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還是沒有完成,羅羅明天繼續挑戰!大家給點訂閱和月票鼓勵一下吧!.......在何慄和趙桓的一唱一和之下,今天這場朝議的主題已經從臥薪嚐膽二十年,轉到了恢復以文御武的大宋基本國策上去了!沒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趙桓還是要恢復以文御武的!可別以為趙桓傻了,不知道大宋的以文御武國策其實是弱軍弱國之法。

可是不以文御武,又何以御武?哦,這個答案趙桓其實知道。

不以文御武,就只有以宦官御武、以外戚御武、以武御武和以君王之武德御武這四條路線了。

以宦官御武的路數唐朝已經試過了......好像對天子不大友好啊!而且也不見得能打,唐朝的宦官能不能打趙桓不清楚,但是他老爹莊宗皇帝信任的幾個軍事宦官彷彿都不怎麼樣,比起厲害一點的文官閫帥還不如呢!以外戚御武的事情漢朝經常來,外戚們要立功以鞏固地位,所以在用兵打仗的問題上還算上心。

不過趙桓卻覺得自己的“丈人團”根本就是“慫人團”,讓他們去御武那還是用文官吧。

當然了,如果“慫人團”變成“惡人團”,趙桓一樣不敢用他們......老丈人奪女婿家的江山的事兒還少嗎?至於以武御武......有個叫郭(柴)榮的皇帝好像試過了,效果如何?看看現在的金陵天子、長安天子姓什麼就知道了——好好的殿前都檢點,咋睡了一覺就當皇帝了呢?所以這條路子其實也走不通的。

既然宦官、外戚、武將這三者都靠不住,那麼靠得住的也就只有以君御武和文御武這兩個路子了而趙宋開國的時候,其實不搞以文御武......趙匡胤自己就是軍事家,打仗那麼讓人興奮的事情,他自己不玩,去給一群文官瞎指揮嗎?根本不可能啊!文官去玩了,趙匡胤還玩什麼?所以趙匡胤其實是“以君御武”,而不是“以文御武”。

至於後世擁有“高梁河車神”這個渾號的趙光義,當然也是要自己下場玩的!要不然他怎麼當得上“高梁河車神”?雖然他被契丹人揍趴下了,但是還是在貫徹“以君御武”,甚至還搞出了臨陣授圖這種昏招。

而在“高梁河車神”之後的宋朝皇帝,一個個都病病歪歪的,以至於要讓太醫院出來的懂醫術的宦官帶著各種急救藥物,寸步不離的跟著,準備隨時救命!就這樣的皇帝,當然不可能去“御武”了,別上了戰場敵人沒了殺,自己先慫死了,這樂子可就大了!所以原本作為天子御武助手的文官,就把“御武”的權力拿過去,幫著皇帝瞎指揮了。

趙桓的身體其實不錯,歷史上他喝著東北風都活到56歲,最後還是被完顏亮給弄死的!所以他是可以臨陣御武的......但是他慫啊!所以以君御武趙桓也不敢實行,要不然他早就步了趙佶的後塵,現在只怕連諡號都已經有了!因此在趙桓過淮河的時候,就和耿南仲、何慄商量好了要恢復以文御武的傳統。

而設立四道總管,用軍政財大權集於一身的文臣大吏去壓制下面的武臣,則是何慄給趙桓出得高招。

“官家,”李綱其實也贊成以文御武,要不然他能幹什麼?於是他就對趙桓道,“臣以為在淮東、淮西、荊湖、江南等四道之中,以江南道最為緊要。

所以臣願意提領江南道,為朝廷守住門戶和庭院!有綱在一日,決不讓敵人靠近金陵城池!”

李綱選擇也在趙桓、耿南仲、何慄的計劃當中。

因為這個兩江總管是保衛官家、保衛朝廷的大吏。

要擔當此任,首先要對官家忠誠!不是忠大宋,而是忠官家本人!李綱雖然戰無不敗,但是他夠忠心,而且還是對趙桓忠心。

其次是手裡要有點實力,要能鎮住劉光世和範瓊這樣帶兵的將領。

李綱又得到了種家軍的支援,有種師中、種師閔中的一個跟他去兩江,劉光世和範瓊是不敢造次的。

這樣出鎮淮西和荊湖的大吏就容易辦事了......看見李綱如了自己的願,趙桓欣慰的點點頭,笑著道:“有李卿鎮守兩江,朕就能安枕了.”

他又對張叔夜道,“張叔夜,你是知兵的,而且還在淮東任過官,淮東總管由你來當吧!”

張叔夜手裡也有一支義兵,所以能替趙桓牢牢守住揚州城。

在金賊入寇時,他在當青州知府,也組織了一支軍隊來勤王,不過沒有進入開封府,而是被李綱派往應天府駐守。

後來趙桓跑路到了應天,張叔夜就護著趙桓一路逃跑,自然也得了聖眷。

“臣願為官家守淮東!”

張叔夜肅然出列,也接下了任命。

“汪伯彥,淮西就交給你了!”

趙桓接著又把淮西總管給了曾經在應天府負責改建龍舟的汪伯彥。

這個汪伯彥在金兵南下前是工部下面的虞部郎中,之前還當過軍器監少監。

在開封保衛戰的時候負責打造器械,帶著一群工匠和趙桓一同到了應天府,所以能幫趙桓改建龍舟。

期間趙桓還親自和他談論了軍事,覺得他還行,所以就給他當了四總管之一。

現在兩江、淮東、淮西都有人去管了,只剩下一個荊湖,當然就歸了何慄。

大宋靖康(史稱東宋)元年九月初九,成立兩江、荊湖、淮東、淮西四道總管司的大詔正式由金陵朝廷發出,李綱、張叔夜、何慄、汪伯彥等四位金陵朝廷的重臣,也帶著皇命各自奔赴新的任所,替大宋官家以文御武去了。

......數十名服色雜亂的輕騎,飛也似的捲過了渭河南岸的平原,直奔長安城的玄武門而去!這些服色雜亂的輕騎,多是少年,有男有女,人人都是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而且個個馬術了得,時不時就能看見有人在馬背上直起身子往長安城高大的城牆眺望。

他們遠遠的就看見長安城的城上城下有不少民伕在忙活,似乎在修補城牆、增築城防,於是就有不知道狀況的少男少女咋呼了起來。

“咦,這是在給京兆府設防嗎?難道馬上就要打仗了?”

“現在不叫京兆府了,叫長安府......咱可聽爹爹說了,當今官家是唐太宗李世民投胎轉世來的,是要當馬上天子,征討四方的,所以這長安城的增築應該不是為了打仗,而是做個防備吧?”

“防備誰?西賊、金賊,還是.......金陵那頭?”

“不可能是金陵的,也不是金賊......咱可聽說了,這次比武招親後,官家就要東征金賊了!”

“那就是防西賊偷襲的!”

“哼,他們敢!”

“他們敢來,也不用官家出手,咱們就把那些西賊都殺了!”

“都殺了......”這些少男少女大聲議論著說笑著,如果趙楷也在其中,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因為這些少男少女的語氣當中沒有害怕......他們都是初生牛犢,而且都是陝西五路大小將門出身的牛犢,一個個都是朝氣蓬勃,是少年不知慫滋味。

所謂少年強則大宋強,少年慫則弱宋殘!這些將要成為“女班直”和“駙馬團成員”的少年看著挺強橫的,正是趙楷想要的,也是和他最有共同語言的人,同時也是趙楷想要重點栽培的物件。

這些不知慫滋味的少年大聲議論談笑著,奔向了玄武門外的一處軍營。

這處軍營的大門敞開,門外還豎著兩根長大的旗杆,上面掛著兩面白底大旗,旗幟上各刺著兩個紅字,分別是“比武”、“招親”。

這座大營就是“比武招親”的報名處!想要加入趙楷的“女班直”,或是娶到一位大宋的公主、郡主、縣主,還是有一定門檻的。

首先是出身,得是將門、豪強或是番部首領家的公子或女公子。

如果家裡面是布衣白丁,那就得自備健馬兩匹,弓兩張,長短兵刃齊全,旁牌一張......還要透過嚴格的文試和武藝初試,才能獲得報名資格。

其次當然得看長相了!招親嘛,不能太醜吧?特別是“女班直”,要一個個都跟母夜叉似的,趙楷不就慘了?再次則是家裡的“誠意”了......如果平民百姓中的英傑就算了,但若是豪強和將門出身,怎麼都得帶上十餘個伴當和幾十匹好馬吧?跟隨的陣容越龐大,入選的機率也就越高。

照著趙楷的心思,36個女班直到手的同時,怎麼都得有500鐵騎到手吧?要不然就虧了!而駙馬、郡馬,就更得前呼後擁了,沒有100個郎黨好意思嗎?所以這次比武招親結束,趙楷的親衛騎兵差不多就有了——之前因為擴充天策兵到九個軍(前、後、左、右、中、上、下、御帳、選鋒),騎兵被散了出去,每個軍發了幾百,還有一部分提了軍官。

所以趙楷手頭的騎兵有點不足用了,正好趁這次的機會再蒐羅一點。

總之,趙楷現在得想盡辦法擴充自己的力量......有力量,才能以君御武,才能鎮住場面,才能打勝仗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明幻想史

白雲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