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南安聚義

鄭三省兵馬既到南康縣,營寨未立,兵馬不歇,他卻便勒兵攻縣城。

可惜王煥早窺得其軍虛實,他只率領三個都的兵馬,三百餘人潛出城外,趁著宋軍立足未穩,突然從大軍側翼發動突襲。

王煥雖然擁有勝利的信心,一眾部下卻以為他們將會生受一場慘烈的廝殺。

只不曾想,但王煥兵鋒到處,疲乏宋軍無不伏地請降,甚至連逃跑的都不多見。

不過一通鼓的時間,兩千餘宋軍便盡沒,僅鄭三省並十餘親軍倉惶而逃。

戰後王煥清點戰損,卻發現自家部下無一傷亡,宋軍被殺者亦不過十數人,但是宋軍中因疲乏過甚猝死者卻有近百之多。

王煥並手下眾將士在知曉了兩部前友軍的遭遇之後,無不為之痛惜且後怕,若不是有王煥的“先見之明”,只怕他等也免不了遭此下場。

由是眾將士對王煥更加擁戴,軍心士氣徒然大振,這卻是王煥所始料未及的。

此戰過後,王煥收得降兵兩千餘,俱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只不過他等俱都體力透支的厲害,一時還頂不得大用,須得精心修養兩三個月,才有可能恢復往日精兵舊觀。

當然想要讓這兩千餘曾經的精兵恢復舊觀,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需要大量的糧草給養消耗,只憑一個南康縣城顯然是無法支應的。

故而王煥只讓降軍修養了數日,吃了幾頓飽飯後,便將他等所有人打散編制,以自家六個都的兵馬為骨幹,卻組成了三個戰兵營,每營九百人左右,總人數兩千七百餘人的混編隊伍。

不過王煥卻還保留了三個都的精銳兵馬作為自己的親衛,同時也算是他用來鎮壓不服的殺手鐧。

好在降兵們並無些個不服之意,尤其是當降兵們從作為他們新上官的原王煥本部兵將口中得知了王煥的“遠見卓識”之後,卻是無不悔恨莫名。

尤其是原河北路兵馬正將管柯,更是頓首捶胸的大呼道:“王都監既有如此算計,為何不早與我等說些?公只顧自家兵馬快活,豈不是有失道義耶?!”

說來這管柯也是可憐,他被那鄭三省無故責打了一百軍棍,只把屁股打成了爛肉,偏偏鄭三省又急催進兵,管柯的棒創來不及修養,以至於潰爛成瘡。

若不是在南康城下及時投降,再得拖延幾日,命都保不得了。

如今就算得到些救治,卻便瘡口好了,管柯也只能作個無用的殘廢,再也當不得甚兵馬將軍矣。

管柯對鄭三省可謂是恨到了骨子裡,更對諸多宋軍上官充滿了偏激的念頭。

他聽得王煥的“算計”,只覺得頗合自家心意,故出言埋怨他不曾與自己說些。

王煥聽得後,卻只冷冷一笑,並不理會管柯的浪言。

直娘賊!當初你等可都想著建功立業,我若說得出去,只怕早就被爾等捉綁了向上官請功。

這是王煥與自家心腹如薛劇等人說得。

當日王煥與部下分說的些藉口,早就隨著時間的推移擴散到全軍,如今舊人帶新人,降兵們亦感同身受,頗為擁護王煥的“方略”。

於是全軍上下所有人幾乎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他們反叛大宋,乃是此番大宋官家任人不明,錯派了庸才掌軍,他等不想作得他鄉填壕鬼。

待得日後有名臣猛將出面,他等還是要跟隨名門之後王煥王都監受招安回返大宋陣營。

這也就在無形當中造就了王煥在軍中無以倫比的個人威望。

當下為了供養這支大宋叛軍,王煥卻率領一部戰兵營和親衛南下,沿著章水逆流而上,先破得南壄鎮,後攻硤頭鎮,沿途蒐羅米糧牲畜,皆順流放船運至南康縣城,收穫頗豐。

崇寧二年春,王煥率領一支經過徹底休整後的精銳,直逼南安軍大庾縣縣城。

大庾縣乃是南安軍的治所,南安軍節度使府就設在此處,只可惜去年南安軍節度使郭聰因在南康縣強搶民女,被江湖好漢徐京所殺。

後大庾縣縣尉在南安軍行軍司馬的命令下,召集鄉兵進剿賊人,卻為賊人所破。

縣尉戰死,兵勇被賊人擒捉,縣城守軍稀缺,若不是年前賊寇並無攻打大庾縣的念頭,只怕早為賊人佔據。

王煥率兵進逼,南安軍行軍司馬趙習大恐,卻藉口前往上猶縣調兵而逃跑。

大庾知縣秦經自知城池難守,卻只好大開城門,任由叛軍長驅直入。

不過秦經雖不曾選擇反抗,卻也並未直接歸降,而是端坐於縣衙之中,專等叛賊來拿他。

但王煥並未理會秦經,只入縣衙與秦經見得一面,分說了幾句之後,卻才定下了君子之約。

叛軍盤踞城池,可徵繳軍資,但不得縱兵掠奪。

秦經自做的大宋知縣,不可令縣中百姓對抗叛軍。

大庾縣既下,王煥留少許兵馬防守,主力卻仍舊回得南康縣,因為宋軍沿著洪州南下平叛的主力已經來了。

當初王煥等人就是這一支兵馬的前鋒,如今曾經的前鋒已經跟著王煥叛變,但是其剩下的主力軍團仍然很強大。

至少有七千精銳戰兵,近萬隨行輔兵,總兵力號稱三萬,帶兵主將亦是多年宿將姚雄姚毅夫。

姚雄乃西北悍將姚兕之子,少勇鷙有謀,年十八即佐父征伐,哲宗年間的大小戰役皆不曾缺席。

徽宗繼位後,年前(建中靖國)庭議棄守湟州,便詔湟州防禦使姚雄討論其中利害,姚雄受諸文臣勸誘,遂贊同放棄湟州。於是徽宗就將湟州賜青塘番主隴拶(賜名趙懷德),調姚雄任治熙州,再任華州觀察使。

此番大軍南下平叛,姚雄為一路主將,他征戰多年,經驗豐富,奈何隨軍的監軍卻是個不通軍事卻同樣剛愎的文臣。

中書舍人兼走馬承受張康國乃蔡京好友,與何執中亦頗相善,他隨姚雄監軍,多有悖軍,而姚雄諾諾,不敢相違,故而軍雖眾,士糜不振,戰力少聵。

姚雄亦自知軍士暫不堪戰,故雖知王煥部在南康修養,更多征戰,卻不敢進兵威逼,只停軍於虔州贛縣,欲休整兵馬。

只可惜鄭三省兵敗南康城下後,幾隻身逃回中軍見張康國。

鄭三省對南康兵敗,絲毫不覺是自己的問題,卻倍言軍兵憊戰,大將怯懦,而自家後援不繼,故雖酣戰而難勝。

說白了鄭三省就是把兵敗的責任推了個一乾二淨,士兵懶散不願意戰鬥,將領膽小不敢戰鬥,援兵也跟不上趟,所以縱然他盡力維持卻還是吃了敗仗。

你還真別說,張康國就真的信了鄭三省的那套鬼話,因為在他看來姚雄的中軍主力身上也有著這些個毛病,士兵懶散,將領膽怯畏戰,周邊的援軍也不足,這如何能平定叛亂呢!

當然張康國再是膽大,卻也不敢像鄭三省殺和州巡檢劉去一樣殺姚雄,但他可以憑藉著監軍的權力架空姚雄。

當王煥率軍在章水沿岸攻城掠地,蒐集米糧酒肉養軍休整的時候,贛縣的宋軍大營中卻在勾心鬥角。

張康國多發密信與主帥何執中,然後請得帥令,罷姚雄麾下部將數員,然後以鄭三省等文臣替代,最後強令姚雄率軍出戰,攻打南康。

好笑的是,如果張康國能在鄭三省兵敗之時便強令姚雄攻打王煥,雖得可能有些勉強,但王煥必不能當之,畢竟雙方都是疲兵,甚至王煥的部下還要慘一點。

奈何張康國一套手段耍下來,足足耽誤了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兩個月裡,王煥儘可能的讓手下兵馬輪番休養,慢慢的恢復了戰力,待得姚雄出兵時,全軍上下不能說恢復得十成十,卻也已然有個七八成的巔峰戰力,士氣軍心更是沒的說。

再看宋軍這邊,因著將帥內鬥,誰也沒甚心思去厚待兵卒,反而折騰事兒的人比較多,以至於兵馬愈瘦,士氣軍心更散漫。

新上任的鄭三省等人卻不覺問題,只道軍兵狡滑,多以酷法暴律懲戒,月餘間殺大小軍將數十,以至軍心怨怒,變亂在即。

姚雄看在眼裡,只可惜他並不是一個強項之人,面對張康國的強令,他只能無奈順從。

崇寧二年春末,宋軍抵達章水之響水灘,距南康縣城不過三十里,眼看著就要與叛軍接戰。

但是姚雄卻再也不敢讓大軍前進,因為他已經感覺到整支軍隊正處於暴亂的邊緣,士兵們看向他和將領們的目光已經不再是怨憤,而是一種冰冷死寂的眼神。

沒有經驗的文臣們不知道,但在戰場上拼殺了二十餘年的姚雄卻很清楚這種眼神到底意味著什麼。

姚雄不顧張康國、鄭三省等人的反對,強令大軍紮營停歇。

而疲乏憤怒至極計程車兵們在得到軍令之後,甚至連營寨也不肯修建,直接亂七八糟的倒坐在地上,各自竊竊私語。

在一座臨時紮起的帳篷裡,姚雄與張康國等人爭吵不休,姚雄道大軍不可再進,進則必亂。

而張康國等人則怒斥姚雄怯懦畏戰。

就在這時,章水上游卻忽然飄來數十烏棚小舟,其中大部分飛也似的衝上響水灘。

接著那些擱淺的小舟中,就衝出無數身穿與宋軍衣甲相類戰甲的軍士,他等狂呼酣戰,直衝散落一地的宋軍,兵鋒銳不可當。

偏偏宋軍將士大都對來敵視若無睹,顧自拋下兵器躲在一邊,甚至有人還故意大呼:“王煥的殺來啦!宋軍敗啦!宋軍敗啦!大家快逃命去啊!”

姚雄、張康國等人聽得呼喊,卻是再也顧不得爭吵,各自衝出營帳外,他等見得敗局已定,便都如鳥獸散般奪路而逃。

而願意隨主將一起逃跑的軍隊只少許虔州本地兵馬,一些個軍將也下意識的轉身逃跑,然後被旁邊的宋軍一刀砍殺。

尤其是被張康國任命替代營將的諸多文臣,如鄭三省等人幾乎無一例外被部下忿而斬殺。

張康國隨著虔州兵馬逃至響水灘北邊的章水渡口,卻被一彪剛剛下船的叛軍截住,遂被擒拿了去。

姚雄沒有隨著張康國一起逃跑,而是帶著親兵往北邊的上猶縣而去。

待他等奔逃至一路口處,卻被幾個軍將模樣的人攔住了去路。

姚雄見攔路者乃宋軍裝束,卻喝道:“我乃大宋華州觀察使姚雄,何人敢攔我去路?”

不想攔路之人中一持大槍者卻大笑道:“果真是天教俺立功!與王煥哥哥送一份大禮!哈哈哈!姚將主,可識得當塗張開麼?!”

姚雄還真知道張開,就是這廝被先鋒統制張奕責打,才引發了王煥叛變。

姚雄自持雄武,怒指張開道:“區區鄉野小卒,也敢在此猖狂!張開,我念你不曾與王煥那廝合流,姑且退去,莫要自誤!否則休怪我刀下無情,斬伱當場!”

張開大笑道:“姚將主卻道斬俺,俺也想拿將主與王煥哥哥作個見面禮!休得浪說,且與俺決一死戰!”

言罷,張開直接策馬衝向姚雄。

姚雄親衛見得,紛紛上前迎擊張開,卻不想他槍法如神,只須彌間便連殺五六人,剩下的親衛皆恐懼萬分,不敢與他接近。

姚雄無法,卻只好親自與張開搦戰。

姚雄武藝同樣高強,已有些準絕頂(大武僧)的水準,奈何他已然年歲不小(五十多歲),而張開正值青壯(二十五六歲),武藝更是幾近絕頂,只三十餘回合便殺的姚雄力怯難支。

兩人又鬥了十幾個回合,姚雄終究被張開打落下馬,生擒活捉了去。

崇寧二年春末,大宋平亂右路大軍兵敗章水響水灘,全軍盡墨,主將姚雄,監軍張康國皆被叛軍擒捉,天下大驚。

王煥擊敗宋軍,收降近萬,後又攻取上猶縣,兵力膨脹至兩萬,詐稱五萬,全據南安,名聲大振,人稱風流天王。

大庾嶺中豪傑如楊溫、徐京等紛紛來投,廣南豪強荊忠荊南崗亦率數百莊戶投效麾下。

六月,大宋左路平亂大軍進武夷山,破梅展所部,梅大郎亦率殘部投奔南安。

七月,九嶷山韓寶也來相盟。

王煥於章水築祭臺,與諸豪傑盟約立誓,勠力同心,永不相背。

會盟成員有王煥、張開、徐京、梅展、楊溫、韓寶、項元鎮、王文德、李從吉、荊忠、薛劇、李貴、陳千等三十餘位豪傑。

(本章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主軒轅仙帝

凝可兒

通向地獄

食肉鼠

全民修仙,開局變身假面騎士創騎

黑炎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