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凡笑道:“那是我跟兩位叔叔他們開個玩笑,我的所有財富是靠自己去賺來的……”

因為李曉凡當下是自己的老闆,楊飛燕聞言後沒有出聲,內心卻是有點納悶,這李曉凡平日感覺都很靠譜,但是與兩位叔叔的對話怎麼那麼不靠譜,盡是忽悠呢?

“曉凡,剛才聽你跟你兩位叔叔聊天時候的內容,你現在真的是單身嗎?”楊飛燕問道。

“呵呵,那個其實也是玩笑話,我在新加坡有一個女朋友,不過她現在美國舊金山進修,順便幫我打理一些美國公司的業務……”

……

下午抵達上海後,李曉凡向倪院士彙報了一下這次美國之行與TI德州儀器公司張汝京博士會面等情況。

“李董,您的這個建議很好,我也確實很想找機會去美國考察一下他們TI那些大公司當下的積體電路晶片發展水平,也很想與這位張博士當面聊聊,如果他有意向來大陸建立一個類似於臺積電的這樣的代工廠,那對我們國產晶片行業而言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聽完李曉凡的彙報後,倪院士很興奮,“那我這就向計算機所起草申請因公出國考察調研報告!”

“太好了,倪院士,這次出國考察的費用可以全部由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或者我們長江投資公司來承擔,不需要中科院那裡出費用,給國家省點寶貴的外匯!”

聊完美國之行與出國考察等事項後,李曉凡問道:

“倪院士,我想向您請教一下,當下我們國內的積體電路晶片水平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差距在哪裡?”

兩年前的1994年,倪光南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隸屬於資訊與電子工程學部。他曾經赴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做過訪問研究員,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計算機專家,對國內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歷程非常瞭解。

提到這個話題,倪院士如數家珍,他開口解釋道:

“1958年張汝京博士的上司傑克·基爾比在德州儀器公司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塊積體電路。第二年1959年7月,美國仙童公司突破了積體電路的平面製作工藝,為大規模工業量產奠定了基礎。這個時候,大洋彼岸的矽谷開始顯露雛形,仙童、英特爾、AMD等一批未來的晶片巨頭公司相繼在50-60那個年代成立了……”

“在這個時間段,與美國對應的是,我們內地在1960年也成立了以中科院半導體所為代表的大批研究機構,並在全國建設數十個電子廠,初步搭建了新中國半導體工業的研發+生產體系。這套體系最初能夠緊追美國等西方國家水平,得益於一批海外留學回到新中國的半導體人才,如黃昆、謝希德、王守武等前輩大師。在他們的帶領下,蹣跚起步的中國內地半導體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是保障了一批重大特殊科研專案的電子和計算配套;二是為新中國建立了一套橫跨院所和高校的半導體人才培養體系!”

聽到這裡,李曉凡插話道:“照這樣說的話,我們國內在六十年代的計算機水平並不落後啊?”

倪院士解釋道:“在尖端的科研方面我們確實不落後,但落後的是整個產業化體系。”

“我還記得1977年我已經在計算機所工作,當年7月,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我的前輩、我們國家半導體靈魂人物王守武院士在這個會議上發言說:我們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但一年生產的積體電路總量,只等於日本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王院士的這一句話非常形象,這句話把改開之前我們的半導體行業成就和家底,概括得八九不離十了……”

李曉凡驚道:“七十年代,我們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了啊?”

“是的,但這都是我們特殊國情下的產物。早年,由於西方的封鎖,催生了我們國內獨特的產學研模式:就是透過集中攻關方式,來突破某一項關鍵技術。之前這種集中攻堅方式在不考慮成本和良率的特殊科研領域內是有效的,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這種集中攻關方式,成本高得驚人,在產業化和民用化方面,我們做得很不理想。積體電路學界領不少達到國際水平的成果,只具備展示和驗收功能:一經專家評審會透過,就束之高閣生鏽落灰,極少走向市場。所以,等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國門開啟之後,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內地電子產業開始受到猛烈的外部衝擊。大量國營電子企業開始經營困難,無法產生足夠的利潤來支撐研發,而從國外引進的生產線又大多是落後淘汰的二手貨。所以在80年代,我們的半導體行業不僅大幅落後於美日先進國家,也逐漸被韓國等超過……”

李曉凡好奇道:“那我們就沒有想辦法追趕嗎?”

“有!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我們有關部門走出國門,到發達國家考察之後,看到了我們國內積體電路晶片產業的差距,所以心急如焚!為解決這種情況,國內先後組織了三大工程,分別是1986年的531戰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去年1995年的909工程!”

“531戰略的成果是在全國多點開花建設了不少積體電路製造基地。從1986年到1995年,陸續誕生了無錫華晶、紹興華越、上海貝嶺、上海飛利浦、和首鋼NEC等五家積體電路公司,但是與先進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還是很大……“

“1990年啟動的908工程,我們想在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方面有所突破,專案由無錫華晶承擔,晶片技術向國外的朗訊公司購買,但之前審批花了2年,技術引進花了3年,目前正建廠施工中,預計明年投產。當下908工程的無錫華晶專案還卡在微米,能否順利投產還有不少不確定因素。即使明年順利投產,當下海外主流製程已經達到了微米,明年即使順利投產即落後人家五年這樣水平,我們的差距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

“於是,去年我們內地又上馬了909工程,計劃投資百億人民幣,由上海華虹承擔,與日本NEC合作,建設一條8英寸晶圓、從微米工藝技術起步的積體電路生產線……”

對於909工程,李曉凡已經非常熟悉。

李曉凡繼續問道:

“倪院士,照道理我們目前可以說是國內全力在投資積體電路晶片產業,但目前來看,似乎成效不那麼理想,為什麼我們的晶片產業總是那麼被動呢?”

“李董,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涉及方方面面。以我個人看法,有些專案未能取得預想中的成功,深層次的原因有幾個:一是我們在早期投資上專案時候,缺乏統一超前規劃,大家蜂擁引進國外的生產線,這些裝置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變成落後淘汰產品。晶片行業更新速度實在太快,製程升級一日千里,之前這種缺乏連貫性的投入,似乎陷入‘引進-建廠-投產-落後-再引進’的迴圈,效果不是很理想。二是國內的半導體相關人才實在是太弱,無法吃透引進來的技術,自主研發水平不夠……”

“同時,西方先後用巴統和瓦森納協議來限制向我們出口最先進的高科技裝置,同意批准出口的技術通常比最先進的晚兩代,加上中間拖延和落地消化,基本上等我們內地拿到手的技術就差不多落後三代左右……”

最後,倪院士道:

“李董,我們如果能說服張汝京博士早日離開TI德儀來大陸建設類似臺積電這樣的晶片代工廠,你又能夠在矽谷和新加坡設立離岸孵化器與加速器,避開巴統和瓦森納協議的限制,同時投資一些非常有潛力的半導體設計研發專案和阿斯麥這樣的半導體裝置公司,你的這個佈局堪稱完美啊!”

李曉凡的初步佈局思路得到倪院士的肯定之後,更加堅定了他透過金融手段來佈局晶片產業的信心!

“倪院士,那您抓緊辦理因公出國手續,我們爭取早日去美國拜訪張汝京博士!”

“嗯,我知道的,但因公出國手續的審批步驟比較複雜,我們計算機所沒有審批權,最終還得報到中科院總部審批。最快,我估計也得一個月時間。”

“哦,這樣算下來,說不定還能趕上我那個太平洋網上書店專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IPO正式掛牌交易儀式時間。如果能趕上一起最好不過了,倪院士,到時候我請您一起去時代廣場敲鐘!”

“哈哈,如果有緣,我很願意去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納斯達克市場,見證李董您的高光時刻!”

……

晚上,李曉凡與楊飛燕等長江科技投資公司的同事們約了王樹強等一批倪院士主持的聯海微電子專案的骨幹們吃飯。

李曉凡進入包廂後,王樹強給李曉凡介紹了一位新人:

“李董,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的新同事——姜立新博士,原來在京城的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工作。姜博士曾經參與了熊貓ICCAD系統的研發,熊貓ICCAD系統是我國第一個採用軟體工程方法自行開發整合,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功能齊全的大型ICCAD系統……”

沒等王樹強說完,姜立新博士打斷了王樹強的介紹:

“王博士,往事不堪回首,這些已經成過去時了!”

李曉凡雖然不太懂熊貓ICCAD系統為何物,但聽王樹強介紹起來好像很高大尚的樣子,於是好奇道:

“姜博士,你們的這個研究成功感覺很厲害啊,為何說往事不堪回首哈?還有請教一下,這熊貓ICCAD系統是幹嘛用的?”

姜立新博士解釋道:“李董,您知道EDA軟體嗎?”

“哦,你說EDA我大概知道,EDA是不是英語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縮寫,一種晶片設計輔助軟體?”

“對,李董,您很內行啊。四年前,我參與研發的熊貓ICCAD系統是國內第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EDA工具。”

“那很牛啊!”

“嗯,1992年我們研製成功熊貓ICCAD系統之後,曾經非常驕傲,終於突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們這種高階EDA軟體的封鎖!但是好景不長,就在兩年之後,老美公司看到我們研發成功EDA軟體後,突然解除了對我國EDA工具的封鎖。兩年前,美國CadenceDesignSystems楷登電子公司,這家全球最大的EDA軟體公司進入了我們內地市場。隨後去年,國外另兩家EDA大廠美國Synopsys新思科技和MentorGraphics明導公司也悄悄進入了我們中國……”

姜立新博士繼續解釋道:“這些美國EDA公司起步比我們早、技術積累更豐厚、商業化更成熟。當這些EDA巨頭進來國內搶灘後,他們使用更成熟的技術,超低的價格在我們內地市場傾銷,我們大陸內地晶片設計廠商,自然就會選擇物美價廉的美國軟體。於是,當下我們國內的積體電路晶片設計EDA市場基本被Cadence、Synopsys和MentorGraphics這三家巨頭給瓜分了。我們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國產熊貓ICCAD系統市場全被他們給擠壓了……”

王樹強道:“這些西方公司太壞了!EDA軟體這是一個影子,我感覺其實這種故事是不斷的在上演的。總之,我們在某個領域被西方卡住脖子,然後我們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攻堅突破之後,老美等西方公司就突然解禁了,然後我們的民間廠商還是會選擇物美價廉的外國產品和技術。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老美甜蜜的陷阱,他們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但我們國內廠家還是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這似乎好像形成了一個死迴圈……”

李曉凡總結道:“所以,只有我們自己足夠強大,讓我們國人能夠掌握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才能夠保證我們未來不受制於人!姜博士,您幫我聯絡一您的老東家,我要投資這個熊貓EDA軟體專案!”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我在廢土養崽

老大白貓

開局截胡刮刮樂大獎

抹茶味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