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正式的病人,上次你說的沒錯,如青確實莽撞了,用了那放血之症。

那其實風險很大。

我只顧驗證自己的治療方法,忽視了其中的風險。

這幾日我想的很清楚,既然是我冒失行事,我便要確保張侯爺身子無恙。

所以想來想去我還得來瞧瞧你的病情。

你雖然自己覺得身子康復了,但我知道,血中之毒半個月才會完全消散,所以我才要求侯爺靜養半月的,而非是心血來潮之舉。

侯爺此行倘若要是身子不適,病症復發的話,那便是我的罪責了.”

張延齡沉聲道:“復發了也不會怪你的。

無需談小姐負責。

放心便是.”

談如青沉聲道:“那可不是你說不要我談家負責我談家便可不負責的,侯爺的身份擺在那裡,侯爺不追究,有人會追究。

況且,我也不希望半途而廢。

我第一次正式給人救治重病,我不希望是個不圓滿的結果。

否則,我這放血之法便從此不能再用了。

所以,請張侯爺取消這次行程,再靜養六七日,待血中毒素祛除乾淨.”

張延齡聽明白了談如青的意思,一方面自己是她第一次經受的重大病症的病人,談如青不希望治療失敗。

另一方面,她也是希望能驗證放血治療傷口感染的療法的有效。

倘若自己再次因為勞累奔忙而復發,則宣告此法失敗,那便再也不能用了。

再者,自己的身份對她也有壓力,自己要是出事了,談家脫不了干係。

張延齡不想耽擱行程,但他也被談如青的執著所打動。

談如青其實沒有得罪自己,自己也不能小心眼。

就算人家對自己有疏遠之心,也不能因此而毫無風度。

“談小姐,這樣吧,我去莊園可能要兩三天時間,三天後我回來了便按照你的吩咐再靜養個幾日,再不出門了。

但今日我車馬人員備齊了,那是必須要走的.”

談如青咬著紅唇沉吟片刻,轉身對婢女小竹道:“小竹,你把藥箱給我,你回去稟報老夫人,就說我跟隨張侯爺去他的西山莊園去了。

兩三日便回.”

“什麼?”

在場眾人都驚訝了。

小竹驚訝道:“小姐,你……跟他們去?那可不成,絕對不成.”

談如青道:“放心便是,我是去隨時關注病人的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有事也好及時施救。

你跟老夫人說,讓她放心,如青會照顧自己的.”

小竹還待再說,談如青皺眉道:“小竹,你不聽我吩咐麼?快去.”

小竹無奈點頭,將藥箱交給談如青,跺跺腳上馬車而去。

談如青揹著藥箱看著呆若木雞的張延齡道:“張侯爺,可否給我備一輛車,我不會騎馬.”

張延齡皺眉道:“你當真要跟我們去?”

談如青道:“除非你取消行程.”

張延齡呵呵而笑,大聲道:“杏兒,請談小姐上車,好生伺候著.”

……北京西山,實際上是一大片山地的總稱,屬於太行山脈的一部分。

在京城到西山之間的數十里之地,平疇沃野的數量其實也不多,因為這裡充斥了大量的小山包和荒草坡地,真正能耕作的農田的面積很少。

大明朝的王公大臣們住在京城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在京外擁有一片莊園。

而且這些人個個貪得無厭,擁有的土地數量驚人。

像是張延齡這樣的擁有一千多頃的土地的勳貴其實還不算是佔地最多的。

張延齡的哥哥張鶴齡便在京北擁有兩座規模均超過八百頃的大莊園。

大大小小的勳戚王公大臣們瘋狂的攫取土地,有的是透過皇上賞賜的方式獲得,有的是透過各種手段逼迫自耕農賣地,就像一個個碩鼠一般將京城外的田畝土地佔了大半。

現如今,京外百姓真正自己擁有土地的已經很少了,相當一部分百姓其實都已經淪為佃農,成為為這些人積累財富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工具。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隱憂。

縱觀歷史,每個朝代的衰落其實都離不開土地兼併百姓流離的原因。

大明朝的主要財政稅收都是來自於自耕農,而朝廷毫無截止的允許王公勳貴大臣們兼併土地,讓自耕農被迫變成佃農,這已然對大明的財政稅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只可惜這其中的道理懂得人不多,或者即便是懂,也不願改變。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奔波,張延齡一行十餘人的車馬在晌午時分抵達了位於京西三十里外的西山莊園。

說是西山莊園,但其實這片莊園距離西山還有十餘里,所轄的是方圓一千多頃的土地,其中包括了一座叫野狗嶺的小山嶺和一大片荒草糾結的荒草灘。

沿著塵土飛揚的泥石道路,一行車馬抵達了位於野狗嶺東側的一座名叫趙家莊的村莊。

趙家莊有百餘戶人家,原本都有自己的土地,但現在他們已經全部成為建昌候張延齡的西山莊園中的佃農。

種的土地原本屬於他們自己,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交出土地淪為徹底的一無所有的無產者。

除了趙家莊,左近還有三座村莊中的百姓也都是如此,都是西山莊園的佃戶。

只是那幾處村莊的住戶人數少一些,趙家莊是最大的一處村莊。

黃四已經派人提前通知了在趙家莊中的西山莊園的孫管事,眾人抵達村口的時候,身材胖碩的孫管事帶著幾名手下已經在村口大槐樹下等候多時了。

簡單的寒暄之後,眾人下了車馬往村中走去,村裡的道路塵土飛揚,滿地坑窪,旁邊的房舍低矮破敗,基本上都是土牆上蓋著茅草。

衣衫不整的孩童目光呆滯的站在路旁看著這一群衣著光鮮之人,杵著柺杖的老人站在院子裡木然的呆立著。

天氣炎熱,村舍之中散發著一股揮之不去的腐敗的臭味,令人難以忍受。

張延齡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他見識過貧困,但他沒見過這麼貧困的村落。

由趙家莊可窺全貌一斑,整個大明朝的百姓生活的水準也不過如此。

史書上說弘治一朝乃是中興盛世,然而現在看來那中興之光顯然沒有照到這些百姓身上,所謂的中興怕也只是史學家的想象罷了。

京畿百姓尚且如此,何況其他地方。

這些人為自己種地,卻如此貧困,張延齡心中很是有些內疚。

雖然這一切並不是自己造成的,但似乎已然脫不開干係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剛登基稱帝,她就說我是昏君

極品花生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