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主意,於曹昂來說是個新的思路。

“我那外舅會讓我們佔領幽州嗎?”

“我軍新敗袁術,袁紹未必敢與我戰。”

不得不說,郭嘉此言,倒是讓曹昂頗為心動。

歷史上劉虞死後,其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討伐公孫瓚。再之後烏桓峭王蘇僕延和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合兵,攻打幽州。

這些力量,曹昂都眼饞的很,即使自己無法掌握,也不能讓袁紹掌握。

不過曹昂還未開口,班英卻是反駁道:“萬萬不可,我軍若大舉進入幽州,袁紹必與我軍開戰。”

班英的觀點與郭嘉卻是有所不同。

“我軍進入幽州,目的著實太過明顯。袁紹很清楚,一旦我軍佔領幽州,則整個冀州腹背受敵,存亡只在旦夕。

試問此番情況下,袁紹會束手就擒嗎?我認為袁紹哪怕沒有把握,也會搶先出手,因為這已經威脅到他的命脈了。”

“公玉何意?”

“一動不如一靜,破船還有三斤鐵,公孫瓚畢竟實力強橫,幽州眾人和袁紹想覆滅公孫瓚,怕是還要費些功夫。”

曹昂點點頭。

此時郭嘉和班英意見相佐,可是二人的建議,各有道理。

曹昂想進入幽州,可又顧及袁紹,一時倒有些為難。

這時在一旁負責記錄的記室劉曄突然說道:“大將軍,曄有一計,或許可以兩全其美。”

隨著曹昂地位越來越高,平日裡的議事也越來越正式。

按照徐州的制度,正式議事時,將由一名記室負責記錄議事內容。這名記室人選不確定,一般是看曹昂心情。

之前曹昂常召魯肅來記錄,淮南戰後,魯肅被任命為水軍都督府長史一職,隨身記室的差便落到劉曄頭上。

劉曄身為記室,是沒有說話的資格,不過今日議事,他心中有策,所以忍不住開了口。

見到劉曄出言,曹昂並未訓斥,反而問道:“子揚有何意見?”

劉曄乃說道:“大將軍對於幽州事,最擔心的乃是我軍若是進入幽州,冀州的袁州牧是否會與我開戰。

既然如此,那我軍若是不派軍,只派人,進入幽州,聯絡大司馬舊部,討伐公孫瓚,不知袁州府又是否會與我開戰?”

曹昂立時便聽明白劉曄的建議。

派遣軍隊入幽州,意味太過明顯,是在挑戰袁紹的底線,倒不如搞一些小動作,惠而不費。

“我軍與冀州交戰,勝負五五開,甚至我徐州要佔優一些。若是我軍進入幽州,我也吃不准我那外舅會不會與我翻臉,可是若只派人去聯絡各部,我認為我那外舅無論如何,是不敢動武的。”

曹昂坐擁青、徐二州,以及淮南和泰山、魯國等地,總人口不過六七百萬人,而單是一個冀州,就有三百萬人以上。

再加上冀州無論是資源還是地理環境,都遠優於其餘各州,而曹昂的攤子又鋪的很大,所以雙方的實力差距並不大,這才是曹昂為什麼不敢對冀州動手的根本原因。

當然袁紹的實力比曹昂還弱,若非迫不得已,怕是也不敢輕易與曹昂撕破臉。

劉曄提完這一句,不再說話,而曹昂則盤算著此中利弊。

過了一會,曹昂看向班英和郭嘉道:“公玉、奉孝,你二人如何看子揚的建議。”

班英聽了,立刻說道:“子揚此言有理。我軍雖不動兵,可大將軍在北方名聲遐邇,威鎮塞外,料幽州土豪得大將軍之命,必當百鳥朝鳳,欣然相從。”

這時郭嘉也說道:“可以一試,我也認為公孫瓚不是那麼容易敗亡的,所以此策若是不行,也可及時調整。”

其餘眾人,也多是附和。

曹昂見狀,忍不住笑道:“看來你們都準備覆滅公孫瓚啊!”

郭嘉聽後又言道:“公孫瓚覆亡,乃是必然之事,不管我們做與不做,都改不了公孫瓚的結局。不過我軍若是能整合幽州力量,這公孫瓚的什麼時候亡,怎麼亡,反倒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

在郭嘉看來,雖然眾人打著討伐公孫瓚的旗號,可是徐州摻和其中,反倒能給公孫瓚放水,搞不好還能反坑了袁紹。

幽州、徐州相隔數千裡,曹昂也沒有太多神來之筆安排幽州事,於是劉曄的方策基本透過。

不過定策容易,真正實施便難了。

幽州勢力眾多,想一一整合,絕非一件容易事。

就像起兵的閻柔、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曹昂也就知道個名字,根本不識,單靠一張嘴,就是說破大天,人家也未必相信。

這時荀攸建議,公孫瓚既是惡行累累,倒不如釋出討賊檄文,聲討公孫瓚,如此可收幽州之心。

曹昂聽了,卻是沒同意。

這檄文一討,公孫瓚怕是要嚇尿了,再弄巧成拙了。

不過雖然檄文不能發,曹昂卻是準備給劉虞撰寫祭文,憑弔其人,再釋出告示,譴責公孫瓚。

如此也能達到收取人心的功效。

不過若要統合各部,還是要派人前往幽州。

曹昂從手下人中,挑挑揀揀,最後定下了盧儉。

前往幽州聯絡之人,肯定要選幽州人士,方能和對方打成一片。曹昂身邊幽州人士本就不多,再算上名望、影響力,也就只有身為盧植之子的盧儉了。

盧植兩個字,在幽州等同於聖人。

這時一直未說話的張紘起身說道:“我有一人,可推薦給主公。”

“梁國相劉備麾下功曹田豫,乃是幽州漁陽郡人。我之前赴梁國時,曾與此人多有交流,發現此人頗通北地事務,對鮮卑、烏桓更是頗為了解,若是主公派人北上,可遣此人同行。”

對於田豫,曹昂也是知道的,曹彰的鄢陵侯相,曹丕的護烏丸校尉,北破烏桓、鮮卑,南破孫吳。用此一人,勝過千軍萬馬。

“既然是劉備的功曹,怕是劉備不願意放人啊。”

張紘立時說道:“主公派人前往幽州為大司馬吊喪,缺一向導,故向劉備借人,若是劉備不借,如何面對大司馬,如何面對天下人。”

“此言有理。”

既能完成聯絡幽州勢力的要求,又可以削弱劉備的力量,曹昂別提多願意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賊始皇帝

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