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章節被蔽,現修改後再次重發,已訂閱讀者請直接忽略!)

“李董,何出此言?”倪院士與張博士奇怪道。

“兩位前輩,你們可能還不一定知道,就在前幾天一些國家在維也納簽署了一個協議……”

這個新聞也是李曉凡昨晚在雅虎的新聞版塊上剛剛看到的。

李曉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想到了前世張博士在內地建立專案進口裝置時候發生的一些曲折故事……

李曉凡於是把自己的擔心和自己所瞭解到的協議情況向倪院士與張博士彙報與解釋了一番。

聽完後,張博士嘆了一口氣,終於理解李曉凡所說的原因了。

李曉凡對張博士與倪院士繼續道:

“所以,兩位前輩,當下張博士您如果下決心出來搞晶片廠,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如果我們投資上馬與臺積電在華盛頓州WaferTech那樣類似的,全球目前最先進的微米制程晶圓代工廠,我的建議是第一個晶片工廠,要麼去先放去新加坡,這樣可以避開那些制約因素,而且投資需要的所有10億美元投資款可以由我為主來負責籌集!”

李曉凡說這番話是有底氣的,因為張博士這個大名就可能值10億美元!

從60年代開始,華人就在米國的半導體行業嶄露頭角,天才工程師和卓越企業家不斷湧現。張博士德州儀器公司工作的頂頭上司、他的師傅德儀公司高階副總裁邵博士,就是全球最頂級的晶片製造工廠建設專家。

在同為華人的邵博士提攜和栽培下,張博士迅速成長,前後負責參與了全球九大最頂級的大型晶片廠的建設,遍佈美國、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等地,他目前已經替代師傅邵博士,成為業內公認的全球頂級晶片專案“建廠高手”。

只要張博士肯出馬,李曉凡認為憑著自己現在五億多美元的身價,加上張博士的名氣,融資十億美元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李曉凡的想法裡面,張博士的第一個晶片專案暫時先放去新加坡有著許多好處:

第一是在新加坡設廠可以採購到全世界一流的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裝置,沒有那麼多的限制,可以直接上全球目前最先進的微米制程,與臺積電的華州WaferTech專案展開競爭。

第二個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完整保留張博士個人的專利和技術等“智慧財產權”。

前世,張博士離開德儀之後,赴寶島創立世大半導體,當時是除了臺積電與聯電以外,寶島的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從事DRAM晶片代工。

但是不久,臺積電為了與聯電PK,在張博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出50億美元巨資收購了世大半導體公司。當年也正是因為世大半導體公司被臺積電所收購,張博士為世大半導體公司所設計的所有半導體工藝和技術專利等“智慧財產權”被臺積電一起給“收”了。

全世界的半導體裝置就那麼幾家公司生產,所有生產裝置基本都差不多的,最大的差異是各自獨特的工藝和技術。前世,正是因為世大專案被臺積電收購,就此埋下隱患,導致後面張博士投資的內地晶片專案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產生的糾紛……

第三是將來張博士創立的這個全球最先進晶圓廠可以為聯海微電子等內地半導體設計公司代工,緊密合作。

而且自己投資的英偉達、豪威科技這樣的半導體專案等明後年就要瓜熟落地了。如果現在開始在新加坡建廠,兩年以後剛好可以承接英偉達與豪威科技他們的訂單。最關鍵,有了自己投資的晶圓廠,李曉凡可以說服英偉達與豪威科技等公司把一部分的研發和設計放來新加坡,再慢慢向內地轉移。真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四是新加坡對半導體專案支援力度非常大,產業鏈齊全。半導體產業是新加坡電子工業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支援半導體產業,新加坡政府下了血本。

新加坡建立起規模數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和一個群聚發展基金。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對每一個前來投資的外商半導體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服務。從投資建廠前規劃評估,到建廠中的水、電、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後的人員招募、長遠的財務規劃等有一系列的完整協助,可以說對外來投資者盡力給予最大的協助。

也因此,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新加坡可說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當下的新加坡,除了本土的特許半導體公司之外,已經引進了外來投資的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測以及負責襯底材料、製造裝置、光掩膜等配套的半導體企業五十多家。

1980年,惠普HP在1980年代率先把晶片設計中心引入新加坡。

1985年,SGS-Thompson公司第一個在新加坡設立前端晶片生產基地。

1987年,惠普公司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晶片生產製造廠。

同年,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投資設立了特許半導體公司。

1993年,由張博士負責的,德儀、惠普與佳能等聯合投資的DRAM公司新加坡TECH半導體專案建成……

前世,新加坡最風光時候引進了300多家半導體專案。他們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多家IC設計公司、14家矽晶圓廠、8家特製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

新加坡這裡目前產業配套齊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政府響應與營商服務環境一流。

所以,李曉凡估計在新加坡設晶片廠的建成投產速度應該會比臺積電華盛頓州WaferTech專案要來得快。

第五點也是最最關鍵的,李曉凡的設想是:在新加坡投資的第一個晶片廠是自己與張博士的“練兵”之作。

等第一個在新加坡投資的晶片廠建成,張博士負責建設的晶片廠擁有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人才儲備之後,立馬啟動赴大陸建設第二個晶片廠計劃!

張博士聞言後高興道:

“李董,您如果能負責建廠資金的籌集,那真是太好了,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對於李曉凡的話,張博士是高度信任的。

因為最近李曉凡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華爾街的財經媒體上。今天他一手建立的太平洋網路科技公司的成功上市,加上之前投資的雅虎專案,讓他身價接近了6億美元。

何況,從今天參加晚餐的這些客人身份和背景來看,張博士認為李曉凡的人脈資源足以支撐10億美元這麼一個盤子。

張博士喝了一口咖啡,看著邊上正在聊天的軟銀集團孫正義與楊致遠等人後,突然問了李曉凡一個問題:

“李董,為什麼我們不把第一個晶片專案放去離開大陸更近的港島呢?”

“張博士,萬萬不可!”

“為什麼不可?”倪院士與張博士齊聲發問道。

他們都感覺到李曉凡的這個回答很奇怪。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學院:我能無限摸屍!

舟舟不是粥粥

我靠魔術變強

北帝飛劍

惡魔世界:就你是撒旦?

有衣梭衣

我能看見物品價格波動

我就是愛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