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兵合一處,燙手山芋

“兄長,一年未見,倒是清瘦了許多。”

沈晨打量著諸葛亮。

諸葛亮還是一襲寶藍色絲綢長袍,手裡捏著鵝毛羽扇,風度翩翩,雖然已四十七歲,卻依稀能瞧出年輕時候的風采。

只是不知道是操勞國事軍務,還是在軍中奔波疲憊,整個人確實令人覺得清瘦了一些,一米八四的身高,史料記載猶如松柏,現在卻猶如蒲柳。

“丞相日夜殫于軍事,少米食少休息,我等常勸說丞相不要如此操勞,卻是勸不住丞相。”

諸葛亮還未說話,旁邊馬良就搖搖頭道。

沈晨頓時心疼起來,埋怨道:“我常跟兄長說事不可件件親為,應該放心大膽讓下屬去做,起居多食多睡,不可少休少吃,怎麼兄長就是不聽勸呢?”

諸葛亮白了一眼多嘴的馬良,然後苦笑著搖搖頭道:“那司馬懿非善善之徒,我要攻他,若是不思慮再三,焉能取勝?”

別看司馬懿跟諸葛亮只是在潁川這麼對峙,實際上真正的較量在兩邊安營紮寨時就已經開始。

由於諸葛亮的兵馬強於司馬懿,所以諸葛亮打算採取進攻之勢,對魏軍的營寨佈置、守備力量、各營主將以及軍隊情況都進行一一分析,尋找薄弱點想辦法突破。

要知道古代一處營寨建立是否穩固,是否能夠阻攔敵人的進攻是很有門道的,如果敵人從中找到破綻,就如定軍山之戰一樣,很有可能就能攻取對方。

諸葛亮要進攻,就要四處尋找司馬懿的薄弱之處,同時還會派兵持續騷擾,看能不能透過少部分兵力的牽制,從而讓司馬懿的防守出現紕漏。

司馬懿那邊要防禦,同樣也得四面嚴防死守,防止出現有什麼遺漏之處,還得分析諸葛亮的心理,看漢軍每次派出來進攻的兵馬是不是疑兵,亦或者他們進攻的方向在哪裡。

雙方在零與博弈之間來回糾纏,即便沒有發生大規模交戰,像試探性進攻、斥候、疑兵、伏兵、斷糧道、遊騎兵等等交手的次數何止上百?

這樣的對戰其實更考驗雙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時局的算度把握。

只不過司馬懿終究是防禦的那一方,他可以把營寨先經營得固若金湯,然後再透過漢軍的行動來進行判斷,時時刻刻調整戰術打法,以逸待勞,抵禦諸葛亮的無數次試探性進攻。

而諸葛亮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如果實在找不到司馬懿的破綻之處,甚至用女人衣服來羞辱司馬懿,以逼迫對方出來應戰的心理戰術都用了,可見面對那個烏龜殼,即便是強如諸葛亮,也是覺得棘手不已,很難打破。

“唉。”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又長嘆了一口氣道:“司馬懿確實是當世奇才也,我縱使用了無數計謀,策略頻繁,也不過是殺死殺傷他兩三千人馬,實在是攻不破他的營壘,更何談取勝。還是曉卿更勝一籌,從關中開啟了局面!”

沈晨笑道:“司馬懿這人打仗其實很厲害,至少在如今的曹魏當中,名列第一大抵是沒錯的,但遇到兄長也只能龜縮在營中不敢出去,可見兄長才幹遠勝於司馬懿。至於我能在關中開啟局面,都是依賴兄長,若沒有兄長在潁川牽制曹軍主力,我其實也做不了什麼事情。”

“曉卿謙虛了,來,去那邊走走。”

諸葛亮笑了笑,隨後就拉著他一起在河邊漫步。

兩個人緩緩篤步,身後眾人跟隨。

沈晨遠眺南面,漢軍將士們還在有秩序的渡河,已經渡過黃河的人正在岸邊集結。

現在時辰還早,他們準備前往溫縣休整,那裡是司馬懿的老家。

他們打算先把河內司馬氏給端了再說,就算滅不了司馬家的人,也要把司馬家的地給打土豪分田地了,這是沈晨的意思。

“可惜了,司馬懿這廝打正面仗的時候屬烏龜的,縮在龜殼裡不出來,打遭遇戰的時候屬兔子的,跑得真快。”

沈晨走在河邊,搖搖頭道:“我本來是想先控制住天井關,再讓馬將軍繞道箕關配合兄長一起把司馬懿弄死在河內郡,沒想到他見勢不妙,馬上開溜了。”

“此人謀略之高,亦是我平生罕見啊。”

諸葛亮讚歎了一句。

有句話說得好,叫貶低對手就是貶低你自己。

歷史上司馬懿也是誇讚了諸葛亮用兵如神,是當世奇才的評語。

畢竟他被諸葛亮打得丟盔棄甲,先失了張郃,又被打得慘敗,最後在五丈原龜縮著不敢出來。

要是貶低諸葛亮的話,那他這樣被自己貶低物件擊敗的人,又是個什麼鬼?

所以對手厲害的地方還是要承認。

不過沈晨對司馬懿的厲害是稱讚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對對方的人品以及戰略上進行蔑視。

他笑著說道:“司馬懿有本事,但可惜曹魏已是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再大的本事也使不出來,我看他要麼繼續當烏龜,要麼就繼續當兔子,我們大軍所過之處,所向睥睨,司馬懿之流,安能阻耶?”

諸葛亮稍稍思索了一下說道:“如今我們已經盡取河南幷州之地,確實已有巨大優勢。曉卿接下來有何想法?是打算從滏口陘東取鄴城,還是與我兵合一處,從河內進攻?”

“我打算兵分兩路,一路從陽泉至井陘,入趙國南取魏郡。魏軍此時必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滏口陘,等他們發現趙國來了兵馬,勢必慌張回援趙國。”

沈晨提出了他的奇思妙想道:“等滏口陘的兵馬離開,我再率領一路人馬,直取鄴城。大軍一到,恐怕就是曹魏覆滅之日。”

這其實有點像是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只是難度上比鄧艾低了無數倍。

如今曹魏失了幷州,那河北就變成了一個漏風的篩子。黃河這天塹能不能攔住南面的漢軍不好說,但太行山肯定不行,光太行八陘,就能夠輕鬆穿越崇山峻嶺,來到曹魏的身邊。

所以如果說曹操晚期,曹魏還只是打了敗仗,損失了不少人馬的話。那麼到曹丕、曹叡時期,接連丟失關中、淮南、河東、河南、幷州等地,就已經是極大的戰略缺失,為如今曹魏的滅亡,早早埋下了禍根。

“嗯。”

諸葛亮微微點頭,隨後說道:“這辦法也行。”

“難道兄長有別的妙策?”

沈晨問。

諸葛亮就說道:“我本想與你兵合一處,正面威壓那司馬懿,逼迫他投降。”

“兵合一處?”

沈晨託著下巴開始思索起來。

自己的兄長這是打算和司馬懿打正面交鋒。

難怪諸葛一生堂堂正正,這是要一力降十會,直接將曹魏的主力徹底推平。

到時候大軍再殺到鄴城外,估計曹叡大抵只能投降了。

至於司馬懿那邊,現在曹魏失去了戰略主動,關羽的軍隊也在河南,不出半個月就能過河。

另外劉禪派來的吳懿部隊也已經在後方。

這樣漢軍的總人數就超過了三十五萬人,再算上匈奴騎兵的話,接近四十萬大軍。

全軍出擊,把司馬懿和鄴城圍個裡三層外三層,斷了司馬懿糧草,逼著他投降估計也不是什麼難事。

問題是。

司馬懿這東西可不興讓他降啊。

人品低劣,慣會扮豬吃虎,整個司馬家都沒出什麼好東西。

所以死掉的司馬懿,才是最好的司馬懿!

“曉卿覺得如何?”

諸葛亮反問。

“好是好了,但有個問題。”

沈晨提出疑問。

“什麼問題?”

“有一個人不能留。”

“誰?”

“司馬懿!”

“司馬懿?”

諸葛亮納悶道:“曉卿與其有仇怨?”

漢時還是講究做人留一線。

雖然曹操有屠城的經歷,但基本上只要願意投降他的人才將領,他都不會殺。

包括張繡曾經殺死曹昂、典韋、曹安民,曹操都接納了他。

所以如果漢軍包圍了司馬懿大軍,司馬懿抵擋不住最終選擇投降的話,諸葛亮大抵也會這麼做。

只是諸葛亮可不知道後來洛水發誓,以及司馬家當街殺皇帝,八王之亂引發五胡亂華的事情。

要是知道的話,估計也就不會這麼問了。

沈晨不好跟他說這些事情,就含糊道:“此人行事狠辣果決,與曹操一樣都非善類。且他是北方世家大族的代表,誅殺了他亦能震懾北方世家大族,逼迫他們乖乖交出人口土地。”

“哦?是這樣嗎?”

諸葛亮看了他一眼,這個理由顯然並不能說服他。

“是這樣。”

沈晨臉不紅心不跳地點點頭。

諸葛亮便笑了起來,說道:“好,那就想辦法除掉他便是。”

沈晨於是就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兵合一處,我讓馬超將軍和趙雲將軍以及匈奴各部分別從井陘以及滏口陘襲擾鄴城,我與兄長就直取蕩陰。”

之前沈晨有大概七萬人,馬超帶了約三萬騎兵過來,幾本就有十萬人馬,再加上三萬多匈奴各部,他在幷州總計十三萬人。

如果分兵的話,讓馬超和趙雲加上匈奴人分別帶個幾萬人過去就行,自己這邊帶三四萬本部人馬,加上後方吳懿也在趕來的路上,那麼司馬懿就要面對二十五萬左右的漢軍。

司馬懿的總兵力也才十二萬,漢軍是兩倍於對方,且魏軍如今士氣衰落猶如喪家之犬,還有當世名將沈晨以及諸葛亮在,司馬懿就算是白起韓信復生都沒用了。

因此諸葛亮就認為兵合一處,堂堂正正地勢壓過去,是擊垮魏軍最好的辦法。

當下沈晨與諸葛亮又聊了許多細節,漢軍陸陸續續過河,兩日後沈晨就北上回了天井關,安排了各部任務,才帶著人馬南下與諸葛亮匯合,過溫縣然後和諸葛亮一起奔襲蕩陰而去。

.

.

而就在諸葛亮和沈晨兵合一處準備攻擊司馬懿的時候,此刻曹魏都城鄴城。

前幾日魏天子曹叡得知幷州淪陷,毌丘儉遇難,情緒激動之下,竟然當場嘔血昏厥,連續昏睡了數日,幾乎是到了彌留之際。

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太好,他爺爺曹操是個色中惡鬼,他爹曹丕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史料記載,曹丕不僅霸佔了袁氏的妻妾以及劉協的女兒,連他爹曹操的妃子都不放過,全都留做貼身姬妾。

史料中曹丕光有記載的妃嬪就有十六個,其餘沒記載的不計其數。

而作為曹家嫡子嫡孫,曹叡自然是頗有其父祖風範。

《三國志·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就有記載大臣在勸諫曹叡的時候,說到曹叡的妃嬪已經超過了數百人。

《魏略》和《資治通鑑》裡則記載了曹叡後宮更是超過千人之多,可見其荒淫。

所以實際上曹叡的身體比他爹曹丕還虛,小小年紀就被酒色掏空了身體。歷史上曹丕至少還活了39歲呢,而曹叡則只活了33歲,就知道這廝有多體弱。

現在本身的身體發虛,加上箭傷以及多次失利的精神損傷,曹叡才22歲的年紀,就已經是快堅持不住,顯然活不了多久。

此刻鄴城皇宮後園天子寢宮內,諸多大臣、宗室以及毛皇后都焦急地在殿內。

過了片刻,太醫出來,臉色難看地搖搖頭。

毛皇后頓時哀嚎了起來。

大臣們互相對視,一個個亦是愁雲慘淡。

還是陳群稍微鎮定,問道:“陛下如何了?”

太醫令回答道:“陛下.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現在能醒來嗎?”

陳群又問。

太醫令就說道:“可用針灸將陛下喚醒,但這樣的話,也許陛下本來有數日能活,就熬不過今日。”

“那那就如此吧。”

陳群搖搖頭:“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縱使龍殯歸天,也要留下遺詔方可啊。”

“是。”

太醫令就只好再進去。

陳群又請毛皇后和曹植以及幾名重要大臣入殿。

等他們進去的時候,太醫令已經在針灸。

過了片刻曹叡幽幽醒轉過來,茫然地睜開眼睛。

他還發著燒,現在整個人已經昏昏沉沉,連眼睛都變得無比渾濁。

“陛下。”

陳群靠近過去,向他拱手行禮。

曹叡艱難地轉過頭,他的臉色已經蒼白到了極點,輕聲說道:“長文.如何了?”

“尚不知道情況,車騎將軍上表說諸葛亮已經渡河了。”

陳群回答道:“關羽也已經至兗州。”

“唉。”

曹叡長嘆道:“天要亡魏矣,朕還能活否?”

眾人互相對視。

毛皇后手裡還拉扯著一個三四歲大的孩子,不斷流淚。

見到這情景,曹叡苦笑了起來,隨後說道:“朕,至少還不是個亡國之君.下詔,禪位給趙王!”

旁邊曹植臉色大變,他就知道陳群拉他過來沒安好心,這是要讓他來當這個亡國之君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