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塵。

十一年前。

成德二年,秋,大寧王朝,北鎮某官道。

一老一少兩名官差正押解著兩個身帶刑具的犯人。

只見年青官差惡狠狠的揮舞著手裡的鞭子,朝其中一個滿身泥濘的犯人屁股上踢了一腳,罵罵咧咧的說道:“給老子快點走,都快要死的人了,還磨磨唧唧的有什麼用?小心讓閻王爺等急了,大筆一揮,給你判到十八層地獄去。早點到地方,大家都早點解脫。你去你的永夜之森,我回我的長安城喝花酒。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可把老子給凍壞了。”

那犯人聽到永夜之森這幾個字時,整個人突然定住,面色惶恐,愣了一會兒後,就倒在地上打起滾來,嘴裡“嗚哇嗚哇”的不知道在喊些什麼。

年老的官差看到這,跑過來一把奪過年青官差手裡的鞭子,使勁朝正在地上翻滾的犯人抽了幾鞭。然後轉過頭,對著年青官差罵道:“你腦子進水了嗎?這人就是被這幾個字給嚇瘋的,你還當著他的面提!還想不想趕路了?”

那犯人捱了幾鞭子後,便不鬧騰了。躺在地上,兩眼直勾勾的望著天空,一動不動。

年青官差自知犯了錯,狠狠的抽了自己兩個耳光,然後趕忙跑過去把犯人從地上拽起來。等到犯人站起來繼續趕路後,他才轉過頭一臉賠笑的說道:“爺,您說這地方就這麼恐怖?這些人下地獄都不怕,卻怕這個?”

“地獄再嚇人,有誰見過?再說了,那地方跟地獄也沒多大差別。”

“這倒也是,不過爺,聽說那永夜之森裡面有幽靈,真的假的?”年青官差轉過身,小聲的問道。

老官差面色驟變,神情有些惶恐的怒斥道:“你打聽這些幹什麼?有些事,我勸你還是不要知道的好,對你沒什麼好處!”

年青官差看到他那驚恐的神情,也有些害怕了。但又按耐不住心底的那份好奇心,於是試探的打聽道:“爺,我早晚要接您的班,這事或早或晚都要搞清楚的。您就看在我千里迢迢陪著您來一趟的份上,跟我說說吧。”

老官差似乎也有些動搖了,年青官差看到了,連忙趁熱打鐵的說道:“爺,您只要跟我說清楚這事,回頭回到了長安城,我請你去醉仙樓吃個夠。”

老官差有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罷了罷了,紙包不住火,這事你早晚也要知道的。不過這‘幽靈’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清楚的,等到了玄武關,我跟那守關將領打聲招呼,處理犯人的時候,帶上你一起。到時候讓你親眼見識見識,你就明白了。”

一聽到要帶他親眼見識一下永夜之森的“幽靈”,年青官差就樂開了花。不過他顯然有點迫不及待,還想知道的更多。只見他眼珠子一轉,隨即湊到老官差身邊,輕聲說道:“之前跟人喝酒時,我可聽人說過,那關外除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森林,其他的可什麼都沒有。還說那些幽靈,不過是當年玄宗皇帝編出來嚇唬人的。據說當年玄宗皇帝熱衷於修道成仙,對朝政不怎麼過問,導致權臣丁妙真把持朝政,一手遮天。要說這丁妙真啊,原本只是個術士,雖有些才學,但都是些旁門左道。可偏偏咱玄宗皇帝好這口,對他是又敬又愛,尤其是見到他可以連著打坐半個月不吃不喝後,更是對他奉若神明。於是就一邊跟著他學修道打坐,一邊吃著他給的靈丹妙藥,期盼著有朝一日能長生不老,羽化昇仙。當時玄宗皇帝正在興頭上,連後宮的妃子們都給遣散回家了,儼然一副不成仙誓不罷休的樣子。至於朝事,更是無心過問,一概交給那個丁妙真。而那個丁妙真倒也真會糊弄,說什麼他本是世外一散仙,逍遙自在,本不想為紅塵所累。無奈以此機緣,得遇天子。天子一心向道,其心至誠,感天動地,故不忍離去。願委身國事,案牘勞神,為天子分憂,好讓天子抽出身來,專心修道,早列仙班。而我們的玄宗皇帝竟然對此十分感動,認為這是上天賜給他成仙的機緣。再後來北方胡人來襲,玄武關告急。玄宗皇帝正一籌莫展之時,丁妙真請命,只帶幾百個死士,便破了胡人幾十萬的大軍。立此大功之後,玄宗皇帝更加對他奉若神明。拜他為丞相,奉為國師,總理朝政。後來有一諍臣王直,冒死直諫,說那丁妙真是妖道,妖言惑眾,惑亂朝綱。求皇帝殺丁妙真以正朝綱,惹得龍顏大怒,判王直凌遲處死。聽說那王直,被凌遲處死的時候,仍然毫無畏懼之色,破口大罵丁妙真,甚至罵玄宗皇帝昏庸,瞎了雙眼,當真是個一身正氣,鐵骨錚錚的好漢。可惜皇帝不僅聽不進去,反而聽從丁妙真的建議。說什麼刑罰過輕,不足以使人畏懼,故才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把人發配到永夜之森。要說倒也奇怪,凌遲處死這麼重的刑罰,有些人都不怕。可偏偏聽說要發配到永夜之森時,就嚇的魂不守舍。你說這些人,連死都不怕,為何怕這個?”

老官差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有些悲慼的說道:“這些都是前朝之事,實情究竟是怎樣,咱們也無從得知。不過從玄宗年間,丁妙真把持朝政之後,咱們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難過了。那永夜之森究竟因何而起,我也無從得知。就連那守關的將士們,也不清楚。民間各種傳說都有,但大部分都是胡亂猜測,瞎編亂造,不過那永夜之森的‘幽靈’確實是真的。其實那玩意不叫‘幽靈’,關上的將士們稱呼這些東西為‘屍鬼’。只是他們有軍令,不許向外人提起,所以其他人也就無從得知。”

“屍鬼?那是什麼玩意?聽起來怎麼感覺比幽靈還要恐怖!”年青官差聲音有些發顫的問道。

“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趕緊趕路吧,天快黑了,早點到驛站歇息,不然這荒郊野外的,鬼知道會躥出來什麼東西!”老官差故作驚悚的說道。

年青官差有些害怕的朝四周張望,突然,旁邊的樹林裡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兩人面色凝重的朝那邊望去,手不自覺的按在了腰刀上。過了一會兒,聲音消失了,就連剛剛還在亂喊亂叫的瘋癲罪犯,也跟著安靜了下來。萬籟寂靜,空氣中瀰漫著恐怖的氣息,似乎都能聽到每個人的心跳和呼吸聲。就在這時,一隻烏鴉從樹林中飛了出來,伴隨著“哇--哇--”的叫聲,向遠方飛去。

“虛驚一場,虛驚一場。這個扁毛畜生,差點嚇死你爺爺了。”年青官差破口大罵道。然後彎下腰,撿起一塊石頭,朝烏鴉扔去。

老官差也跟著鬆了一口氣,剛剛還按在腰刀上的手,也放了下來,心裡則叫苦連天。他原本只是想嚇唬一下年青官差,沒想到老天爺這麼配合,連他自己也給嚇到了。

突然,年青官差石頭砸落的草叢裡,躥出來一個黑影。年青官差還沒反應過來,人就給嚇的愣在那裡了。老官差反應迅速,立馬拔出刀來,嚴陣以待。結果定睛一看,卻是一隻灰色的野兔子,只是天色太暗,從遠處看不太清而已。估計是被石頭給砸到了,嚇的跳了出來。

年青官差還沒回過神來,仍舊愣在那裡。等到老官差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時,他才被嚇的一激靈。

老官差嘿嘿一笑,面帶嘲諷的說道:“你小子,沒那麼大的膽,還非要打聽這些嚇人的東西,被嚇到了吧!”

年青官差老臉一紅,尷尬的回道:“誰能想到這荒郊野外的,還能躥出來這兩個小東西,早知道不亂打聽了,自己給自己嚇到了。”

“好了好了,不談這些嚇人的東西了。快點趕路吧,早點到驛站,早點歇息。”說罷老官差拿起鞭子,催促著犯人快點走。年青官差經過剛才那一折騰,也變老實了,只管埋頭趕路,絕口不提永夜之森的事了。

話說這玄武關啊,是大寧王朝建立之初,太宗皇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北方依山修建起來的雄關,其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的胡人。此關綿延縱橫,巍峨雄偉,高宗年間又再次加高。關隘的兩邊皆是常年積雪的險峻山峰,無法行走。因此,想要南下,玄武關是必經之路。玄武關的西邊是高聳入雲的山脈,東邊是延伸到海的高山。當年胡人經常騷擾百姓,太宗皇帝出兵征討,雖取得了幾次勝利,但苦於胡人來去如風,無法根除。且北方苦寒之地,本就不利於用兵。於是想著,與其把軍費用在連年的征戰上,倒不如耗費些人力物力,修建一座關隘,徹底杜絕胡人的侵擾。但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一來,胡人也明白,這玄武關一旦建成,今後再想南下掠奪,幾不可能。於是隔三差五的騷擾,阻礙工程的進行。二來,太宗不忍過多的加重百姓的徭役負擔,於是只得一邊派軍在北邊抵抗,一邊就地開山鑿石,建造了一座約二十多丈高的關隘。後來到了高宗年間,國家富強,財力雄厚了。又從南方運過去許多石料木料,把關隘加高加厚,才成了如今的天下第一雄關——玄武關。關上常年駐守的就有數萬軍隊,關內還有五六萬的後備精兵,以備不時之需。且駐守關卡的要麼是皇室宗親,要麼是皇帝的心腹良將,可見王國對其的重視程度。

可到了玄宗年間,權臣丁妙真把持朝政,關外胡人來犯,當時國庫空虛,守關的將士也不到一萬人,面對幾十倍於己的敵人,雖有玄武關作為依託,卻也難於防守。而且當時胡人收買了守關的將士,準備來個裡應外合。幸虧守將處事謹慎,明察秋毫,及時察覺,才不至於鑄成大錯。

須知那幾年,關外的氣候變得越加寒冷,難以生存,胡人各個部落迫於無奈,聯合起來,造了許多攻城器械,想趁著玄武關兵力薄弱,大寧王朝內亂之機,攻破玄武關,問鼎中原。但用於裡應外合的將士被守將發現了,因此只能採取強攻。雖是無奈之舉,但一來仗著人多,二來準備充分,因此破關也是指日可待。且當時大寧王朝南方也有戰事,既無兵力,也無軍費來增援北方。玄武關的將士們一個個只待血染城牆,以死報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玄宗的寵臣——術士丁妙真帶著幾百個死士馳援玄武關,並揚言只需這幾百人,便可破胡人的幾十萬大軍。

當時人們都覺得這妖道瘋了,以為他打算藉此由頭逃走,免得胡人真的攻破了玄武關,朝臣乃至天下百姓容不得他,第一個就要拿他開刀問斬。就連一直相信他的玄宗皇帝都有些將信將疑,但架不住事態緊急,外加丁妙真信誓旦旦,因此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讓他去了。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丁妙真非但沒跑,還真的靠著這幾百人,破了胡人的幾十萬大軍。據說,當時丁妙真到了玄武關後,趁著深夜胡人休息之際,讓那幾百位死士悄悄潛入胡人軍中,然後緊閉城門。結果當天夜裡關外胡人便開始躁亂起來,有些胡人拼命的向玄武關這邊跑,不停地拍打著那重俞千斤的城門,神情極度恐慌,乞求城牆上的人開門,放他們進去,好像後面有什麼極其可怕的東西在追著他們一樣。不一會,就見一群滿身血汙的胡人追過來,對城門處的人不停的撕咬。過了片刻,城門處的那些胡人,也跟著互相撕咬起來,兩眼發紅,行動迅速,既像是發了瘋的野獸,又像是一個個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到了第二天傍晚,城下的屍體已經堆積如山,將士們既恐懼又開心。恐懼的是那觸目驚心的場景,開心的是這些胡人都死掉了。然而丁妙真不僅開心不起來,反而憂心忡忡。他下令將士們連夜把城門封死,同時在城門上加上幾個鐵栓,然後搬來巨石,堵在城門處。並且下令,膽敢亂開城門者,殺無赦!那守將問他這麼早封死城門幹嘛?城下那堆積如山的屍體倘若不處理,等過了幾天,屍體腐敗,定然造成瘟疫擴散,到時如何是好?丁妙真不以為然,只讓全體官兵嚴陣以待,任何人不許上城頭,就這樣大家度過了一個煎熬的夜晚。第二天,丁妙真和守將還有幾個親兵一起到城頭往下眺望,卻發現昨天還堆積如山的屍體,今天全都不見了,只留下了滿地的血漬還有散落的兵器。守將問這是怎麼回事,丁妙真緩緩嘆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對守將說道:“將軍,自此胡人之患永除,你等鎮守此地,嚴禁任何人開啟城門,擅自跑到關外。違令者,一概處死。過幾天我回京,自當向皇上請旨,求皇上為將軍加官進爵,並且頒佈永久封閉城門的詔令。”那守將也是刀山血海里走過來的人,死都不怕,可這次卻慌了神。這其中的隱秘他無從得知,而昨天城頭下那恐怖的畫面依舊曆歷在目,一時之間,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但他是個軍人,守衛邊疆本就是他的職責,如今胡患永除,他心裡的石頭也落下了。雖然他一直也痛恨丁妙真這個奸臣,但此次玄武關得以守住,確確實實也多虧了丁妙真,於是只得應承到:“一切都聽丁真人指示。”丁妙真又吩咐所有官兵,膽敢把所見所聞洩露出去半句者,一律殺無赦。

後來丁妙真回到皇宮,向皇帝報喜,說胡人已破,皇帝起初還不敢相信,之後打聽到胡人確確實實都死了後,驚喜不已,更加堅信丁妙真就是上天派來度化自己的神仙。不僅任命丁妙真為宰相,總領朝務,還拜其為國師。當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丁妙真也因為此次破胡之功,多多少少贏得了一些朝臣和百姓的敬佩,甚至於有些人也跟著相信他就是在世的神仙。但大多數人還是堅信那丁妙真不過就是個會些邪法的妖道,禍國殃民的奸臣,只是因為此事,不免對他存了幾分畏懼之心,對丁妙真的聲討,也不如以往那般強烈了。也就是從那以後,丁妙真的權勢越來越大,朝臣們則敢怒不敢言。

有人或許要問,那丁妙真權勢如此之大?何不取而代之,用丹藥把皇帝毒死,自己做皇上呢?要說這丁妙真假如真想毒死皇帝,也確確實實有機會。因為玄宗皇帝吃的丹藥,都是他親手煉製的。但丁妙真雖然存心不正,卻不是個傻子。他何嘗不知李家統治大寧王朝一百餘年,深得民心。哪怕是當今的玄宗皇帝,雖然熱衷於修道,不問世事,但早年也是個勵精圖治的主。因此他不做那皇帝,還有權力地位,榮華富貴可享,倘若做了那皇帝,就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而且兵權一直都掌握在武威王手裡,這武威王乃是玄宗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感情頗深,要不然玄宗怎麼敢放心把朝政交給他。而且就算玄宗死了,也不一定就輪到丁妙真做皇帝。因此啊,玄宗皇帝在一日,文武百官就依然會為大寧王朝盡忠,倘若玄宗皇帝不在了,大寧王朝必然會亂成一鍋粥,到時候哪裡還有他的好日子?所以別說毒死玄宗皇帝了,他還巴不得玄宗皇帝活得久一點,那樣他就可以多享一天的福。當然,如果真到了迫不得已的那一天,丁妙真也不是不會鋌而走險。

之後丁妙真又進言請求皇帝下令嘉獎玄武關的全體將士,並且頒佈詔令,從此永久封閉玄武關,任何人不得擅自出關。皇帝問這是為何?丁妙真回答道:“關外有幾十萬胡人的亡魂,怨氣過重,臣已在玄武關施了法術,只要不擅自開啟關門,自然無事。且關外皆是不毛之地,於我天朝本就無益。因此懇請陛下頒佈詔令,永久封閉城門,以絕後患。”玄宗想了想,覺得丁妙真說的甚是在理,於是就同意頒佈詔書。玄宗又下令讓丁妙真把南方的叛亂也給清除了,那丁妙真卻說道:“陛下,恕臣不能領命。”玄宗問其為何不能領命?丁妙真答道:“回稟陛下,那胡虜乃是異族,犯我邊界,殺我天朝子民,罪不容赦。故臣殺他們乃是為民除害,替天行道。然南方之戰亂,雖皆是些亂民,亦系我天朝子民,微臣身處道門,實不忍犯戒殺之。故臣不能領命,請陛下治罪。”玄宗聽後,深以為然,越發覺得丁妙真不僅仙風道骨,神通廣大,而且慈悲為懷,是個得道高人。好在南方皆是些小叛亂,不似北方胡人那般人多勢眾,於是便把平定叛亂的任務派給了其他人。

後來玄武關上退役下來的老兵,把丁妙真破胡人的所見所聞說了出來,一傳十十傳百,人云亦云,大肆渲染,便形成了各種詭異奇妙的傳說。而玄武關外那一望無垠,遮天蔽日的森林,也被人們貫上了神秘的色彩,從此便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永夜之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

福氣小星

我在大明過日子

潛水的海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