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的軍隊還沒有回過神來呢,就被鄭軍一陣衝擊。鄭軍的大將曼伯殺入了左軍,左軍是陳國的部隊,本身他們就沒有什麼鬥志,一看到鄭軍殺來,就象沙子一樣散了,你說他們散就散了吧,最麻煩的是退後的時候把周天子的軍隊也給衝擊了一下。率領天子軍隊的是周公黑肩,這個時候他就是再有本事也沒有辦法阻止部隊的潰散了。

鄭國的右路軍是大將祭足率領的,上次我們就說過,祭足是多厲害的腳色啊。他一聲令下,士兵們都鉚足了勁地殺過來。蔡國和衛國的軍隊平時還可以,遇見如狼似虎的鄭國軍隊就沒有轍了,抵擋不住,只有逃命的份。

只有周國大將林父還算好,沒有自亂了陣腳,緩緩地撤退,居然一個人馬都沒有損失。

桓王在中軍主帳,聽到鑼鼓震天,他準備迎戰呢。哪裡知道自己的左右亂了,敗兵不斷地撤下來,這下可好,整個部隊都亂了。鄭國的軍隊一個個都奮勇爭先,只殺得周天子的軍隊人仰馬翻、血流成河。

周桓王還算勇敢,他看勢頭不好,命令撤退,親自斷後。大軍見天子勇敢,後撤的時候還算穩了一點。

我們知道做掩護的是很危險的,周桓王親自斷後可以穩定軍心,但是把自己也擺在了最危險的地方。鄭國大將祝耽遠遠的看到金色鏽蓋下的桓王,也不管什麼以下犯不犯上了,拿出箭來,看了個真切,就聽得“哧”地一聲,一箭正中桓王左肩。

萬幸桓王出戰穿的衣甲比較厚實,這一箭受傷也不算重。祝耽見射中了桓王,心裡也高興,要立新功,拍馬就追了上來。也是桓王有福,大將林父前來救駕,迎著祝耽就殺了起來。

鄭國大將原繁、曼伯這個時候也趕了過來,眼看著周軍就抵擋不住了。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鄭國隊伍裡忽然鳴金收兵了。在戰場上軍人是以服從為天職的,就算眼看著對自己有利,還是要聽統一指揮。鄭國幾個大將很不情願,但是卻是很快地退了回來。

祝耽在大帳中見到了鄭莊公,他呢很委屈,就說我馬上就可以捉住桓王了,怎麼就收兵了呢?鄭莊公說,本來呢是天子的不對,以德報怨來對付我們,我們是不得已而應戰的,現在多靠大家的努力,我們取得了勝利,社稷無憂了,我還有什麼可以要求的呢?將軍雖然神勇,但是把桓王捉住了,下一步我們拿桓王怎麼辦?就算是射了桓王也不應該的,萬一桓王因為我們丟了性命,我們還要背上弒君的罪名啊。

聽了桓王一席話,祝耽汗都流下來了,如果自己真把桓王給殺了,看來自己的老命也得搭上。

祭足說道,大王說得十分正確,我們打敗了天子的軍隊,桓王一定對我們有所畏懼了,畢竟呢我們是臣下,還是要去向天子慰問一下,表示箭射天子不是我們的意思。這樣大家都過得去。

鄭莊公點頭道:“這件事呢,非祭足你去不可。”

當天夜裡,鄭國準備了很多禮物,派祭足到了桓王的營帳之中,表達了這麼一層意思,該死的臣下鄭,因為害怕自己的社稷有損,竟然抵抗天兵。沒有想到冒犯了天威,誤射了天子,我們鄭國上下都膽戰心驚,現在呢,準備了這些物品向天子謝罪,希望天子憐憫下我們。我們就是死也要幫天子守好鄭這塊土地。

你看,祭足說得多好聽啊,什麼錯都是鄭國的,其實呢,話裡面的話都聽得出來。桓王心裡那個窩火啊,又不好發作出來。還是林父打了個圓場,說,既然鄭伯知道自己錯了,天子寬懷仁慈還是原諒他吧。周桓王雖然懊惱,也沒有辦法,做了個順水人情。祭足再次拜謝桓王,併到各營進行了慰問。完成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第二天,桓王率兵回國,心裡那個鬱悶,懊惱陳、衛、蔡三國實在不中用外,也就打消了再伐鄭國的想法了。

再說蔡國大王蔡侯這一回和陳國、衛國出兵攻打鄭國,聽到陳國國內不穩定,老百姓都不服陳國的公子佗。蔡侯回國不久,立即組織人馬,浩浩蕩蕩地殺向陳國而來。

你說怎麼蔡侯會討伐陳國呢?是有原因的,原來之前陳桓公的第二個兒子公子躍是蔡侯的侄子,他第一個兒子太子兔早死了,按照長幼之序,陳桓公之後應該是公子躍繼位,哪知道公子佗把陳桓公給殺了,自己當了大王。要說弒君可是個天大的罪名。於公於私蔡侯都應該站出來。

不過要說打仗,兩國交兵的話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了。蔡侯的弟弟蔡季向他的哥哥建議,說公子佗呢喜歡狩獵,我們趁他狩獵的時候找個機會把他抓起來。蔡侯也知道打仗是件麻煩的事情,就同意了蔡季的辦法。

蔡國有了準備,早早的安排了上百輛的兵車和軍隊在蔡、陳交界的地方。機會終於來了,這天就有探子說陳君公子佗出來了。蔡季馬上安排十人一組裝扮成獵人的模樣也裝做打獵的樣子散佈在林中。正巧陳君射中了一頭鹿,蔡季故意跑過去把那鹿先搶了過去。

公子佗是一國之君,你個小小的獵戶敢搶我的獵物,真是不要命了。他駕駛著兵車就來追,蔡季見他上當,回車就走。追了一陣,就聽到鑼鼓聲一響,十隊獵人上去就把公子佗給抓了起來。陳國的隨從這個時候也追了上來,蔡季大聲說:“我不是什麼獵人,我是蔡君蔡侯的弟弟蔡季是也。因為公子佗弒君,殺掉了你們的先王,我奉我兄長的命令來討伐這個亂臣賊子,其他人都是沒有罪的。”

公子佗的隨從見蔡季人多勢眾,自己的主人也被抓住了,都不好說什麼。就聽蔡季接著說:“你們的先王的兒子公子躍是我的侄子,按照長幼有序,現在我擁立他當你們的大王,你們認為怎麼樣?”

也是公子佗弒君亂了綱常,惹了眾怒,大家有不身真心輔佐他。就聽下面眾人都齊聲回答:“這樣的話是很合人心的,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蔡季見大局已定,當時就取了公子佗的性命,率領眾人到了陳國的國都,老百姓本來對公子佗弒君就不服,大家看到這種情況,又是激動又是高興。大家都擁立公子躍為陳國大王,這就是陳厲公。

公子佗篡位到今天也就一年半的樣子,落得個身首異處,萬世罵名。自此陳厲公管理陳國,與蔡國的關係不用說要多好有多好了。

又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戰迷霧

南宮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