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康九年五初十二日,金陵皇城,崇政殿。

一場是關南宋存亡的朝議,正在進行當中。

今天已經是趙明誠去世後的第四天了,在得知自己的國之柱石沒了之後,傷心過度差一點哭暈在寢宮的趙桓親自到南京城外,趙明誠的停靈之處哭祭,並且宣佈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今兒三日已過,趙桓也沒有舉行的正式的早朝,只是叫了一群重臣和年長的宗王,外加上自己的老婆朱璉,兒子趙諶一起到崇政殿商議軍國大事。

“趙文正的遺表,諸卿可都看了?他說咱們的人口至少比北朝多五成,財力至少是北朝的兩倍,銅至少是北朝的三倍,火藥的產量亦不亞於北朝,如果可以舉全國之力備戰,至少可以擋住北朝的南征之兵,甚至可以在獲勝之後掃平中原......諸位以為如何?”

他說的“趙文正”就是趙明誠了,趙明誠死後的待遇是追贈太師、越國公,諡文正。

後世就得稱他為“趙文正公”了。

而《趙文正公遺表》那也是流芳千古的名篇兒,據說是由趙明誠口述,由何粟主筆的。

不過實際上,《趙文正公遺表》的主要內容,卻是當日一塊兒去探望趙明誠的朝臣們在趙明誠的鐘山別院中商量出來的。

其中的內容大致上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家事,就是自誇一下為官如何清廉,家產如何微薄等等,然後再舉薦幾個子侄子當官——這都是宋朝重臣上遺表時候的慣例。

二是治學之事,趙明誠和妻子李清照研究“火鍋”、火藥、金石多年,頗有心得。

趙明誠不希望這些學問在自己去世後失傳,所以在遺表中懇請趙桓資助李清照開設一所鐘山伎術學堂,專門研究“火鍋”、火藥、鑄造、冶鐵這些實用之學。

三是軍國之事,趙明誠在遺表中分析了南北兩宋的綜合國力,並且得出了南強北弱的結論。

和家事、治學方面的內容相比,軍國大事才是《趙文正公遺表》的主要內容。

根據“遺表”所述,現在南宋的國力其實是遠超北宋的!所以只要朝廷下定決心,君臣上下一心,將南宋強大的國力轉化為軍事實力,戰勝北宋是不成問題的。

“皇兄,臣弟以為趙文正在遺表中所述之事,道理有一些,但實際上卻是做不到的.”

第一個站出來潑冷水唱反調的是景王趙杞。

他說:“因為東南士大夫之所以反對天策上將軍,就是因為天策上將軍為了養六十萬府兵之戶,奪了北方士大夫一萬萬數千萬畝的土地。

可天策上將軍為何要奪士大夫之土地以養府兵呢?就是因為不把土地直接分給府兵,而靠那點田稅,根本養不起六十萬大軍......北方土地貧瘠,中等之田畝稅名義上可收一斗,但是由於士大夫之家往往憑藉勢力不輸或少輸官租,所以朝廷實際可得的田稅至少要打個六七折。

一萬萬數千萬畝之田所得稅賦不過千餘萬,養實兵二十萬都是極為勉強的。

與此同時,中原的工商彙集之都,又因為金賊入寇和士民逃亡略盡而淪為荒廢之地,只剩下京兆、洛陽稍有人氣,但是交不上多少商稅了。

在此情形之下,天策將軍只有分北地之田,再以田養士,建立軍府,才能得到六十萬勇武敢戰之士。

有了六十萬勇武敢戰之士,天策將軍才能驅逐金賊,並恢復燕雲故土.”

說著話,趙杞又換上了一副肉痛的表情,嘆了口氣道:“而我朝的財入雖然遠勝北朝,但如今只養了水陸兩軍戰士二十幾萬,若要擴軍到六七十萬,則需添兵三四十萬。

而我朝養兵、用兵之費要比北朝昂貴,四十萬精兵得花多少錢?光是招刺物利恐怕就得花出去兩三千萬吧?如果再算上盔甲、兵器、火藥、騾馬、營房等等開銷,上萬萬都花得出去。

以後每年的兵餉、糧秣、賞賜、衣料等等開銷,又得增加至少三千萬貫。

這還是南北不戰時候的日常花費,如果真開戰,那花費可是如流水一般啊!官家,朝廷有那麼多錢嗎?”

錢,當然是有一點的!朱璉主管的封樁庫中就存了不下一萬萬。

不過南宋朝廷的財政盈餘卻遠遠不足以支撐一年三千萬的軍費增長!祁王趙模不等趙桓回答,馬上就接問題道:“怎麼可能有那麼多錢呢?咱們要真能養得起六七十萬精兵,為何不北伐中原,收復京東、河北失地?”

哪兒敢呢?在場的大臣和宗王們都忍不住想到了趙桓的晚期慫病......別說有六七十萬兵,有一百萬也不敢啊!徐王趙棣則道:“現在朝廷一年的財入也就六七千萬,看著是不少,但是要養恁多的官吏,還有維持各地的廂兵,還有那麼多的大工小工,時不時的還要鬧個災變......半數的收入就花出去了。

能用了養兵的錢也就只剩下三千餘萬。

養眼下這點陸師水師還有富餘,可要擴軍四十萬,少不得要橫徵暴斂啊!”

南宋的稅收是不少,但是稅收的成本其實也不低。

為了收到那麼多的稅,南宋朝廷就必須養許多官吏,而且還得養廂兵。

南宋朝廷的十五萬新軍陸師在一般情況下是不管地方治安的,所以南宋朝廷還養著十幾萬廂兵幫著鎮壓和收稅......這是必須的!要不然南宋的奸商和貧下中農也不肯老老實實的交稅啊。

而南宋計程車大夫地主雖然可以幫著“教化”,但他們沒有什麼武力,真的鬧起民變,他們也收拾不了,還得向州縣請兵。

相比之下,趙楷統治的營田諸路就不需要那麼多官吏和廂軍了。

營田諸路強悍的農民都成了府兵,而不夠強悍的農民則被府兵所控制,即便有個把蟊賊,也不夠在鄉府兵塞牙縫的,更不用說那些沒有什麼武力的商人了。

所以趙楷的營田諸路一旦完成改制,就不需要維持龐大的廂兵了,只需要少量的官吏就可以維持統治了。

當然了,北宋的轉運使路仍然需要大量的官吏和廂兵,管理成本和南宋地方一樣,都是比較高的。

沂王趙㮙這時搖搖頭道:“就算橫徵暴斂也不一定能收得上恁多的錢,朝廷收到一文錢,下面的百姓至少要交兩三文錢。

而且富豪士紳多有逃稅之法,下戶貧民卻往往要加倍納稅。

如果真要增收數千萬,只怕貧民百姓都要揭竿而起了......依我看呢,若是真要養六七十萬兵,咱們也得和北朝一樣行府兵制,以田養兵了!”

南宋現在是一切依靠士大夫,雖然士大夫掌握全權之後辦事比較負責了,但並不等於他們願意承擔更多的稅收......負責不負責,都不願意交稅,這事兒到哪兒都一樣!士大夫不交稅,南宋一年幾千萬的稅從哪兒來?當然是貧下中農交了!所以南宋貧下中農的生活是很苦的......如果南宋朝廷再想多收一倍的稅,底下人會不會反了就不好說了。

因為南宋的絕大部分士大夫,其實是沒有武力的!所以南宋想要建立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最簡單的辦法還是府兵制。

和王趙栻出班道:“皇兄,咱們可不能和三哥一樣搞府兵制啊......就算是三哥,也沒打算把府兵制搞到東南!咱們要這麼搞了,那東南計程車紳豪門就都得投靠三哥了!”

對啊,南宋計程車大夫不就因為反對府兵制才反對趙楷的......如果趙桓也要搞府兵制,那他們幹嘛不投靠趙楷?畢竟趙楷也沒打算把府兵制推廣到南方啊!趙桓的眉頭越皺越緊了,他的幾個弟弟雖然不是什麼好弟弟,但說的事情也在理啊!南宋兵少打不過趙楷,要擴軍就得橫徵暴斂,而一旦開了橫徵暴斂,南宋地方計程車大夫根本搞不定,到時候趙楷沒打來,老百姓先造反了......到時候東南百姓一起迎趙楷的王師算了!如果不想橫徵暴斂,又想擴軍......那就只有府兵制了!可搞了府兵制,對東南士大夫而言,還不如投降趙楷......也就是說,搞橫徵暴斂,貧下中農投趙楷!搞府兵制,地主士紳投趙楷!啥都不搞,趙楷大兵一到,立馬完蛋!“官家,”坐在趙楷身邊的朱璉這個時候終於發話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三叔想要的只是錢財名分,您還是可以關起門當一國之主的,朝中的大臣們也可以繼續做官,諸王也可以分鎮一方,豈不是皆大歡喜?”

怎麼是皆大歡喜?趙桓心想:朕一點都不歡喜!他看了看下面的臣子和宗王,王爺們個個眉飛色舞,一看就不是好王。

大臣們個個呆若木雞,看著也不像是好大臣。

趙桓心道:難道趙明誠這個疑似趙匡胤的跋扈文臣一死,就再沒人可以扶保朕之江山了嗎?“退朝......”想到這裡,趙桓哭喪著面孔,“都散了吧......朕好好想想,明日再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