗地裡我們還是要加強我們的軍備,以防萬一。

少師就說,我呢可以當個使者去看楚國是什麼意思。隨侯想了想這也是個辦法,於是就派少師到瑕這個地方和楚國結盟。

楚國這邊鬥伯聽說是少師來當使者,就對熊通進諫說,我聽說這個少師沒有什麼真材實學,也就是個混日子的臣下罷了,他這次來一定是看我們的情況的。我們把我們的實力掩蓋起來,以老弱來擺在前面,他一定會輕視我們,讓他們驕橫起來。一驕橫一定就沒有什麼鬥志了。然後隨國就唾手可得了。

大夫熊率說,隨國還有個很能幹的大臣叫季梁的,我們怎麼可以瞞得過他啊。

鬥伯說,現在暫時不考慮他,等以後再找機會吧。

熊通見鬥伯比說得有道理,於是就同意按這個計策行事。

再說少師到了楚國的營帳,只見楚國的人馬一個個面黃肌瘦,老弱病殘。他心裡那個高興啊,這樣的軍隊也敢來我們隨國,還結個什麼盟啊。

到了楚侯熊通的營帳,就說,我們兩個國家各守疆域,今天到這裡來是什麼意思呢。熊通呢很聰明,說我們那裡連年災荒,怕被其他小國家吞併了,因為這個原因呢想和你們上國結為兄弟,以後可以互相幫助。

少師說,漢這邊的小國家都聽我們的號令,沒有關係,我們叫他們不要騷擾你們就是了。於是熊通和少師結盟,班師回朝。

少師回到隨國,見了隨侯,說我已經和楚國結盟了,軍隊已經退了,不過楚國實在太羸弱了,他實際上是很擔心我們國家的,怕我們這邊對付他,現在呢給我們一個好機會,可以消滅楚國。我呢願意率領軍隊去追擊楚國,就算不會把他楚國給滅了,也會把他的物資給搶掠了,讓他楚國以後不敢小看我們。

隨侯聽了,也是很高興,馬上就同意了這個建議。正要起兵呢,這邊季梁聽了,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好,就跑到宮裡對楚侯說,不可啊不可,那個楚國盤踞江、漢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基業深厚,熊通又是個弒君自立的人,兇狠殘暴得很的。今天故意向我們示弱,一定是一個圈套。千萬不能去追啊。

隨侯聽了,斗大的汗珠就下來了,拉著季梁的手說,幸好先生及時來給我說了,否則的話我們就吃大虧了。

隨侯沒有來追,熊通就又向鬥伯問計,鬥伯說我們可以邀約諸侯搞個聚會,如果隨侯不來,我們就用叛盟的罪名來討伐他。熊通聽了,要想教訓人也得理由,這是好辦法啊,說辦馬上就辦。

於是呢,熊通就定了個日子,請南邊的諸國聚會。到了那天,很多國家都來了,就只有黃國和隨國沒有來。

熊通這下高興了,他有理由去責備隨國了。楚國在江南是一個大國,不來聚會的意思就是不把老大哥放在眼裡啊。他就派了使者去向黃國和隨國數落他們的罪過。

你想黃國和隨國怎麼能服這口氣呢,就沒有買熊通的帳。這下好了,楚國就以這個理由準備討伐黃、隨二國了。

楚國軍隊行動迅速,一下子就向隨國攻來了。隨侯呢只好又把大臣找來商量,季梁的意思呢還是以和為貴,那個少師就不幹了,說楚國遠道而來,人馬疲憊,上次我們就是讓他們跑了,現在不給他們點厲害看看,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隨侯聽了少師的言語,他也覺得是啊,我們隨國應該硬氣一點,楚國不是象少師說的外強中乾,老弱病殘什麼的。所以呢他就決定打這麼一仗。

東周時代的王侯都是能打仗的,隨侯也不例外。決定了要打,所以就開始調兵遣將了,隨侯以少師、季梁為將,自己呢親自出馬。大軍在青林山集結,兩軍開始對壘了。

季梁呢也是個難得的將才,既然君上要打仗,他呢也只有安心地開始做戰。他登山觀察楚軍的排兵佈陣,說楚國分的是的左右二軍,楚國的風俗是左為上,熊通一定是在左邊,我們呢不打熊通所在的左軍,先打他的右軍,吃掉了他的右軍,左軍陷入孤立,接著就好辦了。

少師呢因為一直以為楚軍不行,他說:“避開楚侯而不打,說起來會被別人恥笑的。我認為直接先打熊通所在的楚左軍。”

隨侯這下子面臨選擇了,最後他決定按照少師的意見,先攻打左軍。隨侯率領他的軍隊打著鼓就向前衝。

楚軍早有防備。放開陣勢就把隨軍讓了進去,隨侯親自衝鋒在前,正在得意之時,楚國伏兵四起,一個個都是精兵強將,與少師所看到的完全是兩個樣。少師和楚將鬥丹交戰,鬥不數合被殺於馬下。季梁率領軍隊拼力死戰。隨侯換了小兵衣服,混在陣中,跑了出來,等檢視兵馬的時候,十個裡面只剩了三四個了。隨侯哭著對季梁說:“我啊,沒有聽你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啊。”再問少師到哪裡去了,軍人說死在敵人手下了,隨侯又是嘆息不已。

季梁說,這個人誤國,君上何必為他難過啊。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和楚國講和。隨侯流了眼淚,說,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今後的大事都聽你的。

季梁和隨侯退到城中,自己單獨一個人上門向熊通講和。你想熊通現在形勢多好啊,拍著桌子說:“你們隨侯背叛盟約,不聽我的招呼,反以刀兵想見。現在來講和,有什麼誠意。”季梁面不改色說:“以前呢是因為少師的讒言,我們的君上受了矇蔽。現在少師已經死了。我們的君上的意思是很明確的,以後呢願意以楚國為尊,江東的國家也會把楚國當做盟主。希望上國能原諒隨國的不是。”

隨國本身很弱小,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季梁也只有這樣說話。熊通現在呢也還不好把隨國給滅掉,畢竟大家都是周的臣子,再搞下去也不明智。不過他呢表現得很大度,說:“上天不滅隨,我也不會對你們怎麼樣的。”不過呢他也把他真正的意思說了,就是楚想恢復大王的稱好,要隨國聯合江東諸國向周天子上書,說這次打仗呢是楚國幫著大家消滅了一些謀反的人,要大力歌頌楚的德行,聯名上書周天子要熊通以楚王的名義號令楚國。

季梁當然只好同意。先解了刀兵之危再說了。回到隨國,向隨侯說了熊通的意思,隨侯怎麼敢不答應啊。接著,隨侯聯合幾個國家就一同上書周天子,說楚侯熊通如何如何仁義,任何幫助江東諸國消滅匪患,強烈要求以王的名號來加封楚侯。

且不知周桓王是否同意熊通為王,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火:文明永承

九九不歸一

此刻東方星繁高照

我才不叫夜秋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