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哭泣,官員沒有好好的執行國策,教化萬民,所以才導致侵人田產的事情發生,百姓是因為沒有好好結社互助,冷漠的看著別人受難……在皇帝的感召之下,惶恐、羞愧,哀嚎一片,各種情緒不一而足……看著波瀾的秦淮河水,朱允熥坐在岸邊的石頭上,眉頭緊鎖。

他身為皇帝,不需要當著百姓的面說嚴厲的話,也不需要當場處置害民的里長和鄉老,後面自然有人會處置他們。

用不著自己動手,只要維持皇位威嚴就好了。

所以在給劉家人留下了一點錢財,勉勵了百姓集聚之後,他便離開了。

可是他的心情卻並沒有好轉,反而越發沉重起來,開啟看看手裡的那份奏章,又陷入了沉思……“王公公,陛下坐著有一會兒了,你去看看吧……”齊泰鐵鉉等人看著皇帝默默的坐在那裡一言不發,心裡也七上八下沒個著落,所以齊泰便開口讓王忠通報一聲。

王忠一臉為難,低聲道:“哎呀齊大人,這會兒我哪敢過去打斷陛下的思緒呀,就算借我個膽子也不敢啊……”說著轉向一旁的張輔道:“要不你去,你沒眼力勁兒,沒心沒肺慣了,想必陛下也不會怪罪你.”

張輔氣得狠狠瞪了他一眼,暗罵了一聲死太監,道:“我只負責警戒護衛,保護陛下安全,伺候的事可不是我的職責!”

王忠嘿嘿一笑,也不以為意,把臉轉到一邊躲開齊泰的目光。

“鐵大人,你去吧,再晚避一下輝哥就到夜裡了.”

齊泰無奈,只好對鐵鉉道。

“這個……”鐵鉉張了張嘴,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朱允熥的聲音:“你們揹著朕聊什麼呢,有什麼話過來說!”

“陛下……”幾人走進幾步,躬身行禮,“都坐下說話吧……”“是,臣等多謝陛下.”

立即有大漢將軍拿來馬紮,放在地上,幾人便圍著朱允熥坐在他面前。

朱允熥將手裡的奏章遞給齊泰道:“這是蘇州知府姚善給朕遞上來的奏章,你們都看看.”

齊泰展開奏章觀看了起來,鐵鉉也湊了過去,一旁的張輔伸長了脖子無主的張望。

蘇州知府姚善在奏章上把蘇州的賦稅問題做了陳述,請求朝廷能夠採取妥善的方式,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

鐵鉉道:“陛下,蘇州知府姚善是想要減輕普通百姓繳納田稅的數目,多年以來蘇州的田糧賦稅都是按照這個數字收的……”“你覺得蘇州地區的賦稅沒有問題?”

朱允熥問道。

“呃,這個……”鐵鉉頓時語塞。

若說沒有問題那是假的!因為明朝洪武年間,蘇州府的賦稅⽐整個浙江布政使司都多,蘇松賦稅之重,在全國⾸屈⼀指。

國初總計天下稅糧,共⼆千九百四⼗三萬餘⽯,浙江⼆百七⼗五萬⼆千餘⽯,而蘇州一府就⼆百⼋⼗萬九千餘⽯!位居整個大明第一!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對蘇州收取重稅,是因為蘇州是張士誠的老巢,在攻打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打得特別困難,損失慘重,因此為了報復蘇州,報復當地百姓對張士誠的支援,所以才課以重稅。

甚至在《明史食貨志二》也記載的:“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

惟蘇、松、嘉、湖,怒其為張士誠守,乃籍諸豪族及富民田以為官田,按私租簿為稅額.”

陸容的《菽園雜記》中還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說朱元璋微服私訪,到一個老婦人家討水喝,老婦人是蘇州人,在談到張士誠的時候,言語之中對他很是推崇,說他是因為同情百姓的遭遇,為了使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所以才開啟蘇州投降,並且稱呼張士誠為“張王”。

朱元璋聽完之後很是生氣,所以用重稅“懲罰”蘇州、松江地區的百姓。

不過這種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顯然是抹黑之言,把朱元璋塑造成一個小肚雞腸的人。

要說在爭奪天下時給朱元璋造成的難處,張士誠還能大過陳友諒嗎?要知道陳友諒才是朱元璋的頭號死敵!在鄱陽湖大決戰的時候,其時陳友諒聲勢極盛,從實力上講當在朱元璋之上。

雖然最終的大贏家是朱元璋,但以那時候形勢之險惡,勝負之反覆,朱元璋實在只是運氣好一點,才僥倖獲勝而已。

這一點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有否認。

可即便這樣,也沒見朱元璋對安徽江西,湖廣浙江課以重稅呀。

齊泰道:“陛下,蘇州自宋朝以來其經濟就首屈一指,如今早就已經成為手工作坊之中心之地,天下的織染,幾乎全在蘇州,每年所產出的絲綢、布匹行銷天下,數目驚人,整個蘇州幾乎可以佔據大明體量的一成,其富庶程度可想而知.”

“我大明並沒有很重的商稅,這些作坊鋪子,以紡織為生的人賺取了很多錢財,雖然朝廷對蘇州收的稅比較多,可這些重稅,主要還是從田賦上來的。

蘇州太多女工在織染廠做工,交夏稅秋糧,可以向糧商賣糧,也直接就可以交銀,非常方便,繳納的賦稅自然也多。

此為其一.”

頓了一下,齊泰又接著說道:“其二,朝廷所籍諸豪族及富民田為官田的數目比較多,所以賦稅自然就多了,因此以微臣之看來,蘇州百姓賦稅雖高,卻也並非不能承受.”

蘇州地區的官田,一部分是張士誠所罰沒豪族大戶的田地,也包括那些富戶的田地,在朱元璋佔領這些地區之後將土地分給百姓,剩下的就做了官田。

一部分是朱元璋在前幾次大案當中抄沒的官員田產。

所以蘇州賦稅之所以高,是有歷史原因的,並非像那抹黑之言一般。

朱允熥道:“姚善在奏章中說到那些種植桑麻,織造布匹的人家對於朝廷的賦稅當然沒有問題,可一般百姓之家,以耕種為生的就為難了……”因為繳納的賦稅高,所以平攤到每個人頭上自然均值也就高了,那些紡織的富戶倒是能夠承擔,可靠種地百姓呢?如果再有一些人試圖轉移賦稅來源,把這些負擔加到普通百姓頭上,那擔子將更為沉重!畢竟一個地區再發達,也有普通人和窮人!“你們說說,像此等問題,該如何解決?”

朱允熥問道。

齊泰鐵鉉二人互看了一眼,鐵鉉道:“陛下,微臣覺得是時候增加商稅了!”

“哦,說說你的看法!”

鐵鉉吸了一口氣道:“陛下,之前我大明對商人徵收“官店錢”,稅率是十五稅一。

後來放寬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寬到三十稅一。

對於民間生產工具、生活資料、文化用品以及嫁娶喪祭物品等的販賣,並予免稅.”

“雖然也有關稅,即貨品透過關津渡口時的關稅,一般是按比例抽取實物,稅率也是很低,京師及其他大城設有官辦貨棧,稱為“塌房”,商人在塌房存放貨物,就地徵稅。

可總體說來,大明的商稅是很低的,鹽稅、茶稅、市舶稅、透過稅、營業稅在內的商業稅總額不過才二百四十萬兩.”

“陛下,要知道宋朝商稅收入高達一千九百七十五萬緡啊!與之相比,我大明得商稅真是少的可憐!”

鐵鉉咬了咬牙,鼓足了勇氣說道:“陛下,微臣以為,增加商稅勢在必行!只有增加商稅,才能減輕蘇州普通百姓負擔,請陛下三思!”

朱允熥點了點頭,並沒有說什麼,而是又看向了泛起波瀾的秦淮河水。

過了一會兒,才說道:“增加商稅是肯定的,只不過不是現在……”又回過頭來道:“今日之事你們幾個也都看見了,一個小小的里長,小小的鄉里老人,竟然能連起手來,企圖侵吞百姓的田產,今日之事,是朕看到了,那沒有看到呢,還有多少?”

“蔣瓛都告訴朕了,里長在組織百姓納糧的時候,不乏從中苛扣多要者,全都揣進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你們告訴朕,如何才能不讓百姓免受這盤剝之苦?”

守護在一旁的蔣瓛聽到陛下提他的名字,不由得站直了身軀,臉上與有榮焉。

站在一旁的張輔今日也很生氣,咬著牙說道:“陛下,以墨江看來,可以讓錦衣衛和各縣官員調查這些害人的蛀蟲,然後呈報上來,有一個殺一個,有兩個就殺一雙!不怕這些惡人殺不乾淨!”

朱允熥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看一下的里長、老人那麼多,殺得過來嗎!除了他們,還有甲首,你還能把他們都給殺了?再說了,殺一次兩次行,可總不能一直殺下去吧,那還有沒有安寧之日?”

張輔見狀,頓時氣結,眨了眨眼睛不知道自己說的錯在哪裡。

里長鄉老承擔著溝通官府,下達官府政令的職責,是不能少的,否則真是皇權不下鄉了!“唉……”第二三嘆了一口氣道:“你們說,皇爺爺對這些鄉里老人百般照顧,他們雖然擔著一些職責,可也不過是個普通百姓罷了,即便是這樣,皇爺爺還是對能力、品性都很出眾的“老人”進行授官,從而改變他們的身份,讓他們光宗耀祖.”

“洪武十五年,“老人”陳原九被任命為松江知府,洪武二十四年,徽州歙縣“老人”胡伯順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一躍成為朝廷的四品官員,成為督察院御史,這是多少讀書人一輩子奮發讀書考取功名,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的官職,可他們只要好好遵從官府的政令,妥善照顧帶領一鄉百姓就夠了……”“你們說說,他們怎麼還不知足呢?”

不得不說,朱元璋對於鄉老的提拔任用真的沒話可說,試想一下,一個普通老百姓,頂多算是的小村村長,結果一下子成為正式公務員,而且還是地級市的市長,還能進到中yang檢察yuan裡面工作,這能是一般的吸引力嗎!也不怪朱允熥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了,如果是自己,肯定玩命的幹!起早貪黑的幹!就算稍稍提拔一下也值得啊!比如社群書籍……朱允熥可以保證自己不矯情,保證不為錯過孩子成人禮哭泣!“陛下,如果在繳納田賦丁稅的時候,越過里長不經他們的手,讓百姓自發組織前去官府繳納,不知道是否可行?”

鐵鉉試探的問道。

朱允熥沒有回答,齊泰眉頭緊皺道,“可行是可行,只不過有些片面……”“官府所掌握的黃冊和魚鱗冊,都是由他們統計之後呈報上來的,這裡面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了……”“就拿今日之事來說,那位里長完全可以把劉家列為寄零戶,也可以免除他們的勞役,可他並沒有那樣做,反而故意壓榨……同樣的,在申報田地,人口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隱匿土地人口,從而逃避朝廷的賦稅……”鐵鉉搖頭嘆道:“為今之際,看來只有想個辦法,把官府對於百姓所有的事都繞過他們,讓他們只負責教化,不插手有關利益之事……畢竟財帛動人心啊,讓他們守著錢財卻不貪婪,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朱允熥道:“田畝,丁稅,勞役,這些必須收歸官府,中間插手的人越多,百姓所受的盤剝和傷害就越多!而且有些地方會收取朝廷沒有收取的苛捐雜稅,各種條目層出不窮,百姓根本無法辨別,所以這也給了貪官汙吏機會……”鐵鉉齊泰聽了連連點頭,老百姓地裡的莊稼雖然便宜,甚至可以用廉價來形容,收取的時候只要付出極少的錢就可以了,但是經過中間商層層過手,層層取利,真正賣到消費者手中的時候已經是讓人快要吃不起的存在了!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員,甚至一些胥吏巧立名目,收取錢財,老百姓只好聽從繳納,他們哪裡懂得是不是出於官府的“正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民國通史

上官幻靈

三國之無雙呂布,我陣擒三英

君陌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