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林後悔自已前來向皇帝趙頊辭行,應該直接走人,不帶走一片雲彩。

皇帝趙頊交代給午林一項重要的任務,帶太子趙煦丈量國土。

說白話就是帶太子去各地轉轉,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現在的午林一點兒都不想去旅遊,躲在老槐樹下發呆不好嗎?

呈臻和賀鑄一聽到這個任務,連夜啟程回臺灣島了。

淡淡輕煙籠罩著桃林,桃林之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輕煙也似慢慢消失不見。

老槐樹下,午千里一邊給午林揉肩,一邊講述這些年朝堂之事,一切平穩,也無甚大事。

“爹爹,最近有些事情事出詭異。”午千里想了想,還是決定說出來。

“什麼事?”午林問。

“一件是太子的長子夭折,另一件是勾欄瓦舍關於孟嘗君伍子胥的戲文突然冒了出來,且很火。”

“太子長子夭折要注意後宮有人作祟。”午林說。

“已經在太子府加強戒備了。”午千里回答。

“孟嘗君和伍子胥的戲文兒是怎麼回事兒?你看出來有何不妥?”午林問。

“爹爹,孟嘗君和伍子胥都是五月端午節出生的。”

按照社會習俗,五月五“生子不舉”,也即認為這個孩子會給家門帶來不幸。趙佶就出生在五月初五端午節。

“哦……”午林坐了起來。問:“關於戲文之事,你們可有什麼動作?”

“還沒有,我們是太子的人,與官家直接去討論這件事,意圖太明顯,還沒行動。”

“好,這件事我去說。”午林說。

崇政殿。

“永齊,怎麼還沒帶太子走?”趙頊問。

“官家,過兩日就走,正在準備著呢,不能說走就走,那樣路上會狼狽不堪的。”

“永齊來的剛好,這是我隨身帶的玉佩,前幾天我專門讓人在上面刻了你的名兒,今日賜予永齊。”

趙頊說完,看了看旁邊的楠木箱子。等你下次回來,我再送你一件讓你瞠目結舌的禮物。想到此,趙頊嘴角忍不住上揚。

午林雙手接過玉佩,謝過趙頊,接著說:

“官家,我今日來是想給官家講兩個故事。”

“哦,好久沒聽永齊講故事了,來,賜座。”趙頊也來了興致。

“官家,第一個故事是有關伍子胥的,我前日看史記,司馬遷對伍子胥評價甚高,稱其‘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烈丈夫也’。

其他人可以這麼評價,官家可不能也如此高看伍子胥,你想想,伍子胥可是滅國之臣呀。”

趙頊贊同的點點頭,他不清楚午林又要賣什麼藥。

於是趙頊接著問:“那第二個故事呢?”

“官家,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司馬遷對孟嘗君的評價過於膚淺,沒有抓到實質。我不滿意,心中不平,就跑過來找官家。”

趙頊忍住笑,你十幾歲就讀史記,這會兒才心中不平,哼,這傢伙到底想賣什麼藥?

“然後呢?永齊,講給我聽聽。”趙頊配合地問。

“孟嘗君聲名遠揚,多國邀他為相,他也曾聯合諸國兩次打敗秦國。在外人眼裡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官家,孟嘗君貴為齊國世家,卻跑到秦國為相,在秦國待不下去,又跑回自已國家為相。

運用手中的權力,聯合韓趙魏等國為報私仇,攻打秦國。打敗了秦國,貌似很厲害的樣子。

可結果呢?齊國什麼好處也沒有撈到,因為齊國和秦國之間隔著魏國,韓國等幾個國家,最後韓趙魏等國收回了被秦國奪去的失地,齊國只是被誇了幾句。

這還沒完呢,孟嘗君和齊國國君鬧了矛盾,不老老實實待在封地養老,居然又跑到魏國為相,後來還聯合五國伐齊。

若非田單力挽狂瀾,齊國就滅國了。孟嘗君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事秦相魏,在齊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夥同敵國,共謀傾齊。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朋黨比周,是篡臣者也。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然後呢?”趙頊聽懂了故事,卻沒聽懂午林賣什麼藥。

“官家,近日我在勾欄瓦舍,屢屢聽到關於孟嘗君,伍子胥的戲文,說書,表演舉目皆是,比比皆然。我擔心是亂臣賊子有異心,在引導百姓的輿論,圖謀不軌。所以我就趕緊過來告知官家。”

話未說完,趙頊的臉已然凝重,吩咐內侍即刻去查。

……………………

……………………

午林帶著太子,午千里一行人先去北方轉轉。等天冷了,再去南方。

一行人都是便服,沒有用太子儀仗去招搖。

路途中,對年輕人來講充滿了新奇,樂趣,對午林來講就是無聊,無聊,很無聊。

一日,午林指著一個身材魁梧,鬚髯飄飄的男子問午千里:“此人是誰?你們為何對他多有防備?”

“爹爹,此人是向皇后派給太子的內侍。”

“內侍?”午林疑惑,內侍現在都長鬍子了?

“爹爹,此人應該是成年後入宮,所以才有鬍鬚。或者是沒閹乾淨。”說到這兒,午千里偷笑兩聲。

然後又接著說:“爹爹此人叫童貫,甚少在宮中。一直待在關外,在內侍李監軍的手下做事,前不久回到汴梁,向皇后聽說太子要外出,就把此人派過來了。”

“童貫?”午林唸叨著,好,終於有事情做了。終於不再無聊了。

童貫,歷史上宋徽宗趙佶的親信,在趙佶繼位後,地位日長。

童貫想剔除自已卑賤的出身,就把目光瞄向禮部侍郎韓粹彥。

韓粹彥即老丞相韓琦的第四子。

童貫尋到韓粹彥,講自已的母親原是韓琦的外室,自已和韓粹彥是同父兄弟。

韓粹彥拍案而起,訓斥童貫一通,拂袖而去。

王仲嶷,前朝丞相王珪之子,家道中落。

王仲嶷見有利可圖,主動找到童貫,認作同父兄弟。王家子弟因此相繼得官。

王仲嶷,是李清照的舅舅。王仲嶷的弟弟是秦檜的岳父。

還有人說金庸小說裡前朝那個寫《葵花寶典》的太監就是童貫。

……………………

……………………

話說午林一行人,自此以後,其他人遊山玩水,午林就天天黏著同齡人童貫嘮嗑兒。

童貫比午林還小五六歲,今年四十二三歲。

常年在關外。跟在內侍李監軍身邊,監軍是軍職,權力很大,將軍和監軍有不同意見時,聽監軍的。

午林剛開始和童貫聊為非作歹,不得好死的太監,如豎刁,趙高,黃皓以及沒有留下姓名的太監。

然後講忠義太監,例如寺人費,寺人批等等。

鋪墊之後,午林又講能頤養天年,留名青史的兩類太監。

一類是有一技之長的,如蔡倫。會造紙,懂制弩。如黃懷信,懂造船,會航海。

一類是午林必須大書特書的,會領兵打仗的太監,唐玄宗時期,太監楊思勖,建有赫赫戰功,官至驃騎大將軍兼左驍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上柱國、虢國公。享年八十七歲。

同樣是監軍的太監楊復光,長安收復有功,被皇帝進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並封弘農郡公,賜號“資忠輝武匡國平難功臣”。

這個型別的太監午林講了七八個。歷史上童貫也曾帶兵攻打遼國。

接下來午林講亡國之君,有才氣的亡國之君。

如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不僅詩文並茂,而且對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等也都十分擅長。

如亡國之君南朝梁元帝愛讀書,愛藏書,愛著書。

如亡國之君,寫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陳書寶。

如亡國之君李後主李煜,藝術才華非凡,是一代宗師級人物。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成就最高。

最後講這些亡國之君的內侍的下場,要多慘有多慘,本來內侍就如下人一般,亡國太監還有的活嗎?

結論:跟隨明君可以頤養天年,名垂青史,跟隨亡國之君,不得善終,死無葬身之地。

從春天講到夏天,從夏天講到秋天,從秋天講到冬天,大家來到了臺灣。

在臺灣,跟好朋友狂歡幾日之後,午林又開始給童貫講真實的故事。

講端王趙佶多有才,多有才,多有才。

對筆硯的鑑賞出神入化,喜讀書史,學富五車。射箭穿楊貫蝨,駕車技藝精湛。丹青更是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擅長楷、草書及山水、人物、花鳥、墨竹,詩詞婉約,才高氣清。諸事皆能。

獨不能為君耳。

最後一句話午林沒有說出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神經有點病

星星不語

原神:真死後,影浪跡天涯

君茗靜瑤

禁慾大叔請自重

月萌的筆

凹凸世界,影子

月環很正常的

病友非人哉

亭亭玉立的小荷花

我遇夏天

oo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