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城的皇宮分為皇城、宮城、御苑三大部分,朝廷中樞所有官署都集中在宮城以南的皇城之內。

洛陽皇宮受制於地形、地勢,以及濤濤東流的洛水,所以皇城的規模只有大興宮皇城的一半左右,自然容納不下那麼多官署。

宇文愷和楊素、楊達為了解決皇城面積不足,以及出於安全防禦考慮,便將宮城分為九個部分,宮城以北是東西長南北窄的圓壁城、曜儀城兩大重城。

以宮城為主體南部與圓壁城、曜儀城同寬;這一片又為分七個部分,自西向東,分別是西苑、西夾城、西隔城、宮城、東宮、東夾城、東城。

除了宮城之外,餘者皆是呈現出南北長、東西窄的格局。

然後再把部門最多、任務最重的尚書省遷入東城中北部;而東城南部,分別是少府監、軍器監、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司農寺。

值得一提的是,“則天門”這道防禦體系與宮城同寬,一起構成了獨立‘姓’極高的整體;如果以宮城為主體的九大板塊再加上南部皇城,便有九個“衛星城”拱衛皇帝居住的宮城了,從防禦角度上說,洛陽宮城要比大興城宮城堅固了幾倍。

皇宮這種內部格局,加上洛陽西部沒有裡坊存在,也使環繞皇宮東南的十二坊寸土寸金,地皮價格要比大興的平康坊、永興坊貴上幾倍,而道德坊便是其中之一。

道德坊位於洛水南岸,靠近長夏門長街,而溝通洛水南北的新中橋就在道德坊東北不遠處。

從這裡過了新中橋,繼續北行,便是洛北居民區;往西北方向行走,則是東城正南門承福門,以及宮城皇城之交的東門賓耀門;如果沿著洛水北岸西行,則是皇城的左掖門。

道德坊便利的交通、江楓漁火的美好夜景,也使二十多個州的進奏院設立於此,各州赴京公幹的、甄選入京候官的……全都集中於此,其地位,相當於大興城崇仁坊、永興坊。

每至夜晚,洛陽其他裡坊或許比較清靜,但是除了相當於平康坊的溫柔坊以外,就屬道德坊最為熱鬧了,每天盡夜喧譁、燈火不絕。

久而久之,洛陽百姓便戲謔的說“道德坊不道德”。

高熲和蕭琮的府邸也在這座裡坊,而皇室裡面的楊雄、楊達兩兄弟,也將代表門面的主府邸置辦於此。

蕭珣一身錦袍的站在府前廣場,他今年三十有四,長得眉清目秀、丰姿如玉,站在那裡,翩翩濁世佳公子的形象、風度油然而生。

他是蕭巋六子、西梁政權的南海王,楊堅廢黜西梁後,不僅沒有虧待蕭氏子弟,反而對識趣的蕭氏子弟十分寬厚,而蕭珣也在那時,受封為江陵縣公。

蕭家兄弟當初為了讓蕭穎在身份上、地位上匹配楊集,在蕭巋靈前將她納入嫡系,又把身為妾室的蕭夫人提到蕭巋平妻的位子之上。

而後,又把蕭珣過繼給蕭夫人,讓他當蕭夫人的兒子、蕭穎“同父同母”的親兄長。

蕭氏兄弟這種安排,其實就是給蕭穎安排一個後盾、一個“外戚”。

她要是有朝一日受到什麼委屈,或是不公正待遇,那麼第一個出頭的,便是“親兄長”蕭珣。

此舉看似很荒謬,實則隱含了極深用意。

畢竟蕭、楊兩家在官場上有著極深共同利益、極多的合作關係。

如果他們的妹妹在王府受天大的委屈,那也只是人家王府的家務事。

蕭家若是因此出面,那便是兩家爭鬥了,兩家極有可能因此產生難以彌補的隔閡,這對王府、對蕭家都沒有半點好處。

而蕭珣作為蕭穎“親兄長”、楊集的大舅子,他去王府怎麼鬧都無所謂、都合理,而且也只是“私人情緒”,影響不到兩家的關係。

雖然實質都一樣,但是隻要沒有人去捅破這層薄紙、只要大家都裝傻,那麼兩家還能樂呵呵的合作。

與兄弟們相比,蕭珣顯得很低調,至今都沒有一個職事官,這倒不是楊堅和楊廣對他“另眼相看”,而是蕭珣這個人比較痴、成天痴迷於書海之中,死活都不肯出仕。

蕭珣雖是一個書痴,可他不僅不傻,反而因為飽覽萬卷書,有著人所難及、兄弟們難以匹敵的學識,對於政治更是一點都不陌生。

而且他作為政治場的“旁觀者”,對於一些事情的認知,遠比身在局中的蕭琮、蕭瑒看得透。

只不過他為人木訥、拙於言辭,說出來的話,要麼是亂糟糟的,要麼是“言”不對題,故而在蕭家沒有什麼存在感。

而他被否定次數多了,變得更內向、自卑,可是在其他人眼中,則是更“孤僻”、更清高自矜。

蕭珣認為世家雖然有世家的驕傲,但不能把自己擺在皇帝意志的對立面,這是世家門閥長久傳承之道,也是蕭氏立世之本。

事實上,他們蕭氏捨棄皇權,轉而透過聯姻方式站到大隋皇帝身後,所獲得的利益,已然遠超西梁國。

單是現在的一個相國、一個尚書,就讓蕭家獲得了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權力、實利。

不過楊廣畢竟是皇帝,皇帝考慮的問題與臣子不同;為了大好河山、大隋傳承,他誰都可以捨棄。

蕭氏可以對他敬重、可以對他忠心,但不能過於親近。

還有蕭皇后,她已經不是蕭家女了,而是母儀天下的大隋皇后。

蕭家不能在她面前“倚老賣老”,更不視她為攫取權力實利的工具。

否則,不單蕭氏因此受害,便是她本人,也會因為孃家人的不識趣而受害。

不到萬不得己,蕭家都就不能去麻煩她,給她製造麻煩。

同時,蕭珣深知本朝皇帝雖然從來沒有喊出打壓世家門閥的口號,但是每項政策的推出,都是在削弱世家門閥的根基。

而他的“親妹夫”楊集,便是皇帝削弱世家門閥的急先鋒。

而楊集只要一直當皇帝的急先鋒,這輩子就不會有事。

除此之外,他實際上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而蕭家只要緊跟著楊集的步伐,那麼至少在本朝,是不會吃虧的,這也遠比去皇帝、皇后面前表親近有效果。

但是大兄蕭琮因為楊集長久逗留京城、皇帝對涼州大調動等緣故,似乎生出了疏遠之心。

如果此事為真,那實在是不智之極。

然而……然而說來說去,他的主張統統不算、統統不管用;他說出去的話,跟放屁沒有什麼分別。

今天正好是蕭夫人的壽辰,按理說,大辦特也沒事。

不過蕭夫人雖然在名義上是蕭巋“平妻”了,可她畢竟只是一個侍妾出身的人,骨子裡有著侍妾的懦弱、拘謹。

她既怕蕭家兄弟嫌麻煩,也怕客人厭惡、嘲諷,所以她連蕭皇后等人都不敢麻煩,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和女兒、女婿、外孫吃頓飯,聊聊家常。

蕭珣雖不知“母親”為何不願大肆操辦,可他卻是一個十分孝順長輩的講究人,眼見母親固執己見、不願大肆操辦,他便順著母親心意,辦了一個“小小”的家宴。

由於宴會規則很“小”,而且是私人宴會,所以蕭琮、蕭瑒不便出門來迎楊集,一切都讓蕭珣代勞了。

蕭珣被過繼了,蕭夫人就是他的親孃,兒子給親孃辦生日宴,理所當然,他在這等候妹婿、妹妹、外甥,也是心安理得。

他是心安理得了,不過一些蕭家晚輩卻不是這麼想的,一些人自以為楊集遭到“皇帝猜忌”,便自以為是的有了疏遠之心,而且楊集“遲遲”未到,他們有些不耐煩了,開始竊竊私語、說三道四。

蕭珣掃視了幾名陪同自己等候的子弟一眼,目光定在一名談得最歡的俊美青年的身上,冷冷的說道:“尊敬長輩是蕭家子弟最基本的禮儀。

而衛王,先是你姑父,然後才是涼州牧、右衛上將軍、大隋親王;不管他輝煌也好、沒落也罷,都改變不了他是你姑父的事實.”

“作為晚輩,必須給予長輩應有的尊重,這也是最起碼的做人之理。

爾等在這裡妄議身為長輩的衛王,最後丟人的是誰?是自己、是蕭家,而不是衛王.”

楊集豈是好惹的人物?別說他沒有失去權力,便是沒有權了,也不是他人能欺壓的。

他唯恐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子弟失禮於人,慘遭長兄、楊集收拾。

好在蕭家子弟在京城長大,知道楊集眼裡不容沙子,縱然心中不服,也不敢在嘴巴上說出來。

但是俊美青年,卻讓人有些擔憂。

此人名叫蕭鐸,乃是蕭巋次子蕭瓛之子,蕭瓛在西梁時期、為荊州刺史,聽說兄長蕭琮打算順應隋朝之命,廢西梁國號,不甘之下,與同時不甘心的叔父蕭巖,帶領西梁官吏、百姓共十萬人向陳朝獻土投降。

蕭巖死在刀兵四起的建康城之戰中,而蕭瓛在陳朝滅亡以後,被押解還朝,最後以謀反罪為隋朝處斬。

雖然楊堅沒有借題發揮的對蕭家揮動屠刀,也沒有處死蕭瓛妻兒,可蕭家擔心啊,他們未免蕭瓛絕後,便將蕭鐸拿去荊州老家養了。

直到幾天前,他才跟族兄、蕭巖之孫蕭銑來了洛陽。

蕭鐸因為父親被隋朝處死之故,對楊家沒有好感;他遠在荊州,雖知楊集之名,但是對於楊集的功績卻有些不以為然,以為一切都都誇大其辭。

此時見到沒有什麼存在感、令人鄙夷的六叔一聲吆喝,其他人倒唯唯諾諾,不敢說話,便說道:“叔父,小侄常年呆在荊州,連衛王長成模樣都不知曉,何來不敬之有?”

蕭珣聽出他的口氣不對,而且神態也是吊兒郎當的,煞是不悅的告誡道:“衛王非但是你的長輩,還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

你若是與他起了衝突,誰也庇護不了你.”

“叔父莫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吾蕭家子弟也不是好惹的,有何懼哉?”

蕭鐸愈發桀驁的冷笑道:“叔父若是不說,也就罷了。

如今我倒是想看一看——名震天下的衛王,究竟有多大能耐?”

“啪!”

蕭鐸話音未落,臉上便捱了一巴掌,俊美的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腫出了一個巴掌印。

這一巴掌,抽得蕭鐸眼冒金星,腦子嗡嗡響,好半晌,才回過神來,捂著火辣辣的臉蛋順勢看去,卻見七叔蕭瑀不知何時到了。

不可思議的瞪著蕭瑀,訥訥道:“七叔?你為何打我?”

“啪!”

蕭瑀又是一巴掌,狠狠地抽在蕭鐸另一邊臉上,冷冷的說道:“連我為何打你都不知道,該打!”

“卻是為何啊?”

蕭鐸差點都哭了。

“連自己為何捱打都不知曉,丟人!”

蕭瑀冷哼一聲,“啪啪”兩巴掌、賞給了蕭鐸。

“七叔……你總得給個理由吧?”

“啪啪”兩聲響,蕭瑀又是兩巴掌賞了過去。

“……”蕭鐸不敢說話了。

“啪啪”又是兩聲響,蕭瑀冷冷的說道:“你是不是心懷怨恨?你是不是認為我這個當叔父的打得不對?”

“……”蕭鐸確實是這麼想的,可他不敢說。

“看來是對了!”

蕭瑀黑著臉道:“不尊長輩,該打.”

說著,又是兩巴掌呼了過來。

“七叔!我……”蕭鐸眼淚都流了出來。

“你竟然流淚了?你竟然哭了?真是丟人之極.”

蕭瑀惱火的看著蕭鐸,“啪啪”兩聲,又給了他兩巴掌。

所有人都懵了,蕭珣也看懵了。

老七那麼一個溫文爾雅的正人君子,何時變得這麼暴力了?

這還是他認識的老七嗎?

“啪啪”又是兩聲響,蕭瑀瞪著蕭鐸,冷然道:“竟然連爭辯都不敢?你還是不是男人?還是不是蕭家兒郎?”

“七叔,我不是……”蕭鐸眼淚滾滾的辯解道:“我沒有不尊長輩.”

“我都聽到了,竟然還敢狡辯,看來不打不行.”

蕭瑀冷笑一聲,又是兩巴掌扇了過來。

蕭鐸崩潰了,大聲道:“七叔,我究竟是說呢、還是不說?”

“毫無主見!”

蕭瑀冷笑著又是兩巴掌。

“哇!”

蕭鐸說又不是、不說也不是,委屈得放聲大哭。

“滾!”

蕭瑀冷然道:“回去給我寫兩萬字檢討,說一說自己為何捱打。

天黑前,必須交給我,否則,家法伺候.”

蕭鐸如蒙大赦,行了一禮,跑掉了。

京城真是太麻煩、太複雜了!在荊州江陵的時候,縱馬馳騁豪氣干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官員見他是蕭家嫡系子弟,也是睜一隻眼閉一眼。

本以為洛陽有一堆叔伯兄弟,能夠讓自己更瀟灑一些。

結果到了洛陽以後,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好像老鷹被困在籠子裡一般,這日子沒滋沒味的,還不如江陵自在。

可來都來了,又能怎麼辦?

先忍著吧,等過兩天去皇宮見見皇后姑姑,求得一官半職,也讓這幫子混賬見識見識!哼哼,一群等著喂水餵食兒的金絲雀,真以為自己是天上的雄鷹了不成?

“時文,你這是……?”

蕭珣看著殺氣騰騰的蕭瑀,哭笑不得。

蕭瑀沒有理會蕭珣,掃了噤若寒蟬的子弟們一眼,說道:“我已經留在京城任職了,家法日後由我執掌,誰犯了錯,我就打誰,希望你們如自為之.”

“喏!”

蕭家子弟哪敢不遵?

這時,蕭瑀才向蕭珣說道:“六兄,這些子弟光靠說教是教不好的,你得狠狠地打。

只有把他們打疼了,他們才會長記性。

你看看,現在誰敢反駁?誰敢說我不對?”

蕭珣看了子弟們一眼,發現一個二個老實得不了得了,他無語的低聲道:“他們那是怕你,不是心服口服.”

“作為長輩,總是有辦法收拾他們的.”

蕭瑀說道:“那就打服為止,如果還不服,就讓他們寫幾萬字的檢討書。

如果寫得不好、上交時間不對,再打一頓.”

蕭珣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他小聲問道:“你哪來的辦法?”

“跟衛王學的。

衛王這法子,連異族都心服口服,治幾十上百個毛頭小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蕭瑀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不管是異族也好,族中子弟也罷,就是犯賤、不宜好,得恩威並重才行.”

蕭瑀看了看這些畏畏縮縮的“文弱”子弟,煞是不滿的皺眉道:“一個二個,精氣神皆無,連個男人的模樣都沒有,真是丟盡了蕭家的臉。

我以後按照涼州捷勝軍的來標準操練你們。

明天正式開始,誰敢不來,後果自負!”

蕭家子弟拱手道:“喏!”

蕭珣苦笑道:“老七,你認真的?”

“那還有假?”

蕭瑀向蕭珣說道:“我們蕭家子弟四體不勤、五穀不識,都是一些毫無用處的文弱書生,這很危險.”

“我不要求他們個個都像關隴貴族子弟那樣,但起碼,他們要有自保之力、要有拼死保家的勇氣.”

蕭珣默然點頭,宇文述府邸被屠那次,但凡他的子弟有點出息、魄力,沉著冷靜的指揮家丁作戰,宇文家也不會那麼慘。

而那一起慘案,也讓很多文道家族有了危機,並有意識的培養子弟軍事水平、統兵能力。

老七能有這麼好的憂患意識,自己沒理由去反對。

老七之所以方才變得對蠻不講理,顯然是拿這幾天一直上竄下跳蕭鐸的豎威,而蕭鐸,顯然成了老七殺雞儆猴的那一隻雞。

蕭瑀深深的看了人群中那個名叫蕭銑的青年一眼,不再言語。

如果他記得不錯的話,蕭鐸正是受到蕭銑慫恿,才不經族老同意、擅自跑來京城。

而蕭鐸那個蠢貨,被人利用了尤自不知。

便在此時,不遠處傳來了噠噠噠的馬蹄聲,扭頭看去,卻是王府的車隊到了。

蕭瑀冷冷的瞪了蕭家子弟們一眼,警告道:“都給我小心一點,否則怎麼死都不知道.”

言罷,整理了一下衣冠,與蕭珣迎了過去。

————————

ps:(以下文字,是上傳正文以後補充,不計入收費文字,大家放心!)

想更深入瞭解歷史真相,方法其實很簡單,要是想了解某起大事件,可以先看看正史、地方誌、史學家作品、名家論文,然後一一對照,就會得出比較接近真相的認識,如果再把某起大事件放到時代背景來看,則更加合理。

比如說楊廣三下江都,這是十分遭人詬病的事情,我這裡且說一說吧:

第1次、洛陽還沒修好,他的起步點是顯仁宮,再到偃師乘船,從洛水進黃河—通濟渠—山陽瀆—江都。

返程江都—山陽瀆—淮水—潁水,船隊到了陽城再改走陸路,隨從軍隊不到三四萬人。

然後從陽城擺駕進洛陽,宣告隋朝正式遷都洛陽,從陽城出發的隨行人數+朝廷準備的儀仗,總人數不到十萬。

第一個資料是從地方誌上查到的,正史一般只會用文字來渲染、只會用形容詞來說奢侈,根本就沒有資料;我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資料,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反正查到這個資料時,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的。

第2次,南下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是所謂的“蠻人、俚人”作亂,其聲勢幾乎席捲了南朝。

楊廣這次的船隊規模的確很大,不過是以軍隊為主,這次到了江都以後,他並不是享樂,而是坐鎮江都、指揮大軍打仗。

事後,他帶著大軍去亂得特別厲害的地方“安撫”。

第3次是逃難,這就不必多說了。

至於楊廣沿著運河修建的大量的“行宮”,有名有姓的其實只是幾個。

而在唐朝,所謂的行宮有九成都叫水驛、陸驛(驛站),而寫到楊廣時,則是成了行宮。

這麼一對比下來,大家就知道是不是真正的行宮了。

所以說,只要大家腦海的知識儲備量多一點,你就會發現很多“歷史真相”,真的經不起推敲。

我這個人其實比較民主,正文內容肯定大有不足,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

但是在“知識點”方面,我是認真的,如果不贊同,可以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但請不要像“左路通吃”那樣陰陽怪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弦殤

凡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