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後續麻煩來了

二狗放了一個大雷,又追到地下把韋揚隱等一干直接兇手都給揚了之後,卻立刻偃旗息鼓,再也不管有關無憂洞的後續之事,當然他也管不了了。

包括陳同惡、劉堡等人,也俱都在二狗馳馬當夜各自歸了宿處。

至於那些被解救出來的受害者,亦早被司天臺的道人秘密安置了。司天臺暗院的能量很大,汴梁城中的大部分道觀都與他們有關聯,甚至包括少數佛門寺廟也不例外,想要安置幾百個人簡直輕而易舉。

而唯一無法從中脫身的卻是宗澤,他可算是被二狗給坑了一個大悶頭兒。待得查糾賊人夜馳長街之事的官員們將線索查到他身上之後,他自是承受了所有不該承受的壓力。

當然這也是宗澤自己作得死。

本來宗澤作為一個外地小官,此番報案倒也算不得甚罪過。只是當開封府尹謝文瓘與他說起,有賊人夜奔京師長街之事,且描述了賊人的快槍本事時,宗澤卻在表情上漏了些馬腳。

他是真沒想到二狗那廝竟然如此膽大包天,一時驚訝卻是讓謝文瓘給瞧出來了。

謝文瓘意識到宗澤可能認識那個賊人,至少知曉他是誰。

由是不管是新黨官員,還是舊黨官員,都想撬開宗澤的嘴巴,讓他說出他們想要的,但不一定是正確的結果,比如那個夜馳長街的賊人是哪個派系的人物,最好能攀上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於是乎,一連串的威逼利誘幾乎源源不斷的灑向了宗澤。

如新黨官員藉著宗澤的履歷,與他攀關係講道理,說起知太原府的前宰執呂吉甫(呂惠卿)是變法一派的扛鼎之人等等,然後又說起舊黨元祐年間所作所為之禍國殃民,拐彎抹角的示意宗澤應該找幾個舊黨中的冤大頭來當靶子。

他等順便還許諾,只要宗澤能將勢頭搞起來,最後不但他自己升官發財,他的恩主呂惠卿也有可能被調入中樞,重掌宰執之位。

只可惜宗澤完全不吃這一套,他只想把那些庇護無憂洞惡匪的官員給揪出來,自己區區一個剛剛入品的縣尉小官兒,何苦摻和這等朝中的派系黨爭。

至於甚麼升官發財之類的,那完全就是在侮辱宗澤的人格嘛!他宗汝霖要是隻想著升官,當年何至於在元祐年間的殿試時把舊黨噴成一攤屎,直接從手拿把攥的一甲掉到名次末尾兒?!

最終憤怒的宗澤把新黨一派的出頭人給噴了回去。

新黨對宗澤使得利誘招式沒成,舊黨官員便就對他用得威逼的法子——動刑。

本來有新黨一派制約著,舊黨一派的官員很難對宗澤使用甚麼刑罰,奈何宗澤“不知好歹”,讓新黨一派的代表安惇甚為不滿,卻就放任了舊黨官員對宗澤的拷問。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舊黨之人並未得到滿意的答案,而由於顧忌宗澤的出身來歷,不管是舊黨官員還是新黨代表安惇亦都不敢真正壞了宗澤的性命,如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當然真正讓一眾主副審官放過宗澤的原因,卻是另一個露了馬腳的開封府推官徐彥孚開口了。

本來出了事之後徐彥孚只是被收監,誰也沒真把他當目標,畢竟大家夥兒是來查縱馬馳街的賊人的,誰願意去查乞丐窩裡的那點事兒啊,便是查那也只是應付公事而已。

但是隨著汴水秋聲下面的賊窩在查案的過程中被起了出來,數十具屍體中還包括一群假冒的開封府官差,以及一些被害的良家失蹤女子,甚至包括不少被害的孩童,事情可就真的鬧大了。

畢竟是六七十條人命的大案,誰敢不當回事兒啊!於是徐彥孚也成為了被審訊的主角。

徐彥孚是個軟骨頭,他可沒有宗澤那麼能抗事兒。稍微一威嚇直接就把無憂洞的內幕給禿嚕出來了大部分,包括蔡京在內的許多官員都給牽連了出來,還有幾個皇家寺廟的主持僧尼。

這個大瓜可是讓舊黨官員們欣喜若狂,因為這個時候蔡京正在搞“同文館獄”,對工部侍郎文及甫進行審訊調查,欲要對舊黨巨頭劉摯等一網打盡。

這徐彥孚一曝料,可算是給新黨干將蔡京來了個終極背刺,讓舊黨官員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文及甫事件迎來了轉機。

後面的朝內黨爭之激烈自是不必多言。

總之宗澤想要的結果算是已經成了,雖然他為此捱了不少板子,更把新舊兩黨都給得罪的狠了,可以預見他未來的官路必然比歷史上更加坎坷,對此宗澤並未放在心上。

真正讓他於心難安的,是那些個被從無憂洞裡起出來的受害者的屍體,同時他也明白了二狗為何要在京師長街夜馳炸街,實在是憤怒的狠了。

雖然宗澤覺得二狗有些個意氣用事,但是他卻對二狗本人的脾性更加認同和欣賞了。

也就是宗澤自己沒個合適的閨女,否則高低也要招那小子作個女婿。

卻說這宗澤欣賞的“女婿”,這幾日卻是有些個狼狽。

你道為何?

因為他屁股後面跟了一個陰魂不散的可怕傢伙——高公紀。

說起高公紀,那還得從宣仁聖烈皇后高滔滔開始說起。宣仁高太后是宋英宗的妻子,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的母親,哲宗皇帝的奶奶。

元豐八年,神宗病逝,哲宗趙煦年僅十歲便登基,由太皇太后高滔滔垂簾聽政,模式基本上就跟後世辮子朝的康熙跟孝莊差不多。

唯一與辮子朝不一樣的是,大宋朝沒有多爾袞,而大宋版鰲拜則是高太后的親侄子,也就是高公紀。

高太后權傾天下,其中很大一部分威勢來自高公紀武蓋京華。

高公紀這個人可比鰲拜忠誠多了,生活儉樸,不慕奢華,亦無有甚野心,平日只醉心於練武。高太后垂簾聽政後,高公紀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幫著自家姑姑把汴京城裡所有將門世家的好手都給揍了一遍。

那時候曹家的曹評武藝尚未大成,楊家的頂樑柱楊仲容已過世多年,石家孱弱,郭家的雙壁——郭逵之子郭忠良、郭忠諌兩兄弟俱被高公紀活活打死,由是高太后垂簾聽政可謂一帆風順,無人敢有所違逆。

也就是高太后的野心不大,否則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並非不可能。

高太后掌權時期,高公紀並未接受顯職,只以永州防禦使身份兼了天武軍都指揮使。

只是哲宗親政後,十分忌恨當初高太后對他的凌壓,認為高太后等人當初欲要害他(文及甫案的起因),故而對高家多番打壓。

高公紀是個思考問題比較直接的人,他認為只要能向皇帝證明自家的忠誠,哲宗皇帝應該就能放過高家。

所以他想要將那個夜馳京師街頭的賊人親手抓住,以證明自己和高家對大宋的忠心不二。

第一章到!

這兩天一直比較躊躇,關於宗澤和朝廷黨爭這一塊要不要細寫。

要是鋪開寫的話,只怕一個月也寫不完。

後來想了想,本書主要主題是戰錘背景下的奇幻故事,寫朝堂爭鬥好像有點不務正業。

大家本來就嫌我水,要是這般寫豈不是要被罵死,所以就簡略的用兩章概括了一下。

接下來的故事很簡單,在高公紀的追殺下,攻略一下李大娘子,然後跑路回家。

<BR />

(本章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我在深海救贖人類

械辭

剛穿越,就繼承了宗主之位

毛公子

造化金頁

蘭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