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幾天許楊倒是沒有再上線新歌,因為《我曾是少年》與《消愁》的熱度足夠宣傳新專輯了。

《消愁》暫且不提,《我曾是少年》上線一週之後把除了《消愁》之外的其餘歌曲拉了不止一個身位。

至少有七八個左右。

而《消愁》又把《我曾是少年》拉了七八個身位,兩首斷層式的歌曲,直接讓許楊的專輯到了一種你不發就對不起我們的程度。

也正因為如此,原本準備在七月二十號準備上線的新歌延遲到了二十五號。

中間騰出來的這整整一週時間,全都是《消愁》的表演空間。

也不是說《你曾是少年》不好,但是相對於《消愁》的成績來說,多少還是差一點的。

這也是出乎了企鵝音樂宣傳部門的意料,在他們的預測中《消愁》會比《你曾是少年》強,但也強的有限。

然而事實卻是前者成績遠遠超出了後者,不僅打亂了企鵝音樂的宣傳計劃,也影響了整張專輯的釋出。

因為單從質量來看,整張專輯裡面,《你曾是少年》這首歌穩贏的只有一兩首歌。

換而言之,許楊這張新專輯裡面至少有七首歌的質量是大於等於《你曾是少年》的。

而《消愁》這一級別的歌曲已經是不能夠預測了,它們的成功每次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可複製的結果。

但就現在來看,專輯裡面還沒上線的歌曲中還有三四首就有這樣的潛力。

這讓企鵝音樂宣傳部門的一眾人沉默了,別人發專輯是一對王炸配連對配三代,這還是豪華版的專輯。

但是許楊這張專輯準是有些不當人了,一堆王炸陪著一堆炸彈,簡直不給別人活路。

同時,他們也擔心,這麼多炸彈級別的歌曲放在同一張專輯裡面,真的不怕產能過剩?

通常來說像《我曾是少年》這種品質的歌曲一張專輯裡面有一首就是精品配置,有兩三首就是豪華配置。

大家知道你許楊豪華慣了,出道以來基本上每張專輯都是土豪金級別的,但也不能這麼造啊?

費盡心思做一張幾乎是不可複製的鑽石土豪金品質的專輯,圖什麼呢?

“是啊,圖什麼呢?”

企鵝音樂的負責人此時正愁眉苦臉的聽著許楊專輯裡面的歌曲,然後陷入了沉思。

此刻他有一種感覺,他被許楊利用了,甚至是整個數字音樂平臺都被許楊給利用了。

如果許楊只是釋出實體專輯肯定不能這麼造,這麼造鐵定會產能過剩。

但是現在華語樂壇的實體專輯產業已經是名存實亡,走到了最後關頭。

而組織相對的數字專輯數字音樂卻是蓬勃發展,將近十年的拉扯,終於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把實體專輯基本上給幹趴下了。

現在無數的數字音樂平臺佔據了九成的音樂播放總量,而音樂,豈能是如此不便之物?

當許楊把這張專輯決定用數字專輯的形式釋出的時候,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許楊已經贏了。

因為,這張專輯裡面所有歌曲的音樂版權都還在許楊手上啊!

這個才是大頭,數字音樂的利潤大頭肯定是要被平臺賺了,所以許楊一開始就沒想著數字專輯能賣多少錢。

他的目的就是當專輯上線,每首歌釋出之後,高價把版權賣給音樂平臺。

所以現在壓力來到了企鵝音樂這邊,看著這張板上釘釘的神專,他們能忍住不動心?

如果忍得住,按照之前的規劃宣傳發行這張專輯,那麼肯定會賺,甚至是大賺特賺,而許楊也會達到預期的目的,高價賣出專輯的版權。

但是如果改變宣傳發行方式,投入更多的資源呢?會不會更賺?

俗話說,資本家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能拼命。

而按部就班的宣傳發行與加大力度的宣傳發行之間,這張專輯的利潤豈止是差了三倍?

當然更多的不是專輯利潤本身,而是那些看不見的利潤,比如說企鵝音樂在樂迷中的名聲,在市場的份額。

這些才是企鵝音樂老總最想要的,那麼專輯帶來的金錢利潤,在他們看來就不怎麼重要了。

前者是一個平臺的立足根本,代表了上限,而後者連下限都不是,最多是補足了下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聽著許楊的新專輯,企鵝音樂的老總下定了決心。

不僅要幹,而且還要幹得漂亮,乾的更大!

許楊看到的只是賣專輯賣版權,最多就是企鵝音樂在整個市場中所佔據的份額。

但企鵝音樂老總看到的是,很早被小馬哥提到的文娛閉環戰略,而音樂就是文娛閉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在有個機會能直接把屬於音樂板塊的文娛閉環完成個七七八八,後面也能夠憑藉這回的收穫緩慢補齊,他怎麼可能不心動?

當天夜裡小馬哥接到了一個電話,而接下來的數天之中幾乎是企鵝音樂企鵝QQ等一眾程式設計師的噩夢。

他們開發,完善啊許多還在計劃之中的程式,直接運用在兩個軟體之中。

與此同時,市場上只要是有名有姓的音樂軟體公司都收到了企鵝音樂的邀請函,一同會面處理這張棘手的專輯。

之前許楊把專輯全權授權給了企鵝音樂,之後企鵝音樂又授權給了其他音樂軟體。

但是開放給其他音樂軟體的許可權也只限於新專輯已經上線的歌曲,只有在企鵝音樂上線之後他們才能上線。

這當然是由於整張專輯都在企鵝音樂這邊,其餘音樂平臺在歌曲上線之前根本不知道內容,只能被企鵝音樂牽著鼻子走。

更重要的還是由於他們能看得到許楊能帶給他們利益,要不然早就下黑手了。

當天企鵝音樂就許酷狗酷我千千靜聽等眾多音樂平臺達成了協議,全網最大限度的推廣許楊的這張新專輯。

而他們在看到這張專輯其餘歌曲的質量之後,便再無疑慮,這張專輯它值得。

當然企鵝音樂對他們的說法就是把整個市場做大做強,也許信,但可能都不會信,各個平臺都有些小動作,心都黑著呢!

但眾人共識毫無疑問的是,全力推廣這張專輯,因為只有在這張專輯達到某種程度之後,他們的謀劃才能開始。

之後好像一夜之間全網都有許楊這張名為《平凡之路》新專輯的訊息。

而已經發布上線的《消愁》《我曾是少年》也得到了各大音樂平臺的最大程度宣傳推廣,讓本就爆火的他們熱度啊更上一層樓。

而這些,都跟許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白嫖了這些平臺的全力推廣。

可以說無論怎樣平臺可能血賺,但許楊永遠不虧。

只不過這樣的套路用並且只能用一次,過後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因為從今年過後,音樂平臺就會徹底接手實體音樂對於音樂播放的統治。

許楊也就只能趁著新老交替之間投機取巧,給數字音樂謀取最大的利益。

各個平臺也是看到了這張專輯能把數字音樂帶上更高的一層樓,要不然不可能這麼費盡心機又是花錢又是欠人情的推廣。

所以這種情況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有了,這張專輯或許將會成為絕唱。

而這張專輯的質量,也會對得起這麼大的陣仗。

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會成為華語樂壇里程碑式的存在了。

多年後,回顧數字音樂的發展歷史,眾人才恍然驚覺,《平凡之路》這張專輯將會在其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於是乎,關於這張專輯的一場驚天動地的謀劃從企鵝音樂開始了。

首先是各大音樂平臺,徹底,完全的整治了關於這張專輯的盜版行為。

隨後就是清算了網路上傳出去的盜版影片,盜版音樂。

然後就是繼續擴大新專輯已經上線兩首歌的影響力,各路媒體齊齊發威,吹的那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

最後就是上線許楊新專輯裡面的第三首歌,畢竟只有這首歌成功了他們才能投入更大的資源宣傳這張專輯。

不過這一切都跟許楊沒有多大關係了,七月二二十四號這天他就飛往了魔都。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狗疼小貓的新書

大狗疼小貓

桃花符

酒袋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