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織坊今天的小廚房開了,主家的三個家廚在裡頭忙得不亦樂乎。

陶東主由管事的陪著進了廚房,手絹捂著鼻子使勁扇了兩下。

大廚急忙迎了上來,叫了聲老爺。

“今天的菜務必用心了!”

“老爺您放心,今天的飯菜起碼有伺候您的八成火候!”

大廚把胸脯拍得山響,他是陶家的老人,知道織坊多少年的規矩,花機師傅搭機之前的這一頓務必要伺候好了,不然裝的時候給你一個不用心,用上幾天就要修那才是麻煩。

陶東主點點頭,又領著管事的往織坊後頭走,這裡有一處新開闢的織房,大約有七八十個平方。

兩人進了“新”織房,織房裡早就有四張半舊的花機在工作,操作這幾臺花機的都是陶家的家生子,從來不與前面大織房裡的織工們交流。

陶家在織業行會登記的各種織機一共二十六張,而這裡的四張是從來不報上去的。

按照織業行會的會規,每張花機每年要向行會繳納四貫五錢的“會捐”。

整個蘇州六千餘張織機每年上交的“會捐”達三萬餘貫,蘇州上下官員的“例錢”都在這裡面,這也是織戶們“橫行”蘇州的保障。

陶家隱匿下來的四張花機,僅省下的“會捐”和“稅款”每年就能多結餘近兩百貫。

“五臺放在這裡,五臺放在前面,”陶東主吩咐著管事,“給張家人的利是不要動手腳,否則仔細你的皮!”

管事的立即嬉皮笑臉的點頭應著。

盧五畝帶著徒弟徐寶和馬山、朱恢一起趕著驢車來到了大昌織坊的大門口。

歇了兩日,他額頭上的傷好了些,如今只貼著一塊小膏藥。

驢車剛到織坊門口,幾個陶家人立即開了大門,下人用竹竿挑著兩串“千聲響”點燃,聲如春雷,煙火四散,紅紙撒了一地。

驢車進了織坊,盧五畝四個人被管事的請到了一間裡屋,十餘道精心烹製的菜餚送了上來。

徐寶吞吞口水,心裡直叫乖乖。

十六個菜,有十道是肉菜!

他活了十五年還從來沒同時吃到過兩個肉菜。

他從織花童一直幹到織工,從來都是飢一頓飽一頓,不曾想遇難之後落入張家,非但這幾日沒餓過肚子,還能遇到被織坊的老爺如此招待。

盧五畝是知道這個習俗的,吃了陶家的宴請,又拿了人家的利是,搭機的時候就要分外的賣力氣。

“大家吃吧,酒便少喝著,莫少時誤了事。”

半塘張府,一個喚作“海叔”的老織工領著另外三個織工,規矩的候在庫房門口。

緊閉的庫房內,張守言拖著一架油壓手拖車,把五套花機零件從蟲洞裡拖了出來,與之前拉過來的五套放在一處。

而在蟲洞的另一頭,在張守言租來的倉庫裡,還存放著四百多套花機元件。

喚了海叔幾人入內,把十套花機元件搬上另外一輛驢車,讓海叔幾個趕著車去了劉家的織坊。

忙完這些事,張守言又信步往點秋園來看董小宛。

兩人才閒聊了幾句頑笑,妹子杏兒就派了門房上點秋園來尋他。

“老爺,姑娘說吳江村裡的鄰居來了,說是村裡發生了大事,還請您速速回去。”

張守言來了這些日子,曉得這個時代的人極為看重親戚、鄉鄰之間的關係,便向董小宛告辭回到了家中。

來人張守言認得,正是村裡的鄰居。

前段日子叔公的喪事還多虧了這位米叔叔一家子照應。

米家叔叔名叫大成,在家中行大,故而張守言兄妹都喚他一聲“米叔”。

米叔一臉惶急、坐立不安,看到張守言進來急忙上前拉住了他的袖子。

“大郎,快快救救村裡的鄉鄰!”

張守言忙拉著他坐下:“鄉里發生了何事,米叔為何如此驚慌?”

“哎,是禍事來了!”

米叔說話雖然有些雜亂,但張守言很快聽出了整件事的經過。

卻是號稱吳江第一家的呂家對柳橋村下了狠手。

羅猴山之戰官軍的慘敗,讓崇禎皇帝強行透過了首輔楊嗣昌的提議:天下加徵練餉,讓九邊總兵自行練兵,一則可防禦後金,二則可隨時南下撲滅流賊。

加徵練餉的旨意還在路上,蘇州府上下便已經知道了旨意的全部內容。

就在這個當口,柳橋村的糧長居然要改黃冊,要把柳橋村的五戶人家改為上戶,其中除了米家之外,還有張守言一家的名字。

大明納稅依照黃冊來徵收,上戶多繳、下戶少繳,官府將納糧的事務都委給了了鄉間的“糧長”來辦。

糧長一旦與縣中戶房的胥吏勾結一氣,把糧長手中的黃冊和縣中黃冊“重新”修訂一次,便能讓一家人家破人亡。

明明是苦哈哈的人家,一旦給你定個“上戶”,交不出來就只能借貸或者等著“抗捐”的罪名落在自家的頭上。

柳橋村的糧長是朗鄉呂氏的親故,糧長宣佈要改黃冊前腳剛走,呂氏的豪奴後腳便到了村裡。

呂氏豪奴說,張家大郎在蘇州頗為豪奢,然不敬地方長輩,又無故得罪蘇州士紳,這一次是叫那張守言曉得什麼叫做“分寸”。

只讓張“和尚”快些迴轉吳江去呂氏請見謝罪,之後做事須多請教呂家子弟,免得在外壞了吳江人的名頭。

“張和尚?去拜見呂家四公子?”

張守言聞言冷笑,這呂家他也聽聞過,十五年來門中出了兩個進士,是吳江當地最為顯赫的一家。

這位呂家四公子的大兄如今在朝中任監察御史、叔父又在安徽任同知,張守言早在元寶山時,就從老和尚嘴裡聽說過了呂家的威勢。

說什麼不敬地方長輩,又無故得罪蘇州士紳,想來是因為他張守言發了財卻不上門拜碼頭,又在在蘇州惹了莫家織坊。

呂家這副做派,明顯是盯上了自己銀子!

“不礙事,上戶便上戶吧,”張守言微微一笑,“米叔回去後只管向幾家交代,就說一切捐納都算在張家的頭上,讓他們莫要驚慌。”

米叔得了張守言的準信,這才拍了拍胸口,轉瞬又想起呂家的吩咐來。

“大郎,那呂家四公子那裡,你又該如何是好?”

張守言忽然失笑:“早幾日我還在糾結一事,卻不想呂家竟如此盛情自己找上了門來,倒將我那一絲顧慮全然打消。米叔不必憂心,我這裡自有一樁大禮要送與呂家。”

“大禮?莫不會太過破費?”米叔一邊說著一邊又憂心忡忡起來,“吳江鄉間誰人不知,這呂家最不好惹。一旦招惹上,輕則敗家去財,重則家破人散。依我之見,大郎手裡既有錢貨,不如一時離了蘇州,待過些日子在做計較。”

張守言微笑不語,對於米叔的提議不置可否,只叫來下人帶著米叔去休息。

可米叔心裡還掛著事,半刻都不肯多留,急匆匆的趕回吳江去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尊:吾生本是紅塵客

停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