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事到如今,他也知道張閣被抓了,那肯定是把自己供出來了,要不然,自己沒這麼快落網。

於是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這一切前後經過都說了。

說完之後,他磕頭如搗蒜,說道:“殿下,小的知錯了,小的知錯了,小的再也不敢了,求殿下放小的一條生路,小的以後一定給殿下當牛做馬,報答殿下的大恩大德。”

趙樞一陣冷笑,說道:“就你這傢伙,也想給本王當牛做馬?到底是你這條牛馬太高階,還是本王的牛馬不值錢,是個人就能當?”

說完,趙樞對張四經說道:“張四經,把張閣,鄭興全家下獄,三日後問斬,誅三族。”

“是,殿下。”

“啊,殿下饒命啊,殿下老命啊。”

張閣,鄭興兩人這時候那是大驚失色,他們沒想到趙樞竟然一言而決,直接就要誅他們三族,這太出乎他們意料了。

要知道大宋開國到現在,那文官一直受到優待,別說誅族,連殺頭的都數不出幾個。

這兩個人吵的跟蒼蠅一樣,趙樞聽得心煩,擺手說道:“你們這倆王八蛋,別跟老子瞎嗶嗶,再吵的本王心煩,老子誅你們九族。”

這一下又把兩人嚇蒙了,不知道是該求情還是該閉嘴。

很快,這兩個人的罪行就被公之於眾,老百姓得知趙樞落水,乃是因為後面有人在陰謀刺殺,百姓都是非常憤慨。

有百姓大聲說道:“肅王殿下仁義無雙,愛民如子,怎麼會有人狼心狗肺去刺殺殿下?這人真的是該誅九族,不,誅十族。”

“對對對,十族不解恨,應該誅他一百族。”

等到了行刑的那天,張閣,鄭興以及他們的家屬,一共一百多口人被押往刑場,老百姓對著這一百多人那是瘋狂的扔爛菜葉,扔臭雞蛋,扔小石子。

那沒多大功夫,張閣,鄭興等人就渾身臭烘烘,亂糟糟。

不但他們,就連負責押運他們的衙役,這時候也遭了池魚之災,一個個身上髒不拉幾,臭烘烘的,不過這些衙役也不敢有什麼怨言。

到了刑場後,這一百多人被驗明正身,午時三刻一到,刀斧手就一個一個砍他們的腦袋。

張閣大聲罵道:“趙樞,你殺我三族,你不得好死,我就是化作厲鬼也不會放過你。”

鄭興這時候一臉哭泣,不過他沒有罵趙樞,反而是罵張閣。

鄭興對張閣罵道:“都是你,都怪你,要不是你拉我下水,我怎麼會膽大包天去行刺殿下,這一切都是你的錯,我化作厲鬼也不會放過你。”

那張閣反唇相譏,說道:“你怪我?那還不是怪你自己貪財,你若不貪不佔,我就是想拉你,能拉的下嗎?

如果當初你勸一勸我,也許我還收手了,這一切都怪你。”

直到這時候,兩人還狗咬狗,一嘴毛,但是老百姓卻不聽他們瞎嚷嚷,老百姓只催促劊子手快點砍他們。

於是最後劊子手一刀下去,兩個人也很快人頭落地。

行刑完畢,趙樞對張四經說道:“張四經,你把這個桉子以公文的形式下發到各個州,各個路,各個縣。

讓這些知州知府知縣們明白刺殺本王的下場,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以為自己當了一個文官,是士大夫,本王就拿他沒辦法。

殺起人來,本王管你是士大夫還是五大夫六大夫,本王照殺不誤。”

“是,殿下。”

這個文書很快發下去,那各個州路的官員那是為之膽顫,多少年了,大宋也沒有這樣殺過官員。

在恐懼趙樞的威嚴之下,他們許多人紛紛向朝廷秘密上書,希望朝廷能夠把趙樞調走,或者懲戒趙樞,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畢竟趙樞太過好殺,他們在趙樞的眼皮子底下,那自然是戰戰兢兢,度日如年,生怕有一天自己什麼事情辦的不好,惹趙樞不開心,趙樞又要揮起屠刀。

這官員一股腦的向朝廷上摺子,朝廷這邊當然也是壓力山大。

特別是那石頭皇帝,他一直因為趙樞的事情悶悶不樂,趙樞的事情不解決,他的心裡總感覺被人揪著一樣,就連造人的時候,都集中不了精神,瞭然無趣,這讓他很不爽。

於是石頭皇帝召集百官,要求百官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議論紛紛,但是誰也拿不出一個好主意。

而就在百官對趙樞毫無辦法的時候,一個不起眼的翰林,這時候卻是站了出來給石頭皇帝提供了一個主意。

那翰林說道:“陛下,要想把肅王調回來,應該給予其高官厚祿,名望爵位。

臣建義陛下以肅王平叛方臘有大功,召肅王回京,加封他為太尉,兼任樞密院樞密使,以這兩個官位先把肅王誆騙進京。

肅王一見太尉和樞密使的位置都給他,這就等於是把天下兵馬全部交到他手裡,他貪戀兵馬大權,必定進京受封。

等他進入開封,到時候再想辦法在他身上找毛病,把太尉和樞密使的官位再拿掉,如此豈不是可以兵不血刃平息肅王之事。”

百官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心說對呀,只要把趙樞誆騙進京,只要他進了開封,那他是圓是方,是扁是球,那還不是咱們說了算?

於是百官紛紛稱是。

“陛下,此計策乃上上之選,還請陛下恩准。”

“對對對,這個計策簡直太妙了,肅王一定會中計,還請陛下立即頒佈旨意。”

石頭皇帝見眾人都是答應,於是便從善如流,命人草擬聖旨,招趙樞回京。

傳旨太監馬進寶便來到了杭州,對趙樞宣讀旨意。

“肅王殿下接旨。”

不過趙樞此時還在房間裡睡懶覺,日上三竿了,太陽也都曬屁股了,可他一點也沒有起來的意思。

馬進寶在那等了半天,愣是沒人來趙樞迎接聖旨,本來他想發氣。

但有幾個前輩的教訓在,馬進寶也不敢生氣,更不敢發脾氣,只能態度和藹恭順的在一邊等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半程煙雨

油鹽不進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