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轅門口翹首眺望的袁金剛和袁羅睺,發現兩匹馬朝大營疾馳而來。眨眼間,兩匹馬飛馳到轅門不遠處。紅線和師父飛身下馬。

“袁大哥,大功告成。你猜是誰搶走那些銀子、殺死那二百弟兄的?”紅線問袁金剛。

袁金剛搖搖頭,心情急切地問紅線:“那這件事到底是誰幹的?”

“你也許想不到,是天雄軍的鐵豬龍帶五十名高手乾的?”

“就是在京城打擂的那個鐵豬龍?”袁金剛有些不相信地問。見袁金剛有些疑惑,妙玄告訴他:“我徒兒說的千真萬確,當今世上雙戟使得出神入化的唯他一人,他可是靈鷲上人的徒弟。雖然他不說,但從他的武功上,貧道早己看出來是天山派的武功。”

軍師袁羅睺問紅線:“三弟為何還沒回來?”

“啊!我們師徒倆和他商議,我們先回大營報信,而三哥率兵押送船隻銀兩後行,估計也快到了。”紅線問袁羅睺解釋道。她的眼睛也不放心地朝遠處望去。

見紅線師徒倆身上衣裳凌亂,知道她們剛才廝殺過,一定很疲勞,連忙把兩人讓進帥帳。四個人喝著茶,耐心地等待張三霸和四大羅漢率兵回來。

眼看著一個時辰過去,小校進帥帳稟報:沒有張三霸和四大羅漢的蹤影。袁金剛焦急地在營帳裡踱來踱去。袁羅睺看了紅線和妙玄一眼,思慮片刻後,招呼小校前去打探。

那小校剛出轅門便跑回來稟報:“大帥、軍師,張將軍率人馬回來了!”幾個人一聽都站立起來。袁金剛急匆匆出帳去迎,袁羅睺與紅線師徒緊隨其後。

出了轅門,見張三霸和四大羅漢率人馬來到營前,顯得狼狽不堪,那模樣好像剛剛經歷過一場廝殺似的。紅線和妙玄也感到有些意外。

張三霸見到袁金剛,有些慚愧地說:“大哥,小弟無能,銀子又被官兵搶走了。”莽羅漢程鐵看見紅線和妙玄,怒氣衝衝地手指著紅線師徒倆叫道:“一定是她們報的信,要不然,官兵怎麼會半路截殺我們?”黑羅漢尉遲芳、醉羅漢秦寶林、玉羅漢羅文虎也叫著嚷著,都認定是師徒倆給官兵通風報信。四大羅漢都手執兵器,衝到紅線和妙玄面前要與二人廝殺。張三霸手下那些騎兵也都亮出刀槍,只等一聲令下,就將這師徒倆砍為肉醬。

眼見這場面就會失去控制,袁金剛厲聲喝止:“都放下兵器,有話慢慢說。三弟,到底怎麼回事?你跟大家說說清楚。”張三霸走上前,充滿仇視地看了師徒倆一眼。

“我們將銀子搶回來後,她們師徒倆讓俺率兵押送船隻,她們先回大營報信。誰料想走到半路,有一支官兵將我們攔住,讓我們將銀子留下,否則就將我們全部殺光。俺與四大羅漢那能讓他們嚇住,就與他們廝殺起來。那為首的叫什麼田神功,武功不如俺。無奈官兵人太多,足有一千多人。為保全弟兄們,只好放棄那幾條船和銀子,才得以脫身。請問二位,如果你們沒有報信給官兵,他們怎麼會在半路攔截我們?你能矇騙大哥,卻騙不了俺張三霸。怎麼樣?俺說的沒有錯吧?”

聽了張三霸的一番話,紅線有些哭笑不得。她對張三霸說:“張三哥把紅線看成什麼人了?臨走之前,袁大哥己答應紅線,只要能奪回銀子,查明真相,為死去的弟兄們報仇雪恨,那些銀子就歸還給我們師徒。既然袁大哥有言在先,我紅線怎麼會失信於後呢?”

袁金剛聽了兩個人的話,心裡不相信紅線師徒會做出那種事。他對張三霸說:“三弟不要胡亂猜測,你率大隊騎兵護送七、八條大船,這樣的聲勢,官兵豈能沒有耳聞。所以半路被攔劫也是難免的。紅線姑娘和妙玄大師幫忙奪回銀子,為我們義軍報仇雪恨,我們還應該感謝她們?怎麼能懷疑她們呢?紅姑娘、妙玄大師,我三弟心直口快,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我袁某給二位賠禮了!”

出了這樣的事,紅線想再待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於是師徒倆向袁金剛袁羅睺告辭。臨別時,袁金剛悽然地對紅線和妙玄說:“我們義軍早晚要與官兵一戰,希望今後別與紅姑娘和妙玄大師刀兵相見。”

“不會的,過幾天我們就會回京城去。紅線不會和袁大哥刀兵相見,也希望袁大哥、袁二哥、張三哥多多保重身體,咱們後會有期!”說著抱拳向三人辭別。

回到大營,紅線和師父見李光弼說起劫銀之事。紅線說:“是天雄軍的鐵豬龍帶人殺死袁金剛二百衛兵,然後將銀子劫走的。袁金剛為報仇雪恨,答應我和師父若能替他的弟兄們報仇,奪回的銀子原物歸還。不料田將軍半路將銀子劫走,讓紅線和師父失信於人。”

旁邊的田神功對紅線說:“紅女俠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那袁金剛不過是江南一賊寇,跟他講什麼失信不失信,你又豈能相信他們的鬼話。等到我們人馬調齊,就會將他們一舉剿滅。到那時,他們連命都保不住,還管什麼銀子不銀子!”

“此話當真?你們真要剿滅他們?”紅線有些擔憂地問道。

“紅女俠休要聽他胡說!那袁金剛有二十萬人馬。我手下只有兩萬多人,豈能剿滅他們。”李光弼向紅線解釋道。紅線不再問下去,他們的真實意圖也不會和自己說。

“奪回賦稅銀你們師徒倆是立了大功的,本帥還有一事相求。”

“什麼事?元帥儘管吩咐。”

“本帥要將劉大人和五十萬兩賦稅銀送往京城,由常先鋒押送。怕路上不安全,想請二位女俠協助護送,不知二位女俠是否願意?”

聽了這話,妙玄說:“李元帥倒是想得周全,我和徒兒正想著回京師那。我們帥徒二人願協助常先鋒護送劉大人回京。”妙玄不待徵求徒兒紅線的意見就應承下來。

“師父,你為什麼這麼急著回京城?徒兒還想在這江南遊玩幾天呢?”紅線有些不解地問師父。

“傻丫頭,我們在這裡是兩頭不討好。袁金剛的手下視我們為仇人;而元帥李光弼則擔心我們與義軍關係密切,怕妨礙他們的計劃。”

“什麼計劃?”紅線還是有些疑惑不解。

“為師看,這裡早晚要有一場大戰。所以我們要趕快離開這是非之地。”妙玄向自己的徒兒解釋道。

第二天,常世雄率二百騎兵護送劉大人和五十萬兩賦稅銀上路。紅線和師父辭別元帥李光弼。廣通渠裡排列著十條大船,就像普通的漕船,船上堆放著很多糧袋子。

常世雄命令部下開船,十條大船悠悠盪盪地朝京城長安駛去。

到了京城,常世雄去向郭元帥交差,而紅線和師父則回府休息。

第二天,皇上召見三人。因救回劉晏、奪回五十萬兩賦稅銀,皇上很高興要封賞她們三人。在一旁的神策軍中尉魚朝恩上前奏道:“陛下,卻慢封賞,聽說三人與江南賊寇袁氏兄弟關係密切,有通匪嫌疑。再說奪回賦稅銀乃平盧兵馬使田神功的功勞,非她們三人所為,臣認為不該封賞她們。”興致很高的皇上聽了他的話,心裡很不高興,但又不願得罪他,畢竟他還執掌禁軍的大權。

皇上思忖片刻說:“魚愛卿所言通匪一事,只是傳言而己,並無確鑿證據。但救回劉晏、奪回賦稅銀,卻有她們的一份功勞,朕還是要給她們三人封賞的。”

聽到皇上的話,常世雄上前奏道:“臣武藝不精,又未立寸功,實在有愧於兵馬先鋒這個職位。臣請辭去兵馬先鋒這個官職,讓有能力的人來擔任,請陛下恩准!”

看到兵馬先鋒常林也要辭職,皇上有些為難,他知道常林武功並不高,但他有紅線和妙玄大師兩個幫手,所以每戰必勝。皇上也想利用她們三人來抗衡魚朝恩的勢力,心裡明白魚朝恩是把她們三人看作是眼中釘肉中剌,必欲除之而後快。

“朕恩准,常林可辭去兵馬先鋒一職,仍任羽林將軍。這樣朕有事時可急召三位俠士進見。妙玄大師和紅線二位女俠不願做官,朕要獎賞二位女俠每人二百兩黃金。”

有幾個宦官手端銅盤將四百兩黃金奉上。魚朝恩斜睨了黃金一眼,他陰沉著臉,上前奏道:“陛下,卻慢賞賜。臣聽說紅線姑娘有一把七星寶劍,聽說這寶劍能飛起斬人。但據臣聽說這把七星寶劍是西域某國進貢給大唐皇帝的,是大唐三件鎮國之寶其中的一件,一直藏在皇宮裡,不知如何到了紅線姑娘的手裡?”

眾大臣聽了這話,都大驚失色,這罪名可非同小可。如果這把七星寶劍真是從皇宮裡盜出來的,那簡直就是滅門之罪呀!侍立在殿階下的郭子儀也變了臉色,心裡為紅線和妙玄擔憂起來。皇上也呆呆地看著殿階下站立的紅線,等待她的回答。

“陛下,小女子的七星寶劍是家傳之寶,是家父當年救了一個西域商人,此劍是那個商人贈送給家父的。”聽了她的話,殿上的大臣也半信半疑,皇上和郭子儀也知道魚朝恩想用這件事來陷害紅線她們。可是七星寶劍怎麼會在紅線手裡呢?人們心裡的疑團還沒有解開。妙玄也在替徒兒擔心,她實在不知道這把寶劍有這麼多的故事。

“陛下,紅線的解釋不可信,皇宮的寶物怎麼會是她家的傳家之寶呢?不但臣不明白,就連諸位大臣也不明白。”看樣子魚朝恩不弄個水落石出,他是不會罷休的。

殿堂上,賈世仁、劉希暹、王駕鶴等人也跟著隨聲附和。

“陛下,臣有個主意,可以一試。”汾陽王郭子儀出班奏道。

聽了這話,皇上連忙催促道:“什麼主意?快說出來給朕聽聽!”

“可找皇宮內年老資深的宦官來詢問,必能解除陛下與眾大臣的疑惑。”老謀深算的郭子儀給皇上出了個好主意。

皇上聽了,不由得露出笑容。他環視了一下眾大臣後說:“郭愛卿的主意甚好,甚好。朕想起當太子時,有一宦官執掌皇宮寶庫幾十年,深得祖父和父親的信任。因他年事己高,被留養在宮中,皇宮舊事沒有他不知道的,可將他找來問問。”

不長時間,幾個宦官用宮內小車將那老宦官推來。那老宦官看來有七、八十歲,皓首白鬚,他步履蹣跚來到殿前要跪拜皇上,但被特許免禮。

因這老宦官耳背,皇上的旨意由值殿宦官傳達給他。老宦官聽明白後,對皇上和眾大臣講述了幾十年的皇宮舊事:“那時老奴在高力士手下,深得信任。後來西域一使臣(想不起來是哪個小國的)前來進貢,貢品就是七星寶劍。老奴也曾聽高力士說過,那把七星寶劍能飛騰斬人,特別有靈性,而且削鐵如泥,但老奴從未親眼見識過。”

“那把七星寶劍不是一直收藏在皇宮寶庫裡嗎?”魚朝恩陰沉著臉問老宦官。

“是啊!是一直收藏在皇宮寶庫內,但明皇他老人家也時常取來賞玩。”老宦官的記性看來很好。

“那後來一直收藏在皇宮寶庫內嗎?”魚朝恩緊盯著問老宦官。

“那後來……後來……。”老宦官陷入了沉思。

“那後來怎麼樣了?”魚朝恩緊緊追問。殿堂上,皇上和眾大臣都看著老宦官。

“噢!……想起來了,老奴記得有一次,明皇他老人家召見安祿山大人……。”

“混帳!”魚朝恩一聲怒斥。

老宦官的話被打斷,他知道自己說走嘴了。

“明皇老人家召見安……安賊,那安……安賊要做貴妃楊娘娘的乾兒子。明皇老人家聽了很高興,當場就把手中賞玩的七星寶劍賞賜給那個安……安賊了。”

老宦官的講述讓皇上和郭子儀都鬆了一口氣,他的回答沒有讓皇上難堪。費盡心機卻沒能陷害紅線和妙玄,魚朝恩的臉色更加陰沉。

皇上對眾大臣說:“既然賞賜給叛賊安祿山了,後來那安賊兵敗被殺,那寶劍或去向不明或流落民間也就不奇怪了。魚愛卿你說是不是?”

“嗯……是……,不過,既然是皇家寶物,朝廷就要收繳入寶庫,不使它流落民間,這才是最妥當的。”魚朝恩顯然還不死心,他用挑釁的目光望著皇上。

皇上避開他的目光,有些感傷地說:“自從安史之亂和吐蕃人攻陷京城的十年間,皇家的無數珍奇寶物流失殆盡,朕又如何在乎一把寶劍呢?何況紅女俠這把七星寶劍是受贈於他人的。魚愛卿啊,這事就不要再提了,依朕看來,紅女俠配七星寶劍是蠻合適的。”

殿堂上,魚朝恩有些尷尬地站在原地,他滿懷怨恨地看著皇上和眾大臣,有幾個大臣幸災樂禍地望著他。眼見自己未達目的,他有些惱羞成怒。

“陛下,臣還有一事請奏。”

“魚愛卿有何事?儘管奏來。皇上微笑地看著滿臉怒氣的魚朝恩。這時,魚朝恩將站立在賈世仁身邊的養子魚令徽領到殿階前。

“陛下,臣犬子魚令徽武功高強,但官位低微,穿緋色官袍,常被官員輕視。請陛下賜臣犬子魚令徽紫色官袍一件,望陛下恩准。”

他的話一出口,滿朝文武都有些吃驚。紫色官袍,那可是三品官的官服呀!那魚令徽才十六歲,皇上怎麼會答應魚朝恩的請求呢?

滿朝的大臣都在看著皇上,皇上有點為難地說:“魚愛卿,令郎年剛十六歲,是不是再等幾年再說?”

魚朝恩有點不耐煩地說:“還等什麼?昔年有甘羅十二歲執掌六國相印,我兒十六歲穿紫色官服又算什麼?來人,將官服呈上。”說著他一擺手,神策軍兵馬使劉希暹運內功將一件紫色官袍拋向魚令徽。

只見那官袍飄飄蕩蕩飛向魚令徽,就在那官袍離魚令徽還有一丈多遠時,停在半空中,彷彿有人用手托住一般。魚朝恩看見官袍飄在半空有些奇怪,不知如何是好。

原來是紅線在發氣功,用一股真氣將官袍托住,使其不能落下。魚令徽環顧四周,知道是紅線在發功。他心裡有些惱怒,但他深知自己內功不如紅線。為免得當眾出醜,他施輕功,身體騰空將官袍抓住,落地時,官袍己披在身上。

“徽兒,快來謝恩。”魚朝恩高興地招呼魚令徽。魚令徽傲氣凌人地來到殿階下跪拜。

“臣魚令徽謝陛下賞賜三品官服。”魚令徽得意地跪在殿階下,皇上心裡恨得咬牙切齒,但臉上卻笑著。

皇上望著殿階下的魚令徽說:“令郎穿上這官服真是神氣、帥氣,好看!好看!”

魚朝恩驕橫地朝眾大臣們看了看,有大臣嚇的低下頭、有的滿臉不屑、有的滿臉怒容、有的一臉媚笑。紅線和師父看著這父子倆的表演,臉上露出無奈地苦笑。

退朝時,賈世仁和劉希暹等人都來給魚朝恩父子倆祝賀,有幾個大臣也圍上來獻媚。

回到府裡,三人談起宮中的事,不由得感慨萬分,魚家父子是氣焰囂張,皇上是忍氣吞聲。朝廷大臣們也懾於他的淫威。

“看來皇上是有點懼怕執掌神策軍的魚朝恩,所以把我們拉住好給他自己壯膽。”常世雄對妙玄和紅線說。當羽林將軍的這些日子,他也多少知道一些朝廷的內幕。

“他就是權勢再大,難道還敢造反不成?”紅線不相信皇上會怕那個魚朝恩。

“徒兒說的對,他是不敢造反,他只是想挾制皇上、控壓百官,擴充自己的勢力。”妙玄對師弟和徒兒說。

紅線看著師父和乾爹欲言又止,妙玄看著徒兒的神色問道:“徒兒有話要說嗎?”紅線低下頭想了想對師父說:“徒兒想,我們在這京城裡無事可幹,那魚朝恩賈世仁之流暗地裡算計我們三人,我們還要時刻提防他們,莫不如離開京城去尋找我娘,反正我們現在報不了仇,師父,乾爹,你們說行不行?”

常世雄看看師姐說:“紅線說的有道理,說心裡話,這羽林將軍的官我算幹夠了,一天到晚要看人家的臉色行事,也真夠窩囊的了。我乾脆把官辭了,我們倆帶著紅線去西川那邊尋找她娘,師姐你說怎麼樣?”聽了師弟的話,妙玄點了點頭。

“我們待在京城不過是想等其餘兩個仇人的出現,然後一塊收拾。既然其餘兩個沒出現,我們就讓那賈世仁再多活幾天。我們離開京城後,他們也許會放鬆警惕出頭露面,那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妙玄給師弟和紅線分析道。

三個人想到一處,常世雄找到郭子儀要辭去羽林將軍的職位,郭子儀百般挽留。但常世雄去意己決,郭子儀只好答應把他的請求轉奏皇上。

三個人回到住所等待郭元帥的訊息。

好不容易等到郭元帥下朝,見過三人。

“郭大人,在下辭官的事辦的怎麼樣了?”常世雄忙不迭地問。郭子儀抬頭看了他一眼,又看看妙玄和紅線,給三個人看得直髮愣。

郭子儀有些為難地說:“實不相瞞,這幾個月來,西川邊境戰事吃緊。吐蕃和南詔組成聯軍,殺得我唐軍大敗而歸,丟失數座要塞堅城,陣亡十幾員大將和幾萬精兵。朝廷早己接到急報,但因無將無兵可派,只好下旨讓邊將掛起免戰牌,堅守城池。三位俠士要去西川尋親,順便到西川節度使大營,協助節度使王大人,殺殺吐蕃和南詔聯軍的威風,以振我大唐計程車氣,郭某在這裡替皇上拜託三位大俠了。”說罷拱手向三人施禮。

慌得常世雄連忙上前扶起,“郭大人休要多禮,我等遵命就是了。”得到三個人的應允後,郭子儀又將一封送給王大人的書信交給常世雄後,這才放心地打道回府。

“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來我等三人難有消停的日子。”妙玄心中有些感慨。

“郭大人只是讓我們順便看看,並不一定要上陣廝殺,師父何必發愁呢?”紅線忙勸慰師父。妙玄看著紅線毫不在乎的神情,無奈地苦笑著。

“是啊,這樣我們也可以順便去打聽紅線孃的訊息。”常世雄高興地說。

紅線聽常叔叔提起孃的事,眼睛忽然感到有些溼潤。

(本章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君行記

拾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