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聞言臉色微變,“楊素,你確定你拉攏得了嗎?”

宇文述沉吟半晌,緩緩道:“目前拉攏楊素末將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某可以從他弟弟楊約入手,楊約此人極為貪財,只要錢財到位,不信他不為殿下效力,而楊約與他哥哥楊素關係極好,只要拉攏了楊約,楊素還能逃得出殿下的手掌心嗎?”

楊廣聞言,陷入了沉思,前世他熟讀隋史,清楚的知道楊素表面上好像是被宇文述透過楊約拉攏的,真實情況卻是隋文帝楊堅授意楊素支援楊廣的…到了隋文帝晚年,他心中最大憂慮便是關隴集團的威脅,而太子楊勇生性軟弱,優柔寡斷,最為關鍵是和關隴集團相交甚密,他害怕他百年之後,楊勇不僅壓不住關隴集團,還極有可能被關隴集團玩弄於股掌之間,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這裡有人就要問,這關隴集團到底是何方神聖,連楊堅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會這麼忌憚?關隴集團是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稱之為“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最初的領導,其實是賀拔嶽。

爾朱家族被高歡滅了以後,賀拔嶽本打算聯合侯莫陳悅一起,割據關中,與高歡分庭抗禮。

結果高歡效法曹操,用了一招反間計,使得侯莫陳悅害死了賀拔嶽。

關中立刻大亂,好在有個叫宇文泰的年輕人,扛起了大旗,成為了賀拔嶽舊部的新領導。

這一年宇文泰28歲,他帶領賀拔嶽舊部,滅了侯莫陳悅,順便趕走了高歡派來的侯景,正兒八經地成為了關隴地區的扛把子。

北魏孝武帝元修,覺得高歡是個權臣,而宇文泰似乎靠得住,於是就帶著一幫人跑到關中來投靠宇文泰。

宇文泰很頭疼啊,這個燙手的山芋原本在高歡手裡,現在跑到了自己手裡。

這該如何處置呢?還是索性殺掉好了。

宇文泰殺掉了元修,改立元寶炬為帝,建立了西魏帝國。

而高歡在元修跑路以後,立刻改立元善見為帝,建立了東魏帝國。

北魏因此一分為二。

此後宇文泰和高歡多次較量,高歡雖然失敗的次數較多,可家大業大,反倒是宇文泰,只失誤了一兩次,就快完犢子了。

這麼下去咋整呢?宇文泰思來想去,決定進行府兵制改革!府兵制的核心內容,便是建立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的組織模式。

八柱國裡面,宇文泰是老大,元欣是西魏宗室,屬於吉祥物的型別。

真正執掌部隊的是剩下的六柱國,他們分別是:於謹、趙貴、李虎、李弼、獨孤信、侯莫陳崇。

這6大柱國,每一位手下有2名大將軍,所以合計12名大將軍。

每一位大將軍手下還有2名開府,所以合計24位開府。

每一位開府統領一支軍隊,所以西魏共計24軍。

這一制度形成以後,也標誌著關隴集團的正式確立。

由此可見,最後一群強大的貴族集團,和傳統貴族世家不同,他們家族的地位來源於他們的軍功。

楊堅之所以能夠代北周,自然少不了關隴集團的支援,關隴集團支援楊堅取代北周,自然收穫了一大波戰爭紅利,勢力進一步擴張,已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當你獲得一定權利時,你便渴望擁有更大的權利,關隴集團自然也不例外。

關隴貴族本來就是門閥眾多,擁有強大的吸引力,後來又有許多小門小戶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主動把自己歸入其中,自認為是關隴貴族一員。

這倒不是說他們非要從關隴貴族集團之中得到什麼;而是關隴貴族把持天下權柄,要是你實力不強,又不屬於關隴貴族這個圈子,將會在官場上、商場上遭受排擠,寸步難行。

所以把自己劃入其中,會得到難以想象的便利。

關隴貴族透過聯姻、拉攏方式組成了利益共同體,其勢力如同雪球在雪中滾動,越滾越大;到了開皇二十年,大隋朝中有五十多名大將軍,關隴貴族就佔了四十多名,他們的子弟、門生、故舊遍佈大隋軍隊,也使他們自下而上的影響、掌控著各支軍隊,門生故吏的後代長大以後,又繼續為這些大將軍後代效力。

更為要命的是,大隋士兵多為關中人,關中籍將官和士兵至少佔了全軍六成以上,這是一股隨時可以顛覆大隋江山的恐怖存在,如果你是隋文帝,你忌不忌憚?楊勇由於性格使然註定成為不了他理想中的繼承人,而殺伐果斷的楊廣自然而然便進入了楊堅的視線,因此楊堅才暗中授意楊素支援楊廣。

因此楊廣才能得到楊素的支援,關鍵點在楊堅而不是楊素的弟弟楊約,楊素有了隋文帝的授意,面對楊廣的拉攏只是順水推舟的同意罷了。

楊素開始效力於楊廣,應該是在開皇二十年左右,而現在才開皇九年初,楊堅正值壯年,根本還沒有考慮繼承人的問道,太子楊勇如今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禮賢下士的有為青年,深得陛下和大臣的信賴。

因此,楊廣知道現在拉攏楊堅的時機不對,不僅不能取得成功,還極有可能被楊素告發,落得一地雞毛。

記得史書中記載,開皇二十年晉王楊廣坐鎮揚州,與宇文述交往密切,為進一步拉攏宇文述,便奏請其為壽州刺史總管。

楊廣此時已有奪太子之位想法,便請請宇文述為他出謀劃策。

宇文述說:“皇太子失愛已久,令德不聞於天下。

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深有大功。

主上之與內宮,鹹所鍾愛,四海之望,實歸於大王…然廢立者,國家之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非易謀也。

然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

素之謀者,唯其弟約。

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相見,共圖廢立”。

楊廣聞後大喜,當即讓宇文述帶了大量財寶進京,拉攏楊約,圖謀楊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皇欠萬億拒還?我暴力讓她跪服

狂野的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