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畢,三人難得清靜的躺在床上,

李清河雙手墊在腦後,望著頭頂昏暗的燈光,

“十三啊,我叫李清河,你左面的那位大哥叫吳守義,跟著我們可以,但是以後不可以再偷東西了,能做到嗎?”

十三聽道李清河終於把自已留下了,立刻表明自已的態度,點頭如搗蒜,

十三屬實是個惹禍精,一天之內,加上自已,碰上的三撥人都是帶著傢伙的,只是李清河這次屬實是冤枉了十三,如若不是盧溝橋事變後,世道越發的不太平,是 一年半載都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的。

現在十三既然跟在自已身邊,也就不需要他一個半大的孩子來考慮吃住的問題了,既然想跟著他們,那必要的規矩還是要守的,不然日後惹出大麻煩,丟了性命都不知道。

十三道也是個從善如流的,不論李清河說什麼,他都一口答應,大有一種把自已賣了的架勢。

這麼聽話的十三,讓李清河也不好再說什麼,吳守義聽著他們的閒聊,將書放在一邊。

想來這麼小的孩子,按理說若是有親人還在,應該不至於流落街頭,但是南京公立和私立的收容所都不少,也不至於讓十三餓肚子沒飯吃最後流落街頭成為一個扒手,於是好奇的問:

“十三,你的家人還在嗎?”

十三聽到這個問題,坐起身來,似乎是想了半天 ,最後奈何 也沒想明白,他的父母親人長什麼樣子,其實想不明白才正常,他自打記事起都是在收容所長大的,又怎麼會對親人有印象,

猶猶豫豫的開口道:

“大概是不在了吧,我之前在‘遺族學校’,我是那個班第十三個孩子,所以就叫十三……但是我不喜歡那裡,所以找個機會跑了出來。”

最後那兩句話,說的彆扭又倔強……

兩人聽了十三的描述,大致也能猜個七七八八,遺族學校全稱‘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裡面的大多是烈士子女和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孤兒,能被送到那裡的孩子,即便有親人尚在,也是不願意接管這種‘麻煩’的。

但是雖有安身之所,分幫結派,欺軟怕硬的事也是屢見不鮮。即便是二十一世紀,校園霸凌也是家常便飯,更何況是這個動亂年代。

想來十三在裡面過應該很不好,不然也不會私自跑出來寧可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也不願意回去。

第二日一早,三人就收拾行李,退了房,準備跟著吳守義一起回家。

叫了兩輛黃包車,李清河和十三乘一輛,吳守義自已一輛。黃包車伕是兩個壯碩的中年大哥,有著一膀子力氣,雖然是憑著人力拉車,但是也並不慢。

吳守義看著坐在前面另一輛車的好友和十三,不免有些擔心,東京留學下來,相處的這三年,他很瞭解李清河,表面上看起來是個紈絝子弟,但實際上卻最重情義。他回國雖然有愛國報國之心,但是也的的確確是沒有其他辦法,若是讓他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人隻身留在敵國,他屬實是沒有那個膽量。可他覺得李清河不一樣,李清河的父親在武漢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政、商均有涉及,如果李清河想,他完全可以選個更為安全的國家繼續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李清河卻選擇了跟自已一起回來,這一點比他是不如李清河的。其實這想法李清河不知道,不然一定會吐槽:他現在的處境還不比吳守義,既不知道自已成為的這個‘李清河’有沒有親人,除了吳守義又沒有相熟的人。況且,他一個生在太平盛世的大學生,更是不敢 留在那個國度,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那個種族的殘忍與卑劣…..

吳守義覺得,能有李清河這個正直善良的朋友是自已的福氣。但是有時,李清河過於善良,就比如小乞丐這件事,一路跟著他們來到山東,雖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吳守義想著想著,自嘲的笑了起來,他還真的是像李清河的老媽子一樣,有著操不完的心……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大佬的修仙之路

皎皎若水月

總有相逢時

古桐木

蜘蛛先生也要勵志

ॱଳ͘

甄嬛傳:雲邊姝色

賦雪謠

海上日常:粉色海豚帶崽求接生

星光浩瀚

規則怪談:我能淨化一切

04的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