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雲山金礦,援軍終至

鴨綠江以南一百二十里,有云山城。

此城在名義上並非是高句麗四部執掌,而是直接歸屬於高句麗王族桂婁部統屬。

但連明榮王都早已被泉文祚架空,這雲山城實際上自然也是歸泉文祚的灌奴部嫡系掌握著。

城中留守皆是高句麗精銳,而且戰意極盛,抵抗激烈。

但可惜的是,縱然高句麗將士誓死不退,在面對無論士氣還是武器都要穩壓他們一頭的梁軍遼西精銳,抵抗顯得極為無力。

伴隨著轟隆炮火之聲震耳欲聾,雲山城城牆轟然倒塌。

梁軍將士便從容地自城牆缺口之處攻入城中,不過半日的功夫,便已經徹底肅清了城中負隅頑抗的高句麗將士。

“燕”字王旗隨風獵獵作響,大軍殺氣凜然,湧入城中。

一眾將校,簇擁著李玉鑑、雍博榮二人徑直入城。

作為大軍先鋒的單金相,此時便押著數百名匠人,快步朝中軍而來,然後單膝跪地行禮,朗聲道:

“殿下,末將已將雲山金礦的冶金匠人,盡數帶來!”

泉文祚之所以派心腹死忠,率領精銳駐守這座雲山城,就因為城中的雲山金礦,是高句麗西北部最大的金礦。

看到眼前數百名冶金匠人,李玉鑑心中頓時一定。

雖然大梁的冶金技術更先進,可她手下卻是並無多少懂得冶金的人才。留下這數百名冶金匠人,就意味著她能夠最快速度恢復雲山金礦的出產!

眼前的這群冶金匠人雖然每日與金銀接觸,但大都面黃肌瘦,畏畏縮縮,顯然待遇不算太好。

雍博榮眼皮一動,卻是開口問道:

“誰是管事的?”

單金相聞言,連忙從匠人之中拽出一名身形肥胖,穿著高句麗官服的男子,回道:

“公子,這是高句麗工曹的鐵官,主管雲山金礦的事務。”

肥胖男子因為驚懼,渾身肥肉抖得亂顫,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畏懼地道:

“小的見過大梁貴人!”

高句麗認大梁當了幾十年的宗主國,朝中君臣多會中原官話,溝通起來倒是方便呢。

雍博榮看了他一眼,直接開口道:

“雲山金礦,一年能產金多少?”

肥胖男子聞言,頓時一愣。

他的確是雲山主事的官員,可他費了這麼大勁兒撈到這麼一個官職,可不是為了苦自己。

平日他哪裡要管什麼事兒啊,閉著眼享樂,手下自會送上孝敬。面對一年能產金多少的問題,男子還真是被問住了。

一旁的李玉鑑看到此人被問得一臉懵,眉頭一皺,冷冷地擺了擺手。

當即便有親兵上前,將男子拖到了一邊的山丘後面。

隱約只聽得一聲悶響,兩名親兵緩緩從山丘後面走出,隨手擦拭著手中染血的佩刀。

雍博榮環顧在場匠人一眼,沉聲道:

“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如今燕王殿下,需要一個能夠管理雲山金礦的人!”

下方一眾匠人似乎是沒有聽懂,愣愣地不知該如何回答。

雍博榮身邊的親隨見狀,當即用扶余語又問了一遍。

在沉默了片刻之後,卻是有一個膚色發黃,身形乾瘦的少年,大著膽子舉起手來,用扶余語高聲說了兩句。

身邊親隨聞言,連忙翻譯道:

“這少年說,雲山金礦去年出了金銀鉛塊七千二百四十斤,合黃金三萬五千七百三十一兩,白銀一萬三千三百兩。”

一兩黃金能兌七兩白銀,也就是說光這一個雲山金礦,一年大概產出價值二十多萬兩的金銀。只這一座金礦的每年產出,便足以供養如今手下的大半遼西精銳了!

少年此時從人群之中擠出來,然後直接跪倒在二人面前,急聲說著什麼。

親隨幫忙翻譯道:

“他說實際上,雲山金礦還不只有這麼多產出!只因雲山上下官員貪腐嚴重,大概還有六分之一的都被他們私吞了。官員們還苛待匠人、礦工,使得冶金效率大降。”

“若是殿下和公子,能夠用他的父親管理,明年雲山起碼能產出超過四萬兩黃金!”

李玉鑑與雍博榮對視一眼,然後看著眼前跪倒的乾瘦少年,沉聲問道:

“你年紀不大,倒是知道的不少!”

少年恭敬地道:

“小人祖父原先乃柳京貴族,因罪被貶為庶民,全家被罰於雲山受苦役。因祖父生前教導,小人懂些算數文字,又因年紀小,而被官員們帶著身邊聽用,是以清楚不少東西。”

李玉鑑聽完親隨的翻譯,倒是讚賞地點了點頭,道:

“是個聰慧的……就是不會說中原官話!”

這小子雖是貴族出身,但估摸著還沒多大就跟著家人來了雲山服苦役,自然也沒精力時間學什麼中原官話了。

一旁的雍博榮見狀,當即道:

“殿下說你聰慧,既然如此,這雲山金礦,便暫且交給你吧,也不必請伱父親了!”

乾瘦少年聞言,頓時一愣,然後有些手足無措地擺了擺手。

“他說他如今不過十八,難擋如此大任。”親隨翻譯道。

雍博榮聞言,頓時輕笑一聲,道:

“殿下十七歲時就藩,比你尚且還年輕呢!”

眼前這少年雖然不懂中原官話,可對雲山金礦之中的事務極為清楚,膽量也大,顯然是個人才。

反正之後等騰出手來的時候,這雲山金礦還是要安排心腹之人掌管。這段時間不求產出多少,主要還是先要穩定人心。

少年高句麗出身,在雲山金礦中長大,剛剛還為匠人、礦工說話,倒是個合適的人選。

不妨藉此試試看,這少年是否是個可用的……

聽著雍博榮的話,少年又是一怔,然後大著膽子抬起頭來。

此時的少年卻是才發現,眼前被眾將拱衛的這兩位雍容華貴,氣度威赫的大梁貴人,竟然都是如此年輕!

少年與尋常匠人、礦工不同,跟隨在高句麗官員身邊,知道很多外面的事情。

眼前這位大梁燕王殿下,兩次擊敗大對盧泉文祚,攻佔遼東城。如今更是引兵攻入境內,一直打到了雲山城。

而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然比自己還年輕一歲?

雍博榮的決定縱然再讓人摸不著頭腦,李玉鑑也從來都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此時她再次打量了一眼瘦弱少年,沉聲道:

“你叫什麼名字?”

少年被負責翻譯的親隨提醒,猛地一驚,連忙再次叩首道:

“小人朱蒙!”

李玉鑑點了點頭,朗聲道:

“既然雍典簿推薦,那雲山金礦便先交給你官吏……這段時間,莫要讓本王與典簿失望!”

朱蒙當即一喜,連忙俯身跪倒,高呼道:

“謝貴人,謝過貴人!”

暫時處理完雲山金礦的事情後,雍博榮與李玉鑑匆匆離去,下令大軍休整,又召集眾將商討軍務。

帥帳之中,眾將齊聚於此。

自今年五月初開始用兵,渡過遼水,歷經四個月,大軍不僅收復了遼東西南十餘座城池,更是引兵一路南下,打過了鴨綠江。

一路戰事順遂如此,便是雍博榮和李玉鑑再三敲打,也剋制不住軍中眾將的傲然,此時紛紛請戰道:

“殿下,如今我軍氣勢正盛,便應當攜大勝之勢繼續南下,直取柳京!”

“高句麗國內朝局混亂,正是天賜良機啊!”

“懇請殿下繼續用兵,徹底覆滅高句麗!”

這滅國之功,可是軍中將領都無法抗拒的誘惑。此時眼看似乎是觸手可得,自然是更加按捺不住了。

李玉鑑聞言,心中也是頗有意動。

如今她威名正盛,若是攻滅高句麗,則會更上一層樓!

加上她昭明太子血脈的背景,想必天下眾人必會視之為儲君的不二人選。

但雍博榮此時,卻是搖頭道:

“急不得!”

“高句麗國內朝政混亂,若是我大軍兵臨柳京城下,只會逼著高句麗上下團結一起,拼死反抗!”

高句麗是海東強國,國土縱橫三千里,民眾逾千萬,又哪裡是能夠一口吞下的?想著畢其功於一役,最後只會是消化不良!

而且高句麗朝中雖然混亂內鬥,但也不是傻子。大梁兵臨城下,顯然只會逼著他們聯合起來抵禦外敵。

“而且如今已入秋季,恐秋雨連綿,道路泥濘,後勤不暢,不可再繼續用兵!”

如今已是九月,高句麗境內天氣漸冷,接下來還有連綿陰雨天。

無論是從後勤、行軍,還是士氣、將士健康來說,都不是用兵的時候!

雍博榮入軍中以來,所謀軍略從無遺漏,先不說之前焚燒聯軍糧草,促成寧遠大捷。

單說這一次,若不是他親上戰場,於亂軍之中擒獲高輝壽,大軍攻略順奴部城池的時候,又怎麼會有那般順利?

是以如今雍博榮在軍中的威望也是極高,只是三言兩語之間,便頓時讓帥帳之中熱血上頭的眾將們冷靜了下來。

雍博榮說到這裡,又扭頭看向李玉鑑,意有所指地道:

“殿下,此時還不到時機……”

李玉鑑看著眼含深意的雍博榮,也是猛地反應了過來。

自己此時就算威望再高,若是手下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面對神京皇帝的時候,那也是空中樓閣!

此時急著滅掉高句麗,她便沒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擴充軍備,操練士卒。以皇帝的性格,說不定還會果斷出手削藩……

李玉鑑沉吟了片刻,當即對著雍博榮點頭道:

“是我疏忽了……那此次出兵,便以清川江為限,不再繼續南下!”

清川江距離雲山不過幾十里的路程,以此為險,也算是穩固了防線。

雍博榮聞言,卻是笑著道:

“其實一味追求滅國之功,還不如真正到手的實際。”

“鴨綠江畔的平安道、咸鏡道之中,金銀鐵銅等礦產眾多,好生尋摸尋摸,說不得往後都不用為養兵之資煩心了!”

平安道之中除了雲山這座大型金礦以外,還有大榆洞金礦、城興金礦等小型金礦。

而平安道以東的咸鏡道之中,也有端川金礦、天寧銅礦、大龍山鐵礦。

奪了這兩道地盤,高句麗賦稅重地被奪,國中軍備要地落入敵手。

剩下地盤雖然也不小,還佔據著半個遼東,外加大半個高麗半島。可卻也被順勢截斷成南北兩段,再無半點威脅!

李玉鑑聞言,當即拍板道:

“眾將聽令!”

眾將當即肅然而立,躬身應是。

“本王親領中軍,鎮守雲山城。各部兵馬四散而出,攻略高句麗平安、咸鏡兩道之地!”

眾將聞言,再次抱拳喝道:

“末將領命!”

而就在這個時候,帥帳之外,突然有親兵前來報通道:

“殿下,公子,齊國公世子和高青縣主到了!”

聽到這話,雍博榮與李玉鑑頓時齊齊一愣。

不是說妖族出身,受不住軍中殺伐之氣的侵蝕嗎?怎麼有蘇妙姿又在這個時候,來到軍中?

----------------------

與此同時,清川江南岸。

十餘名潰兵乘著搶奪而來的船隻,狼狽不堪地逃上了南岸。

看著身後停駐於對岸的梁軍追兵,這些潰兵們不由露出了劫後餘生的慶幸。

可只要一想到剛剛戰場之上的轟然炮火之聲,以及銳不可當的梁軍士卒,這些高句麗潰兵便不由得渾身一顫,眼中閃過驚恐之色。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馬蹄之聲,突然傳到了潰兵的耳中。

這些剛剛鬆了一口氣的潰兵們,此時猛地一驚,再次不顧一切地想要逃跑。

可當遠處那扶余語的行軍之聲傳來,一眾潰兵扭頭看去,便看到身後如雲旗幟飄揚而來,馬蹄行軍步伐,激起一片煙塵滾滾。

潰兵們此時猛地一喜,驚喜道:

“是我們的大軍,是我們的大軍!”

遠處高句麗大軍之中,年輕的將領回頭看著身後跟隨的五萬大軍,不由志氣昂揚。

在梁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之下,高句麗朝中終於暫時擱置了爭議,轉而一齊湊出了眼前這支兵馬派來前線,想要阻攔梁國兵馬。

明榮王的心腹金燦,雖然沒有爭取到御營廳大將的官職,卻反而得到了統領五萬精銳大軍出征的機會。

這名年輕的將領,此時望著對岸佇立的梁軍士卒,眼神發亮,就彷彿破天功勞就在眼前……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情寄江湖

人生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