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資訊不暢、運力不足等等問題往往使一場天災荼毒無數百姓,尤其是受災重地的百姓更是深受其害;要是朝廷和地方官府賑濟不力、賑濟不及時,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民變就會接踵而至。

而大隋王朝自建國以來就沒有哪一年安穩過,天災年年有,區別的只是災情大小而已。

對此,朝廷上下都習慣了,如果哪一年沒有天災,他們或許反而感到意外了;但也正是因為大隋天下“多病久病”,使得大隋中樞要員一律變成“醫術精湛的名醫”,他們面對的災情不管是旱災、水災、雪災也好,還是蟲災也罷,都能在第一時間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良方,下方的官府要是賑濟不力、挪用賑濟物資,他們也能憑藉以往的經驗在第一時間將問題處理乾淨,從而為赫赫有名的“開皇盛世”奠定了根基。

繼承了楊堅事業的大業帝楊廣遠比史上那個“隋煬帝”高階,他的性子雖然還是那麼急躁、還是那麼的急功近利,可他多次受到天下百姓稱讚為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以後,竟然走上了愛民之路;他為了維護自己美好的帝王形象、進一步博取百姓愛戴和美名,沒事就琢磨著如何才能扭打貪官汙吏、惡霸、地痞流氓。

久而久之,於是貴族階層暗地裡給他取了抄家皇帝、扒皮皇帝的綽號。

但是當楊廣聽了這些綽號以後,不但不生氣,反而樂在其中:你們不是說我楊廣是抄家皇帝、扒皮皇帝嗎?那我就繼續抄家、繼續扒你們的皮好了。

這麼搞來搞去,無疑又讓他到收割大好名望;然後,他又搞,總而言之,楊廣現在不是在抄家,就是在想辦法抄家。

今年入夏以來,包括伊洛平原在內的中原地區連降暴雨,像黃河、淮水、洛水、穎水、濟水、泗水這樣的主要河流都是水量暴漲,這些河流流域紛紛出現了險情。

這樣的大暴雨、險情若是放在開皇初,必將是一場波及整個中原的大災難,然而大隋王朝經過楊堅休養生息、疏浚河道、加固河堤,主要河流承受洪水的能力,遠超前朝;而楊廣登基為帝以後,又把涼州州牧府“防洪抗旱署”成熟的各項制度、行動方式引入進行中樞,所以大隋王朝每當遇到天災,朝廷三省六部、九寺六監就會迅速串在一起,然後分發物資、組織救援、協調安置,再加上各地府兵、郡兵參與救援救險,導致大隋在應對天災之時,效果出奇的好、效率出奇的高。

由於以工代賑、軍隊應急、軍情抗洪等等清晰概念出於楊集為首的涼州,故而每當天災來臨、軍隊參預救援之時,百姓便會對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府感激涕零,同時也愈發崇敬和感激提出這些概念的楊集。

隨著東征高句麗捷報頻頻,楊集更是受到無數百姓頂禮膜拜,很多桀驁不馴的紈絝子弟更是將曾為“紈絝之王”的楊集視為紈絝界的榜樣、追逐的標杆。

楊集軍神、戰神之名,再一次轟動天下。

聽了這些追捧,楊廣心中美滋滋的,無論楊集再怎麼出名、再怎麼能打,那也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小弟;小弟出名,他這個當老大的,那是當真的與有榮焉。

今天,久違的太陽終於破雲而出,散朝而出的文武百官看著高高的晴朗的天空,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很多。

而在紫微城同明殿偏殿,楊廣召集了一群重臣議事。

而他們所議之事自然與高句麗有關。

這段日子以來,楊廣與楊集的聯絡並沒有中斷過,區別的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他今天又收到來自遼東的八百里加急戰報,楊集表示進展十分勝利,高句麗軍的兵力經過隋軍多次圍點打援,損失得非常嚴重,只要隋軍把盤踞在遼東城轄區高句麗勢力殲滅乾淨,接下來的戰鬥就會變得十分簡單,讓朝廷用不著擔心。

另外還在戰報中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建議將漠州以南的遼東平原地區則是恢復成漢朝時期玄菟郡和襄平郡、遼東半島恢復為昌黎郡;即將收復的“千山—鴨淥水”地區恢復為樂浪郡,“鴨淥水—薩水”地區在漢魏晉時期隸屬於樂浪郡安平縣,但由於這個地很廣大,一個縣管不了那麼多,建議設安平郡,“薩水—浿水”地區恢復成帶方郡;以上六郡加上只有一個漠州郡的漠州都護府,統一由日後的安東都護府監管。

楊集這個建議,楊廣和滿朝文武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說他了;現如今除了漠州郡,以及他所說的玄菟郡、昌黎郡以外,餘者四郡還在高句麗手上,可是他不但把人家實控的地盤劃分得非常周詳,竟然還設個安東都護府來管。

不過出於對楊集破壞能力的信任,眾人稍做議論便認可了安東都護府和那六個郡,所慮者只是安樂都護府的大都護人選而已。

第一個建議還算正常,但是第二個建議無疑是讓大隋君臣抱以異樣,因為那傢伙居然要保留高句麗國,並且建議大隋和高句麗日後以浿水為界河。

浿水發源於半島東部的“狼林山脈”,一路蜿蜒向西,穿過平壤城南部地區後向南流,最後在高句麗牛山縣(南浦市)注入烏湖海(黃海);如果按照楊集的設想,浿水中上游以北、下游以西歸大隋所有,以南、以東歸高句麗所有。

這個不可思議建議讓很多人都以為楊集瘋了、傻了,這麼一個滅國的大好時機,竟然放棄了,這不是瘋了、傻了,又是什麼?然而同明殿這些重臣,卻不這麼看,甚至認為這是十分厲害、長遠、老辣的計劃,這倒不是他們看得開,而是楊集所提出的論據非常精準合理。

楊集認為三國鼎立之局最為穩定,假如大隋滅了高句麗,剩下的百濟和新羅雖不敢與大隋為敵,但是他們自己卻可能打一場統一之戰,不管最後誰贏了,西海半島以南必將出現一個軍政統一的國家。

此國三面臨海,若是要想發展,只能向北方的大隋發動戰爭、亦或是像高句麗吞食那般,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下大隋佔據的高句麗國土。

誠然,大隋可以再來一場遠征之戰,將之殲滅,但是大隋人口不多,連南方很多富饒肥沃的土地都沒有開發,根本就看不上貧瘠苦寒海東半島,加上大隋重心又在西方和北方;故而最後即使統一了海東半島,重視和關注度也不夠。

而高句麗、新羅、百濟畢竟是傳承近千年的國度,他們對當地的影響力、統治力早已根深蒂固,一旦高家、金家、扶余家後裔暗中謀劃、擇機起事,很快就能輕鬆的佔領大隋不夠重視的海東半島南部。

不打不行,打又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不殺不能震懾宵小,但殺戮過重的話,卻又會激起當地百姓的仇視,日後他們反得更加激烈。

正是有鑑於此,所以楊集認為大隋既然看不上那裡土地,統治力又鞭長莫及,而歸化之策又不能在三家影響力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取得成效;倒不如讓三國繼續共存、繼續爭鬥,要是三國像現在這般繞來繞去的打、加上大隋適當的調解一下,他們哪能統一得了半島南部?而大隋雖沒有那裡的土地,每年卻能輕鬆的坐收三國上貢的錢財。

如此,又何樂而不為呢?

楊集這個建議,得到了楊廣和殿中重臣的認同:這是因為東突厥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大隋王朝之前將半死不活啟民可汗扶植起來,最終差點就養虎為患,東突厥被楊集在大湖區、範夫人城轄區弄死和俘虜了將近二十青壯,東突厥這才又乖乖的當大隋的狗。

可儘管如此,東突厥卻引起大隋君臣的警惕,然而大隋既看不上北方、卻又擔心東突厥成為第二個威懾大隋北方的突厥汗國,故而慫恿南室韋、北室韋、霫族三部西進;慫恿鐵勒薛延陀東進;慫恿鐵勒薛斛部、回紇部南下;而在東突厥內部,更是慫恿啟民可汗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設積蓄勢力,只要啟民可汗死了以後,他不遵啟民長子阿史那·咄吉之令,那麼大隋就會支援他自立。

此之以外,大隋突厥史史祥與長孫晟也曾接觸過啟民三子阿史那·咄苾,那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這無疑,又成了大隋打算培養的人。

如果楊集知道他們的設想,定然說聲好傢伙,這分明就是讓史上輪番當大可汗的始畢、處羅、頡利搞內鬥啊!

楊廣飲了一口茶,向重臣們沉聲問道:“對於衛王保留高句麗國祚這個建議,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楊廣知道楊集第一個建議中的安樂都督府的各個官位,以及下面幾個郡的太守、通守、司馬、長史,都是各大派系垂涎三尺的要職,要是論起來,必將是沒完沒了的爭辯,於是先把比較簡單純粹的第二建議拿來說。

“聖人,衛王已經把利弊說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無論是讓高元繼續為國君,還是扶持高建武上位,臣都沒有半點異議!”

尚書左僕射蘇威表態完畢,接著又說道:“不過我大隋畢竟因為高句麗折了三十多萬兵馬,要是能滅而不滅,繼續讓其保留高句麗這個名字,朝廷不僅無法向三十多萬將士和他們的家屬交待,而且有損朝廷顏面,起不到震懾四塞的效果.”

不得不說,蘇威異常老辣,他這個“不過”非但提到現實問題、賣好了楊集,而且吻合楊廣好面子的心態。

楊廣聞言,饒有興致的問道:“那麼依蘇公之見呢?”

蘇威拱手一禮,說道:“聖人,依臣之見,高家可以保留,可高句麗這個國名卻是不行,若是該國因我大隋兵鋒之盛,被迫更名為高麗或高句,這比直接滅了他們更屈辱,同時更能彰顯我大隋之實力、威力。

畢竟我們中原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夠讓一個傳承近千年的國家更名,這不是前無古人又是什麼?”

楊廣聽得頻頻點頭,心中更是深以為然,可他還是裝模作樣的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這不是什麼大事,蘇威又說得很有道理,而楊廣的滿意之色都寫在臉上了,眾臣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紛紛說道:“臣末將無異議!”

楊廣見狀,便滿意的說道:“那好,高家可以保留,而高建武好歹也是為我大隋立下大功,衛王又說此人貪生怕死,以後就由他當遼東郡公、國君好了,但是國名必須改為高麗.”

“聖人英明!”

眾人轟然應道。

“此事就這這麼決定了!”

楊廣沉吟半晌,說道:“衛王的第一個建議已有朝堂之上透過,不過大都護乃是重中之重,我要的大都護不但文武雙全,其人品更要是屬於上上之流,我可不希望安東大都護如若當初的‘韋伯仁’一般.”

眾人聽得心頭凜然。

韋伯仁乃是韋衝的侄子,開皇中期,楊堅任命韋衝為南寧州(雲貴一帶)總管,掌十五州軍政大權;其侄韋仁伯為協州刺史,然韋仁伯品德敗壞、道德淪喪,在職期間到處強奪他人妻女,放縱部下燒、殺、搶、奸,致南寧州百姓怨聲載道,對大隋王朝離心離德。

時為昆州刺史的爨翫本就心懷二志,有了民心基礎,立刻起兵反隋,這才有了史萬歲遠征爨翫之事,然而史萬歲較之韋伯仁更不堪,雖然韋伯世被處死、史萬歲被削官為民,但大隋在十五州失去的誠信和民心,至今依舊修復不了。

要是安東都護府、諸郡用人不當,舊事一定上演。

而楊廣表面說“韋伯仁”,實際上是說包庇他的韋衝。

要不是韋衝包庇、幫著欺上瞞下,南寧州的局勢也不會一步步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