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九十二章三十六重天,玄黃境中大玄國

而此時,神京洛陽,皇宮紫宸殿後門處。

幾名年紀不算太老,但身形佝僂著,透著一股子滄桑落魄失意的太監,小心翼翼地自紫宸殿後門走了進來,用卑微到塵土的態度,接過了殿中宮人手中的浣洗衣裳。

紫宸殿中的太監明明也只是宮中奴婢,但面對這些註定翻身無望的浣衣局太監,卻是顯得幾分高高在上,略顯倨傲地交代著注意事項。

為首的憨厚中年太監,此時有些笨拙地詢問了幾句,牽扯著面前宮人的注意。

後面跟著的一名浣衣局太監,則是趁機後退了幾步,來到一名紫宸殿中小太監的身邊。

兩名太監眼神交匯之間,立時便有一份情報傳遞了過來,被浣衣局太監熟練地收入了袖中夾藏起來。

情報傳遞,只在須臾之間……

而此時,紫宸殿之中,平陽真人盤膝而坐,閉目調息,看似氣息如常,沒有異樣。

但若是有人上前試探,卻會發現,無論此時如何推搡他,平陽真人也不會有絲毫反應。

因為此時殿中的平陽真人,只是一具假身!

而在三十六重玄黃寶塔之中,玄黃之氣匯聚而來,於天地之外再行開闢一方天地。

小天地之內,地域極為廣闊,天氣安和,芝草常生。地無寒暑之分,可安養萬物,仙草靈藥無所不有。

天空之上,有赤霞閃耀奪目,光輝照耀,潤澤四方。雲霧聚起散開,靈鳥珍禽振翅飛翔,穿梭於雲霧之中,發出清朗唳聲。

眼前景象,好一副仙氣昂然的洞天福地!

小天地之內,還有一座巨大的玉石高臺聳立於此,高且千丈,直入雲霄之中。

高臺山壁之上,“赤明和陽天”五個古樸篆字鐫刻其上,不斷散發著玄奧深邃的氣息,與此方小天地之中種種異象緊密聯絡,維持著整個小天地的存在。

平陽真人盤坐於高臺之上,臉色蒼白毫無血色,氣息萎靡不振,顯然已經虛弱到了極點。

縱然有天地異寶相助,可從幾位神將聯手之下逃脫,顯然也是逼著平陽真人底牌盡出,甚至引動了此前傷勢,更加元氣大傷!

玄城子跪在一旁,慌張地道:

“教主,可有大礙?”

“是弟子無能,竟然引來了這些存在,讓教主受此重傷,還請教主責罰!”

平陽真人稍作調息,平復氣息之後方才睜開雙眼,然後搖頭沉聲道:

“那神將法力強橫,便是本座也不是對手,怪不得你……”

說到這裡,平陽真人臉色再次一變,眉頭凝起。

便見他右手一揮,法力湧出,於面前凝作一枚圓光鏡,其中顯化出了一片人間景象。

圓光鏡中,有無數座繁華城池遍佈四地,其中君明臣賢,朝政清明。天下五穀豐登,無天災人禍。百姓淳樸善良,安居樂業,儼然是讀書人心中理想的君子之國。

可畫面中的這幅繁華人間景象,此時突然發生變故。

整個國家昌盛磅礴的氣運突然急速消耗,甚至隱約能夠聽到國朝氣運顯化的氣運真龍,不斷髮出悽慘痛苦的哀嚎龍吟之聲。

天空之上萬裡無雲,可卻有無數道恐怖的紫黑色神雷毫無徵兆地突然降下,不斷轟擊在各處城池之上。

紫黑色神雷攜帶天地之威,恐怖至極。落下之處,方圓一里之內立時化為齏粉,消散不見。

百姓驚懼震顫,眼睜睜地看著家園被毀親朋身死,卻根本無力抵抗,只能狂呼奔走不斷,驚呼痛哭。

霎時之間,繁華人間景象頓時化作煉獄,城池坍塌毀去小半……

平陽真人看著這片景象,眉頭雖是微微皺起,但終究沒有放在心上。揮了揮手,圓光鏡消散,煉獄景象消失,就彷彿從來沒有發生一般。

玄城子眼神圓睜,露出了震驚之色,連忙問道:

“教主,剛剛大玄國之中,為何會突然遭遇如此大難?”

剛剛那圓光鏡中的繁華人間景象,竟然是一個名為“大玄”的國度!

平陽真人臉色微沉,搖頭道:

“為了脫身,本座調動了大玄國朝氣運,強行容下了降下的天雷……”

此前平陽真人調動的國朝氣運,也正是來自於這個大玄國。

強行融合神雷,必然消耗大量國運。甚至殘存的神雷之力隨著國朝氣運的迴歸,落在了這大玄國之中,這才引來了這場浩劫。

說到這裡,平陽真人倒是一副並不放在心上的樣子,搖頭道:

“這終歸只是小事,但更讓本座擔憂的,還是那個天庭!”

“這次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一出現,便引來了這些神將。那位神秘強大的真武帝君,顯然就是在追尋我玄黃境的下落,並派人監察天地之內!”

平陽真人一看這幾尊神將降臨抱犢山,卻並沒有急著捉拿抱犢山鬼王,顯然就是衝著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來的。

定然是當初猝然交手,讓那位真武帝君心中警惕了起來,一直在追尋著玉塔的下落。否則這次不可能玉塔一現身,便有神將追尋而來!

玄城子聞言,心中頓時一慌,忍不住道:

“教主,那咱們該如何是好?”

玄城子今日在場,可是親眼看見了那幾名神將出手。

神威浩蕩席捲天地之間,玄妙神通更是層出不窮。

神雷天火強橫絕倫,月華玄風裹挾天地之力,糾察寶鏡照射之下更是無處遁逃。

甚至連那些天兵佈下的天羅地網之陣,更是能夠封鎖一片空間,使之徹底隔絕於天地之外的恐怖手段。

是以哪怕是玄黃境中天資縱橫,從來都自負驕傲的玄城子,此時也不由心中顫顫,根本生不出半點要與天庭為敵的心思……

平陽真人眼神閃動,咬牙道:

“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介於天地虛實之內,獨立於陰陽兩界之外,只要不被那聞所未聞的陣法困住,便是再大的神通,也難以追尋到咱們玄黃境!”

的確,這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極為玄妙,只要隱於天地之內,便是以雍博榮真武帝君之身的浩瀚神力、無邊神通,竟然也未曾搜尋到這東西的蹤跡。

是以哪怕有神將監察天地之間,只要玄黃玉塔不主動出現,雍博榮也根本無法尋到。

“本座不是那什麼真武帝君的對手,若是不想要永遠躲著,便只有藉助三十六重玄黃琉璃玉塔了……”

說到這裡,平陽真人微微抬頭,看向頭頂閃耀著赤色霞光的天空,咬牙道:

“而今你我所處的‘赤明和陽天’,也只是玄黃境的第九重天。若是能夠開啟之後的二十七重天,或許能夠憑其中孕育的各類仙材異寶,對付那什麼真武帝君……”

一旁的玄城子,此時連忙自懷中取出幾株魙希草,低聲道:

“教主,抱犢山鬼王不堪大用,數十年來也只培植出了這幾株魙希草。”

平陽真人伸手接過,皺眉道:

“若非是杜豐突然身死,羅浮山勢力被剷除,不可能只有這幾株魙希草……”

說到這裡,平陽真人再次長嘆一聲,道:

“罷了,所幸如今的大梁皇帝昏聵,對本座又極為信任,這幾株魙希草應該也足夠繞開氣運庇護,傀儡控制大梁皇帝了!”

說到這裡,平陽真人眼神一凝,看向頭頂天空,冷聲道:

“用大梁殘存國運為祭,輔以天下戰亂的殺伐金戈之氣,本座就不信衝不開第十重天!”

----------------------------

北平城,燕王府之中。

軍中諸將齊聚於此,香山武學學子列於兩旁,齊齊對著李玉鑑、雍博榮齊齊行禮。

大殿之上,偌大的沙盤擺放於此,極為精緻,將遼東北部各大城池盡數展露眼前!

“根據諸多密報匯總,而今絕奴部麾下約有兵馬八萬,皆是此前高句麗戰兵,甲冑齊備,武備精良。”

“因為高句麗四部制度,縱然遼東大半城池被我大梁佔據,截斷了新城與高句麗陸地聯絡,絕奴部也並未崩潰,反而繼續加強了統治!”

“而今這八萬兵馬之中,有兩萬精銳,駐紮於蓋牟城以北的橫山城,以防備我大梁兵馬來犯。”

“一萬絕奴部死忠精銳,駐守新城,拱衛中央。”

“四萬兵馬數月前擊敗了瓦剌兵馬,自草原凱旋而歸。雖然還未能探明此戰傷亡,但損失絕對不小,此時還在遼東最北的武利城休整。”

“剩餘大概還有萬餘兵馬,分別駐守在玄菟、南蘇等大小城池之上。”

軍中將領,將此時探知的絕奴部局勢情形,盡數闡述說明。

此時絕奴部明面上雖然有八萬兵馬,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這麼多,而且分散在各地,一時之間難以集結。

一眾將領聞言,頓時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一名將校快步出列,朗聲問道:

“敢問殿下,此等情報如何探知,是否準確?”

一旁的雍博榮聞言,輕聲道:

“校正府探查而來的情報,可以確認!”

校正府雖然創立不久,但效率並不差。

而且讓雍博榮、李玉鑑此前沒有想到的一點,是校正府在絕奴部地盤上的發展,著實驚人了些。

遼東分地,使得佔據了高句麗人口八成的下戶、貧戶,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樣的政策,此時已經透過百姓之間的私下交流,流傳到了絕奴部地盤之中。

無數被高句麗部族權貴欺壓的貧苦百姓,心中已然無比期盼著大梁天兵的到來,是以校正府蒐羅情報得到了無數地方百姓的配合,進展自然迅速!

見是雍博榮親自開口擔保,這名將領連忙躬身一禮,再無任何異議地退下了,其餘將校也不再交頭接耳起來。

要知道,雍博榮可不僅僅是燕王信任的幕僚,更是在遼西、遼東之戰中,多次立下戰功,力挽狂瀾的存在,在軍中威望並不比李玉鑑低多少。

他的話,自然能夠得到軍中將領的認同。

見眾將領不再多言,負責講解的將領再次道:

“此戰,殿下下令調集一萬八千餘兵馬,進攻絕奴部。”

“而今三千營精銳騎兵、神機營已然趕赴蓋牟城,與高將軍匯合。大致三月初,便能夠集結完畢。”

一萬八千兵馬,對戰絕奴部的八萬兵馬,這聽起來似乎不可能。

可經歷了當初燕王領數千兵馬,對陣四十萬聯軍最終反敗為勝的遼西之戰,還有雍博榮僅以數千私軍擊敗順奴部大軍,迫降順奴部之後,這大梁眾將便已經習慣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事。

說不定現在讓他們打優勢兵力局,這些北境的驕兵悍將,說不定還不太適應呢!

上首的李玉鑑此時緩緩起身,看著殿中眾將,朗聲喝道:

“此戰一啟,當速戰速決。”

“神機營抵達橫山城後,大軍強攻城池,最短時間內攻破此地。”

“隨後派精銳向東截斷玄菟城支援,三千營騎兵快速推進,包圍新城。神機營以及剩餘兵馬,全速趕赴新城,務必在絕奴部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攻破此城!”

如今絕奴部的明臨答夫,只怕根本想不到李玉鑑會這麼果斷地選擇翻臉。

絕奴部大部精銳,此時還在北部休整。只要行軍速度夠快,便能夠在這幾萬精銳回援之前,將絕奴部徹底覆滅!

說到這裡,李玉鑑微微一頓,眼神凌厲地掃視下方諸將,沉聲道:

“此戰,只求速勝!”

這次拿絕奴部當靶子,一來是趁著瓦剌元氣大傷之時剷除後患,以防後續局勢變換,絕奴部反覆。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想要以此為藉口不返回神京。

但戰事一啟,縱然是雍博榮、李玉鑑,也無法十足地保證戰事能夠一直在掌控之中。

所幸如今大梁國內已亂,只要稍稍拖延一段時間,便足以讓神京朝廷自顧不暇,難以照顧北境之事。

是以,此戰求速勝,以免陷入泥潭之中牽扯精力過多,才是最好的選擇!

眾將聞言,眼神頓時一厲,當即齊齊抱拳,轟然應諾道:

“謹遵殿下旨意!”

山呼之聲,在承運殿之上回蕩,頓時給北境增添三分殺伐之氣!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流氓也能成神?

仙兒人醉

從山匪開始的武俠

叮叮小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