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烏孫這個盟友劉破奴覺得倒也沒什麼好說的。

你說他沒用吧,他還真就有點用。

可你說他有用吧,又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不過在漢宣帝時期烏孫也的確是派兵支援了部分漢軍的作戰,當然,那是因為解憂公主在那裡,加上不需要烏孫人去跟匈奴人硬碰硬,正面對抗的主力還是漢軍,烏孫人只負責側翼和支援。

歷史上和親的桉例有很多,特別是在漢唐時期和親的數量是最多的。

劉破奴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也沒辦法去具體的評判好壞,而漢朝初期的和親多以爭取和平時間休養生息為主。

唐朝的和親多以文化輸出為主,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派個公主過去和親,能影響到的文化輸出又有多大?

反正劉破奴不是和親派,所以在他唯一一次經手的關於和親的事情的時候,他選擇了遵從自己的意念,同意那個比自己年紀還大一些的大侄女劉細君返回長安的申請。

大軍浩蕩出行,十萬人規模的部隊,配備了整整一萬臺車那麼多。

而一萬臺車又是什麼概念?

平均每臺車按照六米的長度來計算,將這一萬臺車相連在一起排列出來,那也是六萬米的長度。

而放在現實當中,兩輛車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而現在的道路情況又不允許他們並排行駛,所以整個隊伍的長度甚至超過了十二萬米,嗯,一百二十公里。

好在十萬人也不是小數目,長安周邊並沒有能放下那麼多人的地方,所以新軍的軍營是遍佈在整個京兆尹境內的。

而在劉破奴正式出兵之前,其他地方的部隊早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出發了,在經過了河西走廊,進入到敦煌境內之後,道路就不能在成為限制部隊行軍的因素了。

沒來過河西走廊的,永遠也體會不到這裡的壯觀,永遠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左右兩側皆是高山,唯有中間這片平原綠洲,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這裡已經脫離了最原始的風貌。

但依舊人煙稀少,不過這卻並不能影響他在大漢的地位。

自打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之後,這裡便成為了漢朝的馬場,自此往後,這裡培育出了一匹又一匹的戰馬,承載著一個又一個的漢軍將士,開拓著一個又一個的夢想。

只不過在劉破奴提出新軍制度之後,這裡的馬場已經漸漸的荒廢了。

雖然並沒有完全的荒廢,但卻因為朝廷不再需要更多的戰馬,所以導致了這裡已經不像之前那般繁榮,再也很難看見成千數萬的戰馬疾馳奔跑的畫面。

看著這一幕幕的風景,劉破奴不由得想起了那首河西走廊之夢。

“奴哥兒,情況好像有些不太妙啊……”部隊剛剛進入武威郡境內,小騾子便滿臉愁容的看著正在欣賞美景的劉破奴。

劉破奴可以有心思去看那些美景,甚至可以去憧憬一些美好的畫面。

但是作為一個心裡面很有逼數的人,小騾子知道自己是沒有資格去欣賞這些畫面的。

至少現在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論資歷,論能力,自己都不足以坐上現在這個位置。

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走了狗屎運,剛好跟劉破奴分配到了一支部隊而已,而更奇怪的是兩人一個是陽陵人,一個是關東人,就算是臨時拼湊,為了保證戰鬥力,以往也大多數是關中和關中的拼,關東和關東的拼。

很少有這種兩個不同地方的人拼湊起來的,當然,那只是常規情況。

到了戰場上部隊傷亡巨大,為了取得戰事的順利,將領將餘下不滿編的部隊編在一起湊個滿編也是很正常的,小騾子和劉破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陰差陽錯被湊在一起的。

如果不是劉破奴突然發跡,小騾子這會兒還不知道在哪貓著呢。

當然,後來他才明白,自己當初犯的那點事兒根本就不叫事兒,這不,之前被自己認為是犯罪行為,結果卻被劉破奴拿來舉了孝廉,而且還特麼的透過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小騾子能有今天,靠的是劉破奴的提攜,所以小騾子打出發以來都沒忘了自己的任務。

“長安到陳倉那一段路倒是沒什麼問題,可自打陳倉再往西,直到武威中間這段路實在是太有難度了……”

“咱們軍隊配備的卡車都是大功率的,即便這樣在一些地方也需要輔助車輛幫忙才能上來,而且整個區間道路很窄,很多地方車輛只能小心翼翼的走過,這一路我也觀察了不少,即便如此,車輛與山體觸碰的機率也是很高的。”

“這條路若是應急的話,問題自然不大,可若是想長期使用,甚至確保每天都需要有車來跑,那問題就大了去了。”小騾子滿是愁容的說著。

劉破奴並沒有質問小騾子,這一路上的情況他也看到了。

小騾子說的正是翻越秦嶺的那一段路,根據前人的描述,早些年的時候這條路更難走。

還是因為霍去病收復了河西走廊之後,十餘年來各地不斷修繕之後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如果只是用於尋常的馬車和普通部隊通行的話問題倒是不大,可對於新軍這種擁有上萬臺卡車的大傢伙來說,可就沒有那麼友好了。

“尋找合適的地方修路建橋!”劉破奴直接說道,雖然很不想,但是沒辦法。

只有親自走過一次才知道這條路到底有多難走,卡車的速度不能快,司機的注意力必須要全力集中,稍微有一些差錯,輕則撞山,重則跌落峽谷。

更要命的是有些地方必須要穿越山體,但山體那麼高,又那麼陡峭,人倒是可以翻過去,車怎麼辦?

所以只能繞路,而且還是繞遠路,往往為了繞過一座山就需要多走好幾公里,這一片延綿數百里都是這樣的山,繞來繞去的那種懵逼感你能體會到嗎?

“修不過來,大漢也修不起……”小騾子勐的搖著頭,繼續道:“別看這段路看著只有數百里,但是我算過了,咱們繞的路可一點也不近,再加上這裡的環境條件,真要是修一條路的話,代價恐怕足夠讓咱們修一條從長安直接到中原,再到揚州的路了都。”

“修不起也要修,一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寬闊的路修不成那就以擴寬為主,起碼要讓卡車可以在這裡錯開行駛,就算錯不開也要能讓他們從容的透過這裡。”

“這條路若是修不成,大漢對西域的控制力度就會始終欠缺那麼點東西,久而久之,大漢這些年來做出的努力就會漸漸的煙消雲散。”

“所以這不僅僅只是一條路,他還是大漢統治西域的根基所在!”劉破奴態度堅定道。

開玩笑吶?

作為基建狂魔的老祖宗,你跟我說一條路都修不成?

雖然做不到後世基建狂魔那般瘋狂,但是我在現有的路上擴寬一下總歸沒什麼問題吧?

柏油路面搞不起,水泥路面也搞不起,但是就現在的條件,需要用到那種高階路面嗎?

只要搞的平整一些就足夠了,車輪上面連個輪臺都沒有,所以也不需要那麼高的平整度,上面碎石泥土直接扔上去就完了,有這玩意兒反倒能夠增加車輪的抓地力。

沒錯,現在的車輪因為缺乏橡膠輪臺,所以全是鋼鐵打造的,很奢侈。

為了應對使用的久了會將車輪表面磨的太過光滑,所以在鑄造的時候就在表面一圈一起鑄造了一些大約一厘米長度的鋼刺。

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路越好走在上面越難受,路越爛走在上面就越舒服。

特別是在草原上奔跑的時候,那感覺簡直別提了,跟短跑運動員船上釘鞋一樣像風一樣自由。

小騾子很難理解劉破奴為什麼對西域情有獨鍾,為什麼又非要不計代價的想要修這條路。

更皇帝的那點愛好相比較而言,小騾子還是覺得皇帝的愛好似乎更能讓人接受。

起碼修建宮殿他花不了這麼多年,而且皇帝也不是修完一座接著修另一座,但是修路可不一樣啊。

“這麼長的路,一旦動工恐怕沒有百十萬人是搞不定的,糧食倒是可以暫時不用太擔心,但是錢可不夠啊,朝廷那邊能拿多少出來我也不知道,反正工坊的錢跟這個是差的太遠了……”小騾子還是搖頭道。

“這事兒沒你想的那麼複雜,遇到合適的地方直接拿炸藥去炸就行了,炸完了直接用工程車去推,廢料什麼的也不用運走,附近找個地方堆在那裡就行了,將來修繕道路的時候可以直接去廢料場運過來,還省得來回折騰了。”劉破奴大大咧咧的說著。

繞路肯定是要繞的,隧道什麼的倒也不是不能考慮,但是不能太長,向後世那種動則十幾公里的隧道,在這裡就是挖到死也挖不出來。

除此之外,在這裡還要配備很多的輔助車站,主要用於幫助過往車輛爬坡應急什麼的。

“這條路必須要修,這是一條未來千百年來都能受益的路,也是大漢的命根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戰龍山

龍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