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好!”

首相陳永華率先發言。

“只要鐵路建成,大明就有機會進軍東殷洲,那裡可比那甚方丈省(澳洲)強的多了!”

“首相大人說的沒錯,那方丈省,大而不美,能種田耕作的,就那麼一點,再看東殷洲,這裡的耕地數量,開拓出來,怕是比咱們大明所有的耕地,加一塊都多吧?”

根植在華夏人靈魂的種田基因。

“是這個理啊!”

一聽這話,旁邊的邱輝也點了點頭。

“但是,如此一洲,足可以還有開闢出來,另一片天下!萬一哪天建國立制,與我大明本土,分庭抗禮。”

邱輝這個兵部尚書十分敏感。

是啊,這麼大一片土地,一旦成功開拓出來,那肯定是相當強盛的。

“邱尚書言之有理,殷洲遠隔海外,在那西海岸進行開拓,已然是風險頗大,若是把開拓之重心,轉移到那東海岸的平原之上,距離我大明,就更加遙遠,雖可以於這巴拿馬修條鐵路溝連,但一旦當地生出貳心,起兵反了朝廷,那朝廷想派兵收復,也是相當艱難……”

“畢竟,如此一片大陸,開拓出來,開發成功,有個千百萬的民,再加上全民皆兵,我大明能派多少軍隊過去征討叛逆?十萬二十萬都不夠啊!”

大學士屈大均接過話,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殖民地距離本土太過於遙遠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片殖民地太大。

一旦建設起來,那無疑是一個不遜色於本土的強國。

實力決定野心。

誰敢保證將來這片土地不會爆發“林登萬”,反了大明?

而朱克臧對此,是深表認同。

畢竟,歷史上就有前車之鑑。

歷史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獨立,任後米國如何粉飾,也無法改變其獨立的真實原因。

在母國的支援下,投入大量資源建立起來的殖民地,在翅膀硬了之後,不願意繼續反哺宗主國!

於是乎,他們舉起了槍反抗宗主!

有人可能要說了,都怪英國加稅,十三洲殖民地的人民才要造反的。

實際情況是,宗主國——英國加之於北美殖民地的稅負不是過重的問題,而是所謂“稅”根本不存在。

看一個資料就很清楚,13個北美殖民地每年給英國上交的稅款總共是多少呢?

1400英鎊。

對的,沒看錯,就只有1400英鎊,這叫稅負過重嗎?

這基本就叫沒有稅收,好吧!

實際上,北美殖民地人民不但不用給英國交稅,而且收入還遠高於英國本土國民的收入。

當時許多英國士兵在波士頓等地打零工,賺快錢嗎?

就是因為兩地收入的巨大差距。 有一個資料上說,當時殖民地人民和英國人收入差距高達4倍到5倍。

英國人在本土幹一天活賺5個便士,而在波士頓、或費城可以拿到2個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獨立戰爭雖然不是直接因為徵稅,但確實跟英國後期的加稅相關。

歷史背景是,英國在英法七年戰爭中耗費巨大,出於減輕財政壓力的目的,給北美殖民地一共加了6項稅。

英國人考慮到,跟擊敗法國人的花費以及將來保護十三洲邊疆所必需的花費相比,所徵稅款如九牛一毛,我們為你們打仗,費用你們承擔一部分,完全是合情合理之舉。

還別說,這些加稅法案,不到2年就取消了其中5項,剩下的一項茶葉稅完全是象徵性的。

再說,就他們這麼高的收入,加的這點稅根本不會影響生活,哪裡需要拿槍玩命鬧獨立呢?

就連米國國父之一——富蘭克林在前期都一度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的同胞脾氣這麼火爆?

為了區區一點稅,完全不值得如此激烈的反抗。

而且,還是勾結境外勢力(法國)進行反抗宗主!

這種事情,絕非是個例,幾乎是必然的了,尤其是在殷洲這麼大塊的殖民地上面。

因為這塊殖民地太大了,物產豐饒,不似小殖民地,再發展也沒有對抗母國的實力。

所以,當下的朱克臧,必須得解決好這個問題。

朱克臧若有所思說道:

“這種事,雖然有可能發生,但這麼一塊寶地,咱們大明,卻也不能不取,朕的意思是,要防止,但不可以因為有這個可能性,而全盤否定朝廷對殷洲做的一切!”

“陛下聖明!”

一時間,眾人紛紛恭維,而朱克臧卻是問:“歷朝歷代,是如何防範這種問題的?”

歷朝歷代都沒有大明這麼大的地盤啊!

“陛下,辦法倒也不沒有!”

一聽這話,旁邊的兵部尚書邱輝捋著自己的鬍鬚湊上前說。

“臣以為吧,朝廷可以用一種方式來防範,那就是駐大兵!”

“多駐軍隊,就可以威懾不服……”

短期看確實可以,但是長期投入太大。

朱克臧搖搖頭,他心裡已經有了方案,把自己的孩子都封去那邊當王,再打生打死,還是自家的地。

“這件事嘛,也不急於現在一時,如今殷洲的實力八字還沒一撇,現在嘛,咱們不考慮這個,只說劉俊卿的這個計劃,該不該同意?”

“同意!”

“同意!”

議完了關於美洲的事。

禮部尚書劉殿提及了另外一件事。

“陛下,今年歐羅巴諸國來買白糖的話,究竟是怎麼個賣法?每一個國,是賣給他們多少呢?”

朱克臧呵呵一笑:

“首先嘛,法國肯定是不能夠賣的了,這是咱們現在的主要敵人,哪怕他們可以透過走私,透過康麻子那邊,弄到點糖,但咱們大明,是萬萬不可以賣給他們白糖!”

“其次嘛,就是荷蘭、英國,這兩個國家被路易排除在北約之外,這兩個國家的白糖數量,就定成一樣的好了。”

“至於奧斯曼國那邊,他們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羅剎國想買的話,份額給最少。”

“陛下聖明!”

朱克臧的一番話說完後,殿內群臣們紛紛恭維,不過還有大臣擔心說:

“陛下,康麻子那邊,產糖頗多,萬一康麻子大肆歐羅巴賣糖可該如何?”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崛起,從暗殺開始

牛肉蘑菇醬