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忽然開口道:“來護兒去把陳朝宗室和那些大臣帶過來,認一認屍體,對了,順便也把任忠任將軍叫過來!”

“諾!”

來護兒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須臾,陳朝宗室和大臣便來到了後院,袁憲看著地上的屍體,忽然大哭道:“陛下!”

袁憲這一哭,其他人也跟著哭,一時間哭聲震天,滿院悲慼。

這時一名身穿蟒袍,面相英俊的少年,滿眼赤紅的指著楊廣怒斥道:“隋朝賊子卑鄙無恥喪盡天良!你們這群強盜既然已經霸佔了皇宮,為何殘殺皇兄?”

來護兒聞言大怒,就要上前教訓此人,楊廣卻阻止了他,開口道:“爾是何人?”

“本王陳叔達,怎麼?想將本王也一同殺掉嗎?”

陳叔達怒目而視道。

楊廣聞言一頓,陳叔達,歷史名人啊!好像還在唐朝還做過宰相,不過此時的陳叔達才十七八歲,極為稚嫩。

陳叔達,陳宣帝陳頊第十七子,陳後主陳叔寶異母弟,容止出眾,頗有才學,十餘歲時便能即興賦詩,援筆立成,深受宣帝喜愛,封義陽王。

陳亡入隋,拜內史舍人、絳郡通守。

晉陽起義後,歸降李淵,拜丞相主簿,封漢東郡公。

唐朝建立後,歷任黃門侍郎、禮部尚書、納言、侍中,封江國公。

玄武門之變時,建議唐高祖擁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晚年以散職致仕。

面對這位即將成為自己小舅子的歷史名人,楊廣和顏悅色的解釋道:“你們的皇帝可不是本帥殺得,再說陳叔寶活著比死了有用,本王幹嘛殺他?”

“那我皇兄是如何駕崩的?”

陳叔寶冷眼質問道。

“呵呵!怎麼死的?自己淹死在井裡的唄,可嘆一代帝王竟有如此奇特的死話,也算是開了先河……”楊廣揶揄道。

陳叔達聞言淚流滿面的怒斥道:“你放屁,我皇兄都已經西去了,你為何還要糟蹋他的名聲?你們也太惡毒了吧!”

楊廣看著陳叔達又好氣又好笑,對旁邊的李靖道:“藥師,給這個愣頭青解釋解釋我們發現陳叔寶的過程,你們這些陳朝降臣也都聽一聽,別誣陷了好人!”

李靖聞言,嘴角一陣抽搐,你都率軍把人家皇宮站了,國家滅了,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好人。

“高公,陳國玉璽可有找到?”

楊廣忽然開口道。

“找到了,這麼重要的東西,陳叔寶就明晃晃的放在寢宮中!”

高熲嗤笑道。

“有玉璽在就好辦了!”

楊廣忽然朗聲道:“封閉陳帝逝世的訊息,違令者,斬!”

“諾!”

陳叔達忽然暴起怒吼道:“隋朝賊子無恥,皇兄都已經駕崩了,你們還不肯放過他,還要利用他的名義幹惡事……”楊廣聞言,不由得多看了陳叔達一眼,以後不愧是能當宰相的人,本王隨意的一句話,他便知道本王要利用陳叔寶的名義招降陳朝各軍。

楊廣難道開口解釋道:“這不是無不無恥的問題,是你死我活的問題,兩軍交戰,各為其主,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再說,本帥這樣做也是為了減少殺戮……”“來人啦,把這些陳朝的達官貴人按男女分開關押,但不要虐待他們,好吃好喝伺候著……”高熲道。

“諾!”

“高公,招降陳朝剩餘抵抗力量就交給你了!”

楊廣道。

“沒問題,交給老夫吧!”

高熲道。

高熲利用陳朝的傳國玉璽以及陳叔寶的名義,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

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

當然也有不願束手就擒,三吳地區的吳州、會稽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於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

對於這些執迷不悟的傢伙,楊廣毫不手軟,立馬率軍南下三吳,在隋朝的鐵騎面前,所以抵抗力量不到一個月便已飛灰湮滅。

楊廣平定了三吳,又開向嶺南,嶺南地區早在南朝梁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

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

陳霸先後來建立陳朝後。

冼夫人多次平定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

楊廣親自致書冼夫人,勸其歸隋。

冼夫人看了楊廣的親筆信,在確認陳朝已亡的真實,知道自己無力抵抗隋軍,便痛快的歸附了。

至此,南方最後一個政權也歸順隋朝,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270多年分裂割據、戰亂不止的局面,中華大地再次出現了大一統。

……開皇九年二月,陳朝滅陳之戰終於結束,各地將領也都回到了建康城,這其中還包括上路軍行軍元帥清河公楊素以及中路軍行軍元帥秦王楊俊。

楊廣正在景陽殿辦公,楊安忽然走進殿中道:“啟稟元帥,上路軍行軍元帥楊素、中路軍行軍元帥楊俊求見!”

“快快有請,不,本王親自去迎接!”

楊廣激動道。

楊廣飛快來到殿外,便見一箇中年人和一個少年郎,中年人大約四十來歲,眉宇清朗、丰神如玉,氣質高雅,是一個風姿卓絕的美男子,下頜留著一縷短鬚,給人一種乾脆利落之感。

少年郎大約十七八歲,身長八尺,丰神俊逸,氣質儒雅,當真是一表人才。

可是他的一舉一動,卻有武人的風度,充滿了一種難言的英武氣。

這二人正是清河公楊素和親王楊俊。

楊素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瀟灑不羈,是真真正正的大隋軍神,但歷史上對此人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楊素的軍事水準和軍事貢獻在隋朝無人能及,是大隋第一武將,即便放在整個古代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

但有人認為楊素帶兵太過殘忍,有傷天和,相傳楊素治軍極嚴,軍令如山,每當要臨敵打仗的時候,就尋找一些士兵的過失而將他們處斬,多的時候達一百多人,少的時候也不下十多人,跟前血流滿地,而楊素談笑自若,毫不在意。

及至雙方擺開陣勢後,楊素就先派一二百人前去衝擊敵陣,能攻破敵陣則罷,如不能攻破敵陣而退回的人,不論多少全部處斬。

然後又派二三百人再次衝擊敵陣,還像前面那樣處置。

因此,將士們莫不戰慄驚恐,都懷有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從不後退,因此楊素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又有人認為楊素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不然怎麼會誣告太子楊勇、蜀王楊秀,冤殺名將史萬歲、鴻臚寺少卿陳延,甚至參與了殺害隋文帝楊堅的行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拳能打死呂布,你管這叫謀士?

雨師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