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事成則功臣名單,事敗為抄家名冊!

深夜,神京楚王府之中,一片寂靜。

可其中往來巡視的王府親兵護衛,個個兵甲犀利,相較此前卻是多了幾分軍中殺伐之氣,更顯精銳幹練,絕非是之前楚王府那些虛有其表的樣子貨。

整個楚王府之中,看似並未有什麼變化,可實際上其中明哨暗哨卻是多了太多,守衛森嚴至極!

王府後院書房之中,此時更是燈火通明。

以趙睢為首的楚王心腹幕僚、黨羽門客,齊聚書房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十幾名身形粗壯勇武,一副軍人做派模樣的漢子,一同等候在書房之內。

這十幾人顯然就是這段時間來,楚王暗中拉攏的那些神京軍中將領。

又約莫過了片刻,便見楚王大步邁走入書房之中,落座於主位之上。

在場眾人見狀,當即躬身行禮,朗聲喝道:

“見過王爺!”

楚王對著眾人微微抬手虛扶,然後沉聲道:

“剛剛宮中有訊息傳回,是以耽誤了一點時間!”

眾人自然不會因為楚王來晚了而多說什麼,皆是不曾開口接話。

這個時候,便見楚王平靜地掃視了在場眾人一眼,然後繼續道:

“宮中剛剛傳回的訊息,燕王於瓦剌草原部手中,尋獲了失落數百年的傳國玉璽。皇帝大喜之下,當即再下聖旨,許下監國大權,命燕王立即回京!”

說這話的時候,楚王神色並未有什麼太大的異常。

反倒是書房內的其餘眾人,頓時臉色大變。

尤其一眾軍中將領之中,有幾位剛剛被接納為心腹,此前對楚王打算並不十分清楚的,此時最為震驚。一個個臉色先是一白,然後由白變青,表情難看得很呢!

楚王用或是威逼、或是利誘、或是施恩的手段,軟硬並施之下,方才將這些神京高階將領收攏在麾下。

原本這些軍中將領還覺得,縱然燕王如今的聲望再高,可皇帝到底還沒有表態,一切都還未可知。半年前楚王權傾朝野之時,不也是公認的儲君人選嘛!

卻不曾想如今這燕王還沒有回京呢,皇帝竟然就已經交付了攝政監國大權……

一時之間,這些神京將領確信自己這一次站隊,已然是輸了,是要徹底一敗塗地了!

楚王這個時候掃視眾人,然後雙眼定定地看著神京最為沮喪的幾名軍中將領,語氣幽幽地道:

“你等皆是本王心腹,有些話也不瞞你們!”

“本王與燕王之間,私下已經算是撕破了臉皮。你們作為本王的黨羽,等到燕王歸京之時,必然要受到清算,算是本王對不住伱們!”

楚王這話聽起來好似帶著歉意,但細細一聽,卻實則是警告之言。

到了這個時候,走到了這一步,再想著跳下楚王這艘大船,似乎已經有些遲了!

這幾名軍中將領聞言,頓時抬頭看向楚王。

直到此時他們這才突然發現,此時書房之內的其餘楚王黨羽們,竟然齊齊投來審視的目光,好似在等候著他們的反應。

這些人此時一個個神情格外鎮定,顯然並不為這個燕王監國的訊息而感到太過震驚慌張。

能夠在這錯綜複雜,勳貴盤踞的神京諸軍之廝混至高位的,自然不是頭腦簡單之人。

一瞬之間,他們心中便已然有了一個極為驚人的猜測!

這幾名剛剛成為楚王心腹的神京將領默默對視一眼,然後其中一人領頭走出,臉上狠辣之色一閃而過,然後咬牙行禮道:

“臣願為王爺效死……無論如何,燕王也不可能安然歸京!”

其餘幾名將領見狀,也齊齊附和道:

“臣等願為王爺效死,除去燕王!”

燕王軍略無雙,連戰連捷,威震天下,的確讓人不敢輕易冒犯。

但這次迴歸神京,燕王離開了北境大軍的守護,身邊也僅有數百王府虎賁甲士親兵,防衛力量極為薄弱,卻是最好的機會!

只要能夠除去燕王,楚王自然也就沒有了對手了。

聽到這幾名將領的效死誓言,楚王當即頷首一笑,書房之中其餘黨羽也是齊齊收回了審視的視線,顯然很滿意他們的回答。

但下一刻,卻聽到楚王繼續道:

“本王的這個侄子可沒有那麼好殺,縱然此次身邊只剩下幾百親兵,也必是萬軍之中挑選出來的悍勇精銳之士。沒有數倍兵力圍殺,只會是打草驚蛇!”

對於北境燕藩的真正實力,楚王比皇帝知道的還要多,自然更加不敢大意,生怕讓李玉鑑察覺到了,選擇直接遁逃回北平。

聽到楚王的話,這幾名將領不僅沒有鬆下一口氣,反而更加震驚,一個個眼睛圓瞪地看向楚王,一臉不敢置信的模樣。

“不、不阻止燕王歸京,難道王爺您想要……”為首的那名將領,有些結結巴巴地道。

不等他說完,楚王卻是突然一指書房內的那些將領,氣定神閒地介紹道:

“這幾位你們應該也認識,分別是金吾前衛、羽林右衛、羽林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右衛等各軍指揮使,還有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直城門等神京十二門守將!”

親軍上直二十六衛,負責守衛皇宮,乃至整個神京的巡防軍務。

另外神京十二門各有駐軍守將,負責整個神京衛戍。

而在神京城外的京營駐地之中,還有數萬大軍拱衛神京安全。

這三方兵馬,共同構築了神京內外的軍備力量。

此時楚王府書房之內的這些軍中黨羽心腹,加起來幾乎佔據了神京所有實權將領的三分之一。

如果再刨除一直被潞國公死死掌握著的京營,二十六衛親軍以及神京十二門守將之中,已然有近半都歸附了楚王。

在奪嫡之爭的最後關頭,楚王卻暗中掌握這麼多神京兵馬,打得什麼主意自然是一目瞭然。

剛剛被納為黨羽的幾名將領,此時難掩驚懼地看向楚王,皆是吶吶著不知何言以對。

楚王此時神情昂揚豪壯,毫不猶豫地許諾道:

“你們幾人掌管皇城各門,只要願意投效,本王最後一絲障礙便被掃清。只待本王正本清源,糾正皇帝與群臣的錯漏,便是你等飛黃騰達,獲封公侯之日!”

皇城的衛戍乃是重中之重,為了以防誰人突然兵變弒君,朝廷早就設定各軍相互制衡,分守宮城內外各門。

想要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業殿,眼前這幾名將領就都得拉攏過來!

也就是如今皇帝沉迷於煉丹長生,拜禱神靈,再有就是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能夠威脅到他權勢的燕王李玉鑑身上,根本沒有精力關注。

再加上楚王之前也是朝野公認的儲君人選,其黨羽眾多根基深厚,能夠調動的政治資源、人力物力太多。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這麼容易的,便將神京兵權滲透到了這種地步!

逼宮造反,這和參與奪嫡的性質又不同了。

奪嫡失敗還能辭官,可一旦逼宮失敗,那可就是謀逆之罪啊!

不光是丟官罷職,甚至還可能是闔族被滅,名聲盡毀的結果。

當然,若是成功了,自然也是一夜之間飛黃騰達,躍升公侯的捷徑。

這樣風險高,收益也高的事情,這幾名將領此時心中並不算多麼情願參與進去。

可當他們看到楚王熱切的視線之中隱藏著的那一抹冷意之後,心中卻是不敢生出半點拒絕的意思。

能將這種大逆不道的計劃和盤托出,楚王這擺明了就是不容拒絕的意思啊!

這幾名將領嚥了咽口水,然後極為艱難地低下了頭,苦澀道:

“願為王爺效死!”

答應了可能會死,但也可能贏下數代富貴權勢家業。可若是不答應,那怕是現在就要死的!

楚王見狀,當即朗笑一聲,道:

“有你們幾位相助,大事可成!”

話音落下,楚王微微抬手示意,便有人捧著一本奏摺走了上來,在幾人面前展開。

“還請你們幾位,一一在這上面署名吧!”

幾人朝奏摺上瞥了一眼,發現竟然是勸諫皇帝立楚王為太子的奏摺。

奏摺之下還附有官員署名,楚王的一眾黨羽皆是在上面親筆寫下了名字。

這東西根本不是勸進奏摺,而是投名狀!

只要在其上署名,事成了就是功臣名單,失敗了就是抄家名冊。

若是生出了二心想要暗中告發,有了這個簽名,也難以洗清勾結皇子的罪名,皇帝又如何能夠容得下軍中有這樣膽大包天的將領?

而縱然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東西一旦署名就沒有了回頭路。

可這幾名將領此時顯然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沉默了片刻之後,悶著頭簽下了姓名,將自己徹底綁上了楚王這艘戰船之上……

------------------------

皇宮,紫宸殿之中。

深夜寂靜的殿門前,突然響起一聲輕微的吱啦推門之聲。

一道彎著腰的黑影,悄然閃入了紫宸殿之中。

殿中藥香撲鼻,丹爐內部火焰不息,將整個大殿照得亮堂,更看清了那道黑影。

來人乃是一年輕的宮中太監,而見其身上穿著的衣服紋路,應該在宮中憑藉還不算低,算是個頭領太監。

太監跑到紫宸殿中,看到殿中丹爐前盤坐著的平陽真人,連忙跪倒在地,俯身道:

“真人!”

平陽真人聞言,當即對著太監微微頷首,道:

“深夜前來,可是有什麼緊要之事?”

這太監原本只是個小太監,入宮之後久病不愈。平陽真人故意施恩賜下了丹藥救治,從而算是收買了下來。

平陽真人原本是想在宮中安插一些眼線,以此探聽皇帝動向的。

可如今真武三十六天將之一的華光靈官元帥陶光耀,就奉了雍博榮之命坐鎮皇宮之外。

平陽真人生怕無意之中露了馬腳蹤跡,行事無比謹慎,藏得嚴嚴實實根本不敢動用神通異寶。如今他這與宮外聯絡,也便只能透過當初籠絡施恩的宮人們了。

“稟真人,皇帝剛剛下旨,言自己身軀病重,要賜燕王監國大權,讓燕王速速歸京……您之前說,若是有關乎燕王的訊息,就要儘快回報給您的。”小太監連忙道。

平陽真人聞言,眼睛頓時一亮。

原本他護持燕王,不過是想著讓其與楚王相爭,儘快消耗大梁國運。

誰曾想燕王另有機緣,得勢極快,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便徹底崛起,讓平陽真人有了難以掌控的感覺。

最關鍵的是,他平陽真人縱橫多年,唯有在天庭和陰府的手中接連吃癟。可這位燕王,更是與這兩者都似乎有著不淺的交際,讓他根本動不了。

無奈之下,平陽真人只能想盡辦法地挑動皇帝對燕王下手,並將目標轉向楚王,想要控制他來繼續實現自己的目的。

如今佈局這麼久,總算是盼來了皇帝召喚燕王歸京了!

只要燕王離開北境回到神京,再借由楚王逼宮兵變之事剷除燕王,天庭和陰府便是再厲害,一時之間也難以繼續找到介入人間王朝更替的辦法。

等到他挑動天下大亂,便立即獻祭大梁殘存國運,裹挾天下大亂而生的兵戈殺伐之氣,必能衝破自己手中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的限制,步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到了那個時候,他或許就能夠找到繼續前進的道路,從而與天庭、陰府抗衡。

就算還沒有辦法,繼續蟄伏玄黃境之內,天庭和陰府也難以尋到他。等到數百年後新朝再有變動,他還可以繼續出來攪弄風雲!

想到這裡,平陽真人略微沉吟片刻,當即便從懷中取出一隻錦盒。

開啟一看,其中一枚玄黃木牌靜靜地擺放其中,儼然是玄黃境的令牌。

平陽真人將錦盒合起,然後交到了小太監的手中,叮囑道:

“想辦法將這個東西,交到神京城東的丹陽觀觀主手上。觀主見此物,便會知曉我的意思!”

神京丹陽觀,乃是遇仙派的道統。

玄黃境隱匿世間多年,便是以遇仙派的名義行走天下。這麼多年下來,竟然也混了道家正宗之一的位置,還算是最為神秘的隱世門派。

小太監聞言,連忙躬身一禮,臉上無比認真應是。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踏天闕

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