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陳留城,越發的炙熱,大地如火烤一般,熱氣騰騰,焦金流石。

不過即便路上行人在炎炎赤日下已經揮汗如雨,可是道路之上,仍滿是行人,扶老攜幼,在糧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

這些人並非不知炎熱,而是糧價一日三漲,早晨和下午的價格便天差地別,老百姓為了省點錢,自然摸著黑便來排隊購糧。

可等到日曬三竿,糧店的大門才姍姍開啟。

幾個夥計懶洋洋地出來,搬出三五筐帶糠的穀子。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乃是店中出來十多個虎背熊腰的大漢,面露兇光,精神抖擻,各持兵器,在門前護衛。

又過了一會,一個管事的出來,此人一雙吊角眼,兩撇小鬍子,看起來十分的滑稽。

“今日糧價兩千四百文一斗,每人限售五斗。”

眾人聽了,無不竊竊私語,畢竟這價格較之昨天傍晚,又漲了整整二百文。可眾人也只敢私底下憤怒,沒人大聲說話,畢竟那幾個護衛不是吃素的。

這些日子,糧價漲了幾十上百倍,不是沒有鬧事的,甚至企圖搶糧的,全被那些護衛給擺平了,前幾日還當街打死幾個,因此眾人都機靈的很。

兩千多文一斗的糧價,也沒幾個人吃得起,這些排隊的也不過是買上一把,回到家裡摻著野菜吃。

快到中午,太陽昇到正南,天氣越來越熱,可這隊伍遠遠望去,似乎全無變化。

而午時四刻一過,剛才那個管事的又出來了,然後中午的糧價較之早晨便又漲了一百文。

底下買輛的百姓都快氣炸了,有幾個忍不住的,嚷嚷起來。

這管事聽到底下的聲音,立刻喝止道:“誰在說怪話,有膽就站出來,看你今日能不能買到糧。”

人群中聲音頓時小了,可推推嚷嚷,亦是混亂。

就在這時,幾個官差從遠處過來。排隊的百姓看了,皆以為這些人是糧店請來的,再不敢多言。

那領頭的官差姓王,那管事認得,老遠便喊道:“王求盜,有些日子不見了,進來坐坐?”

這官差雖然被喊作“求盜”,別說官了,連吏也算不上,只能算官府的皂隸。不過這群人畢竟是官府的執行者,雖然上流社會的人看不上,可是對於普通百姓,還是很唬人了。

那管事也不願得罪這些官差,因此頗為客氣。

至於這姓王的官差,也是頗有禮貌,他很清楚什麼人可以欺負,什麼人不可以惹,於是客客氣氣地說道:“不了,我這還有公事。”

此人說完,便走到糧店門口,幾個官差上前,再糧店前貼了一張告示。

那姓王的官差大聲喊道:“大將軍和太守府有令,官府指導糧價,從明日開始,凡是糧店售糧,每石谷不得高於兩千五百錢,不得低於十錢,凡違令者,嚴懲不赦;往後若是有人不按指導價格售糧,諸位儘可前往官府舉報,官府當厚賞之。”

姓王的官差說完,那個管事立時大驚,連忙上前問道:“王求盜,這,這是怎麼回事?”

這姓王的官差也一臉無奈道:“別問我,我也不知道,今個一早太守府下的令,我們就是些跑腿的,只能執行,具體有什麼說法,你們還是回去問問你們主家。”

“那這告示也不能貼到我們糧店門口。”

“誰說不是,這麼好的紙,貼個告示,風吹雨淋的可惜了。”

王的官差的官差也是不禁搖搖頭,又看向那個管事說道:“這全是上邊下的命令,定死的要求,一定要在每個糧店旁都要貼上一張,我也沒辦法。

我們兄弟這一上午,跑了半個城了,著實麻煩。

我跟你們說,你們可千萬不能揭開,否則惹得大將軍怒了,那後果就嚴重了。”

姓王的官差說完,轉身就走,他還得前往下一家糧店。

而底下的老百姓則是面面相覷,不敢相信。

忽然一人喊道:“是不是真的,明天不就知道了,這一天不買糧,也死不了。”

“大將軍他老人家的話,還能有假。”

眾人於是一鬨而散。

那管事看得是愣神,想攔著離去的百姓,可根本攔不住。

這時他一個下屬問道:“管事,咱們還賣不賣?”

“賣個屁。”

這管事知道出大事了,他得回主家,將此事報給家主。

其實不用此人去彙報,整個陳留城的糧商都知道了此事。嚴畯以典農都尉的身份在太守府召集眾人開的會,通報了這個要求。

此要求一出,眾人立時炸鍋,說什麼的都有。

“都尉,這糧食都貴到什麼地步了,怎麼能限價呢,我們也賠不起啊。”

“這天底下做買賣的,哪有官府給定價的。”

嚴畯看著議論紛紛的眾人,也是惱了,當即拍著桌案說道:“諸位要不要繼續賣糧我不管,可是隻要賣糧,就得按照大將軍府的諭令辦事。”

嚴畯說完,轉身便離開,一點跟眾人分說的意思都沒有。

這些糧商都傻眼了,他們紮根陳留幾十甚至上百年,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不近人情的太守。

這年頭,能做糧商的也不是普通人,身後都有豪強大族支撐。

雖然世人素來瞧不上商人,可所有人都清楚,唯有經商來錢才最快。

大將軍府的諭令,這些糧店的老闆自是沒有資格置喙,糧食買與不買,或者什麼價格賣,他們也做不得主,因此紛紛去見身後的主家。

曹昂這個制度,也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很多豪強大族聽了,也是有些恍然。

以官府的名義指導價格,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陳留郡是中原腹地,豪強大族的力量素來強大,對於官府的畏懼,也弱上許多。眾人都覺得曹昂的做法是異想天開,沒有人覺得他能夠辦成,因此多不在意。

而且陳留郡最大的幾個家族,除了圉縣蔡氏,還有圉縣高氏,浚儀邊氏,平丘秦氏,酸棗李氏,長垣吳氏,襄邑衛氏,外黃範氏等等。其中以高氏、邊氏為佼佼者,而這兩家對曹家的態度,自不必提。

因此大將軍府令雖下,可眾人似乎皆不願遵循,仍舊決定賣高價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詩神帶著槍炮去大梁

作者93140Uq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