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前往太行山之時,牽招也奉命前往烏桓。

烏桓與鮮卑同出於東胡,卻又是死仇。自前漢以來,烏桓便逐漸南徙內附,成了大漢穩定的兵源徵集地。

而經過數百年發展,烏桓已逐漸進入全盛期。

此時的烏桓單于乃是蹋頓,蹋頓驍勇善戰,才略過人,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不過隨著前任單于丘力居的兒子樓班日漸長成,已經成為蹋頓最大的挑戰。

胡人其實比漢人更重血統,整個匈奴五六百年傳承,內鬥不休,死於非命的單于數十人,可只有冒頓單于的後人能夠成為可汗,旁人想都不要想。

蹋頓雖然是丘力居的侄子,可丘力居影響力仍在,而且比蹋頓有過之而無不及。

丘力居時代,烏桓參與了張純、張舉之亂,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略吏民,第一次完成對大漢的反抗,因此至今仍未烏桓人膜拜。

蹋頓為了維持地位,只得與袁紹交好,希望獲得大漢朝廷的承認。

牽招因當年冒死為老師樂隱收屍而名聞於世,自投奔袁紹之後,便被闢為從事。因他對北地烏桓多有了解,才被袁紹派來出使烏桓。

牽招到烏桓之時,正巧遼東的公孫度也派人來招降蹋頓。

蹋頓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勇武,實際上更加的狡黠。眼見雙方同時招降於他,自然便打起了坐地起價的心思。

對於他們這些胡人來說,既然為漢人賣命,肯定是價高者得。

於是蹋頓故意說道:“牽從事說袁大將軍受監國之命來冊封我,可韓從事也說受公孫使君來冊封我。你們都說的有道理,我也分不清誰真誰假啊。”

牽招聽了蹋頓之言,頓時明白對方的意思。

對於這些胡人,他也沒有好感,可現在要用對方,只得安撫住這群人。

於是牽招只得說道:“袁大將軍乃是天子近臣,受監國之命冊封你,自是正宗,遼東是下屬,哪有權利封拜官職呢?”

這時公孫度的使者韓忠聽了不願意了。

“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餘、濊貊之用;當今之勢,強者為右,袁紹獨何得為是也?”

因為袁紹要與公孫度結盟,牽招其實並不願得罪韓忠,可此時此刻,他自不能弱了氣勢。

於是牽招怒斥道:“袁大將軍允恭明哲,翼戴監國,討伐叛兵,安撫各地,使四海安寧。汝等遼東賊子,君臣頑嚚,今恃險遠,背違王命,還想擅權封拜,侮弄神器,簡直罪不容誅,竟然還敢詆譭大將軍。”

牽招說著,抽出佩刀,快步上前,抓住韓忠的領子,將刀架在對方的脖子上。

“汝以為我不敢效班定遠之勇殺人嗎?”

韓忠嚇得大驚失色,渾身顫抖,其他人更是有些不知所措,就連蹋頓一時間也慌了手腳。

蹋頓很清楚,無論公孫度還是袁紹俱是強鄰,雙方使節俱不能死在這裡,要不然他沒法交代,因此只得光著腳抱住牽招,好言相勸。

牽招當然清楚不能殺了韓忠,剛才的作為更多的是恫嚇,否則現在的韓忠早就是一具屍體了。

現在蹋頓給了牽招一個臺階,牽招也順勢下坡。

於是牽招收回抓住韓忠的手,望著韓忠冷冷地說道:“大將軍乃是大漢上公,帶甲百萬,擁兵千員,不是爾輩可以輕視的。”

韓忠丟了大臉,自不敢再說什麼。

這時牽招轉身看向蹋頓道:“單于,現在你覺得誰是正宗?”

蹋頓一時間無言以對。

牽招又說道:“單于應該明白,唯有大漢方能統御四海。今烏桓一分為十,各擁其主,單于以為,若無大漢,能一統諸部否。

今大將軍命我前來冊封單于,便是希望兩家休慼與共,結為世好。我主之心誠之,難道單于就是如此對待朋友,沒有一點誠意嗎?”

蹋頓聽了,無言以對,只得下跪告罪。

烏桓其實是一個分佈很廣的民族,

建武二十五年(49年),烏桓再次投靠大漢,漢乃封其渠帥、大人共八十一人為王侯、君長,許其內遷,使駐牧於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代、雁門、太原、朔方十郡鄣塞之內。

而今一百多年過去了,幷州的烏桓人早就不服從本部調遣,已經獨立。

就是烏桓本部,也分作四部,即上谷烏桓大人難樓,遼東烏桓峭王蘇僕延,右北平烏桓汗魯王烏延,以及蹋頓、樓班控制的遼西烏桓。

這四部加上已經逐漸被瓜分的漁陽烏桓組成了烏桓本部。

蹋頓野心勃勃,想要一統烏桓諸部,可又不具備那個實力,所以非得獲得大漢支援不可。

若是袁紹這時候轉頭支援樓班,亦或者其他各部,蹋頓的日子還真不好過。

蹋頓一跪下,其他人也紛紛離席下跪。

這時牽招拿出策書,宣讀道:“使持節大將軍督冀幽並青兗五州領冀州牧邟鄉侯紹,承製詔烏丸遼西率眾王蹋頓······烏桓單于都護部眾,左右單于受其節度,他如故事。”

袁紹也是有心思的,雖然封蹋頓為烏桓單于,卻又封烏延為左單于,蘇僕延為右單于,皆安車、華蓋、羽旄、黃屋、左纛。

左、右單于相當於副職。

如此便讓蹋頓不至於真的一統烏桓,威脅到大漢利益。

至於實力僅次於蹋頓的難樓,啥也沒得到。這也是顧念了蹋頓的想法,畢竟難樓擁部眾九千餘戶,比烏延、蘇僕延二人都多,若是再封為單于,只怕蹋頓先惱了。

對於這個結果,蹋頓不能算太滿意,但也較為滿意。

雖說多了左右單于,可皆受他統治。

於是蹋頓高興地接了策書。

牽招又說道:“諸位單于,之前向我家大將軍和親之請,我家大將軍已經同意,不日便有和親隊伍,前去各部。”

袁紹將幾個同族女子收為養女,以為和親。

眾人聽了,大喜過往,畢竟和親之舉,對於各部來說,乃是驕傲之事。

牽招這時拉著蹋頓的手,笑著說道:“往後單于和我家大將軍,便是翁婿,雙方和同為一家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