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東武陽病重,不能理事,權利盡落於郭圖之手。此時的郭圖代袁紹掌權,狐假虎威,志得意滿,如同得知小人一般,高興地找不到北了。

不過郭圖只高興了不到兩日,他獨攬大權的夢想便破滅了。袁紹到東武陽的第三日,逄紀從黎陽趕來。

之前袁紹與曹操大戰方與,逄紀率領偏師圍攻鄄城。

逄紀的軍事能力著實一般,打了數月,損兵折將,也沒破城,甚至還沒能完成西路軍的計劃,沒起到對徐州軍側翼絲毫的牽制作用,讓張遼從容滅了呂布。

不過逄紀行事,還算穩健,沒有大功,亦無大過,此番袁紹兵敗,他也從容地將兩萬西路軍帶回黎陽,算是為袁紹保全了一點有生力量。

逄紀到了東武陽,見到袁紹衰臥病榻的模樣,也是心中唏噓。他跟隨袁紹多年,所見的都是那個雄姿英發的貴公子,何曾見識過袁紹如此狼狽。

許攸和逄紀是最早投奔袁紹的人,已經超過二十年,雙方自有與他人不同的感情。

“元圖,你若不來,我真不知該指望何人啊?”

逄紀聽了,也是眼眶紅潤。

袁紹、逄紀,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樣,唯有一旁的郭圖直翻白眼,不以為然。

逄紀此番來的如此著急,便是得知沮授被俘,袁紹身邊只有郭圖,擔心郭圖搬弄是非,影響袁紹。

而逄紀入城之後,又聽說袁紹奪了審配的兵權,以孟岱代之,頓時便覺不好,懷疑郭圖又進了讒言,於是他和袁紹聊了兩句,便提起了此事。

袁紹便將審配兩個兒子投降徐州的事告訴了逄紀。

逄紀與審配雖是盟友,但關係也不過一般,若是別的時候,他肯定樂見審配吃虧。可現在是郭圖要搶權,他便不能允許了。

他與郭圖關係更差。

而且他還聽說袁紹已經任命袁譚為前將軍,總領東線的軍事。這對於逄紀這個袁尚黨來說更是不可容忍的,所以這個時候,他不能讓審配這個袁尚黨領袖倒臺。

於是逄紀說道:“審配二子,是否真的投降徐州,猶未可知。直到現在,不過是眾人空穴來風,以訛傳訛,是真是假誰也不清楚。

再說審配的為人主公也是瞭解的,他素來剛正不阿,寧折不彎,徐州軍別說是拿他兒子要挾他,哪怕是他父母,亦不可能使審配變節。

紀敢以項上人頭為審配作保,他絕對不會背叛主公的。”

“元圖,你不是之前與審配也有矛盾,今日為何如此力保他?”

逄紀知道,袁紹是因為他的力保有些生疑,於是趕緊說道:“先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當此之事,我等身為主公輔弼之人,若是還不睦,就要誤了國事了。”

袁紹聽了點點頭,對於逄紀也滿是讚賞,至於之前對審配的處置,倒是有些猶豫起來。

對於審配的性格為人,袁紹也是清楚的,之所以收了審配的兵權,也是關心則亂,現在細想下來,卻是覺得有些冒失了。

此舉容易寒了忠臣之心。

一旁的郭圖眼看袁紹要改主意,立刻站出來說道:“逄尚書言之鑿鑿地為人作保,只是若審配真的反了,主公要你項上人頭又有何用?人無不愛子,審配就這兩個兒子,若是他與徐州為敵,只怕要絕後了。這種情況下,不管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都不讓人吃驚。”

逄紀瞥了郭圖一眼,沒有理他。

逄紀很清楚,這個時候他若是跟郭圖爭辯,除了讓袁紹覺得是黨爭,感到不耐煩,沒有其他意義。

逄紀乃說道:“審配之事,畢竟沒有實證,而此時我軍兵敗,以致人心惶惶,難以自安。若是再動審配,只恐州內生亂。

不若主公徐徐查之,而審配暫時不動,先任命一名副手佐助於他,如此即可監視其動向,也不至於引起恐慌。”

袁紹聽後,頗覺有理,於是從之,收回之前的命令,讓族侄袁春卿為魏郡太守,作為審配副將,守衛鄴城。

而且袁紹也不放心將身邊諸事盡交給郭圖,於是讓逄紀和他各分領一部分權利,相互制衡。

袁紹在東武陽沒多久,韓猛也從濟北撤回來。只是面對徐晃,韓猛的能力明顯不足,損兵折將,部下十喪七八。

再之後曹鑠也回來了。

聽說曹鑠回來,袁紹還很吃驚,畢竟金鄉大營一戰,各部皆是覆滅。事後淳于瓊也告知他,甄儼率部支援,其軍大潰。

因此袁紹根本就沒想過他能活著回來。

見到袁紹,曹鑠便言道:“當日遇襲,我率部支援,只是末將實在無能,不僅沒能救援成功,反而兵敗軍潰。

末將被亂軍裹挾著退到西面,直到次日一早,遠離戰場,這才徐徐收攏各部。

本來末將是準備返回大營的,可是有徐州軍相阻,不得前進。再後來末將聽到兵敗的訊息,便一路北撤,繞過鄄城,從秦亭(今河南範縣東南)渡河,逃回了冀州。”

袁紹等人聽了,也不由得嘖嘖稱奇。

眾人在方與大敗,損兵折將,曹鑠這一部算是唯一一支成功突圍的成建制部隊,著實讓人驚奇。

袁紹也不吝誇讚道:“子敬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值得一個‘能’字。”

曹鑠慚愧地說道:“末將兵敗,主公不處置末將便是末將萬幸,何敢談‘能’。”

眼看曹鑠勝不驕,敗不餒,袁紹更是讚賞有加。

這時逄紀說道:“主公不是擔心之前那道命令會影響與審配的關係,我看倒不如封賞甄儼,以撫慰審配。”

“公圖以為我該如何安排?”

逄紀道:“主公以大郎君總領東線,可東線實在太長。尤其是鄴城南面的黎陽,乃是鄴城屏障,最是緊要,只怕大郎君分身乏術,難以兼顧。

不若命甄儼鎮守黎陽,主公以為如何?”

黎陽如此重要的位置,逄紀自是不希望此地落入袁譚手中。

“可!”

於是袁紹以曹鑠繼續為典軍中郎將,護軍,督黎陽軍事,鎮守整個冀州最重要的南線要地黎陽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