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事兒?有沒有人具有點石成金的本事?有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能耐?要是上輩子,這幾條,寧衛民是說什麼也不相信的。

可這輩子他全都見識到了。

像康術德一肚子的生意經,那一雙識寶善辨的慧眼。

像出自“葡萄常”栩栩如生的葡萄,以及劉永清做得真假難辨的仿古瓷,還有“張大勺”出神入化的廚藝……全屬於此列。

按理說,經歷過這些,寧衛民應該產生點抵抗力了,不應該再對類似的事兒感到特別的震驚了。

但得了“張大勺”給的這瓶子粉末之後。

他回家一試,仍舊被震得一塌糊塗,大感驚訝。

因為效果簡直太神了!無論什麼蔬菜,哪怕只是白水煮過,放了這點粉末,也是既香又美。

如果用來做湯,那簡直味道醇厚,又鮮美至極啊!真的可以說,這點粉末足夠讓一個不會做菜的人直接變成廚藝過關的人。

也足以讓不少廚師為他們的手藝而汗顏。

康術德更是高興至極。

要知道,如今可正值苦夏啊。

老頭兒吃什麼都沒味兒,做什麼都嫌麻煩。

最怵頭的事兒就是長時間動火,很容易就能招得一身汗。

所以有了這瓶子粉末,老爺子可就覺著夏天省大事兒了。

甚至用他的話來說,這瓶粉末是可以把普通的白水煮白菜,直接變成用“開水白菜”的寶貝。

當然,這樣的評價肯定是有些誇張的成分。

因為“開水白菜”那是用高湯製作的代表菜式,也是開國第一宴上那是看著最為樸實無華,嘗在口中最令人驚歎一道菜品。

那得用肥母雞、瘦豬肉、豬排骨、乾貝,慢火熬湯,將湯濾清。

精選東北大白菜心煮熟後放在高湯裡浸泡,最後在潷出高湯,將白菜再放入高湯中用旺火蒸透而成。

成菜後,菜色湯清見底,宛如一碗開水裡放著幾顆菜心,香味濃醇,湯味濃厚,卻清香爽口,不油不膩。

如果這瓶粉末要能有這樣的奇效,那還了得啊?怕是“開水白菜”立刻就得跌落神壇,賣不出價兒來了!會做這道菜的廚師多少年的廚藝,算是白學了。

那不得氣得去撞牆、去上吊,去投河啊?不過實事求是的說,用這些粉末做出來的開水煮菜,味道至少能追上開水白菜三四分的成色了。

反正絕對要比寧衛民前世在超市買的那種什麼濃湯寶強。

這就相當不容易了!另外,最蹊蹺的地方還在於,這種粉末絕對不是單純的調料,更不是人工合成的產品。

完全沒有那種吃多了讓人反胃、犯嘔的味精、雞精、人工香料和新增劑的味兒。

這方面寧衛民可是比較有發言權的,一吃就能百分百的確定這點。

為什麼?就因為上輩子,為了圖省事,他經常會吃泡麵這種快銷食品。

有時候忙到夜裡才回去,他也會用濃湯寶打個蛋花湯喝,然後把冷飯泡進去湊合一頓。

所以時間長了,他的胃都吃出毛病來了。

在得了一次急性胃炎之後,他落下了後遺症。

就是一聞方便食品的味兒,他就噁心。

於是從此,他再也與方便食品無緣,哪怕餓極了,勉強吃下去,也必然會吐的。

然而放了這些粉末的菜,他吃進肚子裡,卻沒有任何這種感覺。

這又是多麼的神奇啊!於是第二天,他都沒耽誤工夫,直接就去“北極熊”找“張大勺”要答案去了了。

他根本等不及再到週末了,要不當面問出來這些粉末是什麼,他恐怕就睡不著覺了。

結果老爺子把答案一公佈出來,他就傻眼了。

說來有趣,康術德不愧是師父,居然給說中了,這些東西還真的跟“開水白菜”有點沾邊。

因為那就是“張大勺”用雞鴨、排骨和乾貝吊過的高湯啊。

敢情每次只要剩下一些高湯用不了,“張大勺”都會加火熬之。

待熬幹,鍋中的各種肉質已爛,骨頭已酥。

然後老爺子再把這些東西烘乾、曬乾,磨成粉,就是此物。

這就無怪好吃了,全是真材實料啊!那麼既然沒有人工合成的調料,寧衛民自然就不會感到胃口不適!等寧衛民琢磨了一陣,反應過來,那真的是興高采烈,高興壞了。

因為他立刻就意識到這個辦法的妙處,以及老爺子為什麼說能解決他製作高湯的成本問題了。

果不其然,“張大勺”說出來的辦法跟他想的差不離兒。

像豬心、豬肚、豬腰、豬肺、羊頭、羊心、羊肝、羊肚、羊腰、鴨心、鴨肝、鴨腳、鴨舌、雞心、雞肝、鳳爪、雞胗這類用處比較少的高湯,大可以用這種辦法變相留存。

那麼如需要製作這些菜餚的時候,就可以不放高湯,只放這種乾粉即可。

雖說不如高湯鮮美,但多少也有增加純味的作用,總是一種相對經濟的折中辦法。

關鍵這樣一來,能大大減少每日吊湯的數量。

自然就不用像養心殿御膳房那樣,每日都備上近百種的高湯,五六十……不,也許三四十中就夠用了。

最少也能節省一半的吊湯成本啊!沒的說啊,寧衛民佩服的五體投地,恨不得當場就給“張大勺”磕一個啊!他眼前這位,那真就是灶上神仙,這招兒簡直太高明瞭!可沒想到,“張大勺”卻不肯居功,反倒告訴他這一招的真正歷史淵源,其實是御廚跟宮裡太監們學的。

敢情過去的宮裡,只有不得勢的太監才吃剩東西。

由於宮裡扔的東西太多,許多出身窮苦的太監看著實在心疼。

也就自行摸索出了把剩菜剩肉曬乾磨粉之法,用以佐食白粥和下麵條吃。

結果這手被御廚們發現後學到了。

自此御膳房就又掌握了一種能提純提香,增厚滋味的技術。

御廚們既能用以防備著高湯寡淡,灶上耍活不便。

也適於公料私用,大可以把這種粉帶回家去自己享受。

後來更有御廚善於發現商機,把蔥姜和胡椒、醬油也曬乾成粉,做成調料紙,透過坤寧宮的太監賣給大內侍衛獲利。

要知道,按清朝祖制,每天早晚坤寧宮的兩口大鍋都要煮兩口豬祭神。

而這些“福肉”,是皇上賜給大內侍衛們的“克食”。

(注,克食是滿語“施恩,賜予”的意思。

另外也有正餐之外的加餐之意。

清朝貴族一向有“金主與眾將共食”的親和傳統,後來,將食物賞賜臣下甚至成為清朝皇帝固定的進繕制度)雖然榮耀,但由於沒有一點佐料的白水煮肉很難下嚥,大內侍衛向來對此是很怵頭的。

於是乎,就因為有了這種調料紙,大內侍衛們得到解脫了。

從此反而還真把吃“福肉”當成一種特權享受了。

甚至清廷倒臺之後,這一手撒粉的手段,還幫在外討生活的御廚揚名立萬了呢。

比如說,欒學堂後來辦的豐澤園飯莊,之所以能在京城打響招牌,就因為一位御廚的蔥燒海參滋味格外入味,濃厚,蔥香四溢……聽到這兒,寧衛民終於忍不住插了嘴。

“我知道我知道,那個御廚是不是袖口裡藏了點粉末,每次做完菜都偷著灑那麼點……可,張師傅,我怎麼聽說是撒的是海腸子粉呢?都說那東西是天然味精……”應該說,寧衛民說到最後表示疑惑,一點不奇怪。

誰讓上輩子的電視劇《傳奇大掌櫃》他看過,《豐澤園與欒蒲包》的的評書他也聽過,裡面都是這麼說的啊。

可偏偏他知道的還就是錯的。

“張大勺”毫不掩飾的嗤笑起來,當場就送了他“狗屁”二字。

“你呀,又被以訛傳訛的市井流言給懵了。

過過腦子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海腸子?還天然味精?豐澤園開業是1930年了,北平的日本商社早就賣上‘味之素’了。

還用得著這東西?”

“何況海腸子那東西,口感極為普通,你炒盤海腸子,也沒有多鮮美啊。

屬於海貨裡的賤品.”

“再說了,海參要味精幹嗎?是個山東廚子就知道,做海參難處不是提鮮,而是入味。

蔥燒海參,是要有蔥香不見蔥,燜蔥油是頭一道關,其次就是雞湯入味了,提鮮?高湯裡有火腿,有乾貝。

誰會用海腸子那種賤玩意啊?”

“你不信就自己試試,你要用海腸子粉能做得好吃,我把腦袋給你。

不過是懵懵外行罷了。

那撒下去的絕不會是旁的,只能是這種高湯粉,還有蔥粉。

這就是御廚用了一百多年的典型手段……”服啊!心悅誠服啊!寧衛民什麼都說不出來,只剩下衝著“張大勺”高舉大拇指了。

甚至帶著這個意外獲得的歷史真相的回去之後。

他這一天都放不下這件事,反覆在心裡琢磨,不能不激動和感慨,甚至還有點悵然若失。

不是他小題大做啊,這看似沒什麼的東西其實用處大了去了!完全可以說就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山啊!他沒辦法不為國人的智慧而讚賞,聰明啊!太聰明瞭!別看是太監,別看是廚子,別看是伺候人的,別看是古人。

可就因為他們是華夏人,就能有這樣的智慧。

西洋人牛什麼啊?東洋人牛什麼啊?現代?科技?一個泡麵,一個濃湯寶,而已嘛。

這些都加起來,比不上我們五千年文明抖一抖,隨便掉了這麼一點粉塵。

t,想想就激動。

什麼是國粹啊?那不光只有京劇,這也是!誰說中餐就不能量化管理,就不能應用於快餐的?如果要用這個辦法辦個泡麵廠,能做出這樣的滋味,絕對天下無敵啊。

日清拉麵算個屁啊。

小鬼子做得出佛跳牆面嗎?做得出雞湯汆海鮮麵嗎?可最氣人的就是,就憑著這些人工香精的破玩意。

洋鬼子在破壞我們的健康同時,居然還賺了我們那麼多錢。

等回頭一看才發現,敢情這都是我們自己玩剩下的,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的手段,完全就不用付出這樣的代價。

可悲啊,自己的精華都給鼓搗絕了,居然捧著別人的糟粕當成好東西。

恐怕這樣的真相,是大部分國人遠遠沒有意識到,也不會想到的……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風生水起

貪嘴的大牛

開局扶貧系統,我能透視大眾餘額

一枝清風

旭旭寶寶

風起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