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一班周朝文武到了洛陽,看見洛陽漂亮極了,和京城鎬京比起來一點也不差,平王心裡那個高興,這才是王者之都嘛。

秦襄公見朝廷都已經安排妥當了,就來給周平王辭行,周平王拉著秦襄公的手說,愛卿啊,我也捨不得你走,這麼多天來,愛卿還是很累的,我這個當天子的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啊。幾句話,說得秦襄公也跟著流淚,就對平王說,只要大王需要我,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周平王說,我呢最不放心的是北邊的敵人,愛卿在西北邊,時刻要提訪戎狄的騷擾,我呢給你個權利,只要你打敗北方的戎狄,你佔領的土地,我全部封賞給你。秦襄公抱著拳頭說,為臣的一定為天子守好邊疆,報答國家對我的信任。

我們來說說這個秦國,在周初的時候,秦國的族人是專門替周天子牧馬的人,什麼叫牧馬呢,就是專門替國家餵馬,挑選強壯的馬匹提供給將士們上戰場打仗,後來,秦國的頭領立了功,周天子把秦國的首領封成“公”這個爵位,但是離封王還差一步,也好,畢竟也算是個諸侯了。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天子的位置是世襲的,連諸侯和大夫的爵位都是世襲的,所以秦國王室贏這一族的人一直掌握著秦地。

再說秦襄公記住了周平王的話,回到秦國後,任用有本事的人,修築水利工程等,慢慢的把國家變得強大起來,沒有多長時間,就在草原邊打敗了戎兵,殺死了戎族的大將滿也速、勃丁,戎族的大王嚇得丟掉了曾經佔領的村莊城市和一些草原,一口氣跑得遠遠地,不敢招惹秦國。至此,秦國疆域得到進一步的擴大,國力得到了鞏固。

秦佔了廣大的土地,吃到了甜頭,別的諸侯就不幹了,最不服的就是魯國的國君魯惠公,他上表給周平王說,魯國地小人多,現在我們土地上生產的糧食已經滿足不了魯國人的需要了,魯國必須擴大國土,才能解決我們人民吃飯的問題。周平王想,你一個魯國,受封的地方是很肥沃的,又沒有抵抗外敵的憂患,也來爭什麼土地啊,於是他就不同意。

魯惠公聽到訊息說,我們的祖先對周朝有很大的功勞,包括很多禮數都是我們祖先制定的,現在周平王偏袒秦國,秦國可以擴大疆土,而不同意我們魯國,明顯是歧視我們魯國嘛,現在我才管得他同意不同意,我按照我的想法做就是了。是天子做事不公,又怎麼怪得了我呢。

魯國在那個時候國家還是很強盛的,魯惠公於是命令他的軍隊慢慢地向外擴張,吞併了一下很小的國家和很小的諸侯,擴大了自己的疆域。周平王知道了這件事,也不知該怎麼辦,只有當做不知道,聽之任之了。

國家沒有統一的法度,而且誰有勢力誰就是大哥,其他國家看見魯國這樣做,就紛紛效法魯國,諸侯之間開始你打我,我打你的,從此,天下這些事情逐漸多了起來。作為周朝的最高統治者周平王也是撒手不管,樂得耳根清靜。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鄭國的諸侯掘突,他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妻後,回到了鄭國,當上了鄭國的國君,是為鄭武公,他封申侯的女兒為王后,名為姜後。姜後為掘突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寤生,因為是在不知覺的情況下生的,姜後不怎麼喜歡。二兒子公子段,人長得很帥,又會騎馬、射箭。姜後很喜歡二兒子,就對武公說,以後小兒子當大王比較好。武公說,大的孩子和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次序的,生為長子有他的責任,不能隨意改變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把大兒寤生定為太子。姜後見武公一再堅持,也不好再說,但是心裡始終是個結,常常就悶悶不樂。

等到10多年後,武公因病去世,寤生即位,歷史上叫鄭莊公。一天,姜太后見鄭莊公說,你繼承了你父親的位置,有廣闊的土地和人口,可是你的弟弟卻什麼都沒有,真是可憐啊。鄭莊公就說,母親要我怎樣做呢?姜太后說,不如把制邑這個地方賞賜給你弟弟。鄭莊公說,制邑這個地方因為是險要之地,在我們鄭國十分重要,先王有遺命說這個地方不能分封的。除開這個地方,都可以分封。姜後很是氣憤,就說,那麼你把京城封給他吧。鄭莊公知道母親不高興,只得默然不說話了。姜太后繼續說,你一再不肯封你弟弟的話,那只有把他逐出京城,到其他國家去找事情做,來養家餬口了。鄭莊公聽了,急忙說,不敢啊,等我商量一下再看封什麼地方給他吧。說完,匆忙告辭回宮去了。

不知道鄭莊公是否會分封土地給自己的弟弟,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火:文明永承

九九不歸一

此刻東方星繁高照

我才不叫夜秋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