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侯知道幽王發兵討伐自己,著實嚇了一跳,周天子的兵馬太多了,我小小一個屬國怎麼抵抗得了,申侯一時之間沒有了主意。有個叫呂章的大夫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向申侯說,我們的國家兵丁較少,但是也不要害怕,周天子廢了太子和皇后,已經違背了國家的基本的理法,發的是不義之兵,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看就到北方搬取救兵。北方的戎族能征善戰,我們給他一些好處,他們一定會發兵來幫助我們的。

申侯覺得很有道理,就叫了一個大臣,帶了帛書,向北方的戎族求救,說只要幫我們退了周朝的軍隊,我們會給很多金子、銀子給你們。戎族的大王看了申侯的帛書,對手下的人說,周朝的天子無德,申侯是當今的國舅,召喚我去對抗無德的中國皇帝,這也是我所想的,而且我也願意扶助弱小。

於是發戎兵一萬五千,兵分三路,左先鋒大將滿也速、右先鋒大將勃丁,自己親自坐鎮中軍,只見槍刀林立、旌旗遍野,從北方猛撲而來,申侯也起本國的軍隊,向周朝發動進攻,由於老百姓都知道周天子失去人心,路上沒有遇見什麼抵抗的,一路上兩支人馬勢如破竹,轉眼間,直殺到鎬京而來,因為攻擊得快,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周朝的兵馬還在準備糧草呢,一下子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

周幽王見申侯的兵馬來得如此之快,而且又有戎兵助陣,這下被嚇住了,話都說不出來了。上次那個獻計烽火戲諸侯的叫石父的大臣又跑出來說,大王快派人去酈山點烽火,召喚諸侯來救駕啊。周幽王這才想起自己還有這步棋子,慌忙喊人去點烽火,可是烽火點了好幾次,煙塵直衝上雲霄幾十丈,就是不見諸侯來救,諸侯們看見了烽火,還以為是幽王逗他們玩呢,大家都在那裡說,看大王又在和我們玩了,我們還是不要去的好,天下太平,哪有什麼戰爭啊。

幽王見救兵不來,慌忙以那個獻烽火戲諸侯的大臣石父為將,率兵迎戰。石父哪裡是什麼打仗的料啊,但是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出城迎戰。申侯在陣中見石父出戰,對戎族的大王說,這個就是誤國的奸臣。戎族大王對手下說:“哪個幫我捉拿這個奸賊?”大將勃丁拍馬而出道:“看小將擒拿此賊。”舞著大刀,直向石父殺來。二人大戰數十合,可憐石父氣力不濟,被勃丁一刀斬於馬下。戎族大王見手下得手,馬鞭一揮,大將滿也速也拍馬而上,戎兵一擁而上,衝破城門,遇見房子就放火,看見有人舉刀就殺。申侯也阻止不了,城裡面頓時大亂。

幽王聽侍衛報告城門失守,大驚失色,喊貼身的侍衛用小車載著自己和褒姒,開了宮殿後門就跑。一路上,司徒鄭伯友追上幽王要保駕,一起出了北門,再在路上遇見了尹球過來,說戎兵已經燒了宮殿,搶劫財務,宮殿守軍和宮人死的死,傷的傷。幽王聽了,連膽都嚇掉了。司徒鄭伯友再叫侍衛舉烽火,救兵還是不來,鄭伯友對幽王道:“現在事情很緊急了,我一定護送大王出城,以後再回來,組織軍隊再來平叛。”幽王沒有辦法,只得答應。鄭伯友也是西周的一員大將,驍勇善戰,使一把丈八蛇矛,數人都近不了身。護送著幽王一路前行,路上遇見戎兵小將古裡赤,鄭伯友接住交戰,沒有打幾個回合,鄭伯友一矛把古裡赤捅於馬下。手下戎兵見鄭伯友厲害,都嚇得跑了。

鄭伯友引著幽王又走了半里路,忽然後面喊聲震天,原來是先鋒勃丁引大兵追來,戎兵太多了,騎的馬又快,一下子就把幽王和鄭伯友圍了起來,鄭伯友一根丈八蛇矛擋路者亡、一粘著即死,又殺了很多戎兵,先鋒勃丁見鄭伯友驍勇,命士兵用箭齊齊射來,一下子箭就象下雨一樣。可憐一國大將,今天死在萬箭之下。先鋒滿也速也把幽王的車馬拿住,戎族大王見一個穿袞袍玉帶的人,知道是幽王,一刀就把他砍成了兩段。那個褒姒還在車上,戎族大王一看,這個女人太漂亮了,就捨不得殺她,自己就把她帶回自己的營帳中去了。其他剩下的人,都被戎兵殺了個乾乾淨淨。

申侯知道戎族大王殺了幽王,心裡面暗暗叫苦,一邊用上好的棺木把幽王安葬了,一邊不得不盛情款待戎族的兵馬。

戎族的兵馬連吃了幾天的筵席,覺得這裡太好了,就都捨不得回去了。申侯想這個怎麼辦啊,請神容易,送神難啊。再說幽王再不好,也不應該致死,現在還是周的天下啊,我出兵並不是要把周天子怎麼樣,現在幽王死了,我得把責任朝別人推才行。申侯很聰明,就悄悄地寫了三封信,一封給北邊的晉侯姬仇、一封給東邊的衛侯姬和、一封給西邊的秦君贏開,又派人到鄭國,告訴鄭伯友的兒子掘突,說他的父親被戎兵所殺,叫他起兵為父親報仇。

我們單說鄭伯友的兒子名叫掘突,年齡不大,只有23歲,但是在古時候,23歲已經算是不小的年齡了,所以鄭伯友在朝廷當官,他的兒子掘突就在鄭這個地方當地方官,算是個比較小的諸侯。掘突年紀雖小,但是出生在將門世家,父親又是周朝的一員大將,所以從小喜歡舞刀弄劍,所以武藝也很高,一般10多個人都近不了他身旁。

他收到申侯來信後,放身大哭,左右勸了好半天才停止了哭泣。他命令自己的軍隊全部穿上白色的衣服,旗幟上寫著黑色的大字,弔唁自己的父親。把整個鄭的軍隊全部調動起來了,向鎬京進發。

到了鎬京城下,掘突紮下營寨就準備進攻,手下的軍師說,將軍不要著急啊,戎兵還是比較會打仗的,我們的軍隊遠來,已經疲憊不堪,要想立即打敗戎兵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們等其他三路兵馬一起來了,那個時候四路並擊,一定會打敗戎兵的。

掘突年輕氣盛,又是替自己的父親報仇,哪裡聽得進去軍師的建議啊。命令士兵全力攻城。鎬京畢竟是周朝的都城,城防牢固,加上掘突的兵馬也不算很多,雖然大家很努力了,但是還是攻擊不下。

接連兩天,把掘突的兵馬拖得來很是疲憊。那戎族的大王也會用兵,這個時候悄悄的派滿也速和勃丁率領精銳乘夜晚溜到城外,天剛亮,自己開啟城門,就向掘突的營寨殺來,掘突提刀上馬,心裡想到,我正希望你出來呢,就把營寨大門開啟,率領人馬迎戰。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掘突也不多說話,快馬出陣,戎兵隊中一員小將哈兒赤撥馬相迎。二人都是年齡不大,鬥了10來個回合,殺得不分上下,掘突殺得性起,一刀緊似一刀,哈爾赤漸漸抵擋不住,掘突大吼一聲,一刀將哈爾赤左肩砍來,哈爾赤躲閃不及,被掘突一刀砍了個正著。可憐戎族小將,今日在中原做了刀下鬼。

鄭兵得勢,乘勝追擊。戎兵不往城內跑,卻一路向山邊樹林逃去,掘突率兵一路掩殺而來,帶進入一片樹林,前面竟不見了戎兵,掘突心裡一驚,暗叫不好,慌忙叫軍隊後退,但只聽得一牛角號響,樹林中猛地殺出一彪人馬,正是大將滿也速,掘突無心戀戰,令後軍變做前軍,向後便撤,戎兵亂箭齊射,鄭兵陣腳大亂,死了上百人。好不容易逃出樹林,掘突正暗自慶幸,突然從大路外又一彪人馬殺到,正是大將勃丁,掘突暗暗叫苦,只得硬著頭皮迎戰,那大將勃丁使一杆狼牙棒,在塞外獵殺野獸,都使用這隻狼牙棒,所以他的棒法也很高超。掘突殺紅了眼,刀刀都用殺著,以拼了命的辦法,也不管什麼招數不招數了。一時之間,勃丁也拿掘突無法。

掘突惶惶然逃了出來。那戎族大王鳴金收兵,又繳獲了很多鄭國的戰利品,這下戎兵更加驕傲了,原來中原的軍隊不過這樣啊。

再說掘突一跑逃跑,在路上忽然看見旌旗林立,為首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老爺爺,率領著一了兵馬過來,正是軍容嚴整、將士精神。那個老爺爺正是衛武公姬和,掘突說了自己的名字,衛武公安慰他說,賢侄不要擔心,等我們一起去為你報仇就是。

兩隻軍隊合成一隻。離鎬京二十里紮下營寨。沒有等多長時間,有探馬來報告說,秦國的大王秦襄公也到了,衛武公撫掌大笑,說秦國在西北邊,歷來就崇尚武功,戎兵最怕他們了,這下大事可以成功了。話還沒有說完,又有探子報告說晉國的兵馬也來了,衛武公把二國大王迎營寨,二位大王見掘突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就問他是誰,衛武公就把事情備細說了一遍,兩個大王都安慰掘突,想起幽王被殺,都嘆了口氣。

申侯聽到四國的軍隊都來了,心裡面暗暗高興,派手下偷偷地給四國聯絡,說好晚上做內應。一邊又送了很多珠寶,請戎兵大將滿也速押解金銀回塞外,這下戎兵又少了些。

夜晚的時候,申侯就叫手下開了城門,四國的兵馬從東、北、南三路擁來,只留了西門沒有人進攻,給戎兵留了條活路,諸侯也不想戎兵和自己拼命,戎族大王從夢裡面驚醒了,慌忙披掛上馬,手下只有100多人跟著自己跑出來,路上正遇見掘突,又一陣好殺,幸好勃丁率兵趕到,掩護著戎族大王逃了出去。褒姒呢,來不及跑,自己就自殺了。掘突也不追趕,和其他三國兵馬佔領了鎬京。

第二天天亮。申侯把大家請到宮殿裡面喝酒慶功,一邊喝酒,一邊找了些美女來跳舞,大家都很高興。突然有個人把杯子摔在地上,說:“今天我們國家的天子死了,當大臣的卻有心情在這裡喝酒,對得起大王嗎?”這個人正是衛武公姬和,大家聽了,都覺得很慚愧。大家就站起來,對衛武公說,我們願意聽武公的教誨。衛武公就說,國家呢不可以一天沒有自己的主人,現在以前的太子在申國,我們可以去請他回來當我們的天子啊。大家都表示贊同,鄭國的掘突自告奮勇率領三百車馬前去迎接太子。

太子宜在申國,自從申侯入京,還不知道結果如何,聽到報告申侯命人迎接自己到京城去,自己還沒有心理準備,還吃了一驚。聽掘突上報幽王已死,畢竟父子之間還是有感情的,眼淚就流下來了,哭得停不下來,掘突奏道:“太子還是要保重自己身體,以社稷為重。”好不容易,停下了哭泣,隨著掘突往鎬京而來。

申侯、衛武公、晉君、秦襄王等諸侯及一班文武,出城三十里迎接。大家選定了個好日子,就奉太子宜為天子,歷史上就叫周平王。

周平王大封有功之臣,衛武公年事已高,留在朝中任百官之首,秦、晉因為要抵擋北方的少數民族,於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申侯見掘突年輕英俊,又果敢嚴謹,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也是啊,好男人人人都愛的嘛。申侯的這個女兒,就是後來鄭國的皇后武姜,她替掘突生了兩個兒子。這是後話,咱們這裡暫時不提。

再說戎兵在鎬京擾亂了一番後,退回了草原,你想中原是個多麼繁華的地方啊,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於是戎兵喜歡上了中國的物產,加上熟悉了中國的道路,於是經常侵犯中原的領地,後來北方很多地方都被戎族佔領了,鎬京北面面臨著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脅越來越嚴重。

周平王就想遷都洛陽,衛武公說,現在的鎬京地理位置特殊,我國開國軍王選擇鎬京是有道理的,戎族再厲害,只要我們北方几個諸侯守住,他們還是沒有什麼辦法的,萬不可隨意遷都。周平王就說了,戎兵經常騷擾,國家不安寧啊,都城上次經過了兵荒馬亂,城市已經破敗不堪,都不象個都城了。於是沒有聽從衛武公的建議,就決定遷都洛陽,出榜文告訴老百姓,什麼時候走,向哪走,都做了安排。秦國大王聽說平王遷都,親自率領軍隊來護送平王,大家看,那個時候諸侯們對天子多麼的尊重。老百姓扶老攜幼,一隻長長的隊伍從鎬京直往洛陽而去。

這是兩千年前我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遷都之後,預示著西周結束了他的歷史使命,接下來的這個朝代,在歷史上叫東周。東周,進入了一個歷史上諸侯國之間連綿不斷的戰爭時代,這個時代,與周平王遷都並無必然的聯絡,戰國時代的開啟,還有著他更深層次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遠在西北的秦兵用了十年時間,一舉擊破分裂的中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秦帝國,但是中國歷史上戰亂不止、兵戈不息的狀態依然沒有改變。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畢竟不知道周平王遷都洛陽結果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薦

是俊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