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休斯頓看來,華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戰略轟炸機的飛控問題,但實際上,哪怕不考慮陳念最新提出的等離子裝置,H-20的飛控系統也已經達到了完全可用的標準。

畢竟,在經過二十幾年的進化發展之後,B-2原本複雜無比的飛控系統,也因為電子技術、智慧技術的發展而變得相對簡單了。

系統所提供的技術,都是成熟的、穩定的,相比起B-2的技術,還要實用許多。

現在,有了等離子裝置的加持,H-20的機動性勢必要再往上走一個臺階。

甚至有可能,它將成為圖-160之後,機動性最強的戰略轟炸機.

603所,唐長紅的辦公室裡。

陳念一邊翻動資料,一邊解釋著自己的等離子體設計。

“等離子裝置、或者叫等離子射流激勵器,它的本質原理是透過火花放電產生高能射流,從裝置上方噴出,從而改善大角度機動下的前緣分離流。”

“在這個過程中,放電頻率和強度是影響飛控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我們製造這類裝置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確定電極材料、確定電源功率。”

“按照我的設計,等離子體裝置要使用非對稱式佈局,絕緣介質為用聚醯亞胺薄膜,放電電極用銅箔,預埋電極寬度為5mm,,預埋電極後緣和暴露電器的前緣相接。”

“電源的話,要使用微秒脈衝電源,半脈衝寬度設定在25微秒,脈衝峰值功率要達到以上。”

“測力裝置的話,可以用杆式六分量天平,響應頻率要大於80Hz”

聽著陳唸的話,唐長紅一邊記錄,一邊連連點頭。

在最初看到陳唸的設計時,他還以為對方只是會提供一個方向性的指導,最多就是把原理說明白、把關鍵點搞清楚,就像他之前提供H-20的基本技術指導一樣。

但沒想到,這一次他提供的,居然是完整到了引數級別的技術!

終於,自己也能享受一次傳說中的保姆級服務了。

要知道,之前殲二十二製造的過程中,他就聽雷剛那邊說起了很多次有關陳唸的傳說。

他一直都驚歎於這麼一個“個體”,怎麼能完成數百乃至上千人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也一直都想有機會能見識見識。

而現在,自己總算是體會到了。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等離子體射流激勵裝置。

但裝置雖然小,卻絲毫不影響自己的“使用者體驗”。

而這種體驗,實在是太爽了

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去思考,所有的東西就那麼擺在了面前。

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文件和引數的指引,去把東西造出來。

這點小事,難道自己還做不好嗎?

——

當然,在這個過程裡,唐長紅也不是完全沒有疑問。

關於放電頻率的問題,他就反覆跟陳念確認了多次。

但無論自己的問題多麼刁鑽、多麼細節,陳念都能毫不猶豫地回答上來,還附送一部分原理解析。

“.所以綜合來講,放電頻率小於70Hz,大攻角時施加激勵後全機升力係數隨放電頻率的增加而增大,放電頻率大於70Hz,全機升力係數隨放電頻率的增加而減小,放電頻率70Hz時飛行器升力係數增幅最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額外的控制系統,與飛控感測裝置結合,從而實現對等離子體裝置的控制.”

陳念終於講完了等離子體裝置的全部內容,而對面的唐長紅臉上,則已經寫滿了心悅誠服的神色。

“太牛了!”

他由衷地說道。

“陳工,你這技術和知識儲備量,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了。”

“我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那麼久,還從來沒有遇到你這麼誇張的人.”

聽到他的話,陳念靦腆地笑了笑,隨後回答道:

“我這其實不算什麼,你們能空手把H-20造出來,才是真的厲害。”

“畢竟,這麼大、這麼複雜的一架飛機,從零到1的過程是最難的”

“那真沒什麼難的!”

唐長紅趕緊擺手。

笑話,你都把關鍵的技術搞定了,還說什麼我們的工作最難,那不是寒磣我們嗎?

“其實也就是一些實務的工作罷了,換誰來做都一樣。”

“最大的貢獻還是你這邊,陳工”

“還是別叫陳工了,就叫小陳好了。”

陳念打斷道。

他實在是有些不習慣唐長紅對自己的稱呼,畢竟,在自己的心裡,唐長紅始終都還是那個“鯤鵬之父”。

拋去系統的加成,像唐長紅一樣的這一代人,始終都是自己心裡不容質疑的高山。

“.小陳就算了,我跟老楊一樣,叫小念吧。”

唐長紅哈哈一笑,繼續說道:

“小念,你這次專門過來,是打算待多久?後續的工作,你是要全程介入了嗎?”

陳念點點頭,回答道:

“是的。”

“從今天開始,一直到H-20試飛成功,我就一直呆在603了。”

“當然,不是因為你們做的不好哈,是因為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們必須保證H-20儘快完成試飛、形成戰鬥力。”

“所以,我想透過自己介入,去幫你們排除掉一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明白。”

唐長紅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思索片刻之後,開口道:

“進展到這個環節,也確實是到了風險和問題高發的時期了。”

“飛控這塊,有了等離子射流裝置之後,整個系統的魯棒性會有大幅提升,後續基本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

“我們能想到的,主要可能就是艙內結構的問題了。”

“至於雷達和電子那塊,可能你還是要去跟14所那邊看看,我們是打算給H-20上數字陣列雷達的,據說他們在效能上做了最佳化。”

“然後最後的、也是最難的,變迴圈發動機,606所那邊進展很快,估計問題也不會太大——他們畢竟有經驗嘛。”

唐長紅的話說完,陳念微微沉吟了幾秒,隨後問道:

“隱身塗層呢?這塊沒什麼問題嗎?”

“材研所那邊反饋是沒問題——之前殲二十二上不是用了少量石墨烯材料嗎?現在基本實現量產了,會用在H-20上。”

“那就沒問題了。”

陳念長舒了一口氣。

如果唐長紅所說的情況沒有水分,那後續,H-20專案的進展,就真的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盯緊流程,避免後續出現不可控的風險.

從唐長紅的辦公室離開之後,陳念回到了他自己在603所的住處。

在房間裡,他再次檢查了系統中的源點積累情況。

等離子射流激勵裝置並沒有消耗他多少源點,到現在,他已經積累了27點源點數量。

並且,每日新增的源點數,也維持在了點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源點日常增長的數量達到下限了。

這都是此前輸出的科技實現技術裂變的結果。

另一方面,新型能源材料的學習也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他即將迎來真正的實操階段。

距離解決新型能源問題又近了一步啊

陳念再次嘗試對之前看好的Amprius鋰電池進行解析,而這一次,解析的源點消耗已經降到了16點。

相比兩個月之前,源點消耗整整下降了4點。

毫無疑問,這是他這段時間努力學習的獎勵。

不過,源點的下降應該也已經接近系統能給出的上限了,想要繼續往下打,就要不斷深化自己的學習。

但那樣的方法是得不償失的——花費上千個小時的時間去研究,換來源點消耗再下降10點的成果?

那我還不如直接把Amprius鋰電池造出來得了。

想到這裡,陳念下意識就要開始解析,但突然間,他的腦子裡閃過一道靈光。

等等。

如果Amprius鋰電池鋰電池下降到了16點,那.金屬氫電池呢?

這玩意兒一直只存在科幻中,哪怕是十幾年之後,也沒有人能對它是否存在下定論。

不過,現在陳念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確認其實現的可能性。

那就是,用系統去嘗試解析。

隨著“金屬氫電池”這幾個字元透過陳唸的意識被輸入到系統中,系統的反饋也立刻出現。

【金屬氫電池:這是一種能量密度極高的電池,同時,它的技術複雜程度也極高】

【解析源點消耗:1192點。】

1192點!

陳念下意識地瞪大了眼睛。

但是,他並非驚訝於金屬氫電池所消耗源點數的巨大。

恰恰相反,這個源點消耗,在他看來,似乎有些.太低了!

先不說金屬氫電池怎麼實現,光是“金屬氫”這種材料,就已經足夠驚人了。

要知道,金屬氫可是被譽為“高壓物理的聖盃”的存在!

氫是最輕的元素,每立方米氫氣重量只有不到90克,水的密度比它大9000多倍。

但是1立方厘米金屬氫卻有足足1克重,和氫氣密度差著好幾個數量級。

要把氫氣從氣體態變成金屬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加壓。

但實際上,想要把氫氣加壓到金屬態,至少需要500Gpa的壓力。

而地核中心的壓力才360Gpa。

作為對比,TNT炸藥爆炸產生的壓力相當於10萬個大氣壓,只有10Gpa多。

所以可想而知,想要製備金屬氫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

哪怕它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

想到這裡,陳念恍忽間有了明悟。

也正是因為原理不復雜,所以才導致這玩意兒的解析消耗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麼高。

估計大量的源點,都還是消耗在了把金屬氫變成電池的那一步上。

於是,他重新選擇瞭解析目標,去掉了“電池”兩個字。

果然,這一次系統彈出的解析消耗,只有“區區”340個點

還是很多,但相對於1192這個數字來說,又算是小了不少了。

不過,陳念仍然不打算把源點投入到這個所謂的製造工藝上——哪怕自己的源點充足,也不會這麼肆無忌憚地揮霍。

原因很簡單,這裡所提到的“金屬氫”,顯然只是實驗室狀態下製造的金屬氫。

它的工藝流程並不複雜,在十年之後,也已經先後得到了實現。

真正困難的,是怎麼把金屬氫帶出實驗室,實現大規模量產。

至於怎麼去實現量產.

那問題就多了。

超高壓環境的製造,高強度材料、比如人造鑽石的製造、用來容納準一維氫的碳奈米管.

只有這些問題全部得到解決,金屬氫的量產才有可能實現。

——

或者換一個思路,物理方法不行,就用化學方法來嘗試。

但很顯然,在陳念穿越回來的那個年代,化學方法根本就沒有得到足夠的探索,所以他也沒有任何頭緒。

思索再三,陳念還是決定要把手裡的源點花出去。

而他要實現的第一個技術,就是碳奈米管!

這玩意兒可不僅僅具有結構強度高這一個優點。

事實上,它還是現階段鋰電池發展的一個重要最佳化方向。

碳奈米管是自身具有優良的導電效能,同時由於其脫嵌鋰時深度小、行程短,作為負極材料在大倍率充放電時極化作用較小,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的大倍率充放電效能

另外,碳奈米管還可以與其他負極材料複合,利用其獨特的中空結構、高導電性及大比表面積等優點作為載體改善其他負極材料的電效能。

也就是說,如果陳念給出成熟的碳奈米管制造方法,則他不僅僅可以為未來金屬氫電池的發展打下基礎,甚至還能在現在,就大步推進鋰電池技術的發展。

一舉兩得!

想到這裡,陳念沒有再猶豫。

他檢視了系統中碳奈米管解析的源點消耗-——只需要12點。

完全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了。

“開始解析!”

他在心裡默默唸到。

短暫的寂靜之後,溫和的資料流開始進入他的大腦。

花費了整整兩個小時,他已經完全掌握了碳奈米管相關的全部技術原理。

陳唸的嘴角流露出一抹微笑。

在此之前,他所解析的所有技術,都是自己那個世界已經出現的成熟技術。

而現在,對碳奈米管的解析,則是讓他的技術解析邊界跨過了“近未來”的那條邊界。

從今天開始,整個華夏的技術,就要正式走向未來了。

想到這裡,他長長舒了一口氣。

沒有人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霸主,也不行。

非洲的事情必須快速了結,只有這樣,我們的技術,才能真正具備野蠻生長的土壤.

>>.<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葉安易

沈佳易

神與我同行

坤坤吃小鱷魚

【從未發現過的喜歡】

擁吻過她的風

群體穿越事件

愛吃炒火鍋的龍之力

全民轉職:開局sss天賦,高冷校花倒追我

逆向而生

滿級防禦劍靈根,湯姆傑瑞隨我瘋

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