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而逝,不知不覺又是兩天時間過去了。

各路東征大軍已經全部抵達涿郡;而遠在武威郡休屠澤佈防的楊善會,因為楊集早在關中之時就給他下達作戰命令,所以他和一萬名涼州軍出發的時間比主軍大軍早、到達涿郡時間也比主力大軍早了一天。

幽州大營位於桑乾水東岸,一眼望不見邊際。

裡面的一座座營帳排列整齊、井然有序,各營都有偏將率軍巡邏,他們兩班輪換,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

這也是大隋王朝多良將的原因之一,大隋老一輩大帥、大將軍都是打了無數場大戰的厲害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在名將輩出的亂世笑到最後;除了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華之外,而且十分重視細節、重視軍法,他們知道很多佈置和準備看似多餘,但是這些多餘的東西,卻能夠在關鍵時刻拯救一支大軍、改變一支大軍的命運,所以哪怕是在國土之內紮營,他們也非常注重細節;如果做得好則重賞、如果做得不好則殺人;久而久之,便潛移默化的影響麾下的將領。

時至今日,老一輩將帥用無數人命拼出來的經驗教訓、嚴謹作風,已經根深蒂固,並得到大隋王朝整個軍事體系繼承和發展。

當天清晨的中軍大帳之內,楊集正和幾名副總管、幾十名大將談話。

遼東道行軍副總管本來只有楊義臣、於仲文、李景、崔弘昇。

但是冀州牧、滕王楊綸不甘寂寞,連續向楊廣上表,說是自己也想為國效力、為皇族建功。

楊廣實在是受不了他了,只好封了他一個副總管的頭銜,令他率領一萬冀州軍、一萬名府兵助戰。

楊廣未免李子雄和宇文述也纏上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時授予了李子雄、宇文述行軍副總管之職。

楊集麾下的副總管從四個變成了七個,而手中的軍隊也變成了九萬人了,其中有四萬名涼州軍、兩萬名驍果軍、兩萬名冀州軍、一萬名幽州府兵。

如果再加上李子雄和宇文述部署在遼東郡、漠州郡計程車兵,以及靺鞨和奚族的僕從軍,東路軍的兵力少說也有十四萬人。

比起最初所定的,總兵力直接翻了一倍以上。

不過這也是正常,只因楊集早在出發之前,就向幽州、冀州下了總動員令。

而據楊綸所說,冀州各郡縣一聽到作戰總動員令,青壯們建功立業之心、血脈裡的好戰因子彷彿復活了一般,紛紛報告參軍、紛紛趕去軍府報到。

這也是楊綸沒有興師動眾;若不然,僅僅只是冀州一州,就能拿出四五十萬大軍。

對於楊綸這話,楊集深信不疑。

冀州不僅是大隋王朝的人口大州,還是六鎮子孫的重點居住地;六鎮起義當初失敗以後,北魏王朝將三十多萬名義軍和六鎮居民南遷冀州,北魏六鎮雖然早已煙消雲散了,但是他們子孫的強悍之風、好戰之風依舊存在。

現在的楊廣雖然早已組建了驍果軍,可是史上的楊廣直到大業九年正月才正式在涿郡“募民為驍果”;人數足有十萬人的第一批驍果軍,實際以幽州和冀州籍青壯為主體,如果再按照驍果軍的選拔標準來看,當時的幽州和冀州,至少有百萬青壯報名參軍、參與選拔了。

到了隋末亂世,河北大地的各路反王隨隨便便就能拉出十萬、幾十萬大軍。

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河北二州乃是大隋王朝兵源最多、兵源質量最好的地方;若是朝廷能夠善加使用,完全能夠採用以戰養戰的方式,輕輕鬆鬆打到遙遠的西方。

楊集當然不是說要佔領和實控那麼多土地,而是大隋需要的人力資源多了去,大隋完全把他們的財富、人口劫過來為已用。

見人已到齊,楊集緩緩的開口道:“諸位,我大隋立國至今,所經的一切的戰事,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亦不為過。

然而我們卻在遼東損兵折將,三十多萬大軍損失了近九成。

雖然說,我軍是敗於天氣,但根源還是高句麗、還是高元!我大隋之前因為北有突厥汗國、西有吐谷渾,故而不得不忍下這份恥辱.”

“突厥汗國已經分崩離析、四分五裂、內戰不斷,而吐谷渾也被我殲滅了;現在的北方、西方再無戰事,我大隋也到雪恥的時候了。

只是東突厥實力尤存,高句麗又山高路遠、氣候惡劣,聖人這才舉棋難定.”

“然而我們的忍讓,非但沒有換來高元的感激,反而讓他不識好歹、咄咄逼人,高元眼見我大隋精銳即將北上突厥,幽州和冀州兵力空虛,於是在遼東陳兵數十萬。

其目的何在?一是謀我大隋疆土,二是準備趁聖人巡視隊伍到達遼東之時,攻擊聖人為首的北巡隊伍.”

說完開場白,楊集很是平靜的說道:“我大隋的風格是不服就幹、幹完就佔,聖人見到高元如此不識趣、如此急著死,也不想再忍了,於是讓我們滅其國祚、絕其苗裔、佔其疆域.”

楊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他在很多時候都能代表皇帝的意志,他說的話,沒有一個人懷疑;而他對高句麗的解讀、以及對於此戰的定位,在座的每個人更是深信不疑,於是大家也跟著稀裡糊塗的把戰事升級到了滅國的高度。

當楊集話音一落,眾人大喜過望、激動難當,一起興高采烈、鬥志昂揚的高喊道:“滅其國祚、絕其苗裔、佔其疆域.”

“能夠打這場戰爭,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很幸運,為什麼這麼說呢?”

楊集目光掃了下方一圈,沉聲道:“一是高句麗立國於漢朝,至今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無論是漢魏晉、還是南北朝都滅不了它,所以這是一個宿世之敵、民族之敵;二是我大隋未來的發展戰略是北方、是西方,但因為高句麗卡在這兒,所以我大隋無法集中力量向北、向西。

要是我們成功滅其國祚、絕其苗裔、佔其疆域,那麼功勞之大、影響之深遠,遠遠超過之前的戰鬥.”

高句麗前幾年之所以能夠與大隋王朝相安無事,一是因為有契丹、奚族、粟末靺鞨等異族作為緩衝;二是有遼水這條天險。

隨著這幾個勢力滅的滅、降的降,兩者已經不復存在了。

淵子游在楊集率軍北伐契丹之時向粟末靺鞨進攻的主要目的,便是奪取遼水東部大地,將大隋勢力抵禦在遼水西岸。

然而淵子游低估了粟末靺鞨的戰鬥力、抵抗意志,粟末靺鞨的辛苦抵禦、步步防禦終於迎來了隋軍,最終在楊集設計下,數萬高句麗軍被燒死在了扶余城,即便有人僥倖離開,也紛紛被隋軍假扮的“粟末靺鞨軍”殲滅乾淨。

而後,楊集更是以粟末靺鞨的名義佔領了遼東平原北部,接著又讓粟末靺鞨舉國降隋,造成一個既成事實。

高句麗懾於大隋之威,加上遼東又準備得不夠充分,最終只能敢怒不敢言,承認了大隋收復遼東平原北部的事實。

而楊集的底氣之一就是有了這片土地之後,大軍再也不用打渡過戰役。

帳中眾人激動得滿臉通紅,齊齊起身朝著西方行禮,放聲高呼:“得遇明君,乃是吾輩武人之幸!”

滅其國祚、絕其苗裔、佔其疆域等於是將高句麗納入大隋的版圖,世世代代,皆為大隋之國土。

而他們這些武將根本沒有人能夠抵禦蓋世之功所帶來的榮耀!

在軍功至上的大隋王朝,開疆拓土可以讓每個參戰的人都得到褒獎、嘉獎,即便是一名普通士兵都可以完成軍功三轉,從最低階兵卒變成三轉以後的勳官。

將士們只要有了勳位,家中一切稅賦徭役盡皆減免,而且勳位還可以傳襲三代,雖然每傳一次便要降一等,可即便如此,亦能輕鬆獲得三代富裕!

士兵尤且能夠得到這等重賞,帳中這些頂級將領能夠得到的榮耀和實利,可想而知!

至於是否戰敗,根本就沒有人考慮過。

大隋只要準備充分,怎麼可能會戰敗?而開皇十九年那場悲劇之所以上演,根子就在毫無準備、倉促出兵。

等到大帳安靜下來,楊集對眾人說道:“聖人和段文振尚書已經為我們牽制了東突厥,只要東突厥不敢動,曾與高句麗一起進犯我大隋邊境的黑山靺鞨、咄伯靺鞨、奚族、霫族也不敢妄動,所以高句麗在北方並無外援了。

在其南方,我已派人聯絡百濟,讓扶余璋在我軍出擊之時,於兩國邊境陳兵,擾敵軍心.”

此言一出,眾人先是愣了一下,接著便是愈加欣喜、信心倍增。

他們都知道百濟集結大軍訊息一旦傳到遼東,高句麗大軍勢必軍心大亂,這也為大隋創下殲敵之機。

楊集瞥了堂兄楊綸一眼,沉聲問道:“楊副總管,冀州軍能否擔任重任?”

“稟大總管!”

楊綸行了一禮,介紹道:“末將所帶兩萬冀州軍,皆是能征善戰之士。

其中一萬名將士雖然是府兵,可是他們都參與了平定漢王之亂,每個人都擁有實戰經驗。

其個人戰鬥力、作戰意志更是不用擔心.”

“卻是為何?”

楊集作為東路軍主帥,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瞭解己方士兵的戰鬥力,這樣才能部署到合適的位子之上。

“聖人創立驍果軍之時,給了冀州三萬名額,這些士兵都參與了當初的選拔,他們最後雖然失敗了,但每個人都是以一擋十的悍卒.”

楊綸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悍將,自然明白楊集為何這麼問,他介紹完冀州軍的優勢之後,接著把劣勢也說了出來:“這兩萬名將士善於在平原作戰,也能打陣地戰、攻堅戰,但是他們未曾打過山地戰.”

楊綸看了楊集一眼,有些無奈的說道:“而高句麗卻山高路遠、地勢險要,只怕……”

“無妨的!”

楊集揮了揮手,安慰道:“遼東平原就是平原,只要我們把敵軍主力殲滅在此,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末將明白了!”

楊綸聞言大喜,他最擔心的就是跑了一趟,卻在戰場之上充當看客,如今經楊集這麼一說,他放心了。

“遼東郡、漠州郡戰事吃緊,今天早上我先後收到李子雄和宇文述的求援信,稱是防禦壓力極大,他們的被高句麗軍壓制得動彈不得,而高句麗偏師卻堂而皇之的入境襲擾。

你和李景率領兩萬冀州軍、一萬幽州軍為前鋒,你們用罷早飯、帶好乾糧,立刻走遼西走廊馳援遼東,吸引高句麗大軍.”

說完,楊集又叮囑道:“你們到了遼東以後,聽從李子雄的號令,以熟悉敵情為重,不得冒進。

但是高句麗賊子如果犯境,你們和李子雄務必將之殲滅乾淨.”

楊綸和李景肅然應命:“末將遵命.”

“楊義臣.”

楊集楊集點將道。

楊義臣起身施禮:“末將在!”

“我任命你為中路軍主將,率三萬涼州軍和一萬驍果軍走安樂郡,進入饒樂州待命……”楊集目光看到於仲文,於仲文大喜,剛要起身聽命,楊集的目光卻又從他身上移開,轉到旁邊崔弘昇的身上:“崔將軍聽命!”

崔弘昇連忙起身行禮道:“末將在!”

“你為中路軍副將,全力配合楊將軍.”

“末將遵命!”

這時,楊集看了看面露失望之色的於仲文,微笑道:“於將軍,你的任務並不輕鬆,甚至說是最重的.”

於仲文慌忙起身道:“請大總管示下!”

“奚族大酋長奚仲現在很不聽話,他雖然依令集結了四萬名士兵,但是他始終沒有把一兵一卒派到前線;另外四部酋長因為他是饒樂州太守的緣故,不敢不遵他的命令。

而你的任務,就是將這支軍隊給我拿下!”

楊集說完,又向陰世師說道:“陰將軍,你率麾下一萬驍果軍全力協助於將軍.”

“末將遵命!”

陰世師起身應命。

楊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面色凝重的說道:“驍果軍成立至今,尚未打過一戰,你們別讓聖人失望.”

驍果軍是皇帝親衛、親軍,看似十分榮耀,可是除了楊廣親征之外,他們很難獲得上戰場的機會,建功立業更是無從談起;如果陰世師錯過這一次戰役,極有可能一直在驍果軍為將,再也沒有升遷機會。

而楊集讓他跟著於仲文領兵作戰,便是私心的體現,他希望這位衛王系大佬立下功勞,方便日後提拔任用。

陰世師肅然道:“末將明白!”

於仲文想好了自己的任務所在之後,向楊集拱手詢問道:“大總管,奚仲畢竟奚族大酋長,若是他死活不遵命,末將又該如何是好?”

“我大隋不需要不聽話的野狼,若是奚仲不聽話,聯合四部酋長,將他給我殺了!”

楊集給於仲文和陰世師安排好任務,又向楊義臣說道:“我讓中軍路過安樂,前往饒樂州休整,一是隱藏行跡,好讓我進行後續行動;二是震懾奚族,方便於將軍奪權;所以你們在休整之時,務必全力配合.”

聽了此話,楊義臣忍不住建議道:“大總管,依末將之見,乾脆直接把奚仲殺了算了,這樣既能避免他繼續給我們製造麻煩,還能取到殺雞儆猴之效。

可謂是一舉兩得.”

“大總管,末將附議!”

於仲文亦是說道:“末將和楊將軍的兵力加起來,那就是五萬名精銳之師了,而奚族的四萬大軍卻是由五個部落組成,要是我們誅殺奚仲,另外四部不可能也不敢與我大隋為敵.”

“我看行!”

楊集從善如流的說道:“你們飯後一起北上,就以抗命不遵、圖謀不軌、裡通敵外的罪名把奚仲及其家小給我宰了,然後找個傀儡當阿會部酋長。

之後,你們再去遼東郡黃龍城一帶待命.”

楊義臣和於仲文卻是無所謂的拱手道:“末將遵命!”

“此事由於將軍為主,你務必乾脆利落一點,別把奚族搞得大亂!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楊集又叮囑了於仲文一句。

“大總管放心!”

於仲文拱手道:“這種小事,末將很擅長.”

“那就好!”

楊集點了點頭,向於仲文說道:“幹完奚仲以後,你負責掌管這支奚族軍,對了,郝承淵當初隨我北伐契丹,他與那些奚族酋長都認識,我讓他從旁協助於你.”

“多謝大總管!”

於仲文大喜。

旁邊的裴矩聽得面如鍋底,一個大酋長說殺就殺?這也未免太隨意了吧?

不過他也不反對,想著自己什麼任務都沒有,於是拱手問道:“大總管,那我們呢?我們何時出發?”

“我們和楊善會將軍帶來一萬涼州軍士兵當後軍.”

楊集說道:“處理好幽州後續之事,與薛太守再出發!”

裴矩愣了一下,緊接著問道:“後續之事,指的是義倉大案?”

“正是!”

楊集點頭道:“我們做事必須有始有終,不然,如何向幽州百姓交待?”

遇到這麼一個不務正業的主帥,裴矩實在是無奈之極!

早知如此,他就應該像高熲那樣,稱病不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一樣的崇禎

妖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