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天庭治世,推行進度

北平城外,聖蓮山之上,巍峨真武帝君神廟屹立於此。

因為算是新晉神靈,北平之外的百姓甚至都沒有多少知道這座神廟的,這香火自然也算不上旺盛,讓整座神廟看起來是有些清冷。

此時經常來這裡祭拜的,反倒是那些當初幫助修建神廟的人族工匠,以及參與神廟建設,切身感受過真武帝君金身神威的那些妖族中人了。

但這份冷清尋常,也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如此罷了!

若是有修為傍身之輩以法眼觀之,卻是能夠看到浩蕩神光垂落整座聖蓮山,使得諸邪避退不敢靠近。

與此同時,更是有無窮香火願力自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共同湧入真武神廟之中。

作為此方天地之中天庭如今神位至高的真武帝君,天庭之中的大小神靈,包括了福德府治下的各社神土地、東嶽上殿府下屬的山嶽之神,凡有百姓香火信仰之力,皆是匯聚至此。

真武大殿之中那座凡間金身,原本只有雍博然留下了一點靈光與神威存在。雖有靈性,卻並沒有無量神通與神權。

可如今在這浩瀚的香火願力匯聚之下,聖蓮山神廟之上,竟然隱隱有真武帝君神身凝聚。

香火之力嫋嫋環繞,雖相貌模糊看不甚清楚。

神軀身形威武,玄袍金甲、玉帶著身。

腰間七星寶劍雖未出鞘,卻有浩然正氣席捲而來,震懾四方,諸邪辟易。一方玄武皂纛靜靜懸於其神軀之後,煊赫神威充斥天地之間。

雍博榮此前重病,已經著手安排身後事的時候,正是真武神廟修建完畢。

廟成之日,天庭磅礴香火願力齊齊湧來,這聲勢之大隻要但凡附近有點修為在身之人都已察覺了。

這些人還以為是這座聖蓮山之上,有什麼孕育多年的天地異寶出世,引來了周邊無數修士與妖族大妖,幾乎就要產生一場奪寶廝殺。

最後雍博榮留下的一點真靈所感,頓時展露煊赫神威,如淵似海的氣勢自聖蓮山上覆壓而下,將外面所有之人直接鎮壓,這才打消了窺覬之心,免了這一場爭鬥。

自雍博榮成神之後,天庭神靈便誕生於此世。

山神、土地等基層神靈大舉庇護治下生靈,真武三十六將更是顯威天地之間,已然為世人所知曉。

當初甚至要雍博榮下令,讓官府出人修建的土地、山神廟,如今北境百姓已然爭相修建供奉,以求神靈庇護。連帶著陰府那邊的城隍廟,也多了許多香火。

但雍博榮作為天庭神位最高者,名氣卻是反倒不如名山山神、一城城隍大。

直到這次神廟修建,直接展露神威以震懾修士妖魔,再加上雍博榮將三十六名天將之一的華光靈官元帥派駐到神京皇宮前,得了皇帝的賞賜冊封之後,真武帝君的名號方才變得響亮起來,開始在修士妖魔、朝野權貴的口中相傳。

聖蓮山之上有妖族勞工強行開闢的山道,可以供馬車直接行駛至山上。

載著雍博榮的馬車,便在一隊親兵護衛之下,這算得上寬闊的山道之上一路駛到了真武神廟大門前。

王不二勒住馬匹,跳下馬車道:

“少爺,到了!”

身形消瘦的雍博榮,推開車門緩步走下,抬頭看著這座神廟,徑直邁步走入其中。

而一見到雍博榮的到來,廟中便有兩名做廟祝模樣打扮之人快步迎上,對著雍博榮躬身行禮,神態恭順至極。

雍博榮點了點頭,然後對著身後的王不二囑咐道:

“去外面守著吧!”

王不二聞言,當即躬身退下。

等到旁人盡皆離開,這兩名廟祝連忙對著雍博榮行禮,口中朗聲道:

“見過帝君!”

真武神廟如今新建,又算得上天庭如今實際的治所,自然不能交給尋常人去看著。

眼前二人,一人著黑袍,一人著赤袍,神情氣度頗為出眾不凡。雖為凡間打扮,可依舊可見周身隱隱有神光流轉,其實皆乃是雍博榮身邊神將所化。

這二人一為赤靈尊神,一為黑靈尊神。放在原本神話之中,便本是真武帝君身邊的龜蛇二將。

當然了,因為雍博榮未曾點化什麼玄龜巨蛇,自然也沒有龜蛇二將這一說。只是此前點了兩名功德深厚,品性高潔之人,不入真武麾下三十六天將名列,只為了身邊的隨侍屬神。

雍博榮微微頷首,旋即大步躺到靜室之中的床榻上,閉眼便已睡去。

赤靈、黑靈二神當即盤旋坐於床榻旁,閉目靜坐,以為護法。

雍博榮沉入心神深處,藉由功德巨樹之上的天庭神印,立時顯化出真武帝君神身,然後化作一道神光遁入真武大殿的金身之中。

真武帝君神軀立時凝實顯化,浩蕩神威湧動之下,雍博榮神情平和,氣度博然。雙眼俯視下方,神光閃動之間,好似天地生靈悲苦盡入眼簾,不自覺露出了一絲憂慮之色。

北帝正位,大殿之前的接引玉鍾頓時自鳴,發出的七道清脆鐘鳴之聲尋常人聽不到,但卻是能夠冥冥之中,頃刻間傳遍天地之內。

而此時天地之中,無論是散落於人間各地的山神土地,還是天地虛實之間的天庭府衙之地的大小神靈,聽到耳邊驟然響起的玉鍾之聲,頓時神情一肅,紛紛放下手中事務,被直接接引到了真武大殿之中。

而此時的這座真武大殿,在浩蕩神力籠罩之下,立時變作恢宏廣闊的天上神殿,將大大小小無數神靈盡皆容納而下。

諸大小神靈分列神殿之上,連忙對著上首顯露出真武帝君神身的雍博榮躬身行禮,齊聲道:

“見過帝君!”

雍博榮眼神平和,環顧殿中諸神,沉聲道:

“天庭治世,而今推進至何種程度?”

在獲得真武帝君神位之前,雍博榮擔任過執掌天下土地神的【福德正神】,以及坐鎮東嶽上殿府,管轄三山五嶽,可以插手陰陽兩界之事的【至聖炳靈仁惠王尊神】。

雖然經過雍博榮挑選,兩尊神位之間互有聯絡,但歸根究底不是直接統屬的關係,自然也就不能插手管轄。

而如今他位居真武帝君之位,敕鎮北方,號為北帝,而今天庭神位最尊。

又有九天遊奕使之職,掌元和遷校府、玄都右勝府,主三界司法、懲戒犯罪神靈、蕩魔滅邪諸事。

憑藉這些個名號,他便有資格將如今天庭已有的神職部門統合一起,自然也就需要關心這天庭治世的推進進度了。

聽到雍博榮的詢問,當即便有新任福德正神快步而出,躬身行禮道:

“啟稟帝君,而今人間北平、遼東遼西、高麗諸地,聚集五千百姓的村落,已經皆有土地神入駐其中,庇佑一方。”

“而今只因身負功德能以成神者不多,這才難以繼續推進!”

如今地方之上,雖不說村村皆有土地神入駐,但所有大村落以及地處關鍵的村寨之中,卻是都有土地神入駐其中。

庇護治下百姓的同時,更是與陰府的各城池城隍一起,彙集起了一道極為嚴密的基層統治體系。

高句麗此前到底是統治遼東數十年,高麗那邊更是高句麗祖地,對於燕王的統治自然極為不滿,多有抗拒,甚至不少被打壓的高句麗四部貴族多有反抗。

而因為燕藩如今疆域之廣闊,兵力官員皆是有些捉襟見肘,便更給了這些人可乘之機。

但之所以局勢至今一直被牢牢掌控,各地有異心之輩未曾鬧出多大亂子便被各地衛所駐兵剿滅,就是因為這套神靈監視網路相助!

雍博榮聞言,卻是沉聲道:

“即日開始,著下屬遊奕使巡察人間,指引心存良善之人多行善事,引渡為神!”

此前設立陰府城隍時,因為沒有足夠合適的人選,雍博榮便想法子去人間引渡人才。

尋了那些在大梁朝堂之上品性端正,因清正廉潔而受到排擠的官員來考城隍,白日為縣官治理地方,夜間入陰府審死斷鬼,直接007工作制壓榨。

天庭這邊沒了人才,自然也就可以照例而為。

反正無論是前世今生,古今神話志怪小說之中皆有仙神渡人,引其向善去惡的故事。

聽到雍博榮神旨下達,當即便有下屬遊奕使躬身應是。

隨後,東嶽上殿府的上殿府事正也上前一步,回稟道:

“帝君,近來青丘封神符篆又有數十名妖族應選,此乃本次各地山神候選名單!”

話音剛落,立時便有一道神光飛至雍博榮身前,展開化作一旨神文。

雍博榮不過掃視一眼,然後便直接點了點頭。

東嶽上殿府提供的名單之上,幾乎九成九都是出自妖族,透過了青丘之中雍博榮親手留下的那道封神符篆的考驗,自然不需要再次核實確認。

當然了,這不是東嶽上殿府的府事正出身妖族便“任神唯親”,而是雍博榮這般刻意安排的。

人族出身的,知曉百姓辛勞,適合擔任庇護村寨的土地神。

而妖族出身的,更能夠理解山野生靈存活之艱難,則是適合充任山神。

雍博榮此時伸手一點,東嶽上殿府大印憑空凝聚,在其上蓋印認可。

執掌東嶽上殿府的【至聖炳靈仁惠王尊神】,乃是正四品的神職,所需的功德可是不少,所以到現在卻是還沒有合適之人應選此神位。

東嶽上殿府的大印,也便一直由雍博榮掌握著。

而隨著神印的落下,這一旨神文立時散去,霎時之間便有天地神力隨之呼應,化作數十道遁光散去。

這天地之間,便又有數十尊神靈誕生!

幾乎是瞬間,數十名新入神籍的山神被直接接引到了神殿之上。

神光閃動之下,立時有山神神袍著身。

這數十名山神環顧四周,頓時按下心中激動,躬身行禮呼道:

“見過帝君!”

雍博榮微微點頭,周身平和氣度之中,卻是突然出現了沉重威嚴之勢,重重地壓在這數十名新晉山神身上。

“爾等接受本帝封神符篆考驗,接受了天庭神職之時,便應當知曉了天庭法度。”

“本帝今日在此再次告誡,天庭律法不容情面。若有違逆天規,依仗神職之力肆意滋擾凡間之輩,決不輕饒!”

話音落下,諸神之中便有身穿黑衣,神情肅穆剛硬,掌管著懲戒犯事神靈的元和遷校府神人,冷冷地掃了聽他們一眼。

雍博榮如今的真武帝君之身,之所以有插手三界司法的權利,便是因為手下掌握著的元和遷校府。

“元和”意為著從頭開始,“遷”為貶謫,此為斥責。“校”意為刑具枷鎖。

和負責降魔除妖的玄都右勝府不同,元和遷校府便是負責懲戒觸發天庭法度仙神的司法機構。

如今縱然因為神位空缺而功德要求稍微降低了些,可此時得以成神的,也皆是功德品性俱全之輩。

只不過這屠龍英雄墮落成惡龍的,從古至今又何曾少過?

司法機構,從來都是缺少不得的!

大殿之上,氣氛頓時低沉下來。

這突然襲來的沉重神威,讓這些新晉神靈只覺渾身皆被束縛動彈不得,後背更是瞬間冒出冷汗,生出了無邊敬畏之情。

原本心中的滿懷激動,此時也如同突然被一盆冷水澆下。

直到片刻之後,這威壓方才微微收斂,這時數十名新晉神靈這才得以行禮後退。

等到新封神靈後退入列,上殿府事正當即再次一禮,繼續開口道:

“啟稟帝君,而今天地三山五嶽諸神之中,已有四尊正位。各地的名山大川之中,也已按照帝君吩咐,各自安排了人選。”

三山五嶽之神,雖然同屬于山神之列。可因為所封之山在人間的地位不同,所受香火願力各有不同,卻是要慎重,所以至今未曾找到合適的人選,全部正位。

而各地的名山大川,也是雍博榮特意吩咐。

這是他習慣性地留下後手,在地方土地、城隍尚未入駐,從山神這方面入手,倒是很適合開啟局面。若是一時不備,此處地方倒也有天庭神靈可供驅使。

雍博榮聽到這裡,當即微微點頭,沉聲道:

“進度推行尚可,還請諸位莫要鬆懈。”

“尤其是引渡人間向善生靈成神之事,若有合適人選,當上報四方遊奕使核實確認,以行引渡之舉。”

此言一出,眾神皆是齊齊行禮,朗聲吟是。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尊

影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