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三年秋九月,羅志學帶著一群人前往皇家理工學院視察。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羅志學也經常外出視察,但是最經常去的還是皇家理工學院,基本上保持著一兩年就去一次的頻率。

有時候是專門去看部分意義重大的技術發明研究,有時候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則是主要看一些常規的技術突破,慰問科學家們。

主要還是為了體現對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視。

畢竟大楚帝國是一個帝制國家,皇帝個人對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如果羅志學表明態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那麼下頭的諸多官員們也會迎上,在科學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重視。

這進一步延伸出來就是各種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扶持政策,資金。

要想扶持科學技術發展,光靠一把嘴可不行,很多技術的突破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依託的。

尤其是各種材料,加工工藝的突破……這背後往往是耗資龐大的各種試驗,在無數次試驗中尋找成功。

而試驗可是很耗錢的!

同時新技術研發出來瞭如何落地,投入工業生產當中?

這就需要帝國官府相應的政策引導乃至扶持了。

其中最為典型的還是屬於汽車產業,在大楚帝國官方重視之前,實際上三大農機公司都已經研發內燃機接近十年時間了,甚至都搞出來了原始的汽油機……四衝程,電子點火技術在那個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出現了。

但是因為技術不夠成熟,更缺乏資金進行深入的研發,導致了三大農機公司不約而同的放棄了內燃機的繼續研發。

三十年代末期,四十年代初的那幾年裡,手握大量內燃機技術的三大農機公司,依舊需要依靠蒸汽拖拉機為基本構成的農業裝置業務生存;松河汽車公司的前身河口機械公司更是因為經營困難,不得不對外供應大量的拖拉機底盤而生存。

直到四十年代中期後,因為羅志學的重視,帝國迅速展開了對內燃機產業的各種政策以及資金的扶持。

各種免稅政策直接滿上,官府提供擔保,幫助企業獲得低息乃至無息貸款這些常規操作不說,官府甚至直接下場,以扶持新技術的名義給錢。

只要你的內燃機技術有所突破,專案稍微有點前景,那麼就可以申請專項的資金扶持政策,從而獲得直接的資金扶持。

在四十年代裡,大楚帝國官方累計在內燃機以及後續延伸而來的汽車產業裡,透過稅收減免或返還,科研資金獎勵,承擔企業貸款利息支出,免費供應工業用地,各地官府內燃機產品,如汽油拖拉機,公務汽車,軍用汽車等各種措施,累計為內燃機產業輸血了超過三千萬楚元。

三千萬楚元砸下去,這才培育出來了早期的汽車產業……而培育出來的汽車產業展現出來了強悍的潛力,而後獲得了無數資本的追捧,大量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湧入,最終造就了目前承順五十三年裡,預計總產銷量超過兩百五十萬輛的龐大汽車產業市場。

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這個地步,或者說能夠在短短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從早期的原始內燃機迅速發展為當代成熟的各類汽車,是離不開帝國的龐大政策以及資金扶持的。

當然,從技術發展,工業應用以及社會變遷等諸多角度去看,哪怕是沒有帝國官方的直接下場大力扶持,隨著時間的過去大楚帝國也能夠發展出來如此龐大的汽車產業。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了。

而帝國官方的大力扶持,大幅度的縮短了這個過程……

而且帝國官方的大力扶持汽車產業,可不僅僅是單純的投入,實際上官方獲得的好處更多……比如汽車產業發展後所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民眾的收入提升,還有稅收的增加。

早期為了鼓勵汽車產業發展,曾經施行了多年的全額免稅政策,後來汽車產業發展起來後,已經不再施行全免稅政策,只是各地方根據自身的情況給予一些稅收減免……總體來說,當代的汽車產業的稅收已經享受一定的優惠。

但即便是這種減免過後的稅收依舊非常龐大,帝國官方從汽車產業裡收上來的直接稅收,那都是遠遠超過當年的對汽車產業扶持的資金成本……

更不用說除了汽車產業的直接稅收之外,還有大量的間接稅收了。

汽車產業是一種典型的龍頭產業,它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其他諸多產業的發展,而相關聯產業的發展同樣也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以及稅收。

所以,帝國官府在扶持汽車產業上,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付出。

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大楚帝國在之前十多年裡對內燃機產業以及後續汽車產業的一系列扶持投資,所獲得的利潤回報是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甚至從整個帝國的政治經濟民生等戰略角度去衡量的話,所獲得的回報甚至無法用數字去估量!

怎麼估量?

這可是一個發展成熟後,其產值有望佔據整個工業體系產值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超級產業……這種產業你根本無法用單純的經濟資料去衡量。

而是應該用社會穩定,經濟民生等更高的層面去衡量!

而稅收回報,可不是帝國高層當年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的主要原因……甚至都算不上是原因之一。

帝國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原因說複雜也複雜,但是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的:首先是大量的就業,就業等於民眾收入。

其次是用汽車大規模取代騾馬,減少騾馬所需的糧食良好,繼而騰出來糧食-耕地用於滿足民眾所需……大幾千萬匹騾馬它們耗費的糧食或農田,足以養活兩三億人口,或者是讓現有的楚國人口能吃上更多,更便宜的糧食。

這兩者歸根到底到最後,都是為了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提升民眾生活水平,這才是大楚帝國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的核心因素。

不僅僅是汽車產業,實際上其他絕大部分政策的背後深層次的目的,也是為了提升民生。

讓八億楚國人生活的更好,這是當代大楚帝國官府的重要追求……當然,這不是帝國官府的核心目標!

帝國官府最核心的目標,始終是維護羅志學為核心的皇權統治!

作為一個典型的帝制政權,大楚帝國官府和其他各種政權一樣,一切施政的出發點都有,且只有一個目的:維護統治!

而什麼民生啊,軍事力量啊等諸多亂七八糟的,那都是維護統治的手段和工具。

當了解了這一點之後,你就能夠了解羅志學以及太子羅戠,還有大楚帝國核心大佬們,也就是那些參務大臣為什麼一天到晚都盯著普通人,操心普通人賺的錢多不多,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住的好不好了……

因為這些最基礎,看起來和這些大人物們沒啥關係的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乃是大楚帝國能否維持統治的根基!

你總不能指望八億帝國子民餓著肚子喊陛下萬歲吧?

瞎搞亂來,導致民不聊生的話,你總不能指望幾百萬楚軍將士還站在皇帝和權貴這邊吧?

楚軍的將士們,那也是有家人,有親友的……而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士兵們,他們也是有立場的!

如此簡單的道理,帝國的普通官員乃至一些權貴們可能不清楚,或者說當做看不見……但是能夠進入參務院,成為參務大臣的大楚帝國真正的統治者們,他們是很清楚的!

能夠進入參務院裡的這些大佬,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人精……這些人好壞很難說,但是能力以及認知絕對沒問題。

至於帝國皇帝羅志學,他就更清楚了……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的,統一華夏後他也防著別人造他反呢。

軍事和政治構架上的諸多設計,其實都不是說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或者提高行政效率,而是為了避免單個權臣的出現……

為了避免一個權臣的出現,羅志學乾脆搞了九個權臣出來……參務院制度就是這麼來的,後續更是參務院又進行了擴充,把參務大臣的人數擴充到了十一個人。

只有一個權臣的時候,這個權臣就很容易冒出來不必要的想法,比如各種政變……

但是有十一個權臣的時候……哪怕其中有個別人有這個想法,那也得憋著,因為你無法確保其他人也跟著你一起造反,即便是和你一起造反,憑什麼你能當老大,我就要給你當手下?

大楚帝國的參務制度,可從來沒有所謂的首席參務大臣,參務大臣領班之類的……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以前的羅志學,以及現在的太子……他們兩人本身就是皇權自身。

十一個參務大臣,互不統屬,各自負責某一方面的事務……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方大佬,背後站著一大群的利益群體!

想要讓他們聯合起來造反,而且還讓他們選出來一個新皇帝來……還不如指望他們集體自殺靠譜。

至於單獨造反……那基本沒指望!

參務大臣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隻在自身的管轄範圍內擁有權力,對其他事務可沒指手畫腳的權力。

比如最重要的軍事問題……文官的參務大臣們連軍事問題都無法發表意見,除了年年喊削軍費外,基本沒其他的招數了。

而哪怕是軍方內部……也是有軍務院這個體系,軍務院的各大佬也是各自代表一大群利益,哪能說聯合就聯合啊。

參務院和軍務院這兩個體系,除了皇帝本身外,誰都無法掌控的……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權臣的。

人家羅志學搞出來這兩個機構,防的就是一家獨大的權臣……

羅志學在防備造反上,除了在上層機構上進行防備外,自然也不會忘記在底層裡進行預防……各種民生措施就是這麼來的。

這民眾吃飽喝足了,自然不會閒著沒事搞造反……雖然說人的需求無止境,吃飽喝足後總會想要得到更多,但是在能吃飽喝足的情況下為了其他需求而敢造反的人,那還是極少數的……

只要日子能過得去,其實普通人不太關心上層權力變動……只要能吃飽喝足,誰當皇帝都無所謂的。

但是……一群吃不飽的饑民,為了活命那可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造反那只是諸多選項之一。

對普通人,其實也是最好預防的,只要把民生措施做好了,讓民眾日子過得去就行了。

至於少數一些野心家,愚昧、膽大等亂七八的一小撮人……這些人光是讓他們吃飽喝足是不行的,還得有強烈的威懾以及彈壓力量才行。

所以就有了翰林院內務科……從一開始,乃至到現在,大楚帝國裡的翰林院內務科,其唯一的職責就是預防叛亂!

為了預防叛亂,翰林院內務科幾乎監控了每一個高階文官以及將領,選擇性監控敏感崗位裡的中層官員,軍官。

同時在各地方都設定了分支機構,用來幹嘛?隨時蒐集當地輿情,掌控當地民間的叛亂情況,提前打擊主要叛亂分子,避免局勢擴大。

至於反間諜,對付破壞分子之類那只是順帶的業務。

而反腐之類的更不在他們的工作範圍,只是日常工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收集到大量官員的貪贓枉法的證據……但是除非極少數特殊情況由陛下親自下旨調集檔案,比如特殊吏治肅清,不然的話這種證據往往會深藏在檔案庫裡不見天日。

這,其實也是翰林院內務科在過去幾十年裡依舊順順利利,沒有遭到官員們極大的抵制乃至反抗的原因。

貪腐之類的內務科不管,而造反的話,大部分官員和將領自認為都不會……就算有極少數心裡想造反但是也得嘴上說不想,既然不想造反,那麼翰林院內務科對他們就沒威脅。

既然沒威脅,自然也就沒了反對的必要……

畢竟你前腳提出反對,後腳人家內務科就得對你來一個挖地三尺的調查,查什麼?,查你謀逆的證據……

要不然,你幹嘛要反對一個專職預防叛亂的機構?

除了想要造反,還能有什麼理由?

除了翰林院外,軍隊也是預防叛亂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為什麼大楚帝國的一百多萬正規軍,大部分都是部署在直轄領地,尤其是東亞地區裡的緣故!

大楚帝國的正規軍,其實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來對付土著的……絕大部分裝備先進的正規軍,是用來防備內部叛亂的!

所以楚軍的軍事構架才會如此的複雜,有陸軍,有海軍,還有近衛軍,武裝稅警,海岸警衛隊,宮內廳侍衛室……此外還有各省守備部隊,民兵,武裝巡警等等。

同時楚軍的高層,也在羅志學的授意下準備把空中力量獨立成軍,把陸軍航空隊,海軍航空隊抽調出來,組建一種專門用於天空作戰的軍種,即空軍。

不過,近衛軍航空隊不在抽調範圍之內。

近衛軍不僅僅有航空隊,人家還有艦隊呢……

大楚帝國的近衛軍,實際上就是一支直接由皇帝掌控,只聽命於皇帝個人的縮小版三軍,各種機構以及軍種設定都很齊全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綠林傳

易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