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地、認真地,江士奇打量了陸潛一番,然後終於明白過來——導演是故意的。

饒是自己見過無數大風大浪也還是被捉弄了一把。

難怪!難怪那些狗仔們看到陸潛,一個兩個都畢恭畢敬,沒有人敢輕舉妄動,如果不是江士奇和陸潛見過那麼多次,對陸潛已經有足夠的瞭解,恐怕江士奇此時也要溼褲襠了。

信手拈來的惡作劇,絕對真假難辨。

“導演,我還不到三十歲,年紀輕輕不應該有心臟病.”

江士奇非常無奈,也忍不住小小吐槽了一句。

陸潛眉尾輕輕一揚,“你還不到三十歲?”

點到為止。

緊接著,陸潛就露出尷尬的表情,“抱歉,是我誤會了,我下次不會了.”

明明是道歉,明明是悔改,但為什麼江士奇覺得自己被羞辱了?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江士奇並不覺得受冒犯,反而是忍不住想笑,不愧是能夠和湯臣分庭抗禮的人。

“導演,我們的採訪還沒有開始,你現在就火力全開怎麼辦?”

說著說著,江士奇自己就率先笑了起來。

陸潛輕輕聳了聳肩,一副甩手掌櫃的模樣,“這就不是我的責任了.”

江士奇想想,居然……無法反駁。

但是,江士奇也意識到,就這樣一來一往,小小的惡作劇,緊張和激動的情緒平復下來,居然找回了平靜和鎮定。

所以,是因為陸潛注意到他和整個團隊的緊張,這才故意緩和氣氛的嗎?江士奇主動回到了正題上,“導演沒有閱讀我們的提案嗎?”

“我知道你們準備做什麼,但具體方案沒有詳細閱讀,抱歉,最近忙到昏頭了.”

陸潛依舊是一貫的實誠,“今天是準備採訪‘突襲2’的幕後製作花絮,對吧?”

江士奇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對,‘突襲2’現在正在火熱上映,電影裡有很多鏡頭、情節在社交網路之上引發熱議,其實,對於‘突襲’也是一樣的,我們都非常好奇,導演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幕後又又什麼故事,所以安排了這次採訪.”

幕後花絮。

對於電影宣傳來說,放出幕後花絮是基本操作,透過幕後花絮揭開電影的神秘面紗,同時也展現製作團隊的幕後面貌,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宣傳手段。

這次,“娛樂週刊”又更進一步。

江士奇是瞭解陸潛的,他一直知道陸潛對攝影、對燈光、對武術指導這些團隊的重視,在業內有口皆碑。

所以,江士奇希望陳慕、蘇子一、管舟、白誠等人全部都能夠出現在鏡頭面前,接受採訪、解答問題——他已經收集了無數著名場面的相關問題,從專業入手,詢問他們是如何構思、如此討論、如何碰撞以及如何執行,最終呈現出大熒幕上的電影畫面。

足夠專業,卻也足夠內幕。

“娛樂週刊”正是憑藉著這份“專業理念”,成功打動了藍鯨影業和雷鳴經紀,爭取到了這次採訪機會。

其實,江士奇所不知道的是,藍鯨影業和雷鳴經紀經過溝通和討論,他們認為這次的確是一個機會——一方面,他們能夠宣傳“突襲2”。

對於陸潛來說,出面參與宣傳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加深觀眾對導演專業形象的認知,並且另闢蹊徑地進入“突襲2”的世界,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娛樂效果,而是從專業角度展開解密,展現幕後的世界。

一舉數得。

另一方面,他們能夠暗戳戳地吊起觀眾對“死侍”的好奇心,畫面播出去了,就看網友們是否能夠挖掘到寶藏了。

如果沒有挖掘到,那麼他們也沒有損失;但如果挖掘到了,“死侍”就能夠蹭一波熱度。

在諸多宣傳提案裡,“娛樂週刊”的整個立意和構想,輕鬆脫穎而出,修仲鈞和喻劭都表示非常滿意。

所以,當江士奇擔心他們是否拍攝到攝影棚不應該入鏡的畫面,藍鯨影業和雷鳴經紀卻巴不得多拍一些。

媒體和劇組,本來就應該是“互幫互助”的,不是嗎?對於其他媒體來說,江士奇的策劃可能太過專業以至於缺少娛樂性,可能太無趣,無法達到宣傳效果。

但江士奇並不這樣認為,現在籠罩在陸潛身上的神秘面紗著實太多,稍稍揭開一些,反而能夠讓網友們感興趣;而且,一直以來,陸潛總是堅持專業形象,這些專業討論,也能夠解答觀眾們的疑惑。

正是因為如此,看起來俗套老套的策劃,卻老樹開新花,展現出不同魅力。

這也是江士奇特別緊張的原因。

因為首次探秘陸潛劇組,也因為即將展開專業碰撞,江士奇唯恐在陸潛面前露怯。

陸潛透過江士奇打量了一番後面開始忙碌的團隊,有些意外。

“我以為‘娛樂週刊’是紙質媒體.”

那麼,這些攝像機和燈光又是怎麼回事?江士奇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確,我們是紙質媒體,但現在在社交網路之上經營賬號,也會發布一些影片採訪或者花絮.”

“這次的採訪,我們就希望能夠製作成為影片.”

“因為觀眾們還是希望看到真正的導演,活的,會動的,會說會笑的.”

聽著江士奇的一系列形容詞,陸潛歡快地笑了起來,“這是現在社交網路的新鮮詞彙嗎?這樣來形容大活人?看來,我已經被時代拋棄一段時間了.”

正好,話題說到這裡。

江士奇非常好奇,順著話題就說了下去,“說到社交網路,我一直都非常好奇,導演至今還是沒有開設個人社交網路賬號,這著實非常特別.”

“我以為我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了.”

陸潛有些意外,為什麼老生常談?江士奇連連擺手,“我知道,導演已經回答過了,而且不止一次.”

“但我的疑惑在於,導演目前還是二十歲前半段,依舊是年輕人,並不存在社交網路上手困難的問題.”

“更準確來說,導演就是在社交網路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居然願意徹底轉身,這確實引發了諸多困惑.”

“還是說,其實導演有小號?”

陸潛也沒有再次搬出以前的那套說辭,而是意味深長地說到,“也許,正是因為我意識到社交網路的影響和衝擊,網路的存在正在讓生活碎片化、快速化,這與藝術創造本身是有衝突的,所以我才選擇迴避.”

“等等,導演是什麼意思?這番話,可以深入解讀一下嗎?”

江士奇的好奇心開始萌芽,然後就無法抑制地茁壯成長起來。

果然,陸潛就是一個寶藏。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一夜,我解鎖了鋼鐵之軀!

一瓶油漬除

離婚後,我繫結神豪養成系統

鯨不會說話

死亡妓

洛點

熱鬧喧囂的異世界生活

星月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