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沉洋帶著文化局的領導和電視臺的人來到了農場。

北寧市臺的幾臺攝像機閃著紅燈,對著盧家就是一頓拍攝。

把周圍的老頭老太太都緊張的一匹。

他們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啊。

農場的領導和相關部門的人也來到了現場。

得知是來錄節目的,這才放心。

盧昌華正從胡大貴家出來。

他本是要陪著大貴散心的。

見沉洋到了,趕緊迎進屋子。

雖然他昨天就接到了電話,可卻沒想到能來這麼多人。

客廳根本就站不下。

除了必要的人之外,其他人只能站在其他屋裡了。

“領導,怎麼這麼多人啊?”

“都是工作需要,你該幹嘛幹嘛,別緊張。”

“專家來了?”

“明天到。我們從省裡和京城請了一些地方史的專家,由他們來鑑別吧。”

“好。”

記者對盧昌華進行了採訪。

主要問了他捐獻文物的目的,還有文物的來源。

此時盧昌華的說法都統一為在這些文物都是民間蒐集的,此次捐獻給國家,是為了支援北寧建設博物館。

晚上,王瑤和吳玥回來,見家裡都有借住的人,也知道是市裡來採訪的。

小糯米和胡樂盛宇都很好奇。

他們可沒見過家裡來這麼多人。

沉洋和其他領導同志當天下去就回去了。

剩下的都是專業的事,他們在不在沒有啥影響。

第二天,中午時分,專家組來了。

盧昌華帶著他們去了倉庫。

一進入倉庫,這些人就傻眼了。

“這些箱子裡都是文物嗎?”

“有的是,有的不是。具體的你們要一一檢視。”

盧昌華找來了十幾個棒小夥,由他們協助開啟箱子,這些專家們則一一檢視,發現有跟東北地區有關的文物就拿出來,單獨放在一起。

這一忙活,就忙了半個月時間。

盧昌華也就第一天跟著,以後就放開了,他們願意看啥就看啥。

時間一進入四月,春風送暖,中午的時候,融化的積雪更多了。

原本白雪皚皚的大地,也被融化成了狗啃的似的,黑一塊白一塊的。

而老盧這時候也開始他們的團建活動。

每天都是幾輛車拉著老頭去北山。

小河邊一字排開。

雖然小河裡的冰還沒有完全化開,可這不耽誤他們釣魚啊。

尤其是水邊,已經化了一兩米的距離了。

這幾天,這幾家家家戶戶的做全魚宴。

煎煮炸燉,胡大貴算是吃著野魚了。

仨孩子也沒少吃。

把盧昌華吃的一打嗝都有股魚腥味。

經過半個月的篩選,還真是篩選出了一百來件東北地區的文物。

其中,有明確指向的,屬於北寧地區的文物有二十多件。

這些文物被一字排開的擺放在長條桌上。

桌子上鋪著紅絨布。

每件文物前都有一個小牌子。

上面寫著文物的名稱,年代,用途等文字,

電視臺的記者們,扛著攝像機前後左右的一頓記錄。

然後這些文物被打包裝箱。

文化局的專員列出了問去清單,雙方簽字交接。

這事在盧昌華這兒就算完了。

文化局這邊可有的忙了。

這些文物運到市裡,首先就得找個合適的庫房。

這幾天,博物館的規劃已經出來了。

建設經費有省裡出一部分,市裡配套一部分。

它就建設在交通路的邊上。

建成中西合璧的樣式。

來凸顯地方特色的同時,也能彰顯現代化的程序。

經費上,沉洋還是向盧昌華開口了。

“昌華啊,博物館是咱們北寧的臉面,凝聚了大家的心血。這建設經費你多少也支援點吧。”

“領導啊,還差多少?”

“現在的博物館都很現代化,可不是建幾棟房子那麼簡單。省裡給了兩千萬,市裡配套了兩千萬,還差一千多萬呢。這個缺口,也只有你們昌和集團能補上了。”

“如果你能全補上,博物館就命名為昌和博物館,作為對企業的回報,你看咋樣?”

“哎呀,領導啊,這可不行啊!”

“怎麼?你不願意?”

沉洋很是驚訝的看著盧昌華。

“不是,不是。錢我們可以支援。可是命名不行。”

盧昌華還是知道輕重的。

不能因為自己除了錢,什麼事都要掛上自己的名字。

比如這博物館吧。

就不能用企業的名稱。

為啥?

就因為,這座博物館是北寧的城市博物館。

它必須要有權威性。

也就是要是官方的博物館。

如果掛上企業的名字,那就失去了權威了。

盧昌華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

沉洋一豎大拇指,連聲說:“好!”

他是真佩服盧昌華這個小夥子。

自己賺了錢,不忘社會。

積極捐助,回報社會。

這樣的人真是不錯啊!

盧昌華微笑不語。

王瑤根據盧昌華的指示,跟文化局對接了贊助的事。

雖然沒有了命名的事,可是紀事牌上,卻要刻下昌和集團贊助的金額。

現在的北寧就是一個大建築工地。

不僅市區在大搞建設,二井子鎮的產業園也在打著地基。

成千上萬的建築工人開進了現場。

各種機器裝置的轟鳴打破了二井子鎮的寧靜。

一個未來可期的新城鎮正在崛起。

電視臺的尋根節目也陸續的播出了。

透過節目,人們發現,給博物館捐獻各種物件的人還真不少。

有捐獻晚晴時期俄國人和日本人拍攝的老照片。

有捐獻偽滿時期的有關北寧的檔案。

有各種田契地契。

有工作證等等。

還有老式馬車,磨盤,斧頭鐮刀。

老式的洋槍。

日本侵略者的駐軍照片。

抗聯戰士的照片等等。

所有這些,有的出自普通的老百姓之手,有的來自大專院校,有的來自專業機構。

還有的來自海外。

其中,有幾份重要的檔案資料,來自國外。

其主人曾是記者,在北寧地區進行過採訪,拍攝了大量的照片。

重要的是,還有一段近五分鐘的黑白電影膠片。

它真實記錄了偽滿時期的北寧。

當時人們的風土人情。

衣著穿戴,禮儀和城市建設風貌。

這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可是也是北寧唯一的電影記錄。

當這段影片被電視臺翻錄剪輯播放後,很多北寧人都認真的看了,重播也看的很仔細。

這就是幾十年前的北寧。

那時候的北寧,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

如今,我們正在建設嶄新的新北寧。

這樣的對比和反差,讓很多北寧人落淚。

尤其是老人。

這段時間,盧昌中的全部精力都撲在了園區建設上。

不僅要做到“三通一平”,還要把廠房建起來。

整個園區的規劃,不僅僅有生產區,還有住宅區和商貿區。

只是這些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

早就有人看出了二井子鎮的發展前途。

紛紛跑到這裡做生意。

開飯店的,開旅社的,開超市的,把二井子鎮的那條通往長水農場的主幹道兩側都站滿了。

原先這條砂石路的兩側是一米多深的排水溝,後面是防風林,然後是住戶家的菜園子,在後面就是人家的住房。

現在倒好。

排水溝都統一蓋上了水泥板。

明溝變成了暗溝。

防風林也被移植了。

菜園子也變成了建設用地。

那些有眼光的住戶,趕緊找到鎮政府,先把自己家後院子交錢佔住。

等著賣高價呢。

不過,他們所謂的高價,在那些有眼光的人眼中不過是毛毛雨。

很快這些住戶有的捶足頓胸,有的發了筆小財。

更有眼光的則和別人合夥,一起開起了飯店,超市。

搶佔這波商機。

盧昌華開著自己的桑塔納,路過二井子,見兩邊都變成了房子。

原本長水農場進城的必經之路,現在成了商業街了。

這讓他心裡感慨。

看樣子有眼光的人還是多啊!

這次來,是大哥約的他。

兩人就在園區的臨時辦公點裡見了面。

室外的噪聲很大。

關閉的房門,盧昌中這才說道:“這次找你來,是想嗯你問個主意。”

“啥事?”

“園區的建設也鋪開了。可是,這以後的工人是個問題啊。”

“哦?”

盧昌華也想起來了。

是啊。

人家開著開廠,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咋整?

“那你的意思是?”

“你們的技校能不能專項培養一批生物醫藥的工人?”

“這個沒問題啊。只是怕時間上來不及吧?”

“來得及,先搞個兩年制的,後面再搞三年制的。”

“這事不用跟我商量吧?直接找集團就行。還有,北寧的技校有好幾家呢,一起培養吧,這樣在數量上應該能供應的上。”

“嗯,我就是再等你這句話了。”

“其實啊,我已經跟弟妹說了這事了。她怕耽誤集團的人才培養,說要聽聽你的意見。這不,我才找你來聊聊。”

“我同意。”

盧昌華拿起電話,打給了王瑤,讓她以集團的名義,下發檔案。

讓技校增設生物醫藥類專業。

技校這些年,給集團培養了大批的技術工人。

充實在了各家工廠裡。

如今反而有了人才過剩的情況。

現在有了生物醫藥產業園,學校增設專業,把培養人才的方向調整一下,這是件好事。

得知丈夫在二井子鎮,王瑤說道:“沒別的事就在那兒等我吧,一起回家。”

“得嘞,我等著。”

盧昌中樂呵呵的假裝聽不見。

兄弟倆又聊了起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慄果子

已登出書友3a4926

異世界屬性全拿,我制霸混混大學

雲端霄歌

垂釣閃閃果實,閃瞎隔壁校花

禿頭老貝比

人在女尊,姐姐們的眼神不對勁!

神奇小烏鴉

直播比亞迪怒懟庫裡南反手開浮影

浪逆個浪

新時代超限鍊金術師

心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