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楊素準備出行、獨孤敏安排人手的同時,李安期為首的叛軍士兵,正在猛攻咸陽縣衙。

他之所以久攻不克,除了沒有什麼攻城器械之外,主要還是人性和軍心的問題。

人類在危難面前,要麼是同仇敵愾、要麼是互相殘殺、要麼是勞燕分飛,這句話用在咸陽攻守雙方身上是一點沒錯。

最開始,守軍被團團包圍,在叛軍輪番強攻下,守軍傷亡慘重,殘餘士兵士氣大跌,多少生起了投降之心。

可是到了縣衙將破未破之際,李安期想到一鼓作氣攻克縣衙,便下達了破門之時、屠光縣衙一切活物的命令。

守軍將士投降之路被斷,深知唯一的活路就是同心協力、血戰到底,只有大家合力堅守到援軍抵達,那麼就有活下去的機會,大家皆是此心,自然是人人用命,最終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力和意志,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叛軍士兵。

反觀叛軍這一邊,他們由於有了大量裁汰士兵的加入,使這支軍隊變成一個極為鬆散的同盟,在順風順水之時,大家人人爭先,但是當戰事陷入僵持之時,一些盲從的人開始恢復冷靜,人一旦恢復冷靜,便會顧慮、便會害怕。

當他們想到朝廷的強大、造反失敗的後果,就會害怕的退縮、害怕的躲進城裡的建築物,以示自己很清白;一人退卻便有十人效仿、十人退卻便有百人跟隨,不知不覺間,便影響到了很多叛軍士兵,即便是李安期帶來的萬年軍士兵,也悄悄地走了不少。

而急瘋了的李安期正在前方指揮,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軍隊少了不少人。

就在他再次下達輪戰的指令之時,楊集已經率領五千名左衛精騎殺到城外。

咸陽城有三道門,分別是東門、西門和南門,楊集聽說叛軍皆在城內,封鎖了三門,他在到達的第一時間就是從外面封鎖三門,將城裡和城外隔成兩個世界,使外面的人不知城裡的訊息、城裡不知城外的訊息。

此舉是為了封鎖叛亂的訊息,以免其他軍營發生接二連三的叛軍,只要把訊息封鎖,那麼咸陽即便再亂,也只是亂一城罷了,而不會擴散到其他地方。

這也是楊集為何讓楊雄等人說是搞京城攻防演練的原因所在。

畢竟大隋王朝和關隴貴族決裂以後,便失去了最為核心的根基,導致全國就像是一個火藥桶似的,給楊集的感覺就是一點即炸。

但只要度過這一關,以軍改的大勢,將京兵裡的害群之馬一律清除,形勢必將大好起來。

所以針對內部的軍改,在某種意義上,它遠比楊諒造反更加重要、更加嚴峻。

成了,則使楊廣的改革之路走得更為平順;敗了,則使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

此外,還跟一個國家的國體大有關聯;當下的大隋是當世霸主、第一強國,其名聲、影響力已經遠傳到波斯、東羅馬帝國,國內有諸多異國使者、異國商人;而楊廣登基以後,如果接連發生兩場大動盪,那對大隋的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絕非好事。

至於這場動盪之因是急功近利的宇文述,同時也是楊集的政敵,如果楊集放任事態擴張、放任叛亂擴張到另外十二支軍隊,宇文述一家子即便不死,也永無出頭之日,但楊集真要這麼做了,局勢立刻就會走向大亂。

而楊集作為宗族子弟,自然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做出有損國基之事。

就在楊集調兵遣將之際,殺聲震天的咸陽城內發出了“嗚嗚”的號角聲,這分明是縣衙方向發出的求援之號,可見守軍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

“大王,這是守軍的求援號.”

說話的,乃是左衛郎將史威,他是鴻臚卿、原右衛將軍史祥的弟弟,同時也是這支左衛軍的主將。

楊集之所以調動這支軍隊,一是史祥原先屬於他名義上的部將,兩人在仁壽宮變時,配合默契,有著非同他人的香火之情,雖然和他弟弟史威沒有什麼交集,可多少有一點點的關係;二來是史氏兄弟屬於楊廣的嫡系,史威這支軍隊會比其他軍隊好用,一旦開打,也比其他人賣力。

楊集沉聲說道:“醴泉軍離此不遠,主將辛世雄一旦聽說這邊譁變的訊息,勢必向咸陽城馳援,有醴泉軍配合我等,要控制局勢並非難事.”

“末將擔心守軍撐不了多久,怕是等不到醴泉軍了,如果失去了這支軍隊的策應,叛軍就是使用全力來守城,戰鬥也就難打了.”

史威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這也正是我想要說的話!而且此戰必須速戰速決,不能再拖下去了.”

楊集望著戒備森嚴的西城城頭,說道:“咸陽只是涇陽縣治,城牆不高,西城這邊也沒有護城河,重要是叛軍軍心不齊、防禦有所疏忽,所以我率領兩千將士從西城門攻城.”

說著,他向史威道:“你負責防禦東門、南門的三千鐵騎,未免訊息擴散出去,但凡有人逃出城來,一律緝捕;如果其他大軍派信使前來打探訊息,同時是扣押下來;膽敢反抗者,殺無赦.”

“末將遵命.”

史威應命一聲,率領數十名親兵向南奔去。

楊集註視著一名魁梧的將領,此人名叫達奚景,乃是達奚長儒第四子;雖然其父達奚長儒立下赫赫戰功,但受父親之惠的,主要是身為長子的達奚暠、次子達奚昂、三子達奚晨,父親之功到了達奚景這裡,已經沒有什麼了;加上三位兄長從政了,幫扶不了四弟,所以三十多歲的達奚景至今還是一箇中郎將。

不過此人能力出眾,在權貴圈子中,都說他是最像達奚長儒的兒子,與父親一樣,都有著正直樸實、膽略過人、忠義無雙的良好品質。

“中郎將達奚景.”

楊集叫了他一聲。

達奚景上前行禮:“末將在!”

“你率領麾下將士做為主攻之軍,讓將士們下馬,準備作戰。

只要攻克咸陽城,那你便是首功.”

“多謝大王!”

達奚景激動的行了一禮,他因為品行好、能力強的緣故,老早就被先帝徵入左衛;然而遺憾的是,左右衛的使命是負責守衛皇宮,除非皇帝親征,不然就沒有出征的機會;而他由於過早進入左衛,至今都沒有立功的機會。

如果再這麼熬下去,至多就是外放到某個軍府當驃騎將軍,一輩子管著軍府一兩千號人。

如今,楊集把這個不算太難的破敵首功讓給他,使他心中異常激動、感激。

“中郎將張玄.”

“末將在!”

“你令一校士兵去林間砍樹,製作幾個簡易的撞城槌。

餘者,負責放箭、掩護達奚將軍攻城.”

“末將遵命.”

楊集註視著城上的叛軍,淡淡的說道:“人人都說我楊集是殺神,我倒是想看看我楊集的名聲,有沒有那麼大的魔力。

宗羅睺,你讓親衛把我的旗號立起來.”

“喏!”

宗羅睺應聲而去。

準備就緒,身穿鎧甲的楊集帶著他緊急調來的三百名親衛向咸陽城西城門逼近。

西城門,由叛軍中郎將侯莫陳帆率領一千士兵鎮守,自他們奪下城池之後,就關閉了城門,不許任何人進出,當他們看到朝廷軍到來之前,立刻嚴陣以待,做好戰鬥的準備,此時看到一支煞氣騰騰、氣氛睥睨計程車兵衝向城池,馬上張弓以待。

楊集手持透甲烏金槊,站在一箭之外,仰頭高喝道:“我是衛王楊集,讓逆賊李安期來見我.”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當楊集一自報家門,直令城上叛軍一陣驚呼,嚇得面如土色,他們自然知道楊集的,只不過傳來傳去,楊集已經被神化成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殺神,配合他取得的戰績,軍中士兵都認為楊集出馬,必有大斬獲。

他們哪裡想得大名鼎鼎、以前所崇拜的衛王楊集親率大軍來對付他們?

楊集目力極好,見一些人棄了弓箭,煞是得意,囂張的槊指城頭,大吼道:“十二衛大軍、醴泉軍、上宜軍、富平軍即將殺到,你們認為區區幾千人,擋得了朝廷幾十萬大軍嗎?擋不住的,你們如果負隅頑抗,不但自己會死,你們的父母妻兒也會死.”

侯莫陳帆大怒,拿起弓箭,對著楊集就是一箭,箭矢脫弦而出,這一箭速度疾快,‘咔嚓’一聲響,卻是楊集隨手揮動透甲烏金槊,磕飛了箭矢。

“都是自己人,本王也不想以對待突厥人的方式來對待你們。

現在給你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只要你們殺了賊首,朝廷對你們的罪過既往不咎。

現在,你們還有考慮時間。

半炷香的時間後,本王就會發動攻擊,屆時,大軍入城、雞犬不留、自己考慮清楚了.”

楊集說道。

“嗚嗚嗚嗚……”便在這時,西北方向傳來了一陣陣號角聲,城上叛軍抬眼望去,只見數里之外,有一支數千名士兵組成的騎兵方陣遠遠的向咸陽城殺來。

卻是離咸陽城最近的醴泉軍前鋒已經殺到。

為首大將正是劉通仁。

近處,達奚景的攻城軍,業已準備就緒。

兩相結合,令叛軍心防一下子就破了。

而大戰的氣息,一下子籠罩在咸陽城西城。

“休要聽他胡說八道,將士們,備戰……呃……”侯莫陳帆話未說完,忽然覺得背心一痛,他低頭一看,只見一把橫刀透體而出,一滴滴鮮血從刀刃上掉落在地,他艱難的回過頭來,卻見到麾下的一名校尉滿面猙獰之色。

校尉狠狠的拔出橫刀,顫聲道:“侯莫陳將軍,對不住了.”

“你……”侯莫陳帆剛想罵,校尉已經手起刀落,斬下了他的首級。

侯莫陳帆無首的屍體往後一撞,從城垛口子墜落了下來。

校尉抓起侯莫陳帆的首級,高高舉起,向城下的楊集說道:“衛王,我等願降.”

楊集大喜,高聲道:“你掌控好城上軍隊、開啟城門,本王便為你邀功請賞.”

“犯將遵命!”

校尉應了一聲,回頭高吼道:“兄弟們,我們沒有想過造反、沒有想過背叛朝廷。

可是現在,‘清君側’已經被朝廷視為謀反,而且還派衛王前來平叛,我們根本就鬥不過衛王、鬥不過朝廷,為了我、也是為了大家,我只好斬了侯莫陳帆.”

“衛王一言九鼎,既然他承諾既往不咎,自無反悔道理。

兄弟們,都棄了武器,膽敢不從者,殺.”

“當、當、當……”叛軍本因楊集到來、士氣大跌,此時一見主將侯莫陳帆已死,便依命棄械,開啟了城門。

楊集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有這麼大的兇名,僅僅只是幾句話,就讓叛軍自相殘殺,當即下令道:“令達奚景率軍入城,接管城防”

號令一下,達奚景率眾入城,迅速登城,掌控了城防。

不久,劉通仁已經率領四千精銳殺到。

他一馬當先,找到了楊集,行禮道:“大王,卑職已率三千醴泉軍精銳、一千右衛殺來,請大王示下.”

“入城!”

楊集下達了命令,又揮槊大喊道:“抓住李安期者,賞金千兩!”

“抓住李安期者,賞金千兩!”

四千名精兵在劉通仁的率領下,如猛虎般湧入咸陽城,沿著街道向城裡的叛軍殺去,叛軍背後驟然遭襲,被殺個措手不及,直到這時,叛軍士兵才倉皇地發現,朝廷的大軍已經殺入城裡了。

背後遇襲,而前方又攻克不了縣衙,將士們在“降者不殺”、“只誅惡首”的叫喊聲中,紛紛退往街道兩旁,棄械待整頓,而李安期見勢不可為,便拔刀自刎。

楊集命令士兵開啟東門、南門,放另外兩支軍隊入城,接管城防。

時至下午,咸陽城終於慢慢歸於平靜,至此,一場因宇文述急功近利、用人失當而造成的叛亂方才落下了帷幕。

……

然而在紛爭的事軍過程中,另有一場戰爭,卻在大隋邊境上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