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又平和的說:“世間有很多別離,一些人相遇相知後,卻形同陌路;一些人出生入死後,卻反目成仇。然而有一些別離,雖然彼此相隔千里,彼此之間卻從未放棄,彼此牽掛,彼此追尋。你妹妹,她還在你的心裡,並沒有丟。”

我不理解方丈道:“可是,我看不見妹妹,我害怕。我想去把她找回來,留在眼睛裡!”

方丈微微一笑,手指向殿前的一盞油燈,道:“你看見了什麼?”

“燈。”我如實回答方丈。

方丈緩緩凝掌,向油燈推去,突然那燈芯就滅了。他又問我:“現在呢?”

“燈滅了。”小滑頭搶著幫我回答道。他又一旁模仿方丈用手掌去推另一盞燈,可他自然沒有方丈那樣厲害了。

方丈又說:“眼睛裡的事物是留不住的。曾經有一個小和尚,他被關在一間黑屋子裡,有幸的是黑屋子裡還有一盞明燈。小和尚看著明燈,屋子裡的陳設一目瞭然。但是明燈突然熄滅了,這時屋子裡一片黑暗。小和尚眼睛裡看不見任何東西,他失去了眼前的一切光明。慢慢地,當他靜下心來閉上眼睛,腦海中突然又浮現出了明燈還在時的屋子,這時,他就像坐在明亮的黑屋子裡一樣,眼睛裡消失的東西依舊住在他的心裡。”

我聽了這個故事後,很恍惚,卻覺得方丈講的似乎也有道理。我又不自覺的問了方丈一句:“我想和九月說話。”

“你把你想說的話都記在信上,告訴風兒吧。”方丈莫名其妙的說。

“方丈師傅,風又不會說話,長安他跟風說,風又不會告訴九月。”小滑頭直言不諱。

方丈又莫名其妙的笑了,不說話。

“風?”我思索著。

“方丈師傅,你為什麼總是笑,不說話呀!你知道風是什麼嗎?”小滑頭直言不諱。

“風為何物……”方丈笑道:“生生不息,輪迴不止,它見過常人之所不見,到過常人之所不至。遊歷過千山百川,領略過四季流轉,嘗過世人傷心的淚,聽過世人開心的笑,自在於天地之間,無羈無絆、輪迴不止……”

我似乎有所領會了方丈的話,欣喜的問方丈道:“那風吹動我衣襟的聲音,也是它吹動九月衣襟的聲音。”

方丈笑道:“我觀你與我佛有緣,不知可否願意做我的門下弟子,同老衲一起參悟佛心呢?”

我猶豫了,我想了很多,最後鼓起勇氣說:“我想當武僧,學武功,和九月一起替我爹爹和我孃親報仇!”

方丈聽了並不生氣,反而平心靜氣的說:“武功只能剷除事物表面上的塵埃,就像地裡的雜草,如果只用武功的話,只能除去了其土上的草身,卻不能除去地下之草根,來年草還會生出來。”

我不滿的反駁道:“我可以斬草除根啊,來年,再來年,再再來年都不會再生了!”

方丈依舊那麼平靜,輕笑:“天地寬闊,地大物博,僅憑你一鏟一鋤,猴年馬月方能盡其深根,絕其固蒂呢?”

我知道我說不過方丈,也不與他爭辯,但我還是要當武僧學武功的!

方丈卻還不罷休:“你心中怨念很大,但你又是否真正的瞭解你的怨念?”

我怒道:“如果佛有因果,那他們殺害我全家,就是他們種的因,我報仇便是他們該有的果!”

方丈反問我:“你的家人被人殺害,又是否是你家人所種之因而所結之果呢?”

我百口莫辯,心中千言啟齒無,只道一聲:“我爹和我娘都是好人!好因結惡果!”

方丈繼續對我說,“因果輪迴,自在佛理,是好是壞,我們現在可能還看不清。那些人種下了因,難道這結果就非要由你去完成嗎?既然你相信佛有因果,為何你不順其自然,讓他們自種因,自結果呢?”

我依然不知該如何應答。

“方丈,那作惡多端的人得到的報應是什麼樣的呢?那積德行善的人得到的福祉又是什麼呢?”小滑頭一旁問道。

方丈又笑,嘴裡念來一句話:“這世間哪來那麼多隻作惡多端不積德行善之人。”

“那我偷了人家東西的惡和我幫助村民的善,佛祖他會把我的因果報應抵消嗎?”

方丈還笑,“一因結一果。”

“那為什麼有的樹不結果,有的樹結很多果?”小滑頭一旁搗亂鑽牛角。

“不結果者,你不見其果,然其果亦結;結多果者,見其果雖眾,然眾果同一。”

“不一!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澀,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扁,怎麼一?”

“子一。”

“兩個果之間,有的子多有的子少,也不一。”

“桃不可生李,李不可生桃,是謂子一。”

“嗯……我想想……”小滑頭詞窮無語。

方丈笑著走了,留下我們在佛像下面,好渺小。接著我們被安排到一間大房間裡住了下來,這裡的棉被很暖和,我和小滑頭擠在一起。這個時候,我拿出了九月的玉佩,心想,如果我真的當了和尚,跟老方丈一起學佛理悟佛心,我會不會忘記九月,聽說當了和尚就不能和九月在一起了,那以後誰來保護九月?爹孃把九月交付給我,我卻把她弄丟了……難道,難道這也是所謂的因果嗎?這是我種的什麼因,結的什麼果!

這天晚上我想了很久很久,我卻越想越相信方丈所說的話了。

“長安?”小滑頭也沒睡著,悄悄的喊我,“長安?”

我輕“嗯”了一聲。

“要不然,我去做武僧,你去跟方丈學佛理悟佛心,等我們學成了,你佛法無邊,我武功無雙,然後我們兩個就天下無敵了!我們一起去報仇!”小滑頭跟我道。

“我覺得是個很妙的主意!不過,你找誰報仇去呀?”

小滑頭撓撓頭慷慨豪邁說道:“既然我沒有仇人,那就……那就從今以後,你的仇人便是我的仇人了!”

我聽了這話很是動容,我們兩個興奮到疲憊,疲憊到沉睡。鳴蛩嘆晚,月光清涼,萬事萬物都是那樣的安詳。我相信九月也一樣,她會在長安等我,我以後會去長安找她。我緊緊地握著玉佩,這是我和九月唯一的信物……

昨晚是一個月來睡得最安穩的一晚。我早早的起床,九華山上的空氣十分清爽,我跑到最高的山頭,看著那雲外鐘聲,聽著那林間飛鳥。我突然開始喜歡寺裡的生活了——安靜,祥和,沒有戰亂,沒有苦難。

我找來一根木棍,回憶著父親的那本凌虛七劍。其開篇只有八個字:心為劍神,氣為劍靈。

第一式:季真劍步。足附巨重,累月經年,八位銘記,瞬踏九方,兩足相依,相彼驅回……此式為江湖秘訣劍步,雖與劍術無多幹系,但卻是使劍最為重要的一步,俠可無劍招,不可無劍步。

第二式:文房引劍。人劍一體,虛步百變,體位萬儀,劈斬刺點,抹掃提挑,萬劍歸一……此式為基礎劍訣,精其先而可明後式,一通則百通,不通則百廢。

第三式:長吉震劍。人劍一體,拈刃於指,近敵五首,聚氣決堤,身定如山,敵退千里……此式屬於近戰,與對手相廝一起,難見高下之時,用撥劍便可退敵身外,極致者,可震敵骨裂,不用鋒芒,僅借劍身便足以置之死地。

第四式:摩詰旋劍。人劍一體,力灌五指,臂側迅猛,出其不意,指環握空,柄旋掌心……此式生猛,極致者,勢如破竹,劍旋成棍,攜力徒增百倍,十八般兵器,遇之旋劍,皆為拒之劍氣之外。

第五式:少陵聽劍。人劍一體,耳清心明,身聽劍語,目由耳視,從容應對,百劍無虛……此式用以防範暗器飛鏢,飛箭等兵器。其前提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

第六式:青蓮蕩劍。人劍一體,借物形移,足定一心,身傾八方,蕩劍回影,上天入地……此為防避之術,利用劍刃韌度,支撐回彈運劍之人的身體。領悟到登峰之境界,身可近地而不倒,影可隨風而不移,可以躲避幾乎所有對手的進攻。

第七式:七絕飛劍。人劍一體,剛柔兩儀,丹田聚力,借掌凝傾,身逐飛劍,萬念歸一?…整套招式全在一息之內,劍離掌一尺之距,身隨劍走,劍隨心動。此招彌補了劍短之弊,可克槍棍鎖鉤等器長的兵器。

我嘗試理解著劍訣,慢慢比劃著。我一記“七絕飛劍”木棍飛身而去,不料方丈居然出現在前方,木棍直飛向他。

可還在我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時,方丈微微側身輕輕的用三根手指將木棍拈住了。

“凌虛七劍,其將身法,步法,指法,掌法等多種武功形法融匯於劍法之中,精絕者,勢如破竹,無堅不摧。”方丈解釋著說來,“凌虛劍法乃是當年江湖中“風山李白”李林風,借鑑少林、神魔、靈夢、斷劍、玄木、雲聖七大門派武學精髓,再糅合至玄詩劍派章法之中,自創的獨門劍術。此劍法一出,江湖東海風山李便名揚天下。世人皆讚歎他是武學奇才,能取七大門派武學之妙,融會貫通於劍法之中。此劍術之精妙奇絕傲居江湖之首。沒想到,你竟也會之一二。”

“方丈也知江湖事?”我驚奇的問。

方丈拂鬚笑道:“略知一二。”

“那方丈可會武功?”我更好奇的問。

“我寺九華山乃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之道場,先祖有幽冥佛掌秘籍世代獨傳,借聚九陰之力,可渡塵世萬劫萬厄。”

我目瞪口呆,最後還是冷靜下來,迫不及待道:“方丈不僅會佛法還會武功?學佛理會學武功嗎?”

“禪武合一,禪以靜心明世;武以強身健體。”方丈解釋道。

我在父親的筆記裡見過幽冥佛掌,這是一門十分厲害的武功:“天下掌法,少林翹楚,卻為幽冥,善惡分明。”

方丈補充道:“幽冥佛掌雖有絕世掌力,但只對心懷奸邪,為世作惡之人可一掌超度;卻不可傷及無辜性命。這門功夫正是赴會了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

“原是如此。”我心中釋惑,心想世間果有如此奇妙的武功,竟能做到善惡分明。我頓時又想起除幽冥佛掌外,少林還有一門最厲害的功夫,遂問道: “方丈,可會菩提心經?”

“你也知菩提心經?”方丈驚而笑問:“看來,小施主知道得還不少嘛。七卷菩提心經為少林最高秘術,氣通六脈,元灌任督,練成後,內力自生速度奇快,無窮無盡,普通拳腳力道也能發揮極致。但此術只為嵩山少林傳承,老僧不曾學。”

“弟子只知皮毛,對於江湖七大門派,也只知其名不明其實,還望方丈師傅指教。”父親的筆記裡提到過七大門派,我想拋磚引玉一番,讓方丈給我講講江湖之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遊戲不一般

魔道陰陽

尢壬

拌飯海苔

穿書七零,精緻利己的我不孕

想象變現77

咒回:執正義之劍

炸天幫陳澤

風起靈界

夢狐殘神

我真的不想招惹她們

乘風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