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蘇威幾個問題出口,別說是被他詢問的段文振了,便是其他人也有些苦惱,朝廷現在什麼都能解決,便是兵力也能用漁民和靠近大江大河大湖泊的青壯補充,唯獨沒有時間浪費在漫長的訓練過程中,而且從大隋與高句麗當前局勢來看,大隋王朝這邊也等不起。

楊廣一時間也無計可施,下意識看了楊集一眼,問道:“衛王,你可以解決兵力之法?”

楊集答道:“據我所知,在今年舉辦的武舉甲乙兩榜角逐出了結果以後,朝廷讓兩榜武士進行騎術、步騎戰、步騎射較量,結果是乙榜全面碾壓了甲榜。

乙榜武士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寒庶武士,他們竟然全面打贏了貴族子弟為主的甲榜,這說明民間仍然擁有大量待挖掘的人才,我認為北方水師兵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可以從民間角逐出來.”

在場許多文武將官聽楊集說又是從民間選拔,而且或明或暗的指責貴族子弟不堪一用,心中感到很不舒服,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

張瑾窺得時機,以一種求教的表情和口吻道:“聽了衛王之言,末將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貴族子弟不如寒庶子弟、貴族子弟都是廢物?”

“張將軍你認為貴族子弟不如寒庶子弟了、貴族子弟都是廢物,跟我沒有半點關係;你胡說八道,可別連累我.”

張瑾這話打擊範圍包括在場的所有人,對於這頂突如其來的沉重帽子,楊集可不想背;將其甩回去以後,楊集接著說道:“寒庶子弟因何全面打贏了貴族子弟為主的甲榜?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寒庶人口多,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人,皆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傑出之士,他們能夠參與武舉,本身就是實力的證明。

二是相對於求學艱難、入仕艱難的寒庶子弟,達官貴人與世家門閥的很多子弟安於現狀、醉生夢死,缺少吃苦耐勞、拼搏奮鬥的精神,更沒有絲毫危機意識,所以很多貴族子弟就算擁有良好生活資本、教育資源、學習條件,最後也只能算是才智平平、虎父犬子的庸才,既成不了朝廷和百姓所需的大才,也鬥不過萬里挑一的寒庶子弟.”

眾人聞言默然,楊集所說的這類人在他們家族比比皆是,而民間說某些世家門閥的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富不過三代,便是世家門閥子弟失去祖輩父輩力爭上游、搏擊才空的鬥志和魄力,於是紛紛在安逸中沉淪,最終導致一個個家族轟然坍塌,這便是孟子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見眾人無言以對,楊集順勢說道:“聖人舉辦武舉和科舉,讓寒庶人才進入大隋軍政,一方面是為國廣納良才賢才。

但最主要的方面,我認為是為達官貴人、貴族子弟著想;聖人為了糾正一些貴族子弟事事靠父母長輩、父母長輩事事都能解決的錯誤思維,便讓寒庶子弟進入軍政,令貴族子弟有壓力,並且在壓力中努力學習文武藝。

我不知道諸公的子弟是否有所變化,但是我接觸的紈絝子弟,都因為壓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見聖人舉辦武舉和科舉深意已經達到了,而這些紈絝子弟及其父母長輩,此刻想必是對聖人感恩戴德,恨不得把聖人供上神位.”

高高在上的楊廣聽到這裡,不禁呆了一呆,但很快就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確如此的模樣。

但實際呢?為國廣納良才賢才這一條為真,後一條卻是截然相反,由於大隋軍政各級職位都被世家門閥子弟所壟斷,他為了打破這個規則、以及對世家門閥的過度依賴,便引寒庶子弟前來奪位,以此稀釋世家門閥的權力、無度擴大,至於世家門閥是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也好,富不過三代也罷,他都求之不得。

只不過楊集現在把他說得這麼的仁義無雙、用心良苦、一心為臣,他當然不會拆楊集的臺、砸自己的場子,於是面色凝重的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楊集的解釋。

“聖人、諸公,雖然說學得文武,報與帝王家,我朝更有武舉、科舉吸納人才,但是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量無報國之門、懷才不遇的賢才良將,這才有了‘自古民間出人才’、‘自古民間多高手’這類話。

先前王朝、地方政權治世時期總是說無人才可用,可是一到亂世,為何就有那麼多民間梟雄成就一番霸業、成為一代名臣名將?說到底,是和平時期沒有伯樂發現、使用他們,如果朝廷事先發現並很好的使用他們,何來後面的反王、梟雄、開創新王朝的名臣名將?所以說……”楊集說到這裡,便用自己在涼州大學寫下的《馬說》做了總結:“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楊廣聽得若有所思,他看了楊集一眼,凝聲問道:“這一次主要是給水師補充兵力,衛王的意思是從民間募集武藝高強、精通水性的勇士武士為朝廷所用?”

眾臣聞言默然,但是神色卻是緩和了不少,他們都能從楊廣這句看似隨意的話聽出了兩層意思:一是朝廷這一回募集的是普通士兵,而不是將領,沒有什麼值得你們拼命爭奪的位子;如果你們的子弟願意從底層做起,大可去報名好了,但海上氣象無常、風浪巨大、危機四伏,生存和作戰條件遠比陸上軍隊艱難惡劣,你們願意讓自家子弟去冒這巨大風險嗎?

如果你們願意,朕高興、不攔著。

但如果不願意,就別來給朕制度麻煩,沒扯北方水師的後腿,否則,休怪朕翻臉不認人。

二是民間勇士武士主要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沒有組織和紀律的普通武人;論起個人勇武,他們或許強過貴族子弟,可他們既不懂行軍作戰之道,也沒有指揮軍隊作戰的本事和經驗,朕固然是想提拔他們,可即將從零開始的北方水師沒有時間讓朕“慢工出細活,久久方為功”啊!所以北方水師的將領還是你們子弟、族人、門生、故舊、派系;若是你們想爭,大可下去以後再爭,別來這兒煩朕。

“民間武士當然可以參加,但我的意思面對天下俊傑,不限於民間,比如說軍中士兵、郡兵縣役,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更加適合在水上作戰,也可以申請調去水師從軍.”

楊集之前已經做好了鋪墊,他稍微停頓了一下,“圖窮匕見”一般的向楊廣說道:“聖人,我大隋各地的大江大河、大湖泊之中,還有許多因為種種原因而聚眾為賊的水盜,他們作戰經驗豐富,平時出來作惡,一見大軍出擊,便迅速遁入山林或湖泊深處,令地方將官和百姓煩不勝煩、剿又清剿不了。

我認為朝廷可以對他們執行招安之策,若是他們改邪歸正、出來從軍,朝廷可以不計較他們的過往,日後立下大功,朝廷仍然像對待普通士兵一樣,授予相應的封賞。

這樣一來,既能減少各地亂匪、安定地方,又能補充兵力,同時也能減輕地方將官士兵的壓力,可謂一舉多得.”

楊集在涼州當了這麼久的官,知道有些亂匪水賊的確殺人如麻、惡行累累,罪不容誅;但更多人並沒有殺過人、傷過人,只因他們就近為賊,與附近百姓沾親帶故,並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若不是十惡不赦、窮兇極惡,誰又會把屠刀揮向自己的鄉親?所以他們的目的是求財,主要是劫掠過往行人,只要他們目的達到,就會放過行人。

誠然都是犯罪,都應該抓來依法懲治,但問題是以這個時代的條件來說,朝廷根本沒有辦法、沒有能力人力物力把天下所有賊寇清剿得一個不剩。

既然如此,與其讓他們繼續禍害地方,倒不如讓朝廷收為己用。

旁邊的高熲想了想,向楊廣說道:“聖人,先帝在開皇五年的時候,其實也在荊州、揚州招安過。

南方水師現在的許多將領以前就是水賊出身,他們從軍以後,紛紛改頭換面、盡心盡責,終成一名合格的將軍,並且為朝廷平陳、為朝廷平定南方叛亂立下了赫赫功勳.”

“確實如此!”

楊廣聞言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而且他自己也深有體會:當年他奉命在江都打造一部水師,當時就招安了許多水賊,其中很多亂匪首領曾經都是陳軍底層軍官,他們是因為沒有出頭機會、因為上級將官壓迫或貪去他們的功勞、因為陳軍賞罰不公,便投身到了反陳大潮之中。

而陳朝腐敗的朝廷,在為大隋水師提供大量人才基礎的同時,也間接為大隋提供了殲滅陳朝、統一天下的大勢。

大隋王朝雖然早已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並且從立國至今就一直提倡清廉、一直反腐反貪,但是楊廣知道吏治清明、無一貪官汙吏的大好景象,只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遙遠而美好的美夢;區別的,僅僅只是貪官汙吏多與少罷了。

而如今的亂匪首領之中,他相信許多人就是出自軍方、就是出自郡縣將官,而他們棄官為賊的緣由,肯定也和陳朝那些底層軍官一模一樣、毫無二致。

兵部尚書段文振剛剛被蘇威問得啞口無言,當他聽到了這裡,立刻起身出列,向楊廣深深的行了一禮,沉聲道:“聖人,衛王已將招安種種益處衛王盡言之,已無須多作贅言;而自開皇五年十月所打造的南方水師,又是一個最好、最成功的例子。

臣認為朝廷不妨效仿先帝朝,對天下水陸亂匪採取招安之策.”

楊廣早已讓楊集說得心動了,又見高熲、段文振出來支援,且沒有出聲反對,當即主意已決,目光掃了眾臣一眼,象徵性的的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

“末將無異議!”

文武重臣眼見募賊為兵的招安沒有傷到自身利益,而且招安的確有諸多好處,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了。

要是自己盲目反對,卻解決不了皇帝和北方水師急須的兵源問題,皇帝絕對跟自己翻臉。

楊廣見狀,向段文振吩咐道:“段卿,此事就由兵部行文各州各郡,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將募民為兵、招安落實到位.”

“臣遵命!”

段文振拱手應命。

楊廣示意段文振入座,向已經被任命為北方水師大都督的周法尚,緩緩地說道:“周卿,你現在是我大隋北方水師大都督,然而北方水師說是一片空白亦不為過,而你卻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打造出一支最強大、最精銳的海上雄師。

你的壓力之大、擔子之重,我能理解。

如果還你有什麼需求,儘管道來……”楊廣掃了眾臣一眼,復又向周法尚說道:“我與在座王公大臣,都會竭盡全力的滿足.”

周法尚果敢勇毅、文武雙全,為大隋王朝屢立戰功,他先後擊敗三鵶叛蠻,擊退陳朝軍隊進犯。

隋滅陳之戰時,擊敗並活捉了陳朝城州刺史熊門超。

滅亡陳朝後又奉命安撫嶺南,使得原陳朝桂州刺史錢季卿等人投降隋朝。

後來又出兵平定桂州(始安郡)俚族首領李光仕、遂州(遂寧)獠人、巂州(越巂)烏蠻叛亂,擊敗黔州(黔安)夷人,可謂是戰功赫赫。

與此同時,周法尚勇於任事、勇於承擔重任、非常會做人,在楊廣任命他為北方水師大都督之前,他是內史省內史侍郎,對於之前的決策都能給予良好的意見和建議,但是當他被任命之後,立刻進入北方水師大都督的角色,很自覺的不再參與中樞決議,以一個外將的身份來旁聽。

他深知自己負責重大,見到錢糧和兵源這兩大板塊已讓楊集解決乾淨,心頭暗自鬆了一口氣,此時又聽楊廣如此厚待自己,心下異常感動,聞言立刻起身道:“啟稟聖人,南方江流湖泊遍佈,很多地方出門做事都離不開船隻,久而久之,民間便擁有許多優秀造船工匠、擁有許多保養船隻的優秀工匠,臣希望朝廷在南方募集精通水性民間武士的時候,多募集一些工匠.”

楊廣點了點頭:“准奏!我會讓蔡王於揚州各郡尋找良匠.”

“謝聖人!”

周法尚行了一禮,又向楊廣請命道:“聖人,事不宜遲,臣打算明天前去東萊郡,尋找適合營造軍港的良地.”

楊廣雖然知道周法尚是個十分負責的人,可對方此時的表現,還是令他意外了一下,不過這樣的臣子歷來是帝王喜歡的臣子,他隨即說道:“準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王者系統去三國

白衣挽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